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瑜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七杂八记听/读

[复制链接]
1481#
发表于 2009-2-8 22:1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80 qsqsqsqs 的帖子

想象力能培养, 不太相信. 觉得有些东西的确是天生的, 后天不可为.
咱家孩子就缺乏想象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aisley + 2 + 2 是的,有时我也觉得想象力属于天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2#
发表于 2009-2-8 22:2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80 qsqsqsqs 的帖子

我也赞同发达的科技、廉价的玩具、快速的生活节奏影响孩子想像力的发展。

如果可能的话,还是要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条件去发挥想像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3#
发表于 2009-2-8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81 颀颀妈妈 的帖子

听颀颀妈妈这么一说,我又来翻张五常博客,翻到他论教育的文章从1984年开始已经有119篇了(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199839991_3_1.html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199839991_3_2.html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199839991_3_3.html),上面引的是最后一篇。其中有一篇写于2002年的,也是谈想象力培养的:

张五常:想象力是怎样教出来的?

四月二十六日晚上在深圳市委党校讲话,一位听众问为什么这两年在国内出现了「张五常热」。我响应说国内的媒体既不能谈政治,又不能说宗教,批评政府不成,大爆贪污有难,黄色不准,黑色要免,不适者淘汰,剩下来可以大炒特炒的只有张五常。这回应博得哄堂大笑,一片掌声。

是的,天下虽大,媒体到哪里去找一个被人赞骂皆无动于衷的人?国内的朋友却有别说。一说是骂张五常可以成名,所以要成名的就出来凑凑热闹了。这假说不对,因为骂张五常是最近几个月的事,是「热」的效果,不是「热」的理由。另一说此「热」也,是起于我反对滥用数学与博弈理论,开罪了某些专家们。这更不对:街上的人不可能知道数学经济或博弈理论是些什么,而这些专家大都是朋友,历来是君子和而不同的。

我自己对那所谓张五常热没有什么感受,虽然国内的媒体很有点过甚其词。我个人认为,如果真的有张五常热的话,那应该是这几年国内的年青同学拍掌拍起来的。三年来我和太太到国内讲话五十多次,讲得用心,掌声是赚回来的,但那是我俩和同学们之间的事,不应该传到媒体那边去。

不久前一些国内的朋友说,批评张五常的言论,除了无聊的人身攻击,是指我讲话信口开河,误人子弟,不是天才不要学张五常云云。「天才论」是香港朋友多年来的说法,听说国内最近有「手抄本」。胡说八道,就是上帝也不知道我是个天才,而又有谁可以说任何一位生理正常的青年肯定不是天才呢?我教学是希望能把同学的脑子打开,让天才冒出来。这是不容易的教育工程。真正的天才凤毛麟角,但被我教成准天才的不下两掌之数。喜欢教学的人不会放过一个好学的学生。但好学不足够,有好奇心更为重要,是可以成为准天才的先决条件。像当年自己的老师一样,我教学的主要意图是触发学子的好奇心。这就是我常说的思想启发了。

教学四十年,深知自己之能与不能,外人的批评我是不管的。然而,五月二十九日晚上,太太在电视看到如下的报道:中国学子去年在美国拿得博士的二千多人,为非美籍学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一倍,可嘉也。但跟着听到的美国专家评论,是中国学子虽然成绩了得,但缺少了想象力。后者可悲,大悲特悲,因为缺少想象力是学术上最令人失望的评价。可不是吗?翻出来的意思是说:中国学子的技术很好,但没有创意。苏东坡的后人怎会没有创意呢?天可怜见!

想当年在美国求学,教授们见我着着不依常规,以预感来去纵横,在课堂上不举手随意提问,认为孺子可教,循循善诱。这是后来被行内的朋友认为我可以单靠想象力而站得住脚的原因。后来自己在美国为人师表,教出来的比较好的学生,不管是鬼仔还是从香港去的,都善于想象。很明显,今天中国出外求学的被老外认为缺少了想象力,是因为出国之前被教坏了。我对教育的看法与国内及香港专家们的看法的一点不同之处,是我认为任何一个学生都可能是天才,而专家们主张的教育方法,不言而喻地假设大部分学生是蠢材。这样,就是天才也当作蠢材来教了。上述的观点分歧,证据多得很。让我只从讲学与考试这两个角度说说吧。

讲学我是从来不作准备的。这使外人批评为信口开河,不负责任。但我不备课不是为了偷懒,而是刻意地这样做。备课是举手之劳,花一点时间写下讲义,每次用时略为修改一下,授课时不用多想,心安理得。我不选这一套。我要在学生面前集中思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就说错了。主要是自己怎样想就怎样说,想法有变说的也跟着变。学生要做的是跟着我的思路,与我一起想下去,就是我突然离题万丈,他们也要跟着我离题。这样,听我一课就是跟我的思路走了一程。重点是,我想象,同学们也跟着想象。

在经济学上,我曾经完全不抄笔记地听过五个高人的思路课程,全部是旁听、不修学分的。在洛杉矶加大有赫舒拉发(J.Hirshleifer)与艾智仁(A.A.Alchian),在芝加哥有佛利民(M.Friedman)、史德拉(G.J.Stigler)与夏保加(A.Harberger)。

纯以思路表达的讲学有两个困难。其一是水平不稳定:有时精彩,有时平凡,而有时说错了。这不稳定不是大问题,因为一个学期过后,用心的学生不仅在内容上会有所获,而更重要的是会学得老师的一点思考方法。第二个困难则远为严重了。那就是以思路讲学不可以受到干扰。同学提出有关的问题可以,甚至有帮助,但完全无关的问题,或学生迟到、早退,或明显地在打瞌睡、谈话说笑、手提电话响声,等等,都是思路讲学的大忌。香港大学的学生就不断地给我这些干扰,其密度外人不容易相信。相比起来,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国内学子的专注聆听有一百分,场场如是!这是我喜欢到国内讲学的一个原因。

转谈考试吧。香港和国内都着重考试,这「着重」是求知的障碍,而障碍最大的是那些墨守成规的公开试。我说过了,考试是求学的其中一个方法,但不是目的,而香港与国内都有明显的本末倒置的倾向。这里我更要指出的是,重于考试是重于教学生答问题,忽略了教学生提出问题。搞学问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想象力,不是起于答,而是起于问。学生不懂得问,是不可能有可取的想象力的。

我认为这几年到国内讲学得到同学的热烈反应,主要是他们没有遇到过我那种讲学方式。这使同学们耳目一新。纯以思路讲话,美国不难见到,但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我的安排是由太太译为普通话,学生听得清楚,通常是讲一个小时,让学生发问一个半小时。两个半小时,太太和我全神贯注,很累,但学生们挤着站同样时间,也全神贯注,是很值得的交换了。那些批评我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所谓学者,根本不知道学问是怎样的一回事!

年多前我和太太到广州的华师附中讲话,据说是广东省学生最优的中学了。高三的同学要大考,来听的是比较年轻的十六岁左右的孩子。因为人多,好些带着小凳子进场,很可爱的。喜上心头,我对孩子们大谈自己少年时逃学钓鱼的乐事,怎样被逐出校门,怎样骗老师,跟着谈到二十三岁才有机会读大学,考历史可以怎样瞒天过海,考理论好比下象棋,而进了研究院后,少小时的钓鱼耐力与技巧就施展出来,写成了佃农理论。

在座的校长与老师们听着,木无表情,但孩子们非常开心,笑声、掌声不绝于耳。到提问时间,第一个问题出自一个男孩子。他问:「教授呀,我听了你这番话,觉得自己年轻了几岁,那是为什么?」当时我想,这个孩子学得快,有想象力,可教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颀颀妈妈 + 3 + 3 谢谢你了
secretgarden114 + 2 + 2 张五常博客的确有趣,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4#
发表于 2009-2-8 22:49:50 | 只看该作者
但是读了《想像力的培养》这篇,我想到的是我小时候玩耍的情况。很多地方接近张前辈。我和弟弟收集过白炽灯灯头上的一点锡,聚集起来熔化了铸剑,最后真的铸了一柄剑……这样的玩很多,主要是在初中。

我又想,张前辈写此文的意思似乎也在指出经济学理论中就理论而理论的东西搞的太多,而忘记了国际经济竞争的实际的活生生的背景。实际的经济竞争正像张前辈小的时候玩的东西那样,是争胜的游戏,需要从实际出发,需要自寻规律,需要不按常规出牌,需要……张前辈为什么写那么多争胜游戏呢?我想意在这里。

我想孩子学英语也应该这样,应该从实际出发,应该追求实效……总之此文对我很有启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颀颀妈妈 + 3 + 3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5#
发表于 2009-2-9 09:32:3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用的资源,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6#
发表于 2009-2-9 10:22:30 | 只看该作者
前天女儿领回新教材,对美术教材第28页上印的莫奈的一幅画大声赞好说最喜欢此幅。我就将以前收集的莫奈的画打开给女儿看(http://www.namipan.com/d/%e8%8e% ... 9ea7ec8ddda00d64900http://www.rayfile.com/files/d60 ... -8b77-0019d11a795f/),女儿说十分好。她好像还说上学期教材上谈的还说原色,现在谈的就是混合色了。

我想顺便让她看看New Reading 360 L9 B3 The sea上选的莫奈的一封谈他自己在海边作画情形的信。英国读物试图体现欧洲的文化积淀。但是没找到时间让女儿读这封信。我翻看这本The sea,则发现收入的达尔Magic islands正是选自前面我们谈到的那本达尔自传“Boy"。

A letter from Monet音频

http://www.namipan.com/d/p37.mp3 ... cb7a6ed0157e0150900

http://www.rayfile.com/files/745 ... -ae3f-0019d11a795f/

A letter from Monet文本

http://www.namipan.com/d/A%20letter%20from%20Monet.jpg/221bf0e010954bf7e4772d4e9d530fd655c578134bc30600

http://www.rayfile.com/files/e2c ... -86a4-0014221b798a/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真好哇!
hlp525 + 2 + 2 太好了,一起感受莫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7#
发表于 2009-2-9 10:37:16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登高望远,在这电子时代也能深有体会。
爬上巧妈的这高楼,能看到很多感悟,对我自己,是个触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8#
发表于 2009-2-9 10:38: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sqsqsqs 于 2009-1-11 20:47 发表
……前天将Schotastic的Rookie Reader有声电子书又听了24个,今天则听了33个。说很不喜欢,希望早点听完(我已经告诉她一共85个)。我说为什么不喜欢?回答说:说到一个东西,突然断了,插进很多解释;有时说一个东西连说四遍;有些东西超简单。

昨天才搞清楚,我转的MP3的结果是:每个解释单词的朗读,插在文章朗读里面了。怎么才能将这些解释剔除后再合并MP3呢?只有一个一个挑吗?应该合并成两个文件,一个是全文朗读,一个是单词解释朗读。有没有哪位有处理好的呢?也许有。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一叶小舟 + 5 + 5 我转出来的也这样
hlp525 + 2 + 2 这样啊,孩子能听下来很不容易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9#
发表于 2009-2-9 11:07: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lp525 于 2009-1-12 08:50 发表
看来,new reading 360中关于所有雪花都有六瓣的描述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严谨的:)

看来,scholastic的rookie reader有声电子书说的更准确:

http://www.namipan.com/d/Blastoff!%20Readers_snow.rar/2b10fb1c2a3f237fca7c540d1c4f9d3faaad06c8b8b51100

http://www.rayfile.com/files/7993bf1e-f656-11dd-8229-0019d11a795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0#
发表于 2009-2-9 13:32: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qs分享!

张五常提到的教儿子教坏了的地方,固然十分值得我们警惕,不过我还是觉得,他本人天赋出众是不可抹煞的因素。不仅他,他文中提到的赫舒拉发(J.Hirshleifer)与艾智仁(A.A.Alchian),在芝加哥有佛利民(M.Friedman)、史德拉(G.J.Stigler)与夏保加(A.Harberger)这五位对我们专业学生来说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我甚至敢说他们当中任何一位都是天赋过人的。


譬如他说,“科技的急进,市场玩具的廉价,居住环境的人烟稠密,加起来扼杀了无数儿童的想像力的发展。”那么反过来,在他那个科技不发达、玩具昂贵、儿童可以亲近自然的童年环境里,其实每个小朋友都有这三重优势,为什么钓鱼大王的称号也仅属这四个孩子呢?

又比如下棋。他认为下棋讲招式、重分析,所以限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其实我认为下棋和他上面说的容国团的例子并无矛盾。懂得如何活用规则,如何在分析之上运用奇巧来战胜死板的规矩,这亦需要大想象力。《天龙八部》里的虚竹乱放一颗棋子,破了珍珑——假如他是自觉的话,那就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又好比钢琴、小提琴这些技艺,也是规矩众多,但还是有想象力和领悟力超群的才人,每每横空出世。很难说因为他们小时候接受的训练多,就扼杀了想象力。

我估计张五常只有一个孩子,假如他有两三个孩子,就会明白智力、想象力这些东西,实在有天生的差异。父母如能不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就是大功德。

不过,还是非常感谢他的提醒。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5 + 15 我很赞同。
qsqsqsqs + 2 + 2 张五常博客谈教育部分值得细看他一儿一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8:59 , Processed in 0.088643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