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瑜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七杂八记听/读

[复制链接]
581#
发表于 2008-9-30 09:5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oco12345 于 2008-9-29 23:11 发表
……感觉美文观止里的文章是读者里选出来的,偷懒的可以买来看看 ...

读者文摘上文章好处在于文体的多样性。“美文”,可能只是其中写人情美的散文这一格。因此这种文选不可取代看原来的杂志。这种杂志发行量极大,很容易搞到,因此实在算是为孩子找课外语文读物的好去处。如果有400期杂志,每期选择1~3篇,就是很不错的一个学生阅读文库了。

昨天读了最早的几本,如83年第5期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译自一本叫《医学史纲》的书,是用浅显的文言翻译的,实在好,不仅因为其原文的经典价值,还因译文的出色——大约是我国近代刚与西医接触时出于名家之手。同期一篇很短的《白居易的“检讨”》谈白氏做杭州刺史后写的一首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叶惟向天竹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是很好的短文。《西方文人的怪癖种种》短小、有趣。知识性的文章很多,有些有些过时了,但有些仍然是十分好的,如83年第5期的《玫瑰古今谈》、85年第2期的《朱鹮发现记》等就是。还有些实用性的文章,如教人如何交往、写作等,也很好,如85年第1期《怎样写清楚》就出自美国读者文摘主编之手,很不错。

读者文摘刊载的文章,另一个大好处在于,其文字似都经过较精心的编辑,因此不太用担心文字有瑕疵而影响孩子。如84年第12期美国名家萨洛扬的小小说《经验之谈》更是吕叔湘所译,那就更是范文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啦啦队 + 2 + 2 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2#
发表于 2008-9-30 11:30:13 | 只看该作者
85年第4期,是我的收藏中唯一丢了封面的。苏雪林先生的《春》写得十分好!接下来的台湾女作家绿漪的《青年》就不足读了。再接下来美国小说家、诗人、钢琴家爱尔斯金的《忙里偷闲》却又是十分好的文章。日本企业家土光敏夫的《让一切充满活力》也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丽莹妈咪 + 5 + 5 读者文摘10多年前一直有订,现在都忘光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3#
发表于 2008-9-30 14:0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80 qsqsqsqs 的帖子

非常赞同qsqsqs 关于学习历史知识重要性的观点,从去年起,就开始致力寻找适合女儿看的相关书籍,很幸运的是真的找到不少好看的历史人物书籍,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女儿对这方面的内容也越来越感兴趣,就像有些孩子看漫画书那样着迷,不用家长督促自己有空就会找来看。目前虽然还没有看到多看此类书有什么显著的效果,但接触过我孩子的人都说我孩子非常成熟,懂的东西很多,我自己对女儿的评价也是这样,有时候她说出来的话让我很惊愕和感动,完全不像个孩子说的话(有点自吹自擂了 ),当然有时也疑惑这样让孩子过早失去童贞是否好???

前段时间女儿看的相关历史书籍有:
亚历山大大帝

埃及艳后



哥伦布

大屠杀


Elizabeth I: Queen of England's Golden Age 伊丽莎白一世女皇

[ 本帖最后由 丽莹妈咪 于 2008-9-30 20:1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luck1 + 2 + 2 真好哇!
一叶小舟 + 5 + 5 呵呵,我家姑娘现在才从童话中断奶
qsqsqsqs + 2 + 2 我觉得还应努力找些在时间轴上串讲的书
FnW + 3 + 3 真好哇!
颀颀妈妈 + 3 + 3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4#
发表于 2008-9-30 14:16:3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星期待看的是一些探险家的书:

马可波罗

麦哲伦
库克船长

这几本以前有看过,她说有点忘了,重新借来看。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luck1 + 2 + 2 真好哇!
一叶小舟 + 5 + 5 真好哇!
颀颀妈妈 + 3 + 3 真好哇!
qsqsqsqs + 2 + 2 很好的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5#
发表于 2008-9-30 14:57:23 | 只看该作者
再记录一下女儿推荐并逼我看的1本书:

Meat-Eating Plants by D. M. Souza


说这本书如何如何好玩,我没兴趣看这本书,以前看SIR 的《hungry plants》, 科普书 The wetland 都看过了,而且pitcher plants (猪笼草), venus flytraps 到hotpark 公园去都有亲眼看过,玩过, 讲来讲去不过是这些东西,但被她逼得没办法(女儿就是这样,她觉得好看好听的东西也非得让你看或听),只好敷衍她看一下,看完这本书,还是有点收获,知道了以前没提到的另外几种食肉植物如:bybilis - rainbow plants, butterwort, waterwheels, bladderworts... 最后2种水草植物有机会要带女儿去水族馆亲眼瞧瞧。这本书学术性蛮强的,服了女儿会喜欢这样的书。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qsqsqsqs + 2 + 2 孩子学习科学,有兴趣和能力上的潜力
FnW + 3 + 3 轮到孩子给你推荐好书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6#
发表于 2008-9-30 15:38:05 | 只看该作者
9月24日参考上刊载一文,原载英国《卫报》9月23日,题为:研究认为标准会考使小学生远离自然科学。报道说,“由于儿童在小学阶段所参加的必要考试,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受到压抑。”“……尽管1995年至2000年间,通过标准会考自然科学考试的人数有了增长,但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理解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降低。”“(权威教授)哈伦认为,标准会考中的自然科学考试应该为比较缓和的教师评估所替代……(因为)标准考试扭曲了教学和学习。当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是重要的……但研究表明,自然科学考试对教学和学习产生了有害影响。考试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小学生的成绩。”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内的小学,英语课、历史知识方面的课和科学课,由于实际上被当作副课看待,却反过来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空间——如果辅助的学习条件足够好的话。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cheng917 + 2 + 2 学习一下。
一叶小舟 + 5 + 5 才开始接触历史,先学习
丽莹妈咪 + 5 + 5 迷惑中。。。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7#
发表于 2008-9-30 15:39:03 | 只看该作者
qsqsqsqs2008-9-30 15:22金钱+2我觉得还应努力找些在时间轴上串讲的书
qsqsqsqs2008-9-30 15:22威望+2我觉得还应努力找些在时间轴上串讲的书


不是很明白,能再详细指点一下吗?

是不是指按历史年代系统的看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8#
发表于 2008-9-30 15:58:09 | 只看该作者
从你列的书看,主要是历史知识的片段。连续的讲历史,就是让人认识到历史的连续性以及前后的因果关系。更深的讲,可用我去年写的下面一段话表述:

“历史叙述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的真相,其指向则是,相信历史变化是有向度的,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历史叙述的更高目的正是,通过揭示历史真相,唤醒人民进行社会改革,召唤人类力量改变制度。”

因此历史虽然是由片段的事件和人物行经构成的,但其本身却是连续的。西方式的历史观更认为连续的历史发展是进步的,也即认为社会是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因此要有串讲的书,如政治制度的发展史,科学技术史等。中国人又尤其需要了解比较文明发展史。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cheng917 + 2 + 2 学习一下。把孩子从童话与纯文学小说中 ...
颀颀妈妈 + 3 + 3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发表于 2008-9-30 16:3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88 qsqsqsqs 的帖子

跟我的理解有些差异,政治制度发展史,科学技术史,文明史之类的脑子里还从来没想过呢,谢谢你帮我又开了1扇窗户,又要开始找书了。。。

纯粹的世界历史发展史心中倒早已有目标,等时机一到,就推荐给女儿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0#
发表于 2008-9-30 16:54:26 | 只看该作者
将去年写的读后感贴在下面供参考

什么是历史意识?
(2007年10月23日)

什么是历史意识?我又看了《发现者: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历史》的相关段落。书中没有直接给出定义,需要仔细琢磨行文。

布尔斯廷认为在印度文化中,历史循环论控制了对历史的看法,因此印度没有现代历史观。“过去和现在既然没有什么不同,那么对历史的探索似乎也是徒劳的。”

在伊斯兰世界,“既然穆罕默德本人是历史的顶峰,进步的概念当然就没有地位了。”“传记词典是伊斯兰教社会的一个特色和创造,它集中写这个人,却没有产生个人主义。伊斯兰教文献成了一种信仰的手段,而不是开辟前景的工具。”

布尔斯廷认为,中国由司马迁确立了历史写作的“伟大模式”。其中存在“活泼的精神”。但从班固开始,走向僵化,“……历史被牢牢地凝固在司马迁的模式里……”。“……宋朝……短暂恢复……满洲人的征服,的确打开了若干裂缝,但十八世纪编写批判性历史的少数杰出成就只是明显的例外。编史的批判方法和历史意识的兴起,还有待于来自西方的影响。”布尔斯廷说:“中国文明受了它的古老性、早熟性和连续性之害。古代模式(引者注:应指司马迁的历史写作)的伟大,未曾间断的记录,以及早期中央政府的高效率,全都增强了对祖先的崇敬,同时抑制了探索未经认可的往事或思考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各种努力。”他又说:“在所有现代文化中,中国人提供了最长的持续不断的经历和对此经历最丰富的文字记载。因此,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没有产生过现代的历史意识。中国人过滤往昔经历的方法,虽与印度人不同,但就唤醒人民进行社会改革或召唤人类力量改变制度来说,比印度人也好不了多少。儒教植根于祖先崇拜,鼓励保持族谱。儒家向往事求教,不是为了了解怎样能够变革,而是为了寻求恢复制度所需要的理想和可以仿效的道德模范。封建时期初期所收集的掌故,因其归属于孔子本人而神圣化了。”

布尔斯廷认为只有西方人建立了现代历史意识,而其源头为古希腊人。他说:“希腊人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是历史观念。”起决定性贡献的是希罗多德(约前480—前425)和修昔底得(约前460—前400)。我的理解,布尔斯廷说的“历史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努力,即如何获得史实以及为何获得史实。

如何获得史实?布尔斯廷说,希罗多德“比以后两千年的基督教历史学家更自由的思考历史的起源,而且他的批评意识更敏锐。他没有被创世论的任何僵硬教条所困住,可以把历史时期无限地向上追溯”。而修昔底德在工作开始时就为后世历史学家提出了一个信条:“他必须不被诗人们夸大的幻想、不被只图悦耳而不说实话的历史学家们所讲的故事引入歧途。……在时代的消逝中,大部分往事都已变成传奇。由于时间上有这样的长距离,他必须下定决心,满意于依据最明确的可用证据而作出结论。……对于战争中的大事,我不敢凭偶然的资料或自己的任何看法来说话;我所描述的,只是我亲眼目睹的事物,或者经我最用心和最细致地探问过的人那里了解来的情况。工作是艰苦的,因为同样事件的目击者,由于他们记得的或关心的是战争的此方或彼方的行动,结果就作出不同的叙述。”

为何获得史实?修昔底德说:“我叙述的严格历史特征,很可能不大悦耳。不过,凡是渴望看到人类行为历程上已经发生之事和估计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的真实图景者,都一定会宣称我所写的东西是有用的,而我也就会感到满意了。我所写的历史是永存的财产,而不是听而即忘的得奖作品。”而从布尔斯廷的论述看,现代历史意识意味着历史学家获得史实是为了“探索未经认可的往事或思考可能存在的事物”,是为了“唤醒人民进行社会改革或召唤人类力量改变制度”,是为了导致“个人主义”和建立“开辟前景的工具”——其成为可能,是建立在“批判性”之上,是建立在“发展”“进步”的观念之上。同时,布尔斯廷认为圣奥古斯丁的《论上帝之城》意味着基督教对历史的发现——也即基督教对历史循环论的击破。布尔斯廷说:“奥古斯丁还没有阐述到我们现代意义的发展学说。他没有为新事物、为意想不到的好事留有余地。但他还是预示了一种发展的思想,一种希望世间有更美好生活的理想。”

我试图作一下分析。“如何获得史实”问题使我想起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表达的观点:观点有两面的观点易为人接受,事实有两面的观点则相反。“为何获得史实”问题使我想起《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论述的功利主义。

那么所谓“现代历史意识”的概念是否就可以这么表述:获得史实不应受到任何教条的束缚和扭曲,不应受影响于幻想,不应为了内容悦耳……应依据最明确的可用证据而作出结论,应考虑事实获得的艰难,争取目击和亲历,或付出艰苦劳动,用最用心和最细致的探问来获得证据……历史叙述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的真相,其指向则是,相信历史变化是有向度的,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历史叙述的更高目的正是,通过揭示历史真相,唤醒人民进行社会改革,召唤人类力量改变制度。

布尔斯廷在“历史的发现”一节总结说:“继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之后的其他希腊历史学家,都不如他们的伟大……爱奥尼亚启蒙运动,不像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虽然产生了很多富于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以及生物学、数学、天文学和医学方面划时代的著作,但在历史著作方面却是贫乏的。这现象的解释,一部分在于希腊人对诗歌、对史诗和悲剧具有非凡的天才,这似已满足他们在情感上的需要,另有一部分则在于像柏拉图的眩惑理念那样的哲学概念,对他们具有催眠性魅力……即使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喜爱细节的人也不尊重历史,原因正好在于历史除了述说‘亚西比德作了什么或者遭受了什么’以外,没有告诉我们更多的事情。”而正是从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古希腊之源,产生出现代历史意识和现代历史叙述。

布尔斯廷分析印度、伊斯兰世界和中国的传统历史叙述,我觉得分析得对。较之现代意义的历史叙述,其局限可以自明。中国的历史叙述没有批判性,“节”“烈”之类的还加以表彰。因此现代意义的历史叙述(包括像司马迁那样包含了“活泼的精神”的历史叙述)的历史功利也就可以自明。


附录:《发现者:人类发现世界和自我的历史》简介

《发现者:人类发现世界和自我的历史》扉页介绍,作者Daniel J. Boorstin(1914~2004)是美国著名文学派史学家,其名著《美国人》曾获得普利策奖。1989年作者获国家图书奖。《发现者》另有姐妹篇《探索者》和《创造者》。据这个介绍,这4种书(《美国人》(3卷本)和《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均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译出。然另几种当当网上或缺货或未见。《发现者》的这个版本应该是第二版,盖因这是作者著作中最好的一种,所以再版。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颀颀妈妈 + 3 + 3 颀颀现在读历史还是在注重于点.没有线 ...
小小蜜蜂 + 2 + 2 真好哇!
一叶小舟 + 10 + 10 支持原创
丽莹妈咪 + 5 + 5 原来是个超级历史迷,难怪写出这么深奥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21:09 , Processed in 0.124686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