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786|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我对“灌输”和“吸收”的疑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8 21:5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内容全部转帖自 李跃儿教育网 论坛,http://lycos49718.w120.lycos.com.cn...D8+20%3A12%3A13

为了忠实原貌,未作删改。有些内容是从这里转过去的,看过的人略去即可。还有些水贴内容,无伤大雅,也可略去。看了的也别怪我耽误您宝贵时间了。




我对蒙氏和杜曼都有了解过,又花两天时间“吞读”了三月话题风中柳林的那个帖子,仔细思索后有些想法要说。
  主要是关于“灌输”和‘吸收”的争议。
  
  多数人把对孩子的理论教授定义为“灌输”(我觉得杜曼就是以教授理论为主的),把提供体验的环境,孩子通过体验获得真理定义为吸收,如帖子中“水变成冰’的例子。而我认为,体验的环境,应该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而某些社会性环境又必须由成人刻意提供,比如名画、音乐、书本知识,孩子不会生来就自己去找名画看,找音乐听,找书本读,且书本是在孩子识字之后才有实际意义,所以如果设法让孩子提前识字的兴趣,即便家长是刻意的,只要不给孩子压力,只要引导其在学习的兴趣,也不会违背爱和自由的原理。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你就那么在意孩子早认或多认几个字吗?你就不怕影响其正常的成长规律?
  我当然在意,婴幼儿记忆非凡,确实可以善加利用,以使其将来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走得更轻松,当然前提是不能强迫,至于他将来愿意利用所学的知识实现什么理想,全在于他,我不强求。早认字有利于阅读,有利于其受到自身体验之外的高层次熏陶,有利于其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如虎添翼,更有利于大脑发育(用杜曼的方式教),何乐而不为?
  再来谈早识字是否干扰成长。蒙氏提倡观察孩子,捕捉其敏感期的来临,以便及时提供精神营养,“捕捉”是后觉行为,是观察到孩子某些兴趣倾向之后才提供有意识的帮助;为什么不可以先觉引导,知道孩子天生具备超强的识字能力,于是提供有意识的环境在前?孩子正是之前接触了彩笔和图画,才有之后绘画敏感期的来临;正是之前接触了足够多有字的环境,才有之后写字敏感期的来临。既然如此,创造机会让孩子提早认字(比如用杜曼闪卡的方式教其认字),不就可以提前阅读敏感期吗?这比被动等待敏感期要积极得多吧。我们毕竟是社会的人,孩子成长必然会掺杂社会因素,不可能象蛮荒时代一样完全放任自流啊。规则不也是社会性产物吗,识字和制定规则一样,都是为了让孩子以后更能适应社会,为什么没有人认为规则干扰了孩子的成长自由?
  早认字,就如同学习语言,学习走路一样,都可以在社会性环境中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当然,如果费尽心力也无法令其兴趣,就另当别论。
  
  灌输与吸收,一个提倡走捷径获取真理,一个提倡走弯路实践真理,我认为孩子获取真理的方式应该多样化,通过实践归纳总结是其中一种,但因为孩子的经历有限,要自己总结出诸如“万有引力定律”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真理也许穷其一生都无法靠自己实践获得,还是需要来源于书本。反对教授理论的人,最大的担心,是怕孩子先知道既定真理后,丧失了创造欲和创造力,我则认为,有能力自己从书本获取知识,再加入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是并不矛盾的事,因为没有谁强迫他一定要以书本知识为准,只不过前人总结了这些知识供他参考而已,他可以一边实践一边借鉴,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这些是我想了很久的问题,我对敏感期的理论始终有点将信将疑,希望臭妈等各路高手来点拨一下。
  
-------------------------------------------
2005-5-5 15:58:01







兜兜他娘:

你提出的问题很棒!

感叹我们坛子的同志们水平是越来越高拉!

我先简单的回答,如有疑问,请继续。
  
孩子的认知结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这个认知结构是与智力、道德的发展成平行关系的。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重要内容,什么样的认知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图式。

孩子的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存在差异,皮亚杰提出的儿童智力理论中界定的年龄阶段其实是智力

年龄阶段。不论智商高的孩子还是智商偏下的孩子,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序列是相同的,只

不过是智商高的孩子发展成熟的速度比较快而以。

吸收:就是外界刺激与孩子的现有图式出现某些不匹配,孩子就有兴趣去学习,也就是吸收这个刺

激,使二者达到匹配。跟皮亚杰的同化、顺应观点是一致的。

如:认字。字是语言的符号。必须以语言发展为基础,且必须到孩子两岁,初级符号系统出现之

后,认字才成为可能。也许之前,他也认字,但是那个字是作为一个图案存在的,而不是语言的符

号。

灌输:则是把我们希望的东西塞到孩子脑袋里,不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教一岁的孩子认字是没有

任何意义的,除非他是哪种智力年龄已经超过2岁的神童。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即使记住了,也不

理解,孩子是痛苦的,教育者则为达不到自己的教育目标而痛苦。

吸收与灌输,完全是两条路,但是相信我,人生没有捷径,必须脚踏实地走。这是我人生的信条。

敏感期也是个序列阶段。我们只能给与孩子认知水平阶段相符合的刺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环

境。

如果我们要提前认字的阅读的敏感期,那么孩子当前的敏感期如何处理呢?

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是自我与他我的相平衡关系。与认字、阅读不存在相关关系,与孩子的社

会角色承担机会呈正相关关系。

别说孩子,就是我三十岁了,还搞不懂“万有引力定律”。我们是必须接受理论的指导,但是目的

不是单纯的接受它,而是通过自己去证实它,去发展它,甚至是推翻它。

我最近比较忙,容这两日找时间,继续深入的谈。


-------------------------------------------
儿子臭臭,2001年12月。

理解是爱的根本! 2005-5-5 19:26:21






咱们举个例子,比较吸收和灌输。

一个女孩(不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没兴趣,也没接触过孩子),一个母亲,她们的年龄学历生活

条件都一样。

如果我给女孩子讲蒙特梭利,她根本就没有兴趣。因为她根本就是没有跟孩子接触的经验,这就是

她的图式没有这个东西。我要求她必须记住,否则不让吃饭,她没辙,好吧,赶紧背吧。这就是灌

输。

如果我给孩子的母亲讲,如果她的教育理念比较先进,也就是她的图式与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比较接

近,但是又存在不匹配之出,如期望了解敏感期。所以她会吸收我给与的刺激。如果我要求她捂住

耳朵,她内心的需求也会指引她竖起耳朵的。

但是,如果这位母亲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并且非常坚定。她不会接受我给她讲蒙氏的。她

的图式与蒙氏相差太远。

如果这位母亲是特别优秀的蒙氏教育学家,她也不会听。为什么,她的图式跟蒙氏已经匹配了,没

有这个需求了。

一岁的孩子可能会背诵,“踩椅子去拿柜子上的球”。

但是他不太可能真地会去这样做。

或是偶尔踩上去拿到球,或是模仿你们,这形成他的认知图式,如果没有椅子,桌子他也会试试。

讲了那么多,一句话,与认知结构相适应,与现有图式稍有偏差的刺激,就会被吸收,促进认知结

构的发展成熟。反之,则是灌输,只是一堆东西的积累,不是结构内容,不能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

成熟。
-------------------------------------------
儿子臭臭,2001年12月。

理解是爱的根本! 2005-5-5 19:54:50







很认同臭臭妈妈的观点。我理解蒙氏孩子敏感期的含义就是他自身的生物钟表现出对社会对自然的反馈作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的出现是不以父母和教育者的意愿而转移的。如果希望它“提早”出现而灌输,就等于让胎儿提前从母体分离一样,对孩子心智健康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我们为人父母应该做的就是洞察孩子敏感期的出现,为他们创造“与认知结构相适应,与现有图式稍有偏差的刺激,会被吸收,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成熟。”的环境。
教育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指的是受教育者,而不是教育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5 20:11:0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5 20:23:32编辑过]
-------------------------------------------
junshi 2005-5-5 20:07:56





"一句话,与认知结构相适应,与现有图式稍有偏差的刺激,就会被吸收,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成熟。反之,则是灌输,只是一堆东西的积累,不是结构内容,不能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成熟。"

这句话简直是醍醐灌顶!
-------------------------------------------
哲子^-^
2005-5-5 20:57:46




引用:<<!--quote1--> 以下引用<i>臭臭妈妈于2005-5-5 19:26:21</i>的发言:

如:认字。字是语言的符号。必须以语言发展为基础,且必须到孩子两岁,初级符号系统出现之

后,认字才成为可能。也许之前,他也认字,但是那个字是作为一个图案存在的,而不是语言的符

号。

灌输:则是把我们希望的东西塞到孩子脑袋里,不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教一岁的孩子认字是没有

任何意义的,除非他是哪种智力年龄已经超过2岁的神童。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即使记住了,也不

理解,孩子是痛苦的,教育者则为达不到自己的教育目标而痛苦。
孩子把字当作一个图像记住,并知道这个图像在听觉上的表达,我认为这就表示他认得了这个字。
孩子记住了但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会痛苦?也许孩子把这当作乐趣也不一定呢。教字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啊,比如家长用吸引他的语调读字卡上的字,他能过来瞟一眼就形成了对他的环境刺激了,并且只要家长有心,还有很多刺激孩子早识字的方法。
教育者怀着平常心,怀着多教比少教有效,少教比不教有效的心态去教,不计较最终成功多少,就不会因为达不到目的而痛苦,只不过比蒙氏的培养方式更累一点罢了。

-------------------------------------------
2005-5-5 21:28:28






引用:<<!--quote1--> 以下引用<i>臭臭妈妈于2005-5-5 19:26:21</i>的发言:

如果我们要提前认字的阅读的敏感期,那么孩子当前的敏感期如何处理呢?
当然是随期应变啊,提前认字与孩子的其他发展不矛盾啊。
-------------------------------------------
2005-5-5 21:31:10






引用:<<!--quote1--> 以下引用<i>臭臭妈妈于2005-5-5 19:54:50</i>的发言:
如果我给女孩子讲蒙特梭利,她根本就没有兴趣。因为她根本就是没有跟孩子接触的经验,这就是

她的图式没有这个东西。我要求她必须记住,否则不让吃饭,她没辙,好吧,赶紧背吧。这就是灌

输。
臭妈这个举例不恰当,其一,不能把孩子和成人比,因为成人偏重于左脑思维,而孩子则是右脑占主导,他吸收东西没有前提,而是来者不拒,潜移默化。其二、我一直强调不能强攻,只能智取。
让一个还没有发展语言的孩子去认字,可以把字当作图来激发其看的兴趣,就让他当作图像记忆也未尝不可呀,他现在无法全部理解,但等他以后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他认过的字,就会跑出来和他所经历的相关的事物发生联系,如同反刍。
其实我这么推崇认字,主要因为杜曼理论确实提供了孩子认字的捷径,用这套理论来教,孩子认字和家长教字都是轻松的,曾经我发过帖子问臭妈对杜曼的看法。结果好像没有受到重视哦。。。。

-------------------------------------------
2005-5-5 21:47:29






兜兜他娘,你说的问题其实很有代表性。我也一直说不清楚,但是总有种感觉,就是认字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有没有你说得那么有效。
首先,关于孩子的感受问题,即使是父母我们也没有资格说三道四,臭妈说的“孩子和教育者都痛苦”也不是她自己的感受,你说的“孩子可能在快乐中提前认字”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你自己的感受。但是我相信这两种情况都存在,而根据统计学的结果(这也很可能是我的臆测,因为我不能举出具体数字),应该是痛苦的孩子多与快乐的孩子。我记得李老师的课上和某些资料里提到过这个统计数字,就是有13%的孩子天生就对抽象符号(文字)感兴趣。这是个不大不小的比例,不足以证明,早认字的孩子更聪明。其实我觉得,早认字和早说话早走路一样,是孩子天生的个体差异,没有任何理由将其作为早教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第二,是关于“灌输与吸收,一个提倡走捷径获取真理,一个提倡走弯路实践真理,”这个观点,我不能同意。如果你认为灌输就是教给孩子已经被证实存在的真理,我认为这个“灌输”并不是被反对的,而是被反对用在6岁以前的儿童身上。而这个反对的理由是近代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共同的成果。所以是可信的。我不知道你的“走捷径获取真理”和“走弯路实践真理”是通过什么理论和实践得来的?难道仅仅是有些人凭靠所谓的理论,提早上了大学?甚至是进了哈弗?或者浅近一点,上学前就完成了小学课程什么的。

最后,我想强调的就是,这里没人反对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前辈留下来的真理,没人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证明“万有引力”,但是这里的教育者们非常反对,用智力一同论代替全面和谐发展论,用孩子6岁以前的宝贵时间完成应该以后完成的“课程”,反对“培养”超常儿童。仅此而已。
-------------------------------------------
2005-5-5 21:57:14








还有关于敏感期。你的感觉不免有些一厢情愿了。那是不能随便更改顺序的。

对了,刚才还没注意你说的杜曼教育,不好再说什么了。我再看看什么是“杜曼”再说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5 22:01:09编辑过]
-------------------------------------------
2005-5-5 22:0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0-5-17 00:13:10 | 只看该作者
抛砖引玉的好帖, 耐着性子看了半天前头气势汹汹的对Doman的批判, 还是最后找到些有价值的论述, 顺手还找本蒙氏原文书看. 这个臭臭妈, 还真了不得. linkspeed, dyly 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6-9-8 05:53:35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A LOT DY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05-5-20 12:11:48 | 只看该作者
秋分天下:

我不是什么专家,只是学了点这方面的东西,又感兴趣。自己理解的理论讲出来,真正对不对,还得家长去多观察思考推理。老实说,您说的这么一点情况,无法判断孩子恐惧的原因是什么?精神分析是借助催眠或者自由联系等各种方法,让人回到幼时的情景,从潜意识里找到恐惧的原因。所以家长可以借鉴,好像不相干的事物中孩子却害怕,我们可以猜想推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许就能找出原因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5-5-18 13:42:17 | 只看该作者
dyly+-->引用:dyly 兜兜娘和jesicca,

有些妈妈们提出的孩子的问题例如恐惧,注意力缺陷等是严重的心理障碍的,早期干预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神效,否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发展。所以在没有对儿童心理障碍方面有足够的专业学习和信心辅导时,最好能只给妈妈们推荐相关的专业机构。我们大家可以搜集出一些这方面比较专业又比较有职业道德的机构。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未来的儿童心理专家也可以多参加一些心理专业培训。香港中大的教授也常来北京讲课,我会通知大家。如果同意我的意见,可否帮我发起这个倡议?   

太同意啦!

我7岁半的儿子近两个月看“神探柯南”, 怕到白天不敢上下楼 ,在家不敢上厕所,晚上得有人盯着他才能安心入睡,无论吃饭、喝水、写作业……总之, 身边不能没有人陪伴,全家苦恼死了!!

儿子从小至今有主见,淘气,大人不眼急了他就不会响应大人,全家人一直反思 , 是否平时凶孩子, 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借由柯南引爆问题 ,请问专家, 该怎么帮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5-5-17 15:29:28 | 只看该作者
hehe,linkspeed难得有你这样爱思考的读者。doman的书只是给妈妈们写的怎么用他的方法。我什么时候才能有他的功底呀?!

中文书基本都是翻译的。我也想看看翻译很好的。我的经验是开始学大脑科学的人先了解脑的构造和系统,然后对哪里感兴趣再去读相关的大量的论文,比较思考,就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了。香港陈瑞燕教授出版了一本《提升儿童大脑功能四部曲》非常简单易懂。可惜国内还没有引进来。北大的内部网络可以查到很多论文。每一本书后作者都会附有许多参考文章。你要不被它牵着鼻子,就要去研读那些文章去辩证的看。发现了不同意他的观点,再去搜寻更多的资料去证实你自己的猜测。很辛苦也很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5-5-17 13:09:39 | 只看该作者
dyly, 能不能麻烦你贴一点关于大脑知识比较专业和全面的网站或者书名?

我正在读Montessori, 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

给我感觉专业著作和科普性宣传性文章差别很大.
专业著作相当严谨, 1是1, 2是2. 而且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讲的很清楚.
为什么是这样, 哪里可以确定, 哪里无法确定. 都讲的很明白.
可以给我相对全面的理解.

宣传性文章只突出它想让读者相信的那部分. 无论是DOMAN还是
排毒还是一些蒙氏的书, 都是这样的文章. 读多了要么跟着人家走
成为他们的信徒, 要么越读越糊涂.

当然这和作者的功底也有关系. 能够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并不容易.
人的思维总倾向于获得定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5-5-17 08:48:02 | 只看该作者
兜兜娘和jesicca,

我已运青的ID去过李跃儿教育网的论坛,对你们的好学和分享学习的精神非常感动,也鼓励我了我不能偷懒呀!但是有一点想提出和你们商榷。有些妈妈们提出的孩子的问题例如恐惧,注意力缺陷等是严重的心理障碍的,早期干预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神效,否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发展。所以在没有对儿童心理障碍方面有足够的专业学习和信心辅导时,最好能只给妈妈们推荐相关的专业机构。我们大家可以搜集出一些这方面比较专业又比较有职业道德的机构。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未来的儿童心理专家也可以多参加一些心理专业培训。香港中大的教授也常来北京讲课,我会通知大家。如果同意我的意见,可否帮我发起这个倡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5-5-17 07:23:33 | 只看该作者
再说说臭臭娘认为刺激脑前庭的观念,确实刺激脑前庭可以让人不晕车。但是最主要的是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人的身体通过各种感觉接受器官接受各种信息,这样多的感觉在传递进入大脑时需要统合,不同部分的神经系统才能协调工作。这个就是感觉统合功能。大脑里的脑前庭和脑干系统的健康发育是具有这个功能的关键。也就是多给孩子做平衡运动和蠕形爬行运动,即使年龄大的孩子,那些部位没发育好,也可以这样再锻炼。感统功能弱,可以产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情绪困扰等问题。

这就是doman的体能再加上的视觉、听觉刺激科学性的原因,所以妈妈给孩子们闪卡时,一定要读,并且要加上系统的体能训练。

下面这个连结的书是非常好的一套幼儿身心智力教育的好书,才有朋友推荐给我。有很多心理量表,对有兴趣的妈妈们和学习儿童心理障碍的人都很有帮助。
http://211.100.16.156/dangdang.dll?...owall=0&mode=12

小海龟感统训练见附件,供大家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5-5-16 20:17:3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兜兜他娘,这个楼主所转帖子的原创,是臭臭妈妈一直在为我分析说理,无奈我底子薄,虽觉得臭妈还有漏洞缺无法引经据典地去论证自己的想象,dyly让我豁然开朗,太感谢你了!
还有jessica(楼主),不辞劳苦把我的帖子转到这里来,抛砖引来好大一块玉呀,可帮了我这个懒家伙的大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1:00 , Processed in 0.11557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