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写给想过早给孩子教数学的家长们:

[复制链接]
191#
发表于 2009-4-19 14:00:22 | 只看该作者
国人读了两千年的经,为什么还落后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22:29: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ionking 于 2009-4-19 13:45 发表
读经不怕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么?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我觉得对孩子的品格、道德、性情方面应该更下大力一些。

   您好!合理的读经,科学的读经不但不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反而会培养和开发出孩子的科学创造力,这是经中所富含的信息(能量)对人精神产生营养的必然结果。
   这里有必要加点说明:比方说一个广告,它所包含的就是全部的产品信息,您绝对是了解文字后面的这个产品,而不是文字本身,这就是文字承载信息的作用力。而我们与人发生争吵时,过后会感到乏力,精神不续,会感到颓丧,愤怒,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争吵时言语中所附含的信息,对我们自己和别人产生了伤害作用的原故。
   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结晶科学报告,揭示了文字、语言、音乐等善性的皆可结成美丽的六角形结晶,而不好的恶的则不会成为结晶或散乱无序,从水结晶科学试验中揭示了一点,任何可观可见的事物,都携带着一种看不见的场或能量。在人们与文字、语言、音乐甚至于与动植物交流中,都会因我们的言语、心态、文字、行为的不同,而产生出我们自已的信息场,我们也会在与别人的交往,心态和言行举止中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好坏,能否跟他接近、交流、办事,这就是以言、形承载信息,只要我们在阴阳中,这种信息就很易把握和显而易见。
  经典是什么样的呢?首先说他是经过历史检验而经久不衰的被历史和人们所公认的最有价值的书。经具有穿透阴阳显隐共论的特点,经是自然真理的浓缩演绎,是打开自然宇宙奥秘的敲门砖,具备开慧益智营养人精神的能量源泉,是智慧的宝库,是所有文化的源泉和滋生土壤。她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脊梁和支柱,为民族的延续提供着绵绵不断的精神滋养营养,所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经。
道德是自然的产物,道德是万物的本源,道生德养是生命价值的基本规律,谁掌握了这个规律,这个搏动,同频共振,也就与道相通,与德合一,人生的道路也就展现了光明。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什么叫顺其自然?专家和学者各有见地,然而我的认识是:凡符合善的、具备道德性质的行为思想意识,才能说为顺其自然。而自然的简单解释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么您的孩子有这个能力吗?如果不能照亮别人,最起码应该照亮自己吧?不然人生还有何前途可言。
父母对顺其自然的错误理解茫失于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娄见不鲜,家长也真有托辞。
从小就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是孩子尽早就具备道德的心灵和品质,这才叫真正的顺其自然,而孩子从小的培养就是从经中吸取智慧和道德能量,这就犹如孩子在母体内靠脐带供应能量一样,找到智慧的源泉,文化的精髓,充分吸收道德的能量源泉,来培养道德心灵,开慧益智,那么道德、品格、性情自在其中。
而培养道德品格品质,只有在经典中去吸取营养才是最易最纯最好最直接的方法,这就是经具有的三重营养的作用力。当然只有《德道经》才具有这个能力和能量。
道德培养是需要深入心灵的,仅靠有形的规范和说教,很难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这种现象我们身边时刻都在发生,不用多说。孩子七岁以前是教育的关健,是培养德、慧、智三位一体最易时期,而培养的方法也至简不繁,父母不可茫失于错误的知见中。
   愿共同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09-4-22 09:32:41 | 只看该作者
开始还明白些,越看越深奥了,现在的理论太丰富,丰富到不知用哪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09-4-22 16:35:5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一开始还认真看,到后来就是扫过了。而且我觉得读经是好的,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读《德道经》呢?到后面感觉有点像广告了!而且,我觉得道家讲究个中庸之道吧?(具体不祥)我感觉有点消极的意思,那我怕将来孩子一点也没野心,也没闯劲,我们家本身就已经有点这样了,假如再这么一培养,我怕真的培养个道士或者和尚出来,那可就真完蛋了!所以啊,还在犹豫中,到底要不要读呢?还有,叫小孩子大声读,我觉得好困难哦。假如听听倒是不错的!请楼主给我点指导。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009-4-22 20:42:39 | 只看该作者
公说公有有理,婆说婆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3:05: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gt107 于 2009-4-19 14:00 发表
国人读了两千年的经,为什么还落后呢

您好!朋友一言道出实质性问题,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明白二个问题;一、对经的界定。二、二千年来是否在全民教育中真正开展了读经。下面做点简单分析:
德国思想家亚思德尔思说过,2500年前,人类出现了一个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各自创造了自己的文明。而古希腊古印度包括古埃及的文明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了一些可供人们猜想的史迹。
中国的文明却可以远塑至8000年前的伏羲和5000前的黄帝时代。而2500年前的老子是集伏羲易道、黄帝法道文化之大成者,所以汉武帝前就是以黄老学术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易经》,《黄帝内经》,《黄帝四经》,《德道经》,这是超越世界文明史最有历史见证的大智慧文明、文化、经典,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拥有让世界翘首刮目的财富,那就是道德文化。它是人类文化的源泉和总归宿。世界各国的文化,其理相通,其质同源,最终必将归伏于道德二字。而经典所凝聚的不仅是文化的核心,更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突破自我天人合一认识掌握宇宙奥秘的方法,这是中华民族子孙最值得骄傲和继承的瑰宝。

中国文化的核心,两个字:道德!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这是对道、德的最深刻的注解。
而民族文化精粹,智慧,就全都襄括在这几部经典之中。而包罗富含者,莫过《德道经》。所以《德道经》被称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
二千年来我们真正读经了吗?
从汉武帝时的“罢除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为了维护汉武帝尊皇贵权的统治,不惜对黄帝治国思想的全面清理,对老子《德道经》进行篇续颠倒,内容置换篡改起,人们开始远离了经典的智慧,道德的概念和內涵開始泛義化、空洞化、虛無化,逐步開始遠離民眾和百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不再廣為大眾知曉和掌握。汉武帝和董仲舒的行为,不仅是一直赖以实现天人合一、从而明彻大道修身治国的德道文化在国家教育中丧失,而且是中国民主与法制的历史发展突然发生鸿沟般的断层。如果说汉儒“罢除百家,独尊儒术”是病入肌肤,而明朝的“八股兴而经说亡”就己经病入骨髓。这是僵儒架空道学产生的结果,道德逐步远离民众,失德的现象日趋严重,明朝时的用书不用经,将四书凌架于经之上,道德文化从此难以滋养人的心灵,开慧益智,宋明以后的科学创造力及文学艺术也就急剧下滑,道德文化被民间有识之士传承和学习实践,同时用自已的大智慧不断向世人昭示道德文化精神精髓。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今天的人们由于受封建残余势力和僵儒影响,道德文化却被蒙上了宗教的色彩,或被高吊在玄学的高空,本来朴实无华的大道,却难以在众多民众中扎下根。而在经典诵读教育中人们对经的盲知,误导,是经典诵读的取向一直不能正确把握,又岂能尽快改变孩子其素质。就说现在的读经热朝,有几个又把握住了居有源泉式精神营养的真经呢?道德教化又怎能深入人心、开慧益智、开发出科学创造力呢?岂不悲乎?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启用《德道经》的全民道德教育,产生的巨大的治世效果和科学创造力,我们进行过深刻反省吗?那么我也反问朋友一句,二千年来特别近800年来我们读过真正的经吗?
这是我们每一个有识之士应深刻反省的事情,民族要强盛,科学要发展,就必须从诵读真正的经开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butterfly494 + 1 + 1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09-4-24 14:44:1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孩子还是要因材施教,如果孩子从小就对数字很敏感,那么就让他多学数学,如果对文字的内容感兴趣,那么就谈经颂道,这是我个人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09-4-24 16:28:21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的说法。 汉字优于英文简直是一派胡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22:25: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eifeilove 于 2009-4-22 16:35 发表
呵呵,一开始还认真看,到后来就是扫过了。而且我觉得读经是好的,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读《德道经》呢?到后面感觉有点像广告了!而且,我觉得道家讲究个中庸之道吧?(具体不祥)我感觉有点消极的意思,那我怕将来 ...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明白,事物的运转规律是以德来衡量的,无德之人人生路途尚且一片黑暗,野心也就必然成为早亡的催命符,朋友可不惊心。柔能克刚,弱能胜强,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克的,而只有居于无为之地,也就是居德守中,人生的境界自然宽广,这也就是中庸之道吧,这绝不是居于阳性一面的左右逢缘,朋友一定要清楚。道学始终是居于道用于德而论阴阳,这是民族文化中的绝学,精髓。
末学只敢言实,岂敢胡言,更不敢做广告骗人,我也怕堕入阿鼻地狱而难以超生。
  宗教的产生在东汉末年,距今不到二千年,而二千年前信奉的是什么呢?------自然的全民道德信仰。伏羲的易道,黄帝的法道,老子的德道,道德的思想贯穿在民族发展的历史中。社会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宗教,是对道德文化的一种民间承继和保护,应该感谢。不然我们也许会象西方一样难于找到我们自己文化的祖根。
   诵读经典是吸取祖先的智慧营养,成就我们的光明人生,其目的就是开慧益智,提高全民道德素养和科学创造力。如孩子真要成个什么和尚道士,焉知非福?但绝不是读经后就会成为和尚道士。
唐太宗李世民不但自已学习《德道经》,而且还进行过批注,并要求国民每家必备《德道经》,人人必须学习诵读《德道经》,取仕考官必以《德道经》为题材,没见唐朝人人都成为道士嘛!宫殿也没成为庙观嘛!反而因诵读而天下大治,万国来朝,其政治,军事、文化,无不让世人景仰。
而德国每四个家庭就有一本《德道经》,而德国没有道观的吧?而世界出现的老学热,孔学热,正是基于她对人心灵的教化,智慧的启迪,精神的引领的巨大作用力所致。
《德道经》可有半句宗教的语言或劝人遁世的语言吗?绝对没有吧!
人活在世上就两个字---精神,而精神必依附于道德才能充足和提升,如果我们真想活的有滋有味具有人生价值和意义,就应该到经典中去吸取智慧营养,不然连“我活在这个世上究竟有什么意义”这样一个简单问题也搞不懂,岂不有点悲哀?
人体生命的双重结构性,必须整体把握,更要用道德去关怀她,爱护她,亲近她,营养她,培育她,使她品质提高,性命园融,人生的新天地必将展现,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也将洞然。
小孩诵读经典上面帖子中讲了点皮毛,但朋友的真诚令我感动,做为探讨,交流一下:
七岁以前的小孩培养太简易了,您只要选准最具智慧的源头经典,让该子去听、诵、读、抄、写,灵活掌握,记熟再熟,孩子培养自在其中。诵读经典宜精不宜多,一颗树无根则无言干枝,经典要从源头选取。江河无源必枯,文化无源必竭,有了源头活水,还怕沟渠无水吗?那么该选择那些经典呢?这里有一个处方供朋友参巧:一、《德道经》。二、《易经》。三、《弟子规》。如今后想研医,可选《黄帝内经》。七岁后可选读:《大学、中庸、论语》或《诗经》等,但《德道经》是终生诵读之经,这是因为道生德养是万物的基本规律,有了这个承载受纳的基础,才可以接纳所有知识为我所用。
朋友如有时间,可到下面网站浏览一下:http://www.03330.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09-4-27 12:41:56 | 只看该作者
新手,坐下,慢慢研究研究,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20 05:06 , Processed in 0.11833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