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新新唐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教女儿写作文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5-25 21:42:35 | 只看该作者
新新唐人:
几个小孩的几次作文,我都看了,我一直奇怪SALLY文章中的某些有趣又非常个性的表达。从水瓶子那里知道SALLY的幼儿园上的是蒙氏,我还以为是蒙氏的作用,但这个蒙氏毕竟太远了,是不是真正的是蒙氏起的作用真的太难说了。最近水瓶子提到阅读的事,我才知道原来水瓶子下了如此大的功夫,每天保留1个小时的阅读时间。那SALLY文章中的有趣又非常个性的表现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5-25 21:46:2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在为儿子的作文连白开水都不如而发愁呢,学习一下教学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5-26 08:10:05 | 只看该作者
还记得张老师写的那篇文章,关于小孩学英语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打开小孩的耳朵,写作文也一样,打开小孩的耳朵,没有语言的障碍,那么可以在打开小孩耳朵的同时试着也打开小孩的嘴巴。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01957&extra=page%3D3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5-26 08: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5-26 15:2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zhy2001 的帖子

zhy2001言之有理啊!谢谢。

在辅导中,在下的确没有意识到那种较为高超的文学手法。如果知道,在下可能也暂不急于教她。因为在下觉得小女的当务之急不是写出好的作文,而是会写作文或者说写出作文。作文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完美没有止境,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没有止境。如果一上来就讲太多的表现手法可能孩子一下子消化不了。但是,如何孩子天生具有某种高超的艺术表现技能,那另当别论。在sunny写小猫跳窗进屋一段文字,她口头描述时有猫带钥匙出来的,但写的时候就没写,我特意让她再看看读读,她还是没发现。后来我提醒她,她就说漏掉了。这可能说明,她不是有意在运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艺术手法,而是的确是疏忽遗留了。

写作是一门艺术,所以它与其他艺术有很多相通相同之处。在下认为,要会画画,就要善于用笔;但要画好画,就要善于用橡皮。同样道理,要学会写作文,首先得会表达会多写,但要写好,就要学会删除和精简。所以,在下认为诸如“留白”之类的是一种写好作文的相对高级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稍微放一放,等孩子有了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再采取其他教学手法让他学会写好的作文优秀的文章。

话又说回来,如果有人就能一上来教会孩子写出好的作文,那真是最好不过了。在下水平低劣,只能这样教。所以,欢迎各位前辈大德赐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6:47: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8-5-26 08:10 发表
还记得张老师写的那篇文章,关于小孩学英语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打开小孩的耳朵,写作文也一样,打开小孩的耳朵,没有语言的障碍,那么可以在打开小孩耳朵的同时试着也打开小孩的嘴巴。

http://bbs.etjy.com ...


在下认为“关于小孩学英语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打开小孩的耳朵”一句中的“英语”其实应该指的是外语。所谓外语是从小缺乏听说环境的语言。如果一个孩子虽生在中国,父母都是中国人,但他的父母从小在孩子面前说英语,那么英语对孩子来说就不是外语,而是母语了。

在下认为,婴儿在娘胎里就可以听到母语,它的耳朵已经打开。所以,不存在打开小孩母语耳朵这一说法。至于说打开小孩的母语嘴巴,也是一样的道理。(当然这里都是指正常的孩子)。孩子从小就会听会说。但是会听说并不一定会写。文盲也会听能说, 但是一般不会读写。

在下认为,写作文并不是打开儿童耳朵、打开儿童嘴巴的问题,因为它们早已打开。

在下认为,写作是一个将头脑中的有关素材、已有信息根据需要整理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在下陋见,欢迎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5-26 17:27:01 |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是简单地,零碎的,有时候说话的人不在那个环境里或已知某些条件,单是那些话根本就不知道说什么;而书面语言或故事会有更丰富的词、会有全面的交待,即使不是当场的人,听了也会非常清楚到底讲的是什么。
打开耳朵就是打开这种讲述这种表达的耳朵。打开嘴巴,是打开小孩讲述事情、描述所见所闻及心情感受的嘴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5-26 17:34:11 | 只看该作者
你,细细地分辨,细细地感觉,会感觉生活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7:49:14 | 只看该作者
不用细细地分辨细细地感觉,就感觉生活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不同的。

总结一下susan_1201 的意思,就是要让孩子会写作或者写好作文,关键是打通耳朵打开嘴巴。打通耳朵,就是让孩子多听书面的故事或文章;打开嘴巴,就孩子多讲多描述故事或复述文章。

是不是这个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5-26 18:10:48 | 只看该作者
如此这么问,就象把我放在审判或辩论台上一样,承认或不承认都可以审判辩论了。不过,我不想辩也不想被审判。

我只说:

还记得张老师写的那篇文章,关于小孩学英语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打开小孩的耳朵,写作文也一样,打开小孩的耳朵,没有语言的障碍,那么可以在打开小孩耳朵的同时试着也打开小孩的嘴巴。

另外,针对你的15楼说了一下生活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8:27:10 | 只看该作者
耳朵是吸收的器官,它是全天全天候的长着,要打通似乎容易一些。
而嘴巴是表达的器官,要说觉得主动的张开,要打通似乎困难一些。
我们权且认为会说就会写,会说口头语就会口头作文,会说书面语就会书面作文。那么问题是又该如何打通孩子的嘴巴呢?他说不出来怎么办?他说不通顺怎么办?她说不好又怎么办?按照前面帖子的说法就是,他不会讲述事情怎么办?不会描述所见所闻怎么办?不会说心情感受又怎么办?
欢迎赐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4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5:07 , Processed in 0.07470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