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写给想过早给孩子教数学的家长们: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8-10-9 15:28:20 | 只看该作者
各种理论都只是参考,每个孩子都有不同,顺其自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8-10-9 15:47:0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看您说话真累
故弄玄虚并不会提高您文章的品位
你们是教育小苗苗的人,要注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8-10-9 15:51:07 | 只看该作者
南郑德慧智幼园是哪里的高人呀,对读经这么推崇,难道德育只有在读经的实施过程中实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8-10-9 16:08:58 | 只看该作者
本来没看到第2页这些让人倒胃口的广告

中国的教育搞成啥样了,就不能干点实事,还搞这些政绩形象工程,累不累啊

史怀哲管教孩子的三个基本规则:第一,以身作则;第二,以身作则;第三,还是以身作则

你指望我们这些教育者还干着不仁义道德的事情,却指望让孩子们通过学习什么经就仁义道德了,不是搞笑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楼上:
     德育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能否培养成功,有三种因素,要分析三因对孩子的作用力,才易掌握好孩子的教育。什么叫“三因”?
     一、外因。二、内因。三、本因。人绝不可能离开这三因。
     1、 外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道德教育,社会道德环境),家庭因素(父母道德素养,孕期教育等)。2、内因包括心、意,思想、意识(对事物分辩、运用及受思想意识支配的行为)。3、本因包括遗传基因(分父母遗传基因和自然基因)。
     从上面三因的粗浅分析中,孩子能否成才或改变孩子的一生,离不开这三因。如果能掌握这人生三因的基本规律,也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脖领子。
      当然三因中任何一因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一个字“德”。万物道生德养并不是说教,是前辈们慧观总结。比如说电视,看的见的图象是看不见的物质声光电的作用。有形的行为和无形的物质互为明阳。事物的规律是独阴不生,孤阳不长,也就是说看的见的物质必有看不见的物质支撑。这表现在各方面,比如说我们吃饭,有形的物质通过人体分解后变成了无形的营养物质,而人体除了需要有形物质外,更需要无形物质的滋养---大气。在常人饭七天不吃就会死亡,而呼吸之气一口不来就将死亡。人的有形体中运转着连美国科学家都难以找到的无形物质-----体内之气。而我们先祖几千年前就己经慧观到了。生命不管是一花、一草、一动物,都是光合作用,地滋营养,本身运化, 还是三因。总体归纳就是天德之光,地滋之力荣养万物。而地滋之力,天德之光,那一个又不是在道体的运转之中,抬头看看天空,只处在一个小小的地球之上,何敢自大。
    至于如何抓住三因变化枢机的最隹时机,上面的一些帖子中说了点浅显道理供大家参考,要想明德必要修之于身,才能知德识德明德,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是认识德的物质性和能量性的前提。如果不是修之于身者,无疑是对夏虫言冰雪, 我说着累,您听着烦。
    各位朋友,我跟大家一样,也是一个学习探讨者,我只是提供给大家一点共同思悟的路子。 要想深入了解,请进入下面链接
http://www.daode.bi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8-10-9 22:00:39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观点也只是代表部分人的观点,其实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哪种最好没有绝对的真理答案,所有的这些都只是供大家参考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8-10-10 08:48:2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觉得数学早教是必要的,数学成绩的好坏和进不进行早教也有一定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09:54:03 | 只看该作者
回楼上几位: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浓缩。是文化传承的火炬,有了经典,文化就有了光明,只要诚信无疑坚持诵读,就可以重塑我们的品质,打造道德人生。
      这里有一个主次本末之别,上面帖子中已略叙,请朋友们坚信只要诵读就可获益,特别是小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12:25:25 | 只看该作者
《易经》是天下数数之鼻祖。
《易》为中华文化群经之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各种学术支派,无不起源于此易道文化。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易经》这部古籍文献使古今中外的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乃至国君、百姓均对其特别关注,千百年来探求不已,玩索不止。清朝乾隆钦定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盛赞其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易经》是七千年中国文明史的源头活水,被中国三大学宗奉为圭臬:道学尊其为修身治世天人合一秘笈的奠基之作;儒学奉其为《十三经》之首;佛学也推其为“理宗”。而且也雄居世界著名经典之列。其地位之显赫、声誉之崇高、影响之深远、作用之神奇,不可不谓之为“天下第一书”。这在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和空前绝后的。
欧洲的哲学权威荣格,在英文《周易》再版序言中说:“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周易》(八卦),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周易》(八卦)相延6000年之久仍然具有价值,而且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有相同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8:58:29 | 只看该作者
瑞士一代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G.Jung,1875-1961),赞誉《易经》:“很可能再没有别的著作像这本书那样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动气韵。”
德国辩证法大师黑格尔(G.W.F Hegel),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
美国哲学家卡普拉(F Gapra),在《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说:“可以把《易经》看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权威们认为,它在中国几千年来所享有的地位,只有其他文化中的《吠陀》和《圣经》才可以相比。”
丹麦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N.H.D.Bohr),在1927年建立了互补原理,引起世界轰动;但当他在1936年到中国讲学时见到《易经》太极图时,便惊叹“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有了互补的理论思想,并以图形表示”。他手捧《易经》如获至宝,将太极图定为其族徽勋章的标志图案。
日本19世纪下半叶明治维新时,统御大权的皇室就宣布:“不知《易》者不得入阁。”正如唐太宗开国宰相虞世南所云:“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德国现代生物遗传学科学家申伯格(M.Schonbergre),在1973年出版的《生命的秘密钥匙:宇宙公式<易经>和遗传密码》一文中说:“首次发现的六十四个生物遗传密码的‘词’,与六十四卦相对应。”
美国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在《大易集成》中说:“我们说《易》是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原点和源头活水毫不为过……”
英国剑桥学者李约瑟(J.Needham),在他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中国类似《易经》等古代科学技术知识曾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易经》推动西方科学发明的发展,创造产生了丰厚的成果。莱布尼茨(Gottfled Wihelm Leibhiz 1646--1716年) ,率先翻开了西方易学应用史的新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02:25 , Processed in 0.07671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