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945|回复: 6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曾颖民间记事系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20 22: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颖民间记事一: 民工看球 曾颖2003-02-08 民工钱二果的女儿小莲在捡垃圾的时候,捡到两张花绿绿的足球票,凭着在民工子弟学校上过几天学,小莲知道这张票还没有过期,她于是像平常捡到水泥袋啤酒瓶一样,高高兴兴地交到父亲手上,因为那上面印着的80元钱一张的面值足以使她在吃晚饭的时候不被父亲骂成吃白食的。 钱二果拿着价值160元的两张薄纸感到有点不知所措。虽然在城里呆了一年多,不再像刚来时那样看到什么东西都大惊小怪,但他还是对这两张金贵的薄纸产生了敬畏的感觉。拈着这两张纸,他感到有些惶恐而不知所措。这样一笔钱是可以买几十斤大米,几十斤土豆甚至还可以买几斤肥肉的,这些东西足以让他的三口之家美美的吃上一个月,而有人却把它拿来换成两张薄薄的纸,而且还漫不经心的把它丢掉。 就在民工钱二果为怎么处理那两张足球票而困惑的时候,工棚里的人们早已沸腾了。这沸腾的成分中,除了夹杂着跟钱二果一样的困惑外,更多的是羡慕,都说小莲运气好,说得满脸都是灰尘和汗水得小莲咯咯笑。 有人建议拿出去卖,160元卖100元,保证好卖。但马上友人反对,他们认为失主肯定会到体育场门口找,去卖票等于自投罗网送货上门,找揍。 有人建议拿到小卖部去换东西,小卖部那个小老板经常冲着电视机狂吼乱叫,肯定是个球迷,拿去找他换烟换豆瓣花生和酒,大家可以美美乐一场。 这个建议大家都乐意,但钱二果不愿意,他觉得自己凭什么要让大家高兴而让自己不高兴呢?即便是捡来的东西,但总归还要值160元钱啊!再不济,60元钱应该归自己才成啊! 几个小后生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就说:不如这样子,你把票给我们,我们帮你捡水泥口袋,我们大家都得点实惠。 双方约定,至少要捡够价值80元的水泥纸,并请工棚里年龄最大的耿二爷作公证人。于是,4个渴望现代生活的小后生成为球票的新主人。 有盼望的日子过得很慢,但终归还要过去。在慢吞吞的时间里,4个小青年为周末的球赛做了很多准备,他们买了饼干并用捡来的矿泉水瓶装了自来水。由于只有两张票,他们商定一人看半场,就像他们平时喝酒那样,不一定非要喝足,大家尝尝是啥滋味就成了。 一连几天,他们都兴奋着,甚至在为钱二果捡水泥的时候他们都没停嘴。搞得工棚里的人们都说:这几天耳朵都快被足球磨出茧子了。 周末终于来了,球赛晚上7:40开场,虽然这一天工地照例加班,但包工头看到4个毛头后生眼中熊熊燃烧的火光,于是破例让他们先下班。小后生们一个个欢天喜地,跑回工棚洗了个冷水澡换上件新衣服,高高兴兴地赶车去体育场。 他们到达体育场时,这里已是人山人海了,很多人身上插着旗脸上涂着油彩像在跳大神,还有很多人举着彩旗狂吼着,一副激动的样子。 经过猜拳定出输赢,两个幸运的后生先进去,他们在另外两个后生的要求下赌咒发誓,保证看到一半就出来。之后,他们兴冲冲地冲进球场,虽然他们的矿泉水瓶在门口很扫兴的被挡了下来,他们还是止不住的兴奋。 上万人在一起喊叫真是过瘾。球开场了,两只足球队在场上厮杀,由于没有望远镜且不懂规则,他们只是觉得几十个人在场上跑,一个球在四处乱窜。他们感觉场外的场面更好看,他们看见那些穿得很少的城里妞尖声狂叫着,浑身的肉都在乱颤,他们觉得特别养眼。 纸条在乱飞着,彩旗狂舞着。人浪一圈一圈地飞转。想着这巨大的人浪是由花80元以上的票进来的人组成的,他们惊呼着惊呼着,突然就没了语言。 上半场很快就结束了。双方球队交换场地。4个小后生也换了位置。先前进场的两个后生发现,原来,先进场的不是幸运,而是不幸。听着场里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和叹息,他们觉得时间像瘸腿的大象走路那般让人难受。 好不容易等着散场。因为今天主队失利了,当初敲锣打鼓的人们显得非常沮丧,一个个拖着旗帜耷拉着脑袋,有的男人还哇哇哇哭得伤心。在门口等同伴的两个后生觉得他们特别可怜。 他们的同伴最后出来,这时广场上的人已经很少了,外面等得不耐烦的两位责怪他们说:你们愣要看到关灯才肯出来嗦? 后来出来的两个后生怀中抱着一大堆废报纸和塑料喇叭,说:这些都可以卖钱,你看地上还有这么多,快捡快捡,拿去卖了,我们今天车费就有了…… 他们于是开始捡纸,越捡越多,除了卖车票之外,他们几乎还可以为他们这辈子看的第一场球赛捡上一瓶庆祝的酒了。 <font color="#ee6600"> 发展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5-4-21 00:53:33 | 只看该作者
发威一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23:15:29 | 只看该作者
猪儿的理想  
 02-18 文章来源:凯迪网络 文章作者:纸刀 责任编 辑:芳芳

  
猪儿是宏顺的小名,因为长了个与70年代的中国农村不相称的胖身子,所以人们都叫他猪儿,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管自己叫猪儿了。
    在我们心目中,猪儿被叫成猪儿的理由不仅仅由于他的长相,他的许多举动的确只能让人把他和猪联系在一起。譬如玩游戏,只要猪儿在,扮坏蛋的就非他莫属,“坏蛋”这个概念,对70年代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可怕的,相当于90年代的孩子们对“穷鬼”这个概念的感受。宏顺几乎每一次都不情愿当坏蛋,小伙伴们就威胁说只有你长得像坏人,你不当谁当,我们想当还当不了,哪一个坏人瘦得像猢狲?你若不干,大家干脆别玩了。这种威胁对宏顺绝对管用。
    猪儿读书的难度绝不亚于真把一头“架子猪”弄进教室。教室是半间牛棚隔成的,农村孩子顽皮,木桌椅几天就被折腾成了“残废”,独这石桌,小猴崽子们再顽皮也拿这些“显考显妣”们没有办法。这些石桌子不仅结实,而且夏天一坐冰凉冰凉的,但冬天一到,就显得有些不近情理了,不弄几把草垫上就没法坐,农村孩子衣服薄,冷得蜷成一团,像立着走的海马。冬天在教室里能睡着觉的,除了宏顺就没第二人了,对宏顺来说,书就仿佛是催眠药,使他原本就多的瞌睡成倍地长,有时,他的鼾声实在让课没法上下去,老师就会拎着耳朵把他弄醒,摇头说:你这样,长大干什么呀?
    长大该干什么干什么,农村的孩子从没把长大要干的事跟读书挂上号,喂鸭子背“九九表”干嘛?锄地要念“啊,喔,鹅”干什么?于是对长大干什么这个问题的思考纯属多余。然而,每当这个时候,宏顺就会神情黯然,再疲倦也要打起精神保持10分钟以上。因为他怕老师告诉队长大伯,那样,长大后队长就会不让他开拖拉机了。
    宏顺梦里都开拖拉机,常常突突突地模仿着拖拉机声被老师从梦里拎出来,桌上流下一大摊清口水。宏顺开拖拉机的理想,是那几里外的部队派拖拉机来帮队上耕地时立下的,拖拉机司机每到一处,都喝白糖开水,吃凉拌豌豆、白米饭,把猪儿馋得直翻白眼。队长大伯乐呵呵地说:等今后,咱们队上也买拖拉机……
    除了宏顺之外,谁也没有在意队长的这句话,队里一个工分只值8分钱,没谁相信买拖拉机不是神话,但猪儿相信,并从那时开始讨好队长。捡了麦子,别人都用衣服兜了往家里跑,连麸做成水粑子馍,喷香地吃。惟独猪儿捡了,就往队长怀里送,嘴里不断地说:“队长伯伯,捡了麦子交公。”乐得队长笑呵呵地夸猪儿乖,书没白读。猪儿尽管也馋水粑子馍,但还是忍住口水美滋滋地乐,恨得小伙伴直骂宏顺是猪。
    然而,宏顺到死也没开成拖拉机。几年后,在一次和邻队抢水的械斗中,队长一努嘴,猪儿孤身杀入对方阵中,被锄棒打成重伤,满脸血淋淋的,拉着队长的手,半天闭不上眼睛。
    此后十几年,我一听到理想这个词,就会想起猪儿弥留的那一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5-4-21 00:02:06 | 只看该作者
14
一通猛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05-4-20 23:33:36 | 只看该作者
人的一辈子是好长一段时间,我只晓得,一辈子就是由一天一天凑拢的,过好每一天,就过好了一辈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5-4-20 23:16:51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23:15:27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06359f">英雄故事 <font color="#666666"> 02-18 文章来源:<font color="#666666">凯迪网络 文章作者:纸刀 责任编 辑:芳芳<font color="#333333">   <font color="#333333"> 事过很久,朱扁嘴一直还在后悔,如果那天中午能劝陈老贵少喝几杯的话,这场风波断不会发生的。  他记得,那是一个逢场天中午,天气暖洋洋的拂得人直想打瞌睡,陈老贵的一窝奶猪遇上大买主,卖了个好价钱。老贵一高兴,就拉朱扁嘴去喝酒。他俩是几十年的酒友,照例是酒多喝,菜少叫,就图解个酒馋。  酒喝够,就回村,偏偏倒倒,看天看地都是双影。在村口,见两个小孩在哭,老贵觉得声音好熟,定睛一看,小孩两个合成一个,是他的孙儿才娃,就问:才娃,哭啥呢?爷给你买糖回来了。  才娃很伤心,说糖也不动心,依旧专注地哭。  老贵上前拉起才娃说:快说,是谁欺负你了,爷找他算帐去!老贵只有一个儿子,儿子也只才娃一个,其金贵程度可想而知。  才娃这才歇一口气,说:莽娃说我们全家连鹅都打不赢,祖孙三代没一个出息人。  老贵一听,血一下冲上脑门。不独是血,连午间喝的酒也一齐冲上脑门:他?x他先人,他敢这么说。莽娃的爷是支书爹也是支书,故而也是村里孩子们的头儿,迟早也是支书。  老贵想骂。陈扁嘴酒喝得少些,赶紧拦住。才娃又放开嘴大哭起来,老贵骂也不是,怒也不是,抱起才娃回家。  才娃哭得很伤心。  老贵觉得挺对不起孩子,就说:娃,别哭,爷不是孬种,爷打过仗呢。  才娃果然不哭了,认真地听他讲。  老贵参加过抗美援朝,只可惜是铁道兵,过鸭绿江之后,手里放下风镐便拿钢犴,就是没摸过枪。他看才娃期待的眼神,就说:爷抗美援朝,打美帝呢。  你打过枪吗?  “打过……那哪能不打?”参军训练打过靶,老贵没说瞎话。  “打死过美帝国吗?”  老贵的头有些晕,脸上一阵阵抽搐,他回顾左右,见没旁人,就低声说:打死过。  才娃脸上开始兴奋:几个?老贵的声音更小:很多。  才娃眼里的泪已变成了装饰品,欢乐已挂在眼角上了。老贵想:孩子真可怜,托生到自己家里,吃没吃好,穿没穿好,这爷爷当得窝囊,孩子难得高兴,不妨就让他高兴一次,索性放开顾虑,把电影《奇袭白虎团》中自己还能记住的情节全讲给了孩子听,为了讨孩子欢心,他把主人公全换成了自己。起初他很忐忑,但想想自己当年若不是被分到了铁道兵的话,奇袭白虎团不定就会有自己呢。想着想着,于是便就心安理得了,甚至偶尔还将听评书听来的雪山飞狐加几段进去。  这天夜里,是才娃出生8年来感觉最幸福的一夜,也是最漫长的夜。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才娃破天荒第一次不是被娘扯着耳朵从梦里拎出来,他大早起床,背着书包到学校:有一个了不起的爷爷,可不能不让莽娃和同学们不知道。  于是,学校里便传开了有关老贵的英雄业绩。  学校很小,只一个公办三个民办教师。公办教师姓王,前些年师范毕业,被分到山里,女友因此与他拜拜。他思前想后,觉得自己绝不能窝在山里,像其他三个民办教师一样,开一块地,种一畦菜,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是本地人,一切都顺理成章,而自己是外地人,原本不属于这个地方。于是,他作梦也在想调离的办法。想托关系,没钱。想和领导套近乎,太远。正在他焦头烂额没辙可寻时,分在邻村的一个同学却调进了县电视台,对方看上他写的新闻稿。这使得读书时就喜欢写作的王老师既兴奋又不平。兴奋的是,总算老天有眼,向他明示了一条出路。不平的是,被电视台录取的同学仗以跳槽的写作功夫原是自己言传身教的结果。他想,那小子能成,难道我就不能成?于是就开始写。新闻诗歌杂文随笔小说,能用笔写出来的他都写。  许是时运不济,写出来的稿子多以肉包子打狗的态势离他而去了,或遇上好心的编辑,填一纸铅印退稿信将稿完璧归赵。偶有漏网的发表出来,多已被删改得七零八落了。这些,无疑使王老师的旧伤口又添了新血,想不痛都难。  陈老贵的故事传到王老师耳朵里时,也是一个懒洋洋的下午,他慵懒地蜷在藤椅上,从蛛网间看见远方的云像一个大猫一样百无聊赖地冲他翻着白眼。脑海中,新伤旧痛像蚂蚁搬家似的使自信心和希望一点点地离他远去。  这时,他听到了有关陈老贵的英雄故事。犹如久饿的乞丐,很轻易的便能从诸多气味中分辨出食物的气味那样,他很轻意地就嗅出了这则传闻的含金量。  奇袭白虎团的功臣?  埋名英雄陈老贵?  这不是自己千找万寻踏破铁履都想找的题材目,想不到竟在一个最大曾料到的时候冲进他的神野。  他很兴奋。  赶到才娃家时,老贵上山砍柴去了,只有才娃趴在条凳上写作业。才娃听老师说了来意,把份乐哟,翻箱倒柜找出爷爷抗美援朝时期的照片让老师看,王老师很高兴,乘着头脑中的热劲,连夜赶写了一篇通讯,由于对战争不熟,描写战争场面时,他参照了读书时看过的施瓦辛格的枪战片。  稿子很快到了邮员手里。  乡邮员送到邮电所,盖上戳,送到县里。  县到市,很快就转到了报社时,也是一个懒恹恹的下午。  和稿件一起进报社的,是报纸零售量剧降,开机印数锐减的消息。主编是个胖子,姓陈,不知是窗外的蝉儿的叫声还是这个坏消息使他心烦,或都二者兼而有之。他把各部门分摊一些。这样,整个会议室便被烦恼气氛湮没了。  编辑部主任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稿子可编,奈何?  记者部主任说:报社效益下滑,记者们已三月未领下乡补助,哪有心情跑稿,多跑去有油水的地方写关系稿去了,想禁都难呀!  经济部主任说:效益不好难怪谁?怪我么?发行量一天一个样的跌,广告客户又不是傻子,把钱往水里扔?  众人七嘴八舌地一通争,搞得陈主编脑袋大了一圈,既重且痛。他重重地清了清嗓子说:大伙别吵,报纸到今天这个地步,怪谁也不应该。我看,昨天的咱就不说了,明天咱们该干什么总得有个谱!  于是,大伙又七嘴八舌一通争论,最终形成了一个“必须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把读者拉回来”的决议。  各部门有史以来雷厉风行地展开了工作。  这时,王老师有关陈老贵英雄事迹的通讯被人发现,且以最快速度传到了主编手中。  主编看完,拍案道:好一个有卖点的素材。当即拍板,以一版显著位置登出。有老编辑置疑道:此文无公章,宜慎用。主编觉言之有理,当即命记者刘勇核实。  记者刘勇接受命令的同时,一家企业的车正在楼下等他。他将要去这家企业为厂长写一篇报告文学,当然不是无偿劳动。陈主编的传呼一到,他心里非常恼火,司机见他为难,就说今天算了,改天再接。他想,好不容易揽到的活儿怎么能黄呢?就说:不忙,一个电话就搞定。  电话打到王老师所在的学校。接电话的正是王老师。一听说报社打算用自己的稿,还能说半个不字么。这样,王老师、刘记者皆大欢喜,文章顺利付印。  文章一发表。果然反响不同。  全国各地报纸纷纷转载。  市电视台的记者们一看报纸,长叹道:如今城内,汽车碾死一只小狗,各家电视台抢新闻的摄像机会碰得乒乓响,哪料山区还有如此好戏。当即决定全方位报道,发挥电视的优势。  电视台到县,县到乡。  乡干部惊喜若狂,赶紧张罗。  那陈老贵哪见过如此阵仗,吓得躲进深山不敢出来。  电视台记者不甘心,只好就近拍了些陈老贵的破屋宅和老照片,拿回去,材料不够,又加入了许多记者想象的内容。  同城的b报社,见同行抢了先机,也开始着起急来,马上想对策,看有什么办法针锋相对。正在这时,主编看了电视报道,一下子计上心来,他说:没道理英雄还这么贫穷,我们应该组织一次募捐活动,让全社会向英雄献爱心。也相应提高本报社会效益。于是,一场向英雄献爱心的募捐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了起来。  矿泉水厂捐款五千,但要求挂一下产品名称。  果脯集团……  小太阳食品厂……  ……  很快,一大笔钱筹集了起来。  书记题词。  市长题字。  本市精神文明史上又一件大事诞生了。  省报报道。  省电视台报道。  消息还在扩散。  送钱下乡时,陈老贵早已被自己的酒话惹出来这档事吓个半死,哪还敢认,躲到深山里不见人。  这时,有敏感的记者觉得蹊巧,这位老兄惯于逆向思维,写的文章在省乃至于全国都有一定影响。他对陈老贵这近乎不近人情的隐功行为表示出了怀疑。他觉得一篇轰动性的稿件将在自己手中诞生。他一时激动得手脚直抖,周遭热闹的氛围使他很兴奋,他暗笑道:越热闹越好,那样才够轰动呢。  他暗暗开始了调查工作。  从县民政局开始,到部队参加过奇袭白虎团的老干部,他都一一采访了一回。于是就有一篇文字《英雄?骗子--轰动全国的诈骗》  如他所料,有最初的热闹垫底,他的文字一出笼,便热闹上了一个新台阶。  全国转载。  电视曝光。  陈老贵欲辨不能,在深山里上吊自尽了,人们找到他时,双眼已被老鸹啄没了。  关于陈老贵的传说,到此就划了个句号。  报纸电视依旧照常发行着。人们依旧快乐或忧郁地活着。  除了才娃之外,全世界便只有朱扁嘴最难过了,他向我说起这事时,一直自怨自艾,说那天……,是酒的过错了。  是啊!不是酒错又是谁错呢?谁也没有错,这个时代太需要英雄了,但英雄的产量又确实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23:15:13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06359f">死囚室最后的一夜 <font color="#666666"> 02-17 文章来源:<font color="#666666">凯迪网络 文章作者:纸刀 责任编 辑:芳芳<font color="#333333">   <font color="#333333"> 在监狱里,轻刑犯们最美的差事莫过于去守护即将执行的死刑犯,既可以巴着死囚改善一下 伙食,又可以看到听到许多新鲜事。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日子,这好运气竟落到了余河的头上。他被派去照看一名即将处决的死囚 ,据说这人家里很有钱,同监的犯人们听说这消息时,口水差点把眼珠噎出来。照看死囚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事,只需隔着铁栅看那死囚好好坐着或躺着,想喝水给水,想 吃什么帮他传话托人代买,只要保证他在被处决之前不自杀便算完成任务。余河走进死囚室时,看到一张苍白而清瘦的脸。因为在监狱呆得太久,当初进监狱时剃光的 头如今已长得像梧桐果儿的毛刺一般。他见余河进来,就像是被关在黑屋里很多个世纪的人 突然见到阳光一般充满了兴奋。和许多死囚一样,他知道自己的日子已不多了。他要了很多食物,鸡鸭鱼兔,越油腻的越要 。他吃,也请余河吃,平日里可以款待一桌客人的菜被风卷残叶般洗劫一空。两人吃完,各 自用袖子抹了嘴,隔着栅栏开始攀谈。死囚无数次对余河说:今天是我这二十年最后一个晚上,我不能睡,我多想最 后再多看一眼这个世界,听一听这个世界的声音,求您满足我这个愿望,别睡。两人从童年开始,像初中生复习课文一般,将生命中稍稍能引起一点波澜的事都拿出来细细 地咀嚼了一遍。余河也因此知道,死囚名叫陈洋,捕前是一名在校大专生,他的样子非常文 静,却干出了极其凶恶的一件事——他将同班的一位女生卡死,并污辱了她的尸体。在回忆作案过程的时候,陈洋不像许多重刑犯那样,对自己所犯罪行得意洋洋甚至添油加醋 。他们知道,后悔也悔不过来什么,不如不后悔,免得丢脸。而陈洋在他的最后一夜里,除 了后 悔之外还是后悔。他说,他没有想到自己会杀人,甚至在杀人之前那一分钟也没想。那天, 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子主动约他去看电影。这本来可能是一个美好爱 情故事的开端,但可惜……他说他最后悔的是,在约会之前正看着一本叫《如花岁月》的黄书,他和那女孩走在校园的 林荫道上,柔软的月色和婆娑的树影所构成的 诗意画面被满脑袋的肢体胴体和妖娆气息搅得一塌糊涂。他觉得自己的脸胀红空气之中只有 心跳声,一双眼睛像泥鳅一样猛往女孩子薄薄的衣裙里钻。之后,一切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他如今除了悔之外更多的只是恨,恨自己,恨那晚上的月光,更 恨那些为了赚钱昧着良心写那本书的人。他恨!他恨!整个监舍里都能听见他咬牙和挥动铁 镣的恨声。余河的眼里湿淋淋的。他看着陈洋那张即将在这个世上消失的脸,翕了很多次,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太阳出来了。法警来带人。陈洋已恢复了平静,含笑感谢余河陪他度过了难忘的最后一夜。 余河哭得死去活来,把法警们都哭得有些懵了,纷纷为他的多情莫名其妙。陈洋押走了,监舍的门次第关了,响声由近至远终至于无。余河无力地跪在地上。当天夜里,他用筷子刺穿了自己的咽喉。至死,他都没有向人说,他的罪行,就是为筹集出 版诗集的钱而代人写了一本叫《如花岁月》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23:14:58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06359f">鞋匠和他的儿子 <font color="#666666"> 02-17 文章来源:<font color="#666666">凯迪网络 文章作者:纸刀 责任编 辑:芳芳<font color="#333333">     鞋匠是我们小区必不可少的人,他修的鞋既美观又舒适。有一年城里迎接创卫检查,他消失 了一段时间,搞得小区许多人见面相互问候的话都是他的行踪。鞋匠不仅修鞋修得好,而且心地也很善良,很多孤残老人找他修鞋他都分文不取,他不是不 需要那几元钱,而是不忍心。他也因此成为物业管理公司特许在小区围墙内经营的唯一小摊 。那些收破 烂卖盒饭刷皮鞋的外地人对他的羡慕一点也不亚于我们对彩票大奖得主的羡慕,都说他运 气好。然而,他的运气并不像人们所羡慕的那么好。他的妻子,那位和他自由相爱不成而一道私奔 出来的乡下女子在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很不情愿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离去,也带走了 那个爱一面哼歌一面补鞋的鞋匠,而代之以一个只埋头干活的机器,很长一段时间,他甚至 一整天也不抬头,因为他知道,无论哪个方向都不会再有那个挎饭篮的女人了。惟一能让他看到妻子影子的,便只有他们的儿子了。这小家伙似乎有穷家孩子懂事早的天 份,每天都安然睡在补鞋挑子里,只在饿急了的时候才小猫一样轻哭两声。每当这个时候, 鞋匠就会从怀里取出奶瓶,把带着体温的米糊放进那小鸟一样的口中。小区的婆婆奶奶们 看到这幅景象,纷纷回家,把孙儿们不吃的奶粉和不用的衣物找出来给了他。家中有婴儿的 人家,甚至还给他送来自家孩子消化不完的母乳。天可怜的小家伙吃着百家的奶居然一天天长大了起来。鞋匠却并不因此就有所松 懈,他对儿 子的关心更进了一层。冬天水冷,他用嘴含温了才给儿子喝。没人给他们送饭,每顿的冷饭 ,他都是先嚼暖了才喂给儿子吃。保安们看他可怜,就送了他一个煤油炉,特许他在小区里 点火。这事,连最不好说话的保安主任也没反对。儿子是鞋匠唯一的欢乐,只有儿子咯咯笑的时候,人们才能看到鞋匠笑,他二十几岁的脸 居然比四十岁还沧桑。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儿子就5岁了。5岁的儿子很懂事也很听话,能帮父亲递钉子锤子或抹 鞋上的灰尘,干起活来居然很老练, 惹得过路的人们都跟鞋匠开玩笑说:哟,你真有福气,都有接班人了。鞋匠听了这话,像被人 点了穴一样,半天不动一下。之后,他就开始留心关于学校的事, 每有人来补鞋,他便要向人打听小孩上学的事。越听,越没有信心,越听,越觉得可怕。城 里的人们说:我们有城市户口,娃儿读书都贵得吓人,你么……5岁的娃娃即将到来的读书问题使鞋匠像嗅到冬天气息的松鼠那样充满了紧迫感。但他为孩 子找读书的机会显然比松鼠找松果难得多,鞋匠因此显得更加绝望,整天神不守舍。有一天 甚至还 发生了历史性的差错,将刘大爷的鞋送给了张大妈而又将陈先生拿来上线的鞋钉上了铁掌。 几天后,小区里流传出一个消息,说鞋匠要将儿子送出去,什么条件也不要,只 要对方是有 文化的人家。大伙起初不相信,去问鞋匠,鞋匠点头说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想让儿子像自 己这么活。有几对无儿女的中年夫妇来找他,他问过对方的职业之后,摇摇头,就不再说什么了。后来 ,有一个工程师来找他,他想了半天,把孩子使劲抱在怀中一回之后,就同意了。工程师给 他五千元钱,他没要。鞋匠又开始埋头补鞋。儿子常穿件新衣服来摊边,照样递锤子抹鞋子。每当这时 ,他总会挥 手让他走。儿子不走,他就举手吓他。吓也吓不走。终于有一天,他发火了,抱起孩子,狠 狠地打了他一顿。这是这个苦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挨的第一顿打。从此,孩子再没敢在鞋匠面前出现。只远远地躲在远处看他。工程师夫妇于心不忍,就来找 鞋匠说:这事……还是算了吧。鞋匠一听,就急了,又是摇头又是摆手,说一定会有办法的 ,会有办法的。第二天一早,鞋匠就和他的鞋摊一起消失了。人们说:创卫还早着呢,哪儿还能找到这么好 的摊哟。小区再没有了鞋摊,有几个外地鞋匠想进来填补空白,被保安们骂走了。保安都是乡下人, 他们都说受不了鞋匠的儿子盯着鞋摊的眼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5-4-20 23:14:44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06359f">舞者阿霞 <font color="#666666"> 02-17 文章来源:<font color="#666666">凯迪网络 文章作者:纸刀 责任编 辑:芳芳<font color="#333333">   <font color="#333333"> 像孔雀那样跳舞,是阿霞多年的梦想。阿霞生在山里,爹妈只想她本本分分地嫁个好人家。阿霞在出嫁之前的那个晚上出走,和村里的另一个女孩一起到了省城,她出走的原因在村人 眼中简单得近乎于愚蠢,她说她想找一个懂她的舞的人。吓,就为这,她让村里姑娘们梦想 着要嫁的煤老板第一次尝到了被人拒绝的滋味。看过阿霞跳舞的人都说,阿霞的舞跳得很美,没有舞台让她跳,是舞台的悲哀。阿霞在城里 很落寞地呆了将近一个月,这期间当过餐厅服务员,还替建筑工地搬过砖。而同来的女伴, 在和她激烈地争吵了一回之后,就离开了她,据说找到了一个好职业,一天能挣好几百元钱 。没有舞台又没有同伴的阿霞变得异常孤单,但好在她还有她的舞。每当夜色降临之后,她 就会跑到公园河边的树荫里,对着城市的夜光独自跳上一曲。只有在这个时候,世上的尘嚣 和纷争才远远的被她抛在身外,她的耳边只有水声和巴乌凄清的独奏,还有树上的落叶拥抱 大地的扑簌声。舞蹈着的阿霞,时而像初春寒风中轻柔的柳枝,时而像冬天残雪中的梅。时而如疾风之中 的行云,时而像清泉之中静静的月……。每一次舞蹈,总会有散步的人远远的看她,远远地为她土气的外衣下包裹 着的令人惊叹的舞姿而暗暗称奇。终于有一天,一个和她同样没有舞台的诗人被她的舞惹哭了,执意要帮她。诗人现在是记者 ,认识很多演出团体的老板。几天的奔波,在白眼和拒绝使他们即将绝望的时候,一家夜总会的老板决定请她,他说阿霞 的舞有特色。阿霞在夜总会上班的第三天就跳楼了。有很多报纸都报道过这件事,夜总会老板涉嫌逼良 为 娼而被逮捕,在戴手铐的时候,他非常后悔说不该留下这个跳舞跳得痴了的山里妞,三千 元陪客人睡一次,她居然不肯……。经过几天的抢救,阿霞的命算是被救了回来。妇联、学校和商家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人 们感叹当今世风之中居然有如此烈性的女子,纷纷鼓励她医好伤之后好好站起来。然而,从生理学的意义上讲,她站起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她那双会蹦跳出各种 好看舞姿的脚已不再接受大脑的指挥。除了泪腺之外,她全身其它器官的功能正在萎缩。 轮椅厂为她送轮椅的时候,她的表情非常凄惨,她说,不知哪一天,科学会发达到让轮椅可 以帮人跳舞……。她说这句话的时候,连心肠最硬的外科男医生也忍不住背过了身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5 20:06 , Processed in 0.08658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