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南北湖散记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5-7 08:52:01 | 只看该作者
假如允许我选择朋友

Sally


我有两个心胸宽畅的朋友,从见到他们,我对他们就有好感。但是,其中有个是Sunny,她的脾气有点古怪,而且喜欢掩盖自己的错误,每当别人给她指出错误,她为了掩盖,就会随口说一句“对呀”或“怎么啦?”。有一次早上刚起床,想去三〇二室,Sunny顺道在一个箱子里发现了一把小扇子,我和Sunny都喜欢,但她先拿到,就是不给我。得不到就得不到,反正也只是一把小扇子。我就催她快点走, 她不走,拿着扇子在眼前摆弄,我想抢过他的扇子,别让她再看了,没想到她不但不给我,还说了听了让人很难受的话:行了吧。然后她把扇子扔了。到那时,我才知道她的脾气是这样坏的。不过Sunny我们玩得开心时,经常会给我们提些建议,我们都会接受。她也很会照顾人,每当我们一摔跤,她会主动跑来扶起我们。其实她很乐于助人,只是她脾气不好而已。

我还有一个朋友:Angella。她跟Sunny正好相反,不像Sunny脾气这么古怪,也不像我一样天天暴跳如雷。她性情很好,是个慢性子,跟朋友们友好相处、团结友爱、知错就改、不为小事争论------。 跟Sunny一样,她只要能做到,都会尽力去帮助别人。

我们三个经常跟一个男孩子玩,他表面看上去好像是个可以相处得很好的朋友,其实他满肚子藏着阴谋诡计。有我们三个在一起,他不敢动手打人,但如果只有Angella一个人,他就敢动手了打人。

我假如我选择朋友要选像Angella一样友好相处、知错就改、不为小事争论、学习是要互相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8-5-9 20:14:22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我是魔法师

假如我是魔法师

sunny

我从电影《哈利波特》上看到过魔法师。他们身披黑袍、手拿仙棒,可以坐在扫帚上自由地飞来飞去,他们能帮助别人,也能做坏事。我不喜欢做坏的魔法师,而喜欢当乐于助人的魔法师。

如果我是魔法师,我就可以把我长久以来不能实现的愿望变成真。在学校,我经常想爸爸妈妈。我可以把仙棒轻轻一挥,说:“妈妈爸爸快来。”眨眼间,他们就火速地飞来了。他们想回去工作的时候,我就把仙棒快速地一挥,说:“扫帚,带爸爸妈妈回家。”扫帚就驮着爸爸妈妈离开了。

以前我和Angella去过常州恐龙园,那里有许多恐龙,不过都是假的。那时候Sally没能去,所以她想去原始时代,去看真的恐龙。我带着她骑到扫帚上,说:“驾!驾!去原始时代喽!”话音刚落,扫帚就火速前进。我们降落在一片森林,那里有许多昆虫,还有一种大得象鸵鸟的怪鸟。正当 Sally看得起劲时,我偷偷摸摸地来到怪鸟鸟巢,拿走一只鸟蛋。我感到很奇怪,“巨大怪鸟生下的蛋怎么只有乒乓球大小?”当我把蛋给Sally时,怪鸟发现自己的蛋不见了,于是气急败坏地扑向手拿鸟蛋的Sally。Sally吓出一身冷汗,拼命地叫道:“Sunny,Sunny,快来救我!”正当怪鸟张开血盆大口时,我连忙拿出仙棒指着怪鸟的嘴喊道:“停!”那怪鸟马上象木头人一样停住不动了。

我也想为社会做一些好事。某天,下了非常大的雪,许多人的房子都被雪压倒了。我会让他们披上我的黑袍,免受寒冷。然后坐上扫帚让他们先到我家坐一坐。我就对仙棒说;“让雪停,让房好。”世界就按照我的口令去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0:42:04 | 只看该作者
Sunny:

你的这篇作文很有想象力,情趣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8-5-10 12:26:21 | 只看该作者
Angella:
你的文章佷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8-5-12 23:49:59 | 只看该作者
以上sunny的《假如我是魔法师》一文是她的第五稿,虽然还有很多值得修改的,但她已经是化了不少功夫。看到同学们把文章发出来了,她也急着想打出来发表。

通过看sunny作文和对她的一些测试,发现她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好多词语不会书写;二是不会组织基本的语句;三是用词不确切,词语的意思把握不准;四是不懂文章的基本结构。简而言之,就是缺乏基本的白话文书写和遣词造句能力。

早在几年前,sunny通过读经,快速的掌握了近二千个汉字,并能自主阅读。但回想sunny的教学过程,她还未进行过中文基础词语的理解和书写教学。通过听写测试,发现sunny还不会学校一年级要求掌握的词语。所以,近期正着手补课,集中词语听写,从一年级词汇开始,如同当年集中认字一样,集中听写和理解小学阶段的词语和成语。

近期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对儿童来说“学了高度的语文--文言文“真的”就不需要学低度的语文--白话文”了吗?“教了古文“真的”就不必教白话文”了吗?在下认为这些言论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我们是否可以拿写字来比喻。学古文就象写毛笔字,学白话文就象写钢笔字。谁能保证毛笔字写好了钢笔字就一定写的好了呢?文言文与白话文,如同毛笔字与钢笔字,固然有很多相同相通的地方,但是它们文字相通文体不同还是存在着很多差异的。对多数儿童来说,学文言文只是希望从小打下古文基础,将来能“读”懂文言文,而很少会关注是否能“听””说“”写“文言文。而对于白话文,我们必须要掌握”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所谓文盲是那些会“听说”不会“读写”的人(对母语而言)。所以有别于“听说”,“读写”能力一般是需要专门教育培养和训练才能习得的。文言文与白话文,尽管有好多字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好多字的“音”“形”“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差别很大。对儿童而言,语文(白话文)阅读能力是其他科目知识学习的基本和必需的能力,如果一味只是古文教育,不进行白话文的基本训练,至少在一定时期内儿童可能会缺乏基本的阅读认知和理解能力,从而影响他的认知成长。

话又得说回来,如果我们在文言文教育中,有意识的进行现代文教育,把白话文的教学融合到文言文的教学中去,这就另当别论了。那么,如何如此,也不能说不用教白话文,而是把白话文的教学融合到文言文教学中去,达到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在下也在考虑和尝试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将白话文和文言文教学结合起来,二是如何将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觉得《古文观止》不失为是古文教育的最理想教材。但是《古文观止》一书毕竟不是针对现代社会儿童编写的文言文教材。它的文章选择和编排顺序不一定符合儿童。在下认为,我们是否应该针对儿童重新选择其中的文章,并且在教学难易、先后顺序上也加以必要的考虑呢?我们认为答案是显然的。有人认为对儿童教育应该从难的开始,越难越好,难的会了简单的自然就会了。我们认为这句话固然有它的适用范围,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对六岁以下的儿童我们估计认为毕竟合理的,但是对于六岁以上儿童,我们就要考虑难易选择必须根据儿童的个人特点。我们认为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时,针对个体,比他稍难一点就行了,而不是高不可及的难。这里需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难易不能根据我们大人的判断,而是根据儿童。很多时候,对大人来说可能有明显的难易之分,但对于儿童来说很可能是一样的,就形同一个很生僻的单词,我们因不认识就觉得难,但对儿童来说就是一个生词而已,而不是一个生僻的单词。

对于第二个问题,现在我们的孩子中文英文几乎是同步开始学习的。英语学了一个单词,虽然注有中文解释,可能孩子连中文意思还看不懂,还不会写。(对孩子来说,不懂的英语和中文都是“外语”,)那我们何不把它们结合起来呢?如果学英语单词时同时学中文词语,学英语句子时同时学中文句子,学英语文章,翻译就是学写中文文章,那不是事半功倍吗?

进而我们是否又可以考虑如何将文言文、白话文和英语起来起来教育呢?
当然行!袁老师就行!

即兴而发,就事论事,没有它意。深受袁老师的启发,欢迎袁老师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1:15: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Sunny的学习,我通过半年的教学相处,觉得虽与小女年龄相近,但有两个问题困扰着她。其一,理解不够,思维发展较慢,因此影响了她的学习进度,不只是在中文上,其他亦然。其二,身体成长与年龄相比似也较慢。成长较慢,不一定是病态,也许是孩子成长中的个性差异,因此需要施教者耐心。从个性的角度讲,慢一点,晚一点,未必就是大问题。

孩子的启蒙教育,我还是倾向于以启发智力、即以发展思维为主,死背硬记的方式,至少对大部分孩子不宜。弊端就是阻碍孩子的自然求知欲和灵性的发展。

我主张只教文言,并不是不让孩子学习白话,只是要让他们自己去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其悟性。而且,白话本于口语,有生活语境,基本上是不用教的。小女学习至今,从来不搞白话文的听写之类,也不做造句之类的练习。白话文由其自己阅读,然后就结合阅读写作。她开始写作,很多字写不出,但因为会拼音,借助拼音软件才能打出文章来。但在未能写出很多字之前,她已经发展了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我对这种能力的看重,远胜过多写几个准确的字。同样,Sunny缺乏的就是那种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刚来时,问她什么,她都习惯地回答不知道,现在已开始动脑筋了,但还只是开始。但既有了开始,搞好这个开始,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如只是一味地注重类似学校那样的教学,我想未必是最佳选择。

英文教学上,我一直在做与汉语的对比,主要讲文化思维上的、语言结构上的异同,而不注重对译。因为对译的结果,往往记住的是中文,该学习的英语却被忘掉了——母语对英语的干扰难于排除。临时想到,就先说这些,未必妥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8-5-13 22:19: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袁老师的指导。

袁老师多虑了。好像是我没说清楚,我只是从网上下载了小学语文词汇来看看sunny是否已能听写,而并不是按学校教材来逐课学习。如果还是按学校的方法学,为何不直接送她去学校呀,何必这样劳民伤财瞎折腾啊?

当然,能在阅读中学会词汇和写作,那是最理想不过的。象angella虽没有经过专门的词汇学习和训练但通过自主阅读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很多词语,掌握了写作技巧,这是angella的才能,这是袁老师早期教育的成果。而sunny不然。如果她现在在写作时不存在或很少出现写错别字或者不会写的情况,如果在阅读时对其中的词语能很多的理解,对文章的意思有较好的把握,那回头补词语似乎是多此一举了。有鉴于她目前不熟悉词汇已经成为一个障碍,有鉴于她不懂的一些基本词语的意思从而影响了她的阅读理解水平。我只是先想到了这个不得以而为之的办法-----补一补词语。学校教材的生词表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心中多一个衡量标准而已,还有其他集中学词语的更好教材可用。我也不想让她通过学教材的课文来学词汇,这样的确有些低效。就像英语一样,一开始在句子文章中学习掌握单词,但到一定时候也有必要集中学习单词,增加词汇量。学校一个年段的词语就百十个,几天时间就可以学完。我计划抽出一定时间在几周内基本搞定小学词语。在这期间没有去学习白话文课文,也没放弃古文的学习。所以,我认为这种短暂的集中学习不会有负面的影响,不会影响到她其他什么。学校里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弊端在于认字和写字没有分开,认字和阅读没有集中先行;还有就是时间过长,效率太低。当然,并不是说会写词语了,她的其他问题就解决了。也不是说她现在非得学词语不可了,只是咱现在有时间可以折腾一下而已。

说到关于白话文学习问题。与文言美文相比值得学习的白话文经典篇章真的很少。白话文是可以自学,但文言文何尚不可以自学?我们现在教孩子当然是希望他们能早日具备自学能力。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但如何渔也得授呀!会自学之前还得辅导一下教授一下。理解白话文比理解文言文来得简单的多,这不论儿童还是大人感觉是一样的。当儿童已经具备基本白话文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了去理解读物的基本方法,再化太多的时间来开展阅读理解教学那的确有点画蛇添足了。另外,优秀的古文翻译得好也会是一篇优秀的白话文。翻译文言文是一种文言文教学呢还是白话文教学?我私下认为他们它们都是,我们没有必要把它们区分开来。
日前,我选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让sunny自学,让她自己查词典理解和翻译文章,她能够理解一几个句子,但还存在好多问题,证明她还不具备自学的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基本积累过程。

有关于英语翻译。如果通过翻译来学习英语,那可能是一种很糟糕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只是在学习英语之余,偶尔拿来一篇美文,试着学习翻译成中文,那是英语教学呢还是中文教学?这样做似乎不仅不会影响干扰对英语的学习,反而会在对比中加深对英语和中文的理解。我只是有这个想法,还不知是否可行效果如何,并无半点对英语教学方法质疑的意思。

有关于记诵。不论背诵还是理解,它们都是学习的不同方法而已,它们本身无所谓好坏对错,关键是应用,关键看应用的对象,应用的时机,应用的目的,应用的度等等。脱离开具体对象时机尺度去评价一种学习方法都将有失偏颇。中华文化的中庸思想是否处处能体现出它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度的把握才是关键。理解是必须的,记诵是必要的。泛泛的谈就是这样,没多大价值。就象数学,儿童学乘法伊始,死记硬背一下乘法口诀表,是很有必要的。但随后的理解也是必须跟上的。有时候我们很难区分区分记忆和理解。理解有很多的层次,甚至没有止境,数学家对1+1=2的理解跟我们对此的理解肯定不一样,也肯定要高深的多,那我们认为1+1=2到底是记住了呢还是理解了呢?

记忆是死的,理解是活的。死的是长久的,活的是短暂的。记忆形同电脑的存储器,理解犹如电脑的运算器。没有存储器电脑没法运算,但不运算电脑也是废铁。
存储器的数据可长久保存有长久价值,但运算器的数据一算完就没价值了。

有种哲学思想强调量、质和度的概念。质、量、度紧密相关,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即兴而作,多有不妥,请多多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5:26:4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Sally妈妈给我的一封短信,我思考了几天,觉得有必要让关心我教学的朋友一起来讨论,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我也会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毫无保留地交流。公开此信事先并未征得Sally妈妈的同意,如有不妥,请谅解!)




袁老师,这两天看了黄老师写的看法,其实我深有同感。这在以前跟袁老师零星的交流中也时时流露过。
精灵存在这样的问题,晴何尝不是。其实我们也是深为此担忧的。
对于孩子的学习,这个“拔高”,是能够在她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呢,还是遥遥无可及。如果实在太高远,恐怕不能在她们的头脑中留下一点痕迹,而最终像你描述的精灵,一脸迷茫“不知道”。
当然,恕我直言,你可能还是基本遵照小逸的进度安排课程,对于小逸来说,她可能稍稍跳一跳就够着了袁老师给予的苹果,而晴和精灵,却需要扶梯帮助。而袁老师在这过程中,提供扶梯的机会太少,使她们之间的距离,并没有慢慢在缩短,而很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大,反倒距离越来越大了。
这是我深为担忧而总是没有事实可以证明我的担忧是平空增添的。

晴现在阅读三国的能力,表明她在半年的古文学习中,进步几乎没有,这是令人担忧事实。
希望能够跟袁老师深入交流这一点。相信袁老师明白我不是抱着质疑的态度来说这一番话,而是坦诚地交流,并希望得到解决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5:56:5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Sunny\Sally的父母时常会将自己的孩子与Angella作比较。这也很自然,因为三个孩子年龄上相差不大,又完全在同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相处了半年多。他们之间有很多可比性,如几乎相同的童心和在同一环境中影响他们的各种因素。但也有不可比的一面,比如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原有的不同基础。

当Sunny\Sally先后到来时,Angella的大致情况可以概括为:性情上豁达、阳光;学习上语、数、英,大致超前他们两位3-5年。这样三个孩子如何在一起施教呢?对我确实是个难题。我采取的大致方法是:分别教学和共同施教相结合。在英语学习上,因为基础相差实在太远,基本上是分别对待,但也有交叉。数学教学基本上是一起讲课,但我使用的教学法是以讲思路为主,较难的数学(如跨到初中的内容),Angella基本是自学。中文教学,包括文言、写作和阅读就完全在一起来上课了。

这样实施的结果,我感觉三个孩子的进度都是比较快的,但孩子之间的绝对距离确实没有缩短。会不会更进一步拉开他们的距离呢?我想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而且一旦如此,我认为这也是正常的情况之一。下面我将展开谈我的想法。

[ 本帖最后由 huge57 于 2008-5-20 17: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6:31:28 | 只看该作者
以上的教学法实施后,Angella实际听我的课要比另两个孩子为时要少。这样她用于阅读、自学的时间就多了。由于她自四岁前后开始的早教,使她在英语、中文方面的基础较好,又有了较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八岁以后实际上进入了一种学习飞跃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主要着重对她进行方向性的把握即可,只要不走弯路即可,而不在于她继续要听多少课程。越往后,我想越会是这样的情况。

而对另两个孩子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先说Sunny吧。我越来越相信,她的主要弱点是思维和理解跟不上。如果是感受性的学习,比如在最初的英语感受上,她的进步就很快。但后来却被Sally追上,为什么?还是在理解上。在字母拼读法上,Sally很快开始领悟,但Sunny几乎至今仍然对此茫然。目前Sally的语速也比Sunny快了很多。他们所上的课程则完全一样,而且课时Sunny实际上还要比Sally多一些。当然Sally比她大近一年、发育生长情况也比前者好很多也是一个因素。这种情况在数学、写作上等特别需要思悟的课程上,差距就拉得更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05 , Processed in 0.13196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