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5709|回复: 1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造访贵地第一帖:也谈背诵和数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1 18: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到鼠版月余,虽屡屡跟帖谬论,但却一直不曾单独发帖,贡献甚少。
原因无他,只因 “小鸟飞到,例无虚发”,鸟儿不喜空议也。

看到e君的“背”帖,本拟参议,又恐e君问及“楼上怎么了”,所以单列出来。
嘿嘿,如此,则是各抒己见,当无责问了。

e君将读经之背,单列出来,言及“背就像中国的奥数等训练一样,是一种智力体操。”
鸟儿却以为,e君或许是未经实际体会,亦未曾深入了解读经之本质,随性而发之想当然感慨。
当然,我不反对“e君反对读经”,人当该有自己的观点;
我也不反对“想当然的治学方式”,虽然虚浮无益,但人有虚浮的权利。

鸟儿只是疑问:呵呵,马儿跑得快,怎能将蹄子单挑出来赞赏?

1、背诵对于读经,只是个“必然的副产品”,不是读经之目的,也不是读经之真价值所在。


2、背诵本身取决于“记忆能力”,这个“能力”怎样才可以高效开发出来,必经“专注”这个关卡。

3、“专注”最快捷的,就是静定训练。孩子安静不下来,就没办法专注,不专注则无法深度开发记忆能力。

4、专注的副产品,不仅仅是“记忆能力”,还有“自觉能力”。

5、人如果丧失“自觉”,就不能“自律”,那么,这孩子一辈子靠“他律”而活,一辈子“为别人、为别事而活”,没有自己,不能自省,也没有“真正的自信”。就好像坛子里面的搅棍,靠别人的激愤而窃喜。此之谓“变态”也。

6、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规律,简而言之,比如 0~13岁主要是记忆力和模仿力,13~18岁主要是初步的理解力和初步的创造力,18岁之后是贯通的理解力和全盛的创造力。因此,根据成长规律,则需要家长在孩子的每个阶段,妥善提供不同的、恰当的“学习材料”。


以上这些暂且放着不说,我们再看看奥数教育为我们的孩子智力发展,到底带来了什么好处吧。(是否真如e君所谓,对孩子智力发展有益?)

(办事回来,继续编辑如下)




奥数本身,只是个解题技巧训练。但是毫无疑问,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肯定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可米国(呵呵,未能免俗)的情况和中国不同。

米国许多年轻学生,奥数成绩很棒,最终在数学领域,也有相当造诣。为什么?人家没“心理负担”,纯粹出于爱好,自由选择参与奥数训练。
爱好故能乐此不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但是,当奥数卡在“应试教育”的坎限里面,就好比蜜糖倒入敌敌畏,不是毒药也是毒药了。
中国的孩子,主要是为了“保送名校”或者“学校名誉”而参加奥数训练。在这种不健康的意图诱惑下,层层选拔、严格的强化训练
国内很多出色的中学生,拿个奥林匹克奖,保送到北大清华,他们费了很多努力,自以为水平已经很高,却忽视了基本训练, 到了大学连基础的微积分都不会。

中国孩子比米国孩子蠢吗?
答案是明显的:是,蠢得多。为什么?
被家长和老师的利欲之心害的。
米国30年前的教育思想,比现在的中国,好不了多少。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之下,孩子的创造力居然没有完全被扼杀,真是奇迹。

丘成桐教授说,“曾有几个国内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得过奥数金奖,到我这里来,结果学问狭窄,考试还行,思考没能力,甚至都不能毕业。
为什么?
应试教育残害所致。

说到这里,真的很心痛!
数学只是个逻辑思考能力的“结果”,只是个技术层面的事。王财贵教授曾经十分精辟地论述了“数理逻辑”与“读经”的关系。(摘录见下帖)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31 23:1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5威望 +85 金币 +85 收起 理由
miffy2008 + 1 + 1
shifachenn + 1 + 1 精品文章!
wanyi77 + 15 + 15 哈,只看了帖子内容,没看发表时间,原 ...
pianocrazy + 1 + 1 有思想……
zuiruhua + 1 + 1 我很赞同。想象确实这样啊!
悠悠妈妈 + 2 + 2 这么专业!顶一下
美妈妈 + 2 + 2 精品文章!
一叶小舟 + 10 + 10
xfddl + 2 + 2 海阔凭鱼跃
如果 + 5 认真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1-6-9 14:56:16 | 只看该作者
坐下来,静静的看。希望孩子有逻辑思维能力,还不是只会简单的运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10-9-20 16:4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0 恬静的人 的帖子

读一千遍后,照样会忘,读经真正进入了静定,右脑才能开发,才能终身不忘,对学过的东西,让心阳(丹元)和心阴(首焱),相互协调,进行有效的储存,才能终身不忘。

[ 本帖最后由 得一 于 2010-9-20 16: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0-4-30 23:19:4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支持孩子读经的。以前看王教授的讲座说,读一百遍就会终身不忘。但孩子四书都读了三百遍了,背诵得很流利,只两个月没复习,又全忘记了。白白花去一年多时间,现在回学校上学都跟不上(除了背书速度)。他们的宣传改口了,说要读一千遍才能永远不忘。我已经学会了怀疑:如果读一千遍后又忘了呢?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能把多少书都读上一千遍?其他事情都不用干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丹溪佳人 + 2 + 2 从我孩子的读经实践看,不太苟同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0-4-21 14:5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讲的太啰嗦了,数学和背诵基本上没什么关系,某些专家不可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0-1-13 12:42:15 | 只看该作者
也来说:民族文化,莫测高深,不管是焚书坑儒了,还是破四旧了,也还一样在延续。中国人就是中国人,不管你是在东南西北,还是在前世今生,早已深深的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是真理就是真理,自会得传承。。。都过去这多年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又究竟如何评价?误还是利?谁又能真正评说~!顺其自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0-1-9 23:58:59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只找出个论战第二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0-1-8 10:4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5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是啊,"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在信与不信之间活着",信则有,不信则无,呵呵,一些东西哪怕是对的,你硬是不信那就能找出错来,呵呵,每个人都有可能犯下这样的错误。只记得于丹说过她四岁的时候她教授国学的爸爸要她背诵论语,爸爸爱好国学,带着一种热爱去给自己心爱的女儿讲解其中的精华,让她体会经典的美,当她体会到美的时候,她就接受了,不管专家们学者们议论她现在对论语的诠释是否严谨或者正确,她能让全国人民重新来开始读经典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了,经典的美,不是人们信与不信就不存在的,她一直存在,喜欢她的人能发现她的美,不喜欢她的逼着也无能体会,呵呵,再说数学也是一样的道理,看看哪一个数学天才不是热爱数学?钻研其中乐此不疲?作为家长,你不喜欢的,可能不太好引导出美来,你喜欢的,你能首先体会到美了,幼小的孩子才能跟着你体会出来,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天赋的热爱,这是我对读经和数学教育的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1:53: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医生 于 2010/1/6 12:17 发表

模仿鸟人的语调问鸟:就按你所说的,很多问题的确是想出来的,主要是因为“不相信”。但是难道说单凭“相信”就可以教育好子女了吗?在不相信与相信之间,你是不是漏掉了一些东西没说出来?  



这个帖子,是两年多以前本人针对老易的一个观点所发的简单议论,由此引发的讨论持续了两天。那时候我回帖很快,很多问题往往来不及讲清楚就滑过去了。后来临时有事,结果忙起来耽误了很多回帖,实在抱歉。

刘医生(您也在长沙?)想必是很仔细的人,居然在14楼看到了“相信与不相信之间”隐藏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在信与不信之间活着,从未活在这两极之外。当然,我以为您的意思,也许只是针对“儿童读经教育”而为言的。

人们反对一个事情,以读经为例,往往是因为不相信它能达成被宣传的那些结果,比如读经万能,比如成为思想家政治家,比如增进定力与智慧,凡此等等。也有很多人相信,孩子读经之后可以达成那些结果。我说,这相信与不相信,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即非理性的迷信。相信,是迷信于权威崇拜;不相信,是迷信于自我妄造的否定。

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0-1-6 14:52:1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楼主的帖子,还没来得及看完,
看受启发,收藏了,慢慢学习,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00:47 , Processed in 0.085818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