中华道德根文化,诞生于易道文化形成前的道治与德治社会历史之中,源起于性慧人文的社会之内,成形于黄帝的法道文化和老子的德道文化之中。 此后,道德根文化遭遇到多次摧残与打击。在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五百年的战乱,欲伤德信,慧隐智长,道毁儒起,使根文化中的内求法和文理学的精髓丧失,人们慧识退、智识盛,图与文的信息解读逐步失真,根文化基因开始扭曲变异。 宋明理学时期,经毁书兴,对经典的重视进入了毁灭的状态,而四书相反兴旺发达起来,人们死读四书来谋取官职爵位。正所谓“大全出而经说亡,八股兴而古学弃。” 清末时的洋务运动和变法运动,洋务运动中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口号,颇为积极,但是由于儒学长达2000年的专制独尊,构成了巨大的文化沟壑,难以逾越,古为今用成为泡影,全然无法回归于根文化的道德文化之中,由于古为今用未能进入根文化之境,几度变革也就仍旧落入改良儒学、犬儒顺奴的窠臼之中。其实中国保守性极强的功利性儒学,远比西方的圣经文化强势百倍,西方的圣经文化与古希腊的文化之间,原本就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系统。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泾渭分明,那么,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容易辨识和区别并且加以鉴别。但是在东方不具备这一特点。中国的道德根文化与儒学之间,却是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并没有真正将老师的东西学到手,没有学全,没有学透。这点宋代的几位理学大师,他们都是先拜师于道家,跟着道家的老师进行学习。学了一半以后,他的名利心起来了,功利起来了,他离开道学去研究儒学,然后又把道学的东西装扮成儒学,进行鱼目混珠,将道德根文化加以混淆改造,打扮来充实儒学的观念。这种欺骗性就非常强,这是因为儒学在中国来说,对道学这个老师了解有加,他将自己的东西,功利性的东西加以掩盖和偷换老师的理念和观点,那是非常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并且还不容易被别人识破。这种现象也是道德根文化与儒学文化在历史上反复搏击而儒学最后容易占据上风,社会难以久居道德根文化的原因之一。 在民国共和时期,出现了弃中兴西。自五四运动以来,封建迷信成了传统文化的代名词。人们将道德根文化与儒学文化混为一谈,一起打入了封建迷信的地牢之中,而民族虚无,崇洋媚外,斗争专政,三力先后迭起,经过几度三番的折腾,传统文化曾经几乎毁灭。在这一段时间,道德根文化和儒家文化,和其它众多的文化,都饱受灾难,时至今日,就连西方有识之士都极为尊重的、富含根文化内涵的传统中医,我们却有人恨不得早日扫地出门为快,消灭取缔中医噪声不绝于耳。对于这些现象,我们的研究传统根文化者,都应当了解并掌握其中的变化,辨析出其中根本的原因,才能对复兴传统道德根文化的艰难,具备足够的认识和保持清醒的头脑。 同时,对社会类型分期的掌握,也有利于我们走近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进入老子《德道经》五千言之内。所以对社会类型、分期我们一定要加以掌握。我们在前面的一些讲课当中对于社会的分类,人生的分期都提供了一些表格,这几张表格我们应当真正地把它记下来,转换成自己的便于了解的素材。比如社会六阶段的分析,人类的六阶段的退化,以及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的六个发展的阶段,生命发展的六个阶段,社会发展的六个阶段。这些我们都要牢牢地把它记住。而且对精气神逐步退化导致人类历史分期,这些掌握了有利于我们走进传统道德根文化,走进老子五千言。 关于社会类型的分期,孔子在研究当时的历史后,曾经将五帝时代定名为“天下为公”时期,而将夏朝以后划归“天下为家”时期。而且非常向往,并且讴歌五帝时代的天下为公。这些特点,我们曾经将社会类型的分类浅析过一次,但对近代社会未作提示,对上古时期也未作定义。为了系统性地把握历史的延革变化,有必要完整地作一些界定划分,这样有利于走近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进行民族复兴的实践。因为纲举目张,没有这些纲,目张不起来,很多的内容我们没法展开来讲。 关于划分的方法,五帝时代已经经历了三皇时代和三皇之前的道治时期与德治时期。因此,历史上也就客观地存在着六大历史时期的沿革变化: 天下为道时期;天下为德时期;天下为公时期;天下为家时期;天下为私时期;天下为党时期。 前面的天下为道时期;天下为德时期,基本是一个人即神的时代,比较远古的时期,比较早。 这六大历史时期的沿革变化,将世界带入了现代社会的二十一世纪之中。这六大历史时期的分类所体现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管理机制的属性,而后边的四大历史时期,是社会离道失德以后的不同历史不同变化的阶段。鉴别这些机制的先进与落后,仍然离不开运用尊道贵德,顺天应人,少思寡欲,以民为本等根本原则进行分析,而顺道者昌,失德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也是一个历史不变的自然法则。 孔子提出的“天下为家时期”应当是终止于战国时代的末期。从秦朝时代起,天下实际上就进入了天下为私的时代,尽管汉代初期仍然还是表现了大封刘姓王的“家天下”现象,但是中央集权于皇帝一人的不争事实无可辩驳,这一特点仍然深刻地反应出“天下为私”时代的到来,因为秦朝是彻底地改变了周朝的体制,周朝基本上还是分封联盟体制,但是到了秦朝就是典型的一人之天下。所以从进入秦朝开始,定为天下为私阶段,这在学术上和实际情况看都是比较准确的。因为秦朝开始皇权独尊于一人之位的事实就制度化确定下来了,皇位相夺,兄弟相残,子父相弑的纷呈上演,全都典型地揭示着天下为私的实质。包括汉朝刘邦死后他的老婆为了争夺这样一个私,在个人私利的基础上来争夺皇位,都是反映了已经进入了天下为私的阶段。 当社会发展到民国共和时期以后,中国同世界各国一样,步履维艰地进入了“天下为党”的时期。孙中山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创建了国民党,并且寄希望于以党制将社会重新归入“天下为公”的美好境界之中。从他的“天下为公”的题字中,我们不难读到他的三民主义的拳拳之心。孙中山,黄兴还曾经效法美国的开国之父华盛顿,效法古代的尧舜,辞位让贤。表现出为民族大义而高风亮节。只可惜选择的对象和时机都不正确。让位让给了袁世凯,结果又演出了皇帝复辟的闹剧。 共产党在中国也相继诞生。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关键时得民心而终于夺取了政权。 “天下为党时期”已经成为全世界社会发展的一种共性模式,只是还存在着“天下为一党”与“天下为多党”的区别。其中更多的内涵,暂不分析。我们只需洞悉这些社会的必然变化阶段,掌握这六大演变阶段中的实质,正确引导我们走近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进入老子《德道经》五千言中,进行真实不虚的“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这才是根本之路。 复兴道德根文化,必须恪守道德根文化是修身文化,研究实践者首先要完成自我的放下和超越。中国的道德根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截然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们要想走进道德根文化的殿堂,登堂入室那就必须要进行修身,进行性命双修。修身是进入其中的台阶和钥匙,这就是中华道德根文化与古希腊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是第一要务和前提,在此基础之上,同时要超越历史的长河,驱散回归路上的迷雾,辨析道路的远近曲折,扫清路途上的一切障碍,越过路上的沟壑与坎坷。才有可能真正走近道德根文化,进入《老子·德道经》五千言之境内。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为大于其细”。“为大于其细”就是其中的原则,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办法。在细微处下功夫,进行学习、探索、研究、实践。我们要把握“为大于其细”这个研究根本原则,在细致上去下功夫,而且不离这个大,不离这个道,以道的目标为根本和方向,然后进学细致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实践修之身,边修之身,边研究,边修之身,边学习,边修之身,边探讨,那么我们也就容易进入到中华道德根文化殿堂之内,进入《老子·德道经》五千言的宝库之中。 走近传统道德根文化,进入老子《德道经》中,只有恪守老子的教导,真实不虚地居于道○,用于德一,运于阴阳二,演于三生万物,以三驾驭万化,用一综整归虚。才能轻松地进入其中。 这是第二个问题,关于作之细,要进入中华道德根文化殿堂,那么就要为大于其细。其中内容还很多,要展开讲不容易讲完,我们只能在这里介绍一些纲领性的东西,通过纲举目张这样一个原则,完成这一细化,而且把握“修之身其德乃真”的这样一个根本,去进行实践。关于这第二点,我们就不作重点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