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05-5-8 22:01:05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吸收的确是全盘吸收的。
但是,我们不能说他吸收东西没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他有没有那个图式存在。
这就是我拿成人作例子的原因。
你这个“让一个还没有发展语言的孩子去认字,可以把字当作图来激发其看的兴趣,就让他当作图像记忆也未尝不可呀,他现在无法全部理解,但等他以后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他认过的字,就会跑出来和他所经历的相关的事物发生联系,如同反刍。”
我比较迷糊,能说说怎么个联系吗?
-------------------------------------------
儿子臭臭,2001年12月。
理解是爱的根本! 2005-5-5 22:03:50
其实我一直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家长,不光是坛子上的,包括我现实生活中接触的家长,都希
望孩子多认字。
有什么理由吗?
-------------------------------------------
儿子臭臭,2001年12月。
理解是爱的根本! 2005-5-5 22:06:10
我说的孩子痛苦,指的是,他也许正处于一个口的敏感期,或手的敏感,或空间探索的敏感期。
他千方百计地要发展自己。
而此时,我们却要教他认字,破坏了他的发展。所以是痛苦的。
按杜曼的做法,就是给东西贴上文字标签,给孩子念。
你们说孩子是观察东西还是认字?口的敏感期,他就想咬一口。咱们可以找一岁左右的孩子试试看。
在东西的概念没有形成之前,是不可能在脑子里把它抽象,形成符号,也就是文字的。
-------------------------------------------
儿子臭臭,2001年12月。
理解是爱的根本! 2005-5-5 22:12:10
呵呵!我今天在天通苑的论坛上看到理由了.
因为小学入学考试要考.真是可怕,考背诗,考英语,考唱歌!
不过,也许我错了,没提考不考认字
http://www.tty.com.cn/bbs/dispbbs.asp?b...3&skin=0&page=1
-------------------------------------------
2005-5-5 22:13:55
我不反对孩子认字,但是象杜曼的做法就太过了。
如果说家长在教育孩子认字时是刻意的,不带目标,好像不太可能。
哈哈,继续谈谈
-------------------------------------------
儿子臭臭,2001年12月。
理解是爱的根本! 2005-5-5 22:16:21
jessica1973 第16楼
哦!这个贴标签的方法就是所谓"杜曼"教学法?我还以为是"0岁方案"那.
怪我从没认真看过这些东西.
说实话,我怀孕的时候也接触过这些,还在公司用打印机打了大大的一些名词,比如桌子,窗子,椅子,床等等,配上英文,准备回家贴在恰当的地方,教孩子.这个方法我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并不知道叫什么.但是实践中,我发现,孩子认真地观察奶瓶的时候,根本不理会我和他反复地说这是奶瓶,而且也没有出现很多专家说的现象:在你的不断强化中,孩子四五个月就能对你说的名词有所反映,比如你说奶瓶,他就去看奶瓶.当然也有他确实喜欢的,比如"灯",我有一次看他扶着床沿想站起来,就说"使劲蹬",结果他停下来抬头看灯.
然后看了"爱和自由",看了蒙氏的观点,看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才觉得自己真傻,孩子特别是2岁以前的孩子,根本不会对你的诱导有太多反映,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和情趣,你能做的就是观察他,爱他,在他需要的时候帮助他,而已.
2岁以后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但绝对不是在知识方面.而是在整体的人格,性格,习惯,规则等等方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5 22:28:18编辑过]
-------------------------------------------
2005-5-5 22:27:00
引用:<<!--quote1--> 以下引用<i>兜兜他娘于2005-5-5 21:31:10</i>的发言:
[quote]引用:<<!--quote1--> 以下引用<i>臭臭妈妈于2005-5-5 19:26:21</i>的发言:
如果我们要提前认字的阅读的敏感期,那么孩子当前的敏感期如何处理呢? 当然是随期应变啊,提前认字与孩子的其他发展不矛盾啊。[/quote]
臭臭妈妈说了,"不论智商高的孩子还是智商偏下的孩子,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序列是相同的,只不过是智商高的孩子发展成熟的速度比较快而以。"
小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应该有每一个阶段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他自己发展的敏感期规律.不侵犯下一个敏感期是对小孩子潜力的保护.
敏感期能同时到来吗?臭妈请回答.
-------------------------------------------
哲子^-^
2005-5-5 23:08:27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认知阶段的特征。教育并不能使认知结构超越发展的序列阶段,相反教育必须适应孩子当前的认知阶段。
这对于我们接下来探讨“敏感期能够通过我们来提前”等等问题会比较有帮助。
1、孩子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认知结构,即思维方式、行为图式具有显著的差异或质的差异。
2、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个体发展中形成一个不变的序列。虽然外界因素可能加速、减缓或中止
个体的发展,但是不能改变个体的这一发展序列,这个外界因素通常指文化因素。
3、在这些不同的序列性的思维方式中,每一个都形成一个“结构整体”——认知结构。在某特定
阶段对某个刺激的反应不只是表示一个由这一刺激或类似刺激的知识和熟悉性决定的具体反应,而
代表一个构成其基础的思维组织。
4、认知阶段是一个具有层级结构的整合体。各个阶段为完成共同的机能而形成一个日益分化和整
合的结构序列。高级阶段取代或整合低级阶段结构。
序列!我想这就是认知发展的核心。
如果没有序列,这些阶段只是构成各种复杂多变的、可能彼此独立发展的组织类型,这样我们就可
以实现兜兜他娘“提前认字的阅读的敏感期”的愿望,也就是说通过教育灌输,把这个阶段独立出
来发展。
还是看看调查结果吧。
西方文化中受过教育的成人与某一丛林部落的成人相比,其物理概念更复杂、更分化和更整合。
(这个显然是教育的结果)
不过,西方模式和部落模式在结构性组织(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上排列成序的事实,表明教育并
不能使认知结构发展超越其序列。
如果孩子经历了性质不同的思维阶段,经历了不同的认知阶段,那么他们的认知结构就不可能是成
人教授的直接结果,也不可能是成人思维的复制品。
如果以为孩子的认知反应只是比我们掌握更少的信息和复杂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些认知反应
是学习不足的结果。事实上,孩子的认知反应与我们的区别是结构上的,而不是一个不完整的结
构,且这些结构在所有孩子身上都相似。因此把孩子的认知结构视为通过灌输教育学习的结果是非
常困难的。
守恒训练的实验研究结论中有两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守恒很难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通过一般的学习方法教给孩子,几乎更不可能在更早的年龄阶
段进行。
2、通过教授获得的守恒比自然发展的守恒具有更少的普遍性和不可逆性。
-------------------------------------------
儿子臭臭,2001年12月。
理解是爱的根本! 2005-5-6 0:56:21
接下来,谈谈吸收性心智。
吸收性心智好像在那里谈过?回龙观?
继续说吧。
任何一种认知都是对环境一部分的复制。
孩子的社会知识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学习)他人的行为不断发展来的。模仿是人类一种自然的积极倾向,这种倾向说明孩子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必须的。
蒙特梭利的观点是孩子出生时没有带来任何经验,智力也还没有成熟,“吸收的心智”这项内在的
助力,就会驱使他“潜意识”地从环境中大量地、且全面地吸收,就像照相机的感光底片一样,将
外界的印象全部摄入,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快速累积、储蓄底基。
我的观点是,孩子在2岁末-3岁之前,自我尚未分化出来,因此他会把周围的环境作为自我的一部
分吸收同化。
吸收的主要手段是模仿,对于他们而言,环境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因此他们就把它们同化到
自己的行为结构中去。
孩子模仿学习的目的不是由强化物来界定的,而是由行为及其效果之间的掌握关系来界定。也就是
说,孩子的行为效果是由自我行为引起的,那么它就具有强化作用,且自我行为只有在引起其影响
时才能这样。这就是孩子能够自我教育的原因。
到了3岁之后,自我和他人分离开了。孩子开始发展出认同能力,开始选择性地模仿自己的榜样。
-------------------------------------------
儿子臭臭,2001年12月。
理解是爱的根本! 2005-5-6 2:07:33
敏感期
大脑的发育是分区域,顺序发展的。大脑区域发展主要与突触在神经元的生长走向相关。在大脑生
长的最快的时候——突触形成处于巅峰的时候,对大脑进行刺激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个体发展过程中存在某些特定时期(也就是大脑各区域功能发展的特定时
期),需要一定数量的刺激作用来保证突触的生长,形成更加精细的交流系统,从而能进行更为复
杂的脑皮层功能,以避免那些不可逆的发展缺陷。某个特定的敏感期也是学习某种特定技能的最佳
年龄。
我们所能观察的敏感期,如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等等都是有外显活动表现的,而视觉的、听觉
的敏感期则很难观察到。
敏感期能不能提前?
我想是不能的。
从大脑神经学方面解释,大脑皮层各分区的生长发育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如:先是感知觉发育成
熟,然后负责身体运动的区域中,控制头、手臂、胸的神经元比控制躯干和腿的神经元成熟的早。
语言功能区从1岁到3岁前这段时间发展快速。大脑皮层最后发育的是前叶,负责思考及意识。从2
岁开始发挥作用,且持续发展。(不难解释2岁自我意识的形成是有生理依据的。)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才到脚的敏感期,这些敏感期其实不只是发挥着几个器
官的作用,而是通过孩子多通道的感知能力把这些器官协调运用起来。
敏感期按先后顺序,可以排列为:秩序的敏感期、感知觉敏感期、运动器官敏感期(口、手、
足)、语言敏感期、书写敏感期、涂鸦敏感期、社会化敏感期(婚姻)等等。同样是个序列阶段。
所以没法按照我们的意愿把某些敏感期提前,除非我们能改动大脑的结构。
因为大脑区域发育是持续的过程,人也是多元化发展的,如需要智力、道德等等多方面建构。因
此,敏感期会有重叠的现象,如:秩序的敏感期与感知觉敏感期。
假如错过了某些的敏感期,是很难弥补上的。
-------------------------------------------
儿子臭臭,2001年12月。
理解是爱的根本! 2005-5-6 3:12: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