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瑜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七杂八记听/读

[复制链接]
1001#
发表于 2008-12-3 10:2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00 drRobert 的帖子

上次颀颀听完床头灯 三个火枪手后, 没有找到电影, 就把三个火枪手的续集.铁面人的电影给他看了.
是用迅雷下的, 老电影了, 画面不是很清晰.
还打印了一本saddleback classics 的the man in the iron mask出来.
本想让他看完电影后就看的,可总也抽不出来时间.
三个火枪手的另一个续集. Twenty Years After从前我下过全本英文版的, 可是现在也找不到啦.
下载了东西当时没拿出来用, 只记得有,想用时就是翻不出来.下载狂最近有点烦.
不知在那儿能找到Twenty Years After的简写版或者漫画什么的.
最近颀颀对骑士一类的故事很有兴趣.

路易十四相关的纪录片类,你感兴趣, 帮你记着了. 看到了会通知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drRobert + 2 + 2 谢谢你,如果有骑士的影片或书也告诉我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2#
发表于 2008-12-3 10:36:31 | 只看该作者
咨询

天路历程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293762

有人读过吗?有很多版次,请看过的朋友推荐一个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3#
发表于 2008-12-3 20:00:59 | 只看该作者
两日没上这贴字,攒了这么些,太过瘾了,明日来细细看。(*^__^*) 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4#
发表于 2008-12-3 20:39:38 | 只看该作者
wangjinoy  推荐的SCOOBY-DOO
我骑驴实在是下得不耐烦了. 找了个迅雷下载链接, 速度快多了.
虽然迅雷很霸道, 名声不好, 但发现还真是我这种网速不快的下载狂必备软件.
http://119.147.41.16/down?cid=282862400&t=14&fmt=flv
正在下, 效果如何, 下完了来报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drRobert + 2 + 2 Scooby Doo我们拖了11集,最早的文件是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5#
发表于 2008-12-4 09:42:30 | 只看该作者
颀颀妈妈让我谈谈我女儿使用日有所诵的情况和我认为的使用方法。至今我几乎还没带孩子读过一篇。学校,每周有一个早读读第二册(学校的意见是一二年级读第一册,三年级读第二册,依此类推,六年级读第五册)大约20分钟。

我认为的使用方法,我想起前面写过:“我想可以如此总结:渐进;不布置任务而看孩子在那个具体篇目上有兴趣了就给予适当讲解;真觉得好的孩子又可理解的量又不大的可以给孩子讲一讲。”我现在仍然持这个观点。

具体而言,我觉得日有所诵一二年级的书中收的五绝诗很少见,晨读对韵编得不错。五绝的大多数,晨读对韵的全部,都可熟读。选入的其它中国古诗词曲也可以读,但除了五绝,我的印象中这个选本选择的篇目和其它选本差异就不大了。

其它内容,我觉得可分为这样两部分:一是现代诗和外国诗的译文。这些,我认为大多篇什并不具有不可取代的经典价值。只有结合孩子的兴趣,再精选一些,来泛读或精读。

二是中国经典的部分。散文体的成语故事,只要孩子的语文水平可学了,都是可以接触的。

比较难的是先秦诸子等经典,比较难,需要讲解。对这个争议也比较大,比如很多孩子都读过经典,依据的理念是读多了慢慢会由少到多的产生理解,或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随着阅历经验的增加会逐步深化理解。如果持有这种观念,那么就可以多读一些,也就是不妨不求甚解的多读。我持有的观念有所不同,我认为正确的理解应该和学习基本同步,对此,我举一个事例。

比如有一位优秀语文老师,教学得到校方、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肯定。但这位老师将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读读背背”中收的“温故知新”这个成语解释为“温习一些旧的;学习一些新的”。这位老师把孔子的这句名言的含义还是放进了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乃至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校教学)的套子里:复习+学习!实际上正确的答案很好找,比如百度百科里解释为:“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的认识现在。”孔子的原话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也就是,如果你能做到通过温习旧的知识而获得新的理解,你就可以做老师了。

为什么温习旧的知识获得了新的理解?因为你的阅历增加了,经验增长了,知识增加了,参照变多了,视野变宽了,所联系的实际丰富了……等等。因此在孔子的思想中,学习是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和实践发生联系的。能做到温故知新,和理解“温故知新”这个词的意思,有联系但有区别——我想:一个现代的语文老师也许可以做不到温故知新,但连这个词的意思都搞不清似乎就不太应该了。那么那种认为读多了时间长了就自然会理解这个理念,在这里怎么没有变为现实呢?如果一个成年人一个优秀语文教师都没有将一个收入二年级课本的成语从“知道”转变为“理解”,那么我们能指望孩子在熟读经典之后能收获多少呢?

当然每个孩子现有的和将有的理解潜力并不一样。而且坏的老师还不如没有老师。因此统一的学习方法在哪里呢?

很凑巧,在新浪新闻首页上看到一篇题为《千人一面的中国教育》的博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267f70100bg00.html?tj=1,里面有一个名为“幽夜忧者”的网友的评论,提到“温故知新”这个词。“幽夜忧者”非常有见地的指出,“温故知新”和现在考试体制中的标准答案制度是矛盾的。既然有标准答案,那么就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或时期里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那位语文老师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真可说是如鱼得水了。

我对经典持有的学习理念是还是需要有讲解——需要启发学生自己体会思考,但正确的讲解指引会大大有助于孩子吸收。当然,如果是为了应付考试就不需要费那个劲了,记住标准答案就可以了。如果是为了非应试性的学习,则我还要强调循序渐进和我谈过的孔子的另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18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zhpysy + 2 + 2 学习!
paisley + 2 + 2 对经典的研读,很难用“正确”一词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学习一下。
luck1 + 2 + 2 学习一下。
啦啦队 + 2 + 2 学习一下。
颀颀妈妈 + 3 + 3 学习一下。
丫丫妈妈 + 5 + 5 我好喜欢啊,每次看你的帖子都会有收获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6#
发表于 2008-12-4 10:29:0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阅读格言之类的文章,推荐下戒嗔的白粥馆。
网上好多连接。比如http://book.qq.com/s/book/0/12/12143/index.s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颀颀妈妈 + 3 + 3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7#
发表于 2008-12-4 10:5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05 qsqsqsqs 的帖子

说起孩子读经典, 其实从前让颀颀诵过经, 当时也是每天坚持. 也背了不少.
但当时是用的只读不讲的方法. 以诵经的推广方式 , 特别要求家长和老师不要对经典做讲解, 说一讲就错.
要求的是孩子自己在诵经的过程中悟.
我们坚持了两年多, 也背了不少, 但还是没能坚持下来. 只背不讲太闷了.
背过的也常遗忘, 需要经常地复习.
学而不用, 感觉学得没有意义. 最终放弃了.
颀颀除了练得背功一流外, 其它没有什么长进.

日有所诵, 感觉内容还可以, 就是不知如何给颀颀正确使用.
现在语文追求的, 是让颀颀能感受到文学之美.
能体会到文字表达的细枝末节处让人的感动.
这些是颀颀所缺乏的. 也正是我羡慕大家的孩子之处.
如与颀颀同龄的巧儿, 可以看草房子,而颀颀就算是听草房子都会走神.
到目前为止, 能抓他阅读的还是故事情节紧凑的小说, 或者让他新奇的知识类读物.
他的阅读兴趣不在对文字的咀嚼中.

日有所诵, 书中提到, 教师和家长可以参照读本中的赏析和注释, 为孩子提供一些指导,
但是孩子对作品只要大致理解, 粗知大意即可, 不必字字落实.
对这种说法, 我不知是否应该遵从.
会不会又入从前诵经的怪圈. '
将日有所诵, 诵了, 背了, 却起不到什么作用?

[ 本帖最后由 颀颀妈妈 于 2008-12-4 11:0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zhpysy + 2 + 2 我很赞同。
瑜珈 + 2 + 2 你认为怎样才是有作用了?
lc4601 + 2 + 2 男孩开窍晚,要到五,六年级以后对文字 ...
qsqsqsqs + 2 + 2 美育,可能还同时要从美术和音乐着手。
啦啦队 + 2 + 2 同感!孩子没有感受,只重情节!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8#
发表于 2008-12-4 11:21:19 | 只看该作者
QSQSQS的"我对经典持有的学习理念是还是需要有讲解——需要启发学生自己体会思考,但正确的讲解指引会大大有助于孩子吸收。当然,如果是为了应付考试就不需要费那个劲了,记住标准答案就可以了。如果是为了非应试性的学习,则我还要强调循序渐进和我谈过的孔子的另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我非常同意, 我儿子5岁,刚开始读论语, 让他读是因为我发现他读论语不费劲,读得抑扬顿挫,充满感情, 我也越读论语越喜欢,所以希望继续尝试下去, 看看以后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发表于 2008-12-4 11:47:12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的前半,也有不少五绝,也是很不错的。可能读了全唐诗的所有五绝,才能选出这么多少见的。

书中的“赏析”文字,应该说是高水平的,可惜远不是每篇都有。但赏析的文字仍然需要讲解。比如三年级第74页选的泰戈尔的诗是郑振铎译的,十分好,赏析提到“天籁”一词,我想对三年级的孩子绝对还需要解释“籁”的含义以及“天籁”“地籁”“人籁”和“万籁俱静”这几个词。“天籁”和“地籁”指大自然发出的声响,往往引起我们的审美情绪,“人籁”指人发出的声响,往往令人讨厌,记得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中有一篇就提到作者讨厌家居噪音,是多为“人籁”。

前言说不必字字落实,试问有多少语文老师有水平能做到字字落实?老师和孩子有时间做到字字落实吗?如果不字字落实,就是泛读,字字落实,就是精读,但公认的原则不是精读和泛读结合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丫丫妈妈 + 5 + 5 佩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4:40:43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就是三分教,七分等...........大家不要着急.......只要孩子有阅读的兴趣.............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nail_007 + 1 + 1 我很赞同。
颀颀妈妈 + 3 + 3 我来学习一下等.就是常觉得等不及.
luck1 + 2 + 2 学习一下。
Adeley + 2 + 2 说得好!
hlp525 + 2 + 2 我很赞同。我女儿的表现验证了这句话^-^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3 07:02 , Processed in 0.208701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