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u00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害处大

[复制链接]
69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2 13:02:3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和法国互办文化年,法国人展示给我们的都是近现代的东西。法国人问“你们中国怎么展示的都是古代的东西?近现代的怎么一件也没有!”答曰:“近几百年,我们中国人都忙于读祖宗留下的经典,没时间和精力作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2#
发表于 2004-12-12 21:35:24 | 只看该作者
yu0099+-->引用:yu0099 中国和法国互办文化年,法国人展示给我们的都是近现代的东西。法国人问“你们中国怎么展示的都是古代的东西?近现代的怎么一件也没有!”答曰:“近几百年,我们中国人都忙于读祖宗留下的经典,没时间和精力作别的。”
哈哈,有意思。实在是自卑了,没法子,只好说,我爷爷比你爷爷强,或者说,将来,我孙子会比你孙子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3#
发表于 2004-12-13 00:51:25 | 只看该作者
前车之鉴+-->引用:前车之鉴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无路,走多了就成了路。嗬嗬,因为没有读很多经,不知道说的对不对。大概意思。前人的经,是不是给我们走成了一条路。好像是让我们的孩子走的稳一些,挫折少一次些,于是乎,孩子们现在读经,以后的路就会平坦一些。我对读经人的宣传就是这么理解的,可是,我不愿意这样教育我的孩子们,我愿意让孩子们自己走出一条路,崭新的,鲜活的,富有生命力,可以引以为豪的路。宣传读经人的心思似乎是为了孩子们好,可是早早得给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之路套上了一个模式,真得让人不理解。请你们来到孩子们中间,体会他们的纯真,无邪,聪慧,生动,每一个孩子都有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笑容,为什么要把他们放进一个模型里,做成一样的泥人。你们真正懂孩子们吗?知道孩子们心里想什么吗?经里面告诉你了吗?对了,好像是说,孔融让梨了,呵呵,===01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4#
发表于 2004-12-13 12:05:0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支持读经的,
我认为汉字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当然也有人理解为一种符号。
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要教宝宝写字,要给宝宝读经,当然当用不用中文,或者用不用经里面的东西,那是他的事。
当每一个中国人在写自己的名字的时侯,其实也还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了。
同样给宝宝听音乐,听什么呢,交响乐,流行乐,反正各说各的论。我给宝宝读经,宝宝没准还以为在唱歌呢,所以宝宝的吸收我不给他打分,反正我是中国人,我要给他汉字方面的刺激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发表于 2004-12-13 12:25:00 | 只看该作者
摘录自七田真博士著「父亲的最新幼儿教育」
  
      编者按:本刊上期刊出井深大博士的「类型教育法」,感动不少读者,兹在刊此七田真博士的短文。这两个人都是日本教育家,日本人敢在美式教育思想的威权之外有自己的见解,这种创造的勇气,非常值得国内教育界反省警惕。本文所说明的犹太教育观念,其实就是王财贵教授所倡导的「儿童读经」,但是王教授读经的理由,不是为了宗教,读经的范围有不限于一门教义。所以,依照王教授的读经方式其开发人类潜能的作用和犹太人是一样的,而心胸更为开扩,可以避免犹太人容易固执偏激排挤他人的毛病。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虽说有那么多人,但是也只有南美的贝鲁,非洲的刚果和亚洲的斯里兰卡这些小国家的人口而已。如果以世界人口五十亿来计算的话,他们只不过占了百分之○.三而已。
  然而犹太人当中却生成了很多的天才,像爱因斯坦、佛洛依德、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萧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不胜枚举。
  在一八九二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这个奖可以说是由犹太人所独占,因为有百分之三二的得奖人是犹太人,其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
  为什么犹太人有这么多天才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犹太人的幼儿教育进行得非常好。
  当犹太人的孩子到了三岁时,他们就会被带到类似私塾的地方,教导他们希伯来语。等到他们会读之后,就开始拿着有希伯来文的书本来教育他们如何写字。
  接下来他们会让小孩背诵像般若心经通用祈祷文,他们不要求他去瞭解文章的意思,只是教他去读书,而且以背诵为目标。
  犹太人认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创建起记忆力的基础的话,那么往后就没有办法学到其他的知识。
  到了五岁,她们就开始背诵圣经、摩西律法。
  在七岁前他们必须背诵摩西五书当中的「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他们配合着旋律,反覆的朗诵几百遍。
  到了七岁则学习旧约圣经剩下的部分,以及犹太教法典。犹太人在满十三岁接受成人典之前,就已经全部会背诵最基本的学问了。
  犹太教徒早上的礼拜祈祷书大约有150页,每天早上都必须要朗读,在这朗读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背诵。
  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脑部这种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完成之后,接下来就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完成了高机能的计算机式头脑。
  如上述,犹太人就是这样背下所有重要的知识的。
  有一次海歇尔老师向弟子借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二、三天之后他就很有礼貌的奉还:「非常谢谢你,我已经全部背起来了。」他并没有拷贝一份,但是只花了二、三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完全背诵下来了。
  这么优秀、这么独创性的思考是从那里生成的呢?信息的来源越是丰富,就越能生成优秀的发明及独创性的思考。优秀的发明或发现只能从贮藏在头脑当中的优秀知识来创造。记忆的容量越大,越容易生成新的发明以及发现。犹太人之所以有很多天才,就是因为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

这一点摘要有没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6#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20:49:49 | 只看该作者
夏绍桓+-->引用:夏绍桓 摘录自七田真博士著「父亲的最新幼儿教育」   编者按:本刊上期刊出井深大博士的「类型教育法」,感动不少读者,兹在刊此七田真博士的短文。这两个人都是日本教育家,日本人敢在美式教育思想的威权之外有自己的见解,这种创造的勇气,非常值得国内教育界反省警惕。本文所说明的犹太教育观念,其实就是王财贵教授所倡导的「儿童读经」,但是王教授读经的理由,不是为了宗教,读经的范围有不限于一门教义。所以,依照王教授的读经方式其开发人类潜能的作用和犹太人是一样的,而心胸更为开扩,可以避免犹太人容易固执偏激排挤他人的毛病。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虽说有那么多人,但是也只有南美的贝鲁,非洲的刚果和亚洲的斯里兰卡这些小国家的人口而已。如果以世界人口五十亿来计算的话,他们只不过占了百分之○.三而已。   然而犹太人当中却生成了很多的天才,像爱因斯坦、佛洛依德、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萧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不胜枚举。   在一八九二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这个奖可以说是由犹太人所独占,因为有百分之三二的得奖人是犹太人,其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   为什么犹太人有这么多天才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犹太人的幼儿教育进行得非常好。   当犹太人的孩子到了三岁时,他们就会被带到类似私塾的地方,教导他们希伯来语。等到他们会读之后,就开始拿着有希伯来文的书本来教育他们如何写字。   接下来他们会让小孩背诵像般若心经通用祈祷文,他们不要求他去瞭解文章的意思,只是教他去读书,而且以背诵为目标。   犹太人认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创建起记忆力的基础的话,那么往后就没有办法学到其他的知识。   到了五岁,她们就开始背诵圣经、摩西律法。   在七岁前他们必须背诵摩西五书当中的「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他们配合着旋律,反覆的朗诵几百遍。   到了七岁则学习旧约圣经剩下的部分,以及犹太教法典。犹太人在满十三岁接受成人典之前,就已经全部会背诵最基本的学问了。   犹太教徒早上的礼拜祈祷书大约有150页,每天早上都必须要朗读,在这朗读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背诵。   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脑部这种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完成之后,接下来就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完成了高机能的计算机式头脑。   如上述,犹太人就是这样背下所有重要的知识的。   有一次海歇尔老师向弟子借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二、三天之后他就很有礼貌的奉还:「非常谢谢你,我已经全部背起来了。」他并没有拷贝一份,但是只花了二、三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完全背诵下来了。   这么优秀、这么独创性的思考是从那里生成的呢?信息的来源越是丰富,就越能生成优秀的发明及独创性的思考。优秀的发明或发现只能从贮藏在头脑当中的优秀知识来创造。记忆的容量越大,越容易生成新的发明以及发现。犹太人之所以有很多天才,就是因为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 这一点摘要有没有意思?
一两千年来,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一直生活在苦难之中,如果不想种族消亡,他们只能是努力、再努力,充分发挥了民族中优秀份子的潜能而已,并不是他们比其他民族人聪明!   生于忧患!狗急了还能跳墙呢,更何况是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7#
发表于 2004-12-13 23:52:59 | 只看该作者
夏绍桓+-->引用:夏绍桓 摘录自七田真博士著「父亲的最新幼儿教育」    这一点摘要有没有意思?
有意思有意思,简直太好了,解决了我一个大问题。原来就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中国五千年,每个人都是从小死记硬背各种各样的东西,简直就是记忆的民族,怎么就没有出什么天才呢?却是越来越落后。 看了你摘的这篇东西则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了,原来是背错了东西,本来就不应该背什么论语,老子之流的,应该背诵圣经、摩西律法、摩西五书等等才对。 由此看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呀。 对于文前所说拿王大师和犹太民族之类比,实则谬焉。看起来都是背,实际差异大也。君不见那些小和尚,从小就天天背诵经文,一直背到死,也没见背出个什么奖来,相反连媳妇也没娶成,更别说逛什么儿童教育论坛了。 关于王财贵之批判,详见拙楼http://www.etjy.com/showpost.php?p=225905,在此不多加赘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8#
发表于 2004-12-14 02:04:08 | 只看该作者
夏绍桓+-->引用:夏绍桓 我是支持读经的,
我认为汉字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当然也有人理解为一种符号。
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要教宝宝写字,要给宝宝读经,当然当用不用中文,或者用不用经里面的东西,那是他的事。
当每一个中国人在写自己的名字的时侯,其实也还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了。
同样给宝宝听音乐,听什么呢,交响乐,流行乐,反正各说各的论。我给宝宝读经,宝宝没准还以为在唱歌呢,所以宝宝的吸收我不给他打分,反正我是中国人,我要给他汉字方面的刺激就行了。
看得出您还没有仔细看看小学到初中以及各学年的语文课本,弘扬传统文化,这些足以。
反而是开拓创新的内容少之又少,十多年的学习还不够你死记硬背?真正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就很不错了,这个时候,还是让孩子多享受自然的东西吧。
对了,我特别要介绍一杰老师的一句话,他说,喜欢早期识字训练的家长们,还是要鼓励的,因为中国的将来也需要一部分人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这有什么不好?
我以前听说过杨振宁教授说,做百分之八十的受传统教育者,可以为现代的中国尽一番力呢!
因为我的理解就是,开拓创新者毕竟是少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9#
发表于 2004-12-14 10:12:1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摘自宝贝网的一篇文章,因为我的宝宝才一岁零四个月,还没有扫盲,也还没有想更深远的东西。如果对未来教育的探索,这里有一篇文章不知道有没有意思:

天啊!!美国人竟然是这样教育小学生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

  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

  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记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0#
发表于 2004-12-14 16:32:55 | 只看该作者
“生于忧患”一语,引自何处?莫非是你自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27 , Processed in 0.126284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