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24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咨询求助] 转贴:大方广网站留言栏里的几个提问和回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6 17:4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师:
修道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那么在有定力之前是不是只要是大方广网站上的都可以看,只要是大方广的老师和净空老师的课都可以听,除此以外的都不可以看和听呢?

回复:
-尊敬的先生:您好!
    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对于此句的理解,要把握其精神,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从小的范围来讲,《弟子规》是一门学习科目,深入进去,与之相应的古圣先贤承传下来的经典和教诲,是相通的「一门」。因此只有长时熏修,才有可能学得通透。
    那么定力的养成,是要断绝其他的外缘,潜心静气才能有真功夫。这里面需要自动自发,而不是关门闭户,与世隔绝。比如,在日常生活之中,时时处处以圣贤的教导待人、处事、接物,以情恕人,以理律己。行有不得,皆能反求诸己,就是断绝外缘之染着。而自身之定功,自可日日提升。
如果个人的智慧大开,定力深厚,无论何时何处皆圆融无碍,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那么看何书,听何言,自己心中有足够的把握,则可随处从容。
    如果感到自己的修学还不够,那么老老实实地按次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成就的根本条件。试想一日下来,真正静心学习又有多少时候呢?是否有暇再去看更多的内容?学习定个计划,一段时间学习什么,一年学习什么,几年学习什么,以及最终的目标,心中都要很清楚。然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好努力学习,心中自然清净。如果漫无目标,总是拿不定主意,则时日飞逝,自己还在矛盾和踌躇之中。
    衷心祝愿您: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本想春节回家帮姐姐带一下小孩,结果家里人都不配合,两岁小孩乱扔东西,我让他拣起来,结果他不听还一意孤行,打了他几下,他就躺在地上,还大哭大闹搬救兵,我干脆给他扔到门外说不承认错误不让回来,他哭得更厉害,爸爸听到赶快跑过来,说他还小,把孩子抱回来,我的肺都要气炸了,老师,怎么办?

回复:
    -尊敬的崔老师:
     过年好!
     您有帮姐姐带小孩的心非常难能可贵!教导幼儿或是帮助别人,首先要有一颗清净的心,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境缘左右了自己的情绪,也不会给他人或自己造成任何烦恼。其次也要契合时节因缘,尤其需要有疼爱孩子的人的信任与配合。取得他人信任与配合的关键,则在于我们自己的智慧与笃行功夫。如果我们能够力行圣贤的教诲,就能时刻感同身受他人的需要,也会抓住恰当的机缘,实现心中美好的心愿。
     春节是合家团聚的喜庆日子,相信您一定能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用心感受亲人的需要,为喜庆更添一分色彩!




教弟子规的态度
    尊敬的蔡老师:我和我4岁的儿子在学习落实弟子规,儿子基本上能认识弟子规中的字,读得很熟之后,每次捧着书本读诵时,都不能集中注意力看着书本,口到眼不到,怎么办?指责他多次,但都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常常引起了我的嗔恨心,事后又有一种隐隐的追悔。请指点迷津。

回复:
    -尊敬的杨先生:您好!
    对于此问题,关键在于引导的大人心不静,只要求孩子,没要求自己。如果您能做到心眼口,信皆要。那么就能随文入观,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而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模仿大人,也会认真读书了。加以力行后的心性提高,也会无数次地反复体会经中真意。以上浅见,仅供参考。衷心希望您和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喜悦!谢谢老师!



力行中如何惩忿
    尊敬的蔡老师、杨老师:末学与4岁的儿子在学习弟子规,又有一个问题实在不知如何解决。每次看到儿子吃饭很慢(其实不是吃得慢,而是不认真吃,开小差,停下来,不动,不嚼...),心中的怒火就会一点一点燃烧,压制不住时,要么呵斥,要么举手就打,当时管一点用,隔两天又不行。对孩子体罚可以吗?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典或经典讲座可供参考吗?末学实在愚钝,学了弟子规后反而常常因为不能达到要求而生起嗔恨,有时弄得家庭气愤也很紧张(使得岳母看到这个情形,也是一脸的不高兴,心里不总是过意不去,却又不知如何是好)。请老师给予殷殷指导。末学杨军顶礼。
回复:
    -尊敬的杨先生:您好!
    圣贤教诲是用来要求自己的,如果一味地将此尺度拿来要求孩子,其中不能用真正的耐心和爱心,岂不是大火烧心?
    如果您现在是您的小孩,您希望您的父亲如何教导您?这样换位思考,必能豁然开朗,寻找到教育的好方法。
    衷心祝愿您教学相长,全家和乐融融!


尊敬的老师:
     
    请问有没有蔡老师针对儿童的讲课影音资料,我想让4岁儿子暑假里可以每天在家听课。(我们这里没有弟子规班)
    末学杨军顶礼!
回复:
    -尊敬的杨先生:您好!
    我们没有蔡老师讲儿童课的影音资料。现在网上挂出杨老师在庐江希望小学教书法的《杨老师书法教室》五集,和五一期间七天的集中授课《弟子规--生活的教育》七集,非常好。您们全家和亲朋好友都可以反复看,学习,细细体味。相信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和喜悦!本网将会陆续挂出老师后面的讲课,欢迎收看。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jenniferchina + 5 + 5 精品文章!
风中白杨 + 2 + 2 好帖,好帖,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6:52:01 | 只看该作者


金文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会意
形声字
解:小篆从川从页。页即面之意,川谓水流意形容人面之文理如同水流般,温顺自然而丝毫不违逆。
故其本义作解。
按人面乃七情中最易表现之部位;而水流因其有脉络可循,故可井然循之而下。而心是否温厚顺从,即可从颜面表情而窥见一斑,此乃顺义也
刘熙氏以为循也。循其理也。
徐灏氏以为人之恭谨逊顺曰顺
其义有:
顺理之事曰顺。
例如: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左传.隐三年》。此六者乃天经地义,顺理之事。
归从、顺从。
不敢违逆
遵循
依从、顺从
承、仰承
服、归服
循其自然
沿着、随着
常言道:相由心生,颜面的表情莫不系之于起心动念上。故子曰:色难;人要保持色温而貌恭的确很难,尤其事奉父母最难的亦在于顺亲。仔细想想我们是否父母说一句,而顶了好多句呢?深信,每个人也希望能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因为自古以来孝子是最有福的人。如果我们想一生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则当先从事亲开始!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6:51:24 | 只看该作者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会意,形声字
解:小篆字从。呈之本义作解,(见说文解字)乃指于事无所不知、无所不通之称。
《白虎通》谓:圣者,通也;闻声知情,故曰圣也。
朱骏声氏谓:耳顺谓之顺,故从耳。
又圣者挺立于世,无不精通事理、通达万物之情,故其能大公无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故曰圣。
其义有:
博通事理曰圣。《尚书·洪范》:[睿作圣]传曰: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道德修养造乎极地者曰圣。如:至圣、宗圣、亚圣……等等。
尊称皇帝的。如圣旨、圣驾。
至高无上的。如圣人、圣者。《管子·内业篇》谓: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谓之圣人。   
精通曰圣。如:李白神于诗,杜甫圣于诗。
古人道:读书志在成圣作贤。因为读书能识理、能明辨是非、能变化气质、能克制自己不造罪业。故圣凡之别唯在
之间而已!何况人生苦短,生命中能清楚的自我掌舵,作个明白的人,确实不易;唯向圣贤学习,亲近仁德之人,契于心,融于行,才能真正做一个通达事理之人。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6:50:47 | 只看该作者
甲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象形字
解:金文「人」象人侧立曲身垂臂之形,以其为立,古仅见一臂一胫。「人」本义作「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解。而贵乃高意,即天地间之灵性以人所秉赋者较其它万物为最高,故曰人为万物最灵者。
其义有:
万物之最灵者曰人。
与民通,泛指一般人。
贤才曰人。
他人,某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仁」通或「仁」也,仁者人也。易经曰:立人之
道曰仁与义。
天、地、人曰三才,人既能与天地同列,则当效法天地之自然,无有分别,淳心仁厚,宽广无际。如《弟子规》所言:「天同覆,地同载」,故人与人之间,当要和睦相处,互助合作,互相包容,平等对待,共存共荣,才能营造一个真正和平的世界。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6:49:52 | 只看该作者
小篆
隶书
楷书
会意,形声字
解: 小篆,从
,从
「仁」二人合而为一,乃亲如一体也。按者有两者相容的仁厚之象,即厚以待人,故能亲。二人能相容相合,故有视人如己之意,本意作「亲」解。孔广居以为:「仁,亲也,人莫亲于父母,故以二人为意。」又「二」象上为天下为地,盖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
其义有:
至大至善之道德曰仁。
爱曰仁。仁以爱人。上下相亲,谓之仁(中庸)
有仁德者亦曰仁
同情爱护曰仁。如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仁者人也
仁者心之本体,性也,理也,觉也。如「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德教,德化,善政曰仁
教化曰仁
人若心中永远包含着两种人,一为善,一为恶,则此人心中必有至爱,当能与人和睦相处,化干戈为玉帛。故古人言:「仁者无敌」;或云:「仁者爱人也」。确实人若有恕人之心,容忍之心,则所到之处,莫不如春风化雨般,处处见一片和煦之气象
「仁」诚为立身处世之根本。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6:49:01 | 只看该作者

再转一些“字”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会意,形声字

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其义有:
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
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
3.居丧曰孝。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
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 :「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
人之行孝,不能离开敬。孔子曰:「盖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想想我们自己,从小对父母的教诲,是不是恭敬听受?
小时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现在,最好的食物,记得请父母先吃了吗?
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否敬给父母居住?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关心吗?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尽心尽力办好?
父母有病时,能不能尽力侍奉,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病痛?
远游在外,已经多久没有向家里问候、回去探望了呢?
……
更进一步,如果能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对所有的师长、宗亲;如果我们还能在立身行道方面有所努力、贡献,让父母宽慰,使他们一生的辛勤没有白费,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孝行」至此就更加圆满。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如欲多明白孝亲的道理,请听德育故事 “孝” 的部分。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6-1 10:38:3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之后,受益匪浅,多谢楼主的转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09:30:4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孝养父母

尊敬的老师:
     你们好。芳龄给诸位老师鞠躬、行礼了。
     做人首先要孝养父母。孝养父母要从哪里做起呢?要怎样判断自己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呢?
     我的父母对我非常非常的好,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限,只会这么形容了。很多时候一想到他们对我的付出,我就会流泪。我却不知道怎样报答他们,他们一生都很辛苦,很劳累,也很穷,每当看到爸爸那累弯了的腰和瘦小的身体,还有那张瘦削沧桑的脸,我就很难过,我想帮助他们,可是我的能力很有限,很薄弱,不能在经济上为他们减轻什么负担。爸爸的工作是在单位给别人开车,他做了快二十年的车夫了,现在已将近五十岁了,我已经感觉到他不太适合做这个行业了,因为他年纪大了,做这个很危险。
     今天下午我快下班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又没有带雨伞,我正在发愁怎么回家,爸爸给我打来了电话,他要过来接我。我当时的感觉好幸福。他把我送回家以后还得回单位送别人。结果他在送我回家的时候跟另一辆车撞到一起了。还好,大家都没有受伤,只是双方的车被撞坏了。我在车上感受到了撞车的全部过程,也看到了事后处理的全过程。我感到很内疚,如果爸爸不来接我,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次事故,而我又在车上说话分散他的注意力。
     我想,虽然我在经济上不能帮助他,可是如果能够让他在精神和心理上感到幸福也好,我也在不断的试着劝他对一些事情看开些,学着放下一些东西,可是我说服不了他,在这方面我们沟通的很差,是我的能力不够,也是我的德行太浅薄了。他的内心世界很苦,比他的物质生活还要苦好多倍,他总是爱喝酒,喝了酒就会长吁短叹,说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也包括我在内,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不会理解人,不会体谅人,可是我真的好想帮助他,让他的精神变得开朗、心理变得豁达,让他明白圣贤教导的这些道理。我该怎么做才好呢?
     我们的家庭气氛很不和睦,爸爸、妈妈的感情很不好,他们根本就不能沟通,说不了几句话就会吵架。我小时侯他们就经常吵,还动手打,我上高中的时候他们闹的更凶了,我爸经常喝酒,然后就有战争,有一次他打妈妈,打的特别凶,我那时侯都已经上高二了,我却没有阻止他,我好后悔,真的好后悔,妈妈那一次伤透了心,我能够知道她的心伤的有多深,可是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
     妈妈这些年从来都不给爸爸做早饭吃,爸爸经常就饿着肚子去上班了,他有时候都感到头疼、肚子疼。我也是个不孝的女儿,我应该起来给爸爸做早饭吃,可是决心下了好多次,总是起不来。我不知道我还能在他们身边侍奉他们多久,而且很多事情都是变化无常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个什么样子,想到这里就感到行孝道刻不容缓,稍一犹豫可能就会抱憾终生。
     看到他们这种样子,我真的好难过。但是他们都很爱我,尽管他们的感情不和睦,但是我从小都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得到了好多珍贵的爱,可是这种爱好沉重,想来也倍觉辛酸…….
     我还有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弟弟,所以爸爸的担子还是很重。他已经含辛茹苦的供我读完了大学,而我已经工作了,却还不能帮他们分担什么,还要他们如此的操劳。孝养父母,除了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我应该怎么去做呢?我读的经典不多,也就是读了几遍《弟子规》,学的也不好,落实的更不好,我该怎么帮助我的父母走出心灵的阴霾、感受光明的幸福生活呢?
     芳龄表达的不够,还望老师能够理解我真实的感受和想法,给我一些帮助,谢谢!
     芳龄敬上
   

--------------------------------------------------------------------------------
回复:
    -尊敬的女士:您好!
    您所讲的家庭情况,在现前的社会有很多,所以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作为您家中具体而言,我们感觉让这个家庭保有原来的爱,并创造明朗的新生活,目前是一个很好的机缘。因为您有深厚的孝心,并且现在学习了传统文化,知道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悲剧,所以一定会尽心尽力让这个家真正幸福起来。
    那么怎么做呢?
    首先,不要急着跟父母讲道理。有一个他们完全能够接受的方法,就是将这些道理做出来,演出来。
    其次,教导您如何做的老师在哪里呢?就是您的父母呀!父母一生忍辱负重,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在跟对方的相处中,但是,他们都是完完全全地爱着您和弟弟的呀!那么您只要想到他们的爱,心中就无限感动。就照着他们对您和弟弟所作的学习就好了!现在,您已经长大成人,父母年龄大了,多年的辛劳和心酸的折磨,让他们身心俱疲。此时,孩子成为他们的安慰和依靠。而且只要孩子懂事,父母之间随着岁月的流逝,会逐渐淡忘相互的恩怨的。他们到现在彼此仍互不相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孩子还不懂事,所以他们的精神还处于很紧张的状态之中。只要他们看到,孩子已经懂事,他们就会舒长长的一口气,敌对的心情就会归于平淡。
    我们有一位朋友,在她从小,父亲就对母亲非常凶,母亲经常想自杀。因为家中好几个孩子没有长大,就一直隐忍下来。她一直都很恨父亲,希望母亲跟他离开,就不会受那罪了。到了晚年,父亲的脾气依旧没改,但是这位朋友,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明白维护一个家庭是多么重要!家,是家庭成员的栖身之所呀!所以她决心让这个家好起来,尤其是让父母之间,不要再计较对方。于是,只要父母需要的,她就诚心诚意去做好,并且还会分开来给父母讲:您是多么好的父亲(母亲),因为您的教导和祖宗的恩德,使女儿现在能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那么您的心量,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炼,已经不是一般的大了。女儿就是向您学习,才会和其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女儿还要继续向您学习呢!那么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您就不要跟母亲(父亲)计较啦!这样不厌其烦,以女儿的特殊身份来让父母扩大心量,后来父母就慢慢地好了,还在一起说女儿如何如何懂事呢!
    在这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心中,是否已经把父母定位,认为他们是不可改变的。如果这样就糟糕了,不仅我们会越来越自傲,心离孝养父母就会越来越远了。其实父母爱子女是永远无尽的,如果他们了解,我们多么希望这个家,温暖、和谐,为了孩子他们会尽力调整自己的。
    只要诚心希望父母好,就一定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
    您提到希望给父亲作早餐,这个想法很好。可是多年睡觉的习惯养成,到早上就起不来了,是吗?其实,可以调整一下晚上睡觉的时间,这是一位中医朋友建议的。每天晚上十点之前睡觉,第二天早上三、四点起床,是最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格言联璧》云:「日照天光,群物皆作;人灵于物,寝而不觉;是谓天起人不起,必为天神所谴。如君上临朝,臣下高卧失误,不免责罚。夜漏三更,群物皆息,人灵于物,烟酒沉溺,是谓地眠人不眠,必为地祇所诃。如家主欲睡,仆婢喧闹不休,必遭鞭笞。」《弟子规》亦云:「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何况父亲早上能吃到女儿亲手做的充满孝心的早餐,心里和身体该有多么高兴啊!所以建议您,晚上早点睡,早上一定能早起,就可以给父亲做早餐了。说一千句,道一万句,还不如行动一句。我们可要想清楚了。就向孝鸟乌鸦学习吧!乌鸦反哺,是没有任何迟疑的。
    至于母亲,作女儿的这种身份,犹如老人讲的:「女儿乖,女儿好,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贴心小棉袄,要打开妈妈的心扉,绝对不是困难的事情。在这其中,一定不要把父母对立起来,要在母亲面前,尽量说父亲对母亲是多么感恩的话;在父亲面前,要尽量说母亲是多么尽心尽力的话。总之,一定要让父母都尽量想到对方的好。如果父母生气了,就尽量转移他们的心情,慢慢的他们也就不会在意了。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可要有耐心哟!
    心动要有行动,行动就是为父母演说。
    衷心地希望您:从现在开始,每天请教讲课的老师,多多的听老师讲的道理。尤其是杨老师、蔡老师的讲课,您一定要坚持听,并照着做。时间长了,智慧就渐渐提升了。现在向您推荐有讲故事的「德育故事」栏目——古典故事——《太上感应篇白话解》—你知道吉凶祸福吗?这个可以讲给父母听;弟弟可以给他讲《德育课本》中的故事(在本网诚敬教育网络学院——「下载专区」之教学文字资料)您做姐姐的做得好,就会带动小弟弟(要让他从小明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何况是父母心灵有很多伤痕的家庭,作孩子的不可以娇气,懒惰。),两个孩子都懂事了,父母心里乐开了花,再也找不到痛苦了,因为痛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烟消云散了。
    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吧,当您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心中动一个善念的时候,其实有热烈的掌声,已经响起了,您听见了吗?





尊敬的老师:
     您好!
     芳龄给老师行礼了!
     非常感谢老师对我说的那翻话,您的话对我是一种很大的启发和鼓舞,谢谢您!从您对我的这翻教导中我感觉到您似乎比我本人还要了解我的状况、了解我的家庭,所以您的话句句切中我的要点,我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善解人意,您诚恳的言语和慈悲的教导让人的心里倍感温暖,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人间的温情,一种被真切的关怀的幸福!
     谢谢您!
     我的爸爸也是风风雨雨的走了大半生了,他也开始思考和反省一些问题了,他其实很单纯,我的妈妈也很单纯,我感觉他们都和圣贤教诲很有缘分,正是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他们先前没有机缘接触和学习而已。昨天晚上,我坐在他们床前跟他们说话说了好几个小时,原来他们也很爱听我讲一些圣贤的思想,看到他们象孩子一样单纯的那一面,我也好想流泪,原来一直以来都是我做的不对,父母都是天下最好的父母。
     我会慢慢的采取他们能够欢喜接受的方式,让这个家变得和乐、美满起来的。关键是自己要多多的去做,多多的为父母着想,多多的体谅他们。
     看了老师给我的回复,我也下定决心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了。其实我这个爱熬夜的坏习气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从上初中的时候就养成了,到现在竟然演变成很多事情都喜欢放在夜间做,有时候通宵达旦的画画,白天再去睡觉,整个的颠倒了,我爸爸也一直在给我纠正这个习惯,可是到现在也没有改善。呵呵,正是老爸说十句,不如老师说一句管用,如果让他知道了又该生气了,说我把他的话不当回事,呵呵~
     谢谢老师,谢谢您真诚的付出!
     芳龄敬上
   

--------------------------------------------------------------------------------
回复:
    -尊敬的女士:您好!
    看了您的留言,心里感到有说不出的欢喜和激动,情不自禁和同仁一起分享您们的幸福与快乐。其实非常惭愧,我们只是一点点浅浅的助缘,一切都是您们在努力,包括悲伤的泪水和不为人知的艰辛,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以及未来仍然会存在的风风雨雨。但是有幸的是,在我们身后,有源源不绝的慈悲挚爱,古圣先贤为使世世代代的后世子孙过上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将圆满的智慧毫无保留地承传给了我们。我们依教奉行,老老实实真干,就一定能获得真实的利益。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如果细微地讲,一天也有四季。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中的春季,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中的夏季,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中的秋季,晚上9点到次日凌晨3点是一天中的冬季。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我们也应该早睡早起,是不是?有一位女士,和您一样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晚睡晚起,到30岁之前都没感觉身体有什么异样。但是这样耗空了她的精气神,从30岁之后她逐渐感觉有些不舒服,但是她仍然没有在意,还是喜欢熬夜睡懒觉。后来她的身体就越来越差了,今年是她的本命年,才36岁而已,看到她的人,都觉得她就是一个老人。一年到头都吃药、吃补品,却没有什么改善。医生说她是「气血两虚」,她很想干一番事业,但这样的身体却使她有心无力。所以她现在最喜欢说的,就是劝比她年轻的人,千万不要像她那样,在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身体,以致到今天这个样子。《林则徐十无益》也讲:「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我们可要为一生做好全面的安排和打算啊!
     
    爸爸说的话其实是管用的,您看从现在起,您就不是在听他老人家的话了吗?嘻嘻!
     
    同样的感恩您,还有您伟大的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3-10 16:12:34 | 只看该作者
真的,看过了,很受感动,又不知说什么,反正日后会多多来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3-10 09:26:07 | 只看该作者

真正耐看,学以致用,无往而不利呀!

关于择小学校
尊敬的老师:
    弟子又有一小疑事,敢问老师:我的儿子现在上幼稚园,离家很近,很方便。但听很多人讲到,本辖区内的小学不是太好(师资)。我在想是否应该提早联络想办法,找门路,让小孩以后能去到别的小学上学,尽管要出一笔不菲的赞助费。我和我的儿子正在一条一条地落实弟子规,但看到现在的学校,真地不敢让小孩去上学,思想很快就会受到污染。敬请老师为我说之。
    昆山学子 杨军 顶礼!
回复:
    -尊敬的杨先生:您好!
    感谢您的信任。孩子的学习问题,只有家长才能做出最终决定。在此我们不揣固陋,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一、孩子所上的学校,其状况父母应该亲自了解清楚,他人的言说,不必太在意。何况现在您和孩子都有学习《弟子规》的基础,对一些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老师教学的能力和热情,与家长的配合,及孩子的努力有很大关系;
    三、孩子幼年的成长,以家庭教育为最重要。家长尽量不要离开孩子,其所有一切均应心中有底,知道如何应对、教导。如果选择较远之处,是否会影响和孩子的每日交流?

    四、如果一个学校需要出不菲的赞助费才能进去,我们应该思考此学校的办学目的;
    五、如果有足够的把握。家庭中夫妻可以分工合作,承担起孩子童蒙养正的教育,奠定人生良好的基础,此间亦可选择家庭教授;
    六、无论在何学校,亲师配合至关重要。
    以上浅见,仅供参考。一切还是家庭成员共同商量为好。谢谢您


所有的问题都回答得那么好!仅取其中之一,很是受用!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白杨 于 2007-3-10 09:2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爱读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14:08 , Processed in 0.095645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