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643|回复: 1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裔美国男孩的观点对我的启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8 15: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宋体, MS Song">在读八根儿推荐的《放飞美国〉,作者黄矿岩写作此<font face="宋体, MS Song">书时是个15岁的美国高中生。他的下面的观点好像给了我一直思考的教育的困惑上一些启发。第一个如:<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arial,helvetica,sans-serif">&ldquo;创造力是一份先天的礼物。有的人的礼物大些,有的人的小些。但这并不是说,创造力不能在后天的生命中发展。打个比喻,先天的创造能力就好像是个盒子。天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就好像盒子有大有小一样。当你有意识地去培养、发展你的创造才能,你的创造能力的盒子就会装进更多的东西。当你能够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发挥到极致,你的创造力的盒子就是满的。&ldquo; <font size="+0" /> <font face="arial,helvetica,sans-serif" size="3">  &ldquo;事实上,可能有的人天生就带了个比你的大得多的盒子。但这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后天的努力。努力地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你的创造力的盒子就会装得更满。一个装满了的小盒子,要比一个空荡荡、轻飘飘的大盒子更有分量。&ldquo;<font face="宋体">如果把这段话里的创造力换成先天遗传,把后天的努力换成是后天环境,那简直就是对我们一直在困惑争论的遗传和教育的关系的最好的解释。我们每个孩子的遗传和基因就是先天的礼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的天赋盒子里装上后天环境(爱和教育),给的越多越适宜越正确,越能装进去装的满满的。我们如何才能装的正确装进去东西?看来也只有发挥孩子的天赋和主动性,才有可能不浪费了孩子的天赋盒子。<font face="宋体">那么天赋盒子的大小就没有办法后天再增大吗?现在许多观念都认为孩子的头三年生命是和这个有关的。 这样的话也可以比喻,3岁前我们给的教育就是塑造这个盒子的大小。我们即使早期教育使得盒子变大了,但孩子后面还有那么长的人生道路如果自己没有主动去给盒子里装东西的愿望,那孩子要取得成就也是很难的,我们的早期教育努力就完全是失败的。<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 MS Song">下面这段论述令我联想的是:我们争论最厉害的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孰轻孰重。看看这个孩子对创造性和技巧的论述,我想这两者的关系本质也是相同的。教育方法只是理念的体现,不同思维特点的家长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身上有不同的方法。要想提高教育孩子的技能,那么提高教育理念,也就是培养我们的&ldquo;眼力&ldquo;是至关重要的。说到底还是回归到我们提高自身的修养修炼上来了。<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苹果与橘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5"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5"><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5"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5"><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5"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5"><font face="宋体, MS Song">  对于一个想成为画家的人来说,创造性和画技,哪个更重要?<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这个问题在我出生前的几个世纪就开始争论了。在这里,我只是为这个争论加上我的&ldquo;两分钱&rdquo;。<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我认为这个争论很可笑。问一问你自己:&ldquo;苹果和橘子,哪个比较好?&rdquo;我可以用我的全部财产同你打赌,你根本不可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为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这只是一种观点和看法&mdash;&mdash;opinion。是的,你喜欢苹果,但另一个家伙可能喜欢橘子。你可以用你的全部生命和时间去争论,但你得到的结论只能同你开始的论点一样。<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观点和看法,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它们可以有赞成,有反对。通过&ldquo;赞成&rdquo;或&ldquo;反对&rdquo;,我们可以辨别大众的一般选择,但我们绝不可能得到一个每一个人都认同的真实论断。<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这些东西同我的高一美术课有什么联系?看下去我相信你会发现其中的原因来。<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创造性和画技同时存在,有时会有人把两者混为一谈。这自然不能说是谁的错。这两个东西确实容易使人混淆。<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假如你一个劲地去比较它们,去决定主次,还不如认同这二者都重要,缺一不可。没有很好的画技,创造性根本无法表现;只有画技,而没有创造性,你又根本没有与众不同的特性可表现。<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让我比较一下两个最著名的画家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和Pablo Picasso(毕加索)。达-芬奇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个数学家、科学家、发明家。他的存在推动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他的各种各样的才能,让他同时代的人根本无法比拟。特别是他的绘画才能,使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独树一帜。<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达-芬奇最著名的两幅画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亲爱的读者,你们一定都看过这两幅画。如果你能仔细地回味一下,你会发现达-芬奇的画技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那两幅画简直是画得太完美了。但是从达-芬奇的画中,你会发现一个共有的特征:没有更多的创新意识。<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画家毕加索。在现代美术世界里,毕加索的名字就像迈克-杰克逊在现代音乐世界中的地位一样,这个人是现代美术的开创者。他向我们显示了什么是绘画艺术的本质。看一看毕加索的画,你会发现: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那些大胆的反传统画法的绘画。事实上他的画技表现得很有限。有的画只有些很简单的图案和一些弯曲的线条涂抹在画布上,但是却价值数百万美元。即便是他的所谓真正的反映他特色的代表作,也都是看起来很简单的,但却不可思议地具有新意。<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如果把达-芬奇和毕加索的画并排放在一起,你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他们的画表现出各自的追求。达-芬奇的画技登峰造极,而毕加索的创新不可思议。<font face="宋体, MS Song"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那么,这些东西与我在默乐高一的美术课有什么关系呢?艺术家的眼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5"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5"><font face="宋体, MS Song">  班上有不少同学认为,美术仅仅是技巧和表现形式的结合。然而,罔达修士提醒我们:人使用的技巧和表现形式可以给艺术一定的升华,但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艺术家的vision&mdash;&mdash;&ldquo;眼力&rdquo;。一个好的艺术家或画家不一定要有一双敏感、灵巧的手,但他们一定要有那种能很好地&ldquo;看&rdquo;东西的独到的、超凡的&ldquo;眼光&rdquo;。<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必须要有这种&ldquo;看&rdquo;艺术的眼光,才能创造出艺术品来。<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当你能达到&ldquo;眼光&rdquo;清晰的层次和段位时,你就能看清楚你画什么了,此时的实际操作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说得极端一些,只要有了这种艺术家的&ldquo;眼力&rdquo;,不用手,仅用脚也能画出好的画来。 此帖由 land 在 2005-08-29 09:53 进行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luckyyongwei + 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10-5-12 14:09:01 | 只看该作者
文化上的差异必然要在教育中体现,儿童是任何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不同的民族国家里,对儿童的教育一定会因其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无法贴上那个正确那个错误的标签。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总会出现天才般的孩子,但更多的普通的孩子。期望复制别人成功经验来教育儿童使其达到自我的目的,往往会导致揠苗助长的结果。不要迷信美国,不要迷信名人,不要迷信天才,每个人都会走上自己成长的路,不管这条路喜欢还是不喜欢,平坦还是坎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0-2-20 19:43:5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国情不同,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0-1-26 14:49:41 | 只看该作者
恩,文化氛围不同,有些是不可比的。就是苹果和桔子的关系,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0-1-20 10:45:27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大家说的,我觉得孩子受家庭的影响最大,我们还是“因才制宜“吧,大多数家长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摸索着来吧,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0-1-20 10:28:25 | 只看该作者
应该保护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多支持肯定孩子,成人有时不了解孩子的小脑袋瓜是无穷大的,有时我们认为好的指导,对孩子而言可能是误导,给他们自由、机会,让他们说完、作完,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他们在忘我的状态下,会做成让我们感到惊奇的事情。不要让我们的爱、关心成为孩子的“打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09-10-29 21:16:16 | 只看该作者
读了,有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09-10-26 10:36:16 | 只看该作者
该好好想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09-8-7 08:42:31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教育是要适合国情的,不同国家的不同生活及交际习惯,民族文化的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09-6-25 08:55:11 | 只看该作者
正在找这些方面的资料,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3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01:01 , Processed in 0.082147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