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6365|回复: 8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教育”要慎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2-3 12:0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3岁之前,首先培养听觉与视觉,同时给予美感教育。”“婴儿在0岁到3岁是听觉神经最快速成长的时期,让他听打击乐,听交响乐,听丰富旋律的调子,听不同的音乐与乐器,不管多复杂一般人听不出,但婴儿却可以分的很清楚,每天成长都不一样,半年或一年后,他的头脑成长会与众不同,可以达到一般人5倍、10倍甚至100倍以上,0岁到3岁决定耳朵锐不锐利。”
(成人成熟的耳朵听不清楚,婴儿尚未发育完全的小耳朵“却可以分的很清楚”。反正孩子也不会说话,怎么说都可以了!当然,让孩子听听音乐是好的,但我很怀疑孩子能否接受《命运》,而且不明白听听儿歌有什么不好,名曲在孩子耳朵中和收破烂的吆喝也没太大分别吧~~反正孩子也不会说话,怎么说都可以了!)

“「不需要让这么小的孩子听交响曲、听世界名歌,让他听些铿铿锵锵、叮叮当当的声音,唱唱儿歌就行了。」,这样三年过去,他的耳朵也障碍了百分之六十到八十,这个人一生也就很难成为一个有优雅性情,有敏锐音感能力的人了。”
(不听音乐“就很难成为一个有优雅性情,有敏锐音感能力的人”,过于夸大了吧!估计毛泽东他老人家小时侯没听过什么“交响曲、世界名歌”,其领袖风范也不知道是听啥听出来的。)

十三岁之后你的眼睛能力就定型了。不要让他看一些卡通画或漫画,要他看什么呢?看丰富的世界名画,西洋的、中国的、写实的、抽象的或立体的、野兽派的,只要合乎人类美感的都可以。
(卡通画、漫画、摄影等也是美术、也是艺术、也很美,更何况还有美妙的大自然呢?让孩子对着电脑看“名画”,绝对不能与带着孩子去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相比!)

“因为十三岁后根本就学不好了,要费很大的功夫才学到一点点,学完后如果你不继续努力,可能马上就忘了,而胡适在十三岁之前学的,一辈子受用不尽。”
(反正我们中国这好几一代人都是13岁后学的文言文,而且很多人学得很好,可以考上北大搞研究。文章多次提到胡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胡适可不是普通人,他根本不具备普遍意义啊!)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可以在无形中比别人聪明5至10倍,那就让孩子学习1至2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也不需要特别教他们,只要是家里的语言,他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因为这是生活的学习。”
(很多多语言国家的小孩,在小的时候都会多种语言,哪里看得出这些国家的人“可以在无形中比别人聪明5至10倍”???简直就是%~#¥·#!~~~)

“如果你不会读文言文,虽然号称是中国人,但对中国三千年的智慧则是一无所知啊。”
(一无所知???!!!胡说八道!不知所云!!)

“胡适四岁懂得什么是诗吗?,五六岁懂得什么是四书五经吗?但他是这样学起的,后来也是很成功。一个婴儿听父母亲说话,他不懂,但他通通听进去,听了三年就懂了。到了六岁懂的也就这么多,六岁时讲话语无伦次,到了十三岁就不会语无伦次。”
(原来“读经教育”出来的孩子是这样,“到了十三岁就不会语无伦次”。幸好,幸好!我们的孩子3岁已经口齿伶俐了)

“……中国人有宝贵的智慧,我们应如何吸收?要能够读经史子籍,才有资格吸收。让孩子读经史子籍,吸收了智慧,留学到国外,可以一眼看出西洋人的优点在那里,可以跟西洋人平起平坐,……”
(外国人就没“资格”学习中国文化??读了经才可以“一眼”??不“读经”就不能“平起平坐”??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不是从棺材里爬出来的私塾先生啊!!)

“何谓「经」?指的即是人类最有价值的书。这种书读一句就是一辈子,这种书只要读一本两本,其它的书几乎不需读了,懂了这些书的内容,其它书一看就了解。”
(“经”是“人类最有价值的书”的书吗?“这种书只要读一本两本,其它的书几乎不需读了,懂了这些书的内容,其它书一看就了解。”如此的评价,我简直都不屑批驳了!!)

“让他读经认字,有时间有能力陪伴他几个月或一年,将来可以节省一辈子的烦恼。”
(孩子的教育哪里是这么简单的呀!!)

“一部老子七天就背完,论语也只要十五天,大学中庸只要一个礼拜,持续这样的速度,三年至五年光景,终究成为大师级之人物。”
(不知道说的是谁?很可能是假设。也不知道“大师”是个什么样的、哪方面的“大师”)

“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接受读经教育,每天读七、八种经典,只要一个学期,学生的进步就会让家长非常惊讶,在幼儿园阶段可以看完两千本书,小学、中学教育似乎已经不需要了。教育是这么简单,只要让孩子学会背书,再用手指指着让他认字,久而久之就会认懂所有的字。让孩子读书,不用关心他懂不懂,一个月最少看100本书,……”
(教育真是这么简单??“只要让孩子学会背书”??这样的话都敢说?!有胆量!!这样的教育方法,偶害怕……)

“让他读经认字,有时间有能力陪伴他几个月或一年,将来可以节省一辈子的烦恼。”“要孩子聪明,就让他们学习读经”

(越听越象广告!!!)[ Last edited by 用心才会赢 on 2004-2-3 at 12:11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07-9-13 16:59: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9-12 20:17 发表
儿教这些争论还真多呀。只看了第一页关于“学而时习之”的解释就忍不住大笑。真开眼界,想起“子路乘肥马,尧舜骑病猪”的笑话。

读不读经是家长个人选择,真没什么好争的。人人都有选择权,也有言论自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07-9-12 20:17:00 | 只看该作者
儿教这些争论还真多呀。只看了第一页关于“学而时习之”的解释就忍不住大笑。真开眼界,想起“子路乘肥马,尧舜骑病猪”的笑话。

读不读经是家长个人选择,真没什么好争的。人人都有选择权,也有言论自由。我只对那些妄测漫骂王教授的人驳斥两句。至于读不读经,不关我事。

现在对骂王教授的我也懒得理了,省点时间读经。孔子都被拖出来骂,何况王财贵?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07-9-12 20:00: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雨燕双飞 于 2005-11-26 14:18 发表
尽信书不如无书,谁都会批判性地读一本书的,程度不同而已,我想谁也不会不加思考地全盘吸收,不管是论语也好,通俗故事也罢,既然如此,当然起点高一点的好。因为在给孩子放,所以我也买了一本论语看看,还背些 ...


同感。甚合吾心。




怎么给你加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07-9-12 19:26:4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读经教育没有必要争论得这么激烈,也不用和其他教育理念势同水火。我让我的孩子读经,是让他将来能够传承中国文化,(特别在异邦这个问题很迫切),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亲切感,同时能够继承中国的传统美德,你如孝顺父母。。。。而不是要他将来必成大贤达圣。
同时我也很欣赏比如蒙氏教育。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成长。。。。我觉得这是可以融合得很好的两种教育方式,不一定就非此即彼。
现在的我们这上下三代人没有接受过传统语文教育,对于祖先留下来的经典书籍无法阅读,(当然每个人心中的经典是不一样的,我就更喜欢老庄),还要靠翻译,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现在如果有可能,让孩子们能够阅读那些经典,亲切传统文化,应该是一件好事。
孩子对于读经的厌烦反感,是否全是经书的错呢,也未必,可能是教学方法的错误,可能是家长心态的急切,任何教育理论都只是一个方阵大策,在别人孩子上可以看到成效,可能在自家孩子身上就不行,不仅仅是读经教育,蒙式,杜曼,等等。。。。都有失败和成功。因为理论是死的,孩子是活得,个体的区别一定要重视。不能因为在自家孩子上没有看到成效,就认为这种理论是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07-9-12 17:05:10 | 只看该作者
近来一直很关心读经的各种论调,所以翻看起过去的帖子,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啊。大家各抒己见,理不辨不明吗。顶起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05-12-20 09:07:57 | 只看该作者
《大学》里有一句话:“言悖而出者,必悖而入”。无论您是赞成读经还是反对读经,都请慎重运用语言。传统的经典这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其中合理的因素是绝对存在的,这是提倡读经的根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书里面也自然会遗留下历史的痕迹,现在社会的信息量与运行速度是古人无法想象的。因此我个人认为,现代人读经必须要首先理解经书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而不是简单地朗读或者背诵。还有就是教育与其它行业一样需要与时俱进,如果认为读经就可以解决一切,那是根本不现实的,现代人生活的内容比古人丰富,所以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也要比古人多很多。PS:无论是评价一个人还是评论一件事,都需要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断章取义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5-12-19 00:53:33 | 只看该作者
我从来没有读过论语等经书,但的确象台湾的那位王先生所说感觉自己的文化素养太差了,买了几本经书来读了读,感觉还不错,里面讲的道理其实大多数还是不错的,里面许多做人的道理原本我讲不出,而书里讲的挺好,所以现在我还是和孩子一起学,不求速度,有空就学点,孩子也不会有什么压力,而我也感觉进步不小.不过王财贵的讲法我也的确不赞同,讲的太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5-12-2 12:37:59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辩论很精彩!
理不辩不明,应该有不同意见的交锋,对利弊的分析,家长才好去权衡,否则就成为跟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05-11-30 19:24:32 | 只看该作者
之所以谓之"经",定是大浪淘沙的产物.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历史上的伟人不是傻子,或许有泥沙存在,但不是便一个人都能批判的.我支持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23:45 , Processed in 0.08091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