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838|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母语孩子的英语作业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2 13:1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这个版里发了个看了一个九岁男孩的英语作业,感觉是,五味杂陈   1 2 3
因为涉及到别人的作业,加了回复可见。为了这个,回复看内容的同学一多,帖子就彻底的水了。

在这里说说我的想法吧,单独开个帖子说,省得被大水淹,得,找不到路了。

看人家的那份作业,是英语课的作业,两三个孩子分一首歌,写个ppt介绍这首歌。我前几天把其中的两三首贴在来听歌~里面了。说实话,这些歌的信息量可不小,不知道历史背景,你就不可能听懂它们。那么这个持续一周的ppt作业,给孩子的是什么呢?除了欣赏音乐之外,他们得上网去查资料,去发现那些歌词背后的信息,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了。
我常常看到一些人说国内的教育是洗脑教育,教育出来的产品多数人云亦云,超越被洗脑命运的人呢,部分转而帮忙去洗别的脑,剩下的往往被边缘化了。这些说法是真是假,无从置喙,但我想绝大多数的人,肯定不愿意被洗脑,而想要有自己的判断。想要自己的判断,说难也不难,只要你知道怎么去收集尽可能多渠道和来源的资料、去比较分析、去发现问题。但要说不难呢,其实也不容易。如果彻底浸淫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最后形成了不停寻找“正确答案”的惯性,不被洗脑也不容易。
所以我在加州教材出来之后,常常对别人说它很好。但我认为它的好,并不是好在用来学英语上面。它之所以好,最主要的好处是让我们看到了国外教学的系统性,尤其是教师用书,让我们看得到其教育的目标、重点和途径。

语言和思维二者,孰重孰轻,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当然很多人都认为,二者可以兼得。真的可以兼得吗?
看这个九岁孩子(而且,还不是女孩子——通常女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比男孩子显得成熟一两年,各方面的发展都优于男孩)的作业,我看到的不是他的英语如何好,而首先是他思想的成熟程度、作为学习者的自律、对任务的责任感,以及对团队合作的配合理解。
这是一份合作的作业,但是呢,合作的一方不怎么合作,对于一周之后要做的报告毫不在意,所以这个男孩子在无人合作的情况下,独立写出了这么一个ppt。但是不与合作方沟通,等到上台的时候就无法作出像样的报告,所以他在报告的前一天,把ppt交给了不干活儿的那一个,让对方去熟悉内容,并做一些美化性质的转换特技。而他在做作业的过程中,google也好,找父母帮忙也好,查图书馆也好,把整首歌的内容呈现出来了,对其歌唱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变化,也把握到了脉络,这对那孩子的思想成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少花一些时间在纯粹的“语言”本身的学习上,而多去用语言(英语不够好,用中文行不行呢?)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那多好啊!
如果双语齐头并进很难,何不让英语学习与学校同步,而更多的把力气放在用母语做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评价、得出结论?这不是作业,也没人评分,但这,恰好可以弥补学校语文教育刻意忽视的环节。

我想起一个今年高考的孩子的事,在这里也分享一下。那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也不算太好,好在是在小县城里,好中学也不难进——实际上好中学和坏中学,差别也不是太大。从初中起,成绩稳步上升(男孩子就是这样,开了窍了,责任心自然就出来了)。现在高三了,这一年体育运动也比较少了,以前很爱的集体项目都停掉了,每天作业要做到深夜。前段时间参加华约自主招生考试,得到了清华的面试机会,去了,回来了。清华的面试题网上也传了不少,他被提问的是,“你的物理化学成绩距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你作为新闻发言人,禽流感的情况要不要通报,如果引起恐慌怎么办”,以及他是理科生,为什么要报名文科系。从电话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我不用等到考分出来,就知道他的分数不会太高。当然他最后也得到了加分待遇(笔试的成绩放在那里,去参加面试的人通通都会得到加分),但是加的分的确不多。
因为他的时间已经被作业挤占,没有余裕思考些什么了。这就是这些切身实际的问题,他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答复的原因。
趁着孩子的还小,锻炼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吧。
别让孩子太多的沉浸在纯粹“语言”的学习当中了。世界在变化,适应这种变化是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6-25 10:21:0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孩子8岁了,二年级毕业暑假,在加州,自己在国内非常着急,希望这个论坛能够远程帮到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Xieno + 30 + 10 孩子独自在加州吗?好像也帮不到什么吧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3-5-29 09:06:28 | 只看该作者
才看到这帖,父母的意愿,即使从各方面看都是对的,因孩子没有内化,最终效果或者说在孩子的内心体验来说都不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5-27 09:22:20 | 只看该作者
人一定是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最自信,也最自觉,遇到困难也最不退缩。
我也认为是那样的。
但是伴随着另一个问题,有些人选择的路,按俗世的标准,是不成功的,在唏嘘之余,不也觉得可惜么,当然其本人可能是无所谓。比如说,世人都觉得要努力,要优秀,要成功,可有人对这些就没什么感觉,觉得自己舒服就好,即便天资聪颖,也懒得费事去利用,这些人对待自己也是自信自觉,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生活中这类人也很常见。
此外,草根出身后来成功确实来自内心的声音。听从内心的声音的草根概率是多少却很难给出数据。我反倒觉得是被逼迫出来的,并非天然的形成。是困而学之的人多,还是困而不学的人多?多半是后者吧。

[ 本帖最后由 tricom163 于 2013-5-27 09: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20:59: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uliwu57 于 2013-5-25 07:51 发表
楼主说的尽量不去引导,是否主要是担心我们引导错误而不自觉呢?其实有时候换个方向来想,不引导也是一种引导。孩子感兴趣的也不去引导的话,这个孩子有可能保持广泛的兴趣以及浓厚的好奇心。而如果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加以适当引导,也许能够培养出孩子对某一个领域的钻研兴趣,其成就感和内心的动力可以得到另一种方式的满足吧。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就不是只在谈孩子了,更多还是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从自己的生活所见,想到的。

我小的时候,语文和数学(到中学之后,多了一门外语)成绩都不算差,自己考试也能考到90来分。但是我父母并不满意,特地买了各种教辅书来监督我挑灯夜读,从小题海。所以我的主科成绩一直很好。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题海,使我一到要学习要思考的时候,就条件反射的想去找参考书,看别人是怎么说的,而不是去想,我自己是怎么想的。
这种“引导”,显然是非常不好的——我们也完全可以说,那是披着“引导”外衣的强迫。

但是,不是强迫,真正的引导,好不好呢?
多半的人都认为,那很好。包括我儿子的爸爸,他也认为引导好,并且认为他自己的成功,就离不开他父亲的引导。
我呢,一般来说,只要没能真正的让我信服,我就会死犟着。
我就问他了,他那时候选择考研,是因为他爸引导他,还是他面对现实,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理性分析之后,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他爸在这个问题上,到底是引导了他呢,还是只是他的环境条件的一部分?这下子他不说话了。事实上,在他后来选择工作的时候,他也并没有去参考父母的意见,而是根本没和家里商量,就去了自己选定的单位。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和家里商量,他父母会更喜欢国家机关,而不是企业的。而且后来,他的每一次工作变动,都更多的是问他自己的心,而不是去与父母商量。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他认为父母的意见根本就不适合他,不但起不到参考作用,而且很可能反而给他造成决策上的失误。
有他的例子,还有我自己、我身边相对“成功”的人的例子摆在我面前,我看到的是,人一定是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最自信,也最自觉,遇到困难也最不退缩。

实际上,我们身边有很多“草根”出身的人,后来都还蛮成功的。是谁在引导他们?根据我的观察,加上我与他们交往中了解到的信息,我的结论是,是他们内心的声音在引导他们,只有这个,没有其他。
也许,我这么说是有点陷入了神秘主义:“内心的声音”是个什么东东啊?凭什么说只有它能引导人走向成功?
记得以前fnw发过一个帖子,提到两本书,一本是写给大人看的,一本是写给孩子看的——《吸引力法则》和《给孩子的吸引力法则》。

儿子要玩游戏了,先保存,等下再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8:08: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uliwu57 于 2013-5-25 07:51 发表
从作业贴跟过来的,心里确实非常震动。那些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是否是这个孩子的原创?如果是,就真的令我汗颜了。即使是用中文,九岁的我也无法对中国的某一个文化现象进行如此深入的剖析,十九岁的我估计还有可能。

楼主说的尽量不去引导,是否主要是担心我们引导错误而不自觉呢?其实有时候换个方向来想,不引导也是一种引导。孩子感兴趣的也不去引导的话,这个孩子有可能保持广泛的兴趣以及浓厚的好奇心。而如果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加以适当引导,也许能够培养出孩子对某一个领域的钻研兴趣,其成就感和内心的动力可以得到另一种方式的满足吧。


从我对外国孩子及其家长的了解,这种作业通常都是孩子自己做的,父母是不会管的。
具体到这个孩子,我记得两年前,他摔断了胳臂,但还每周坐校车去看本队的足球比赛,而他的父母居然从没出现过。。。所以我想,他的父母应该是那一类你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像我们中国父母这样,和孩子的羁绊这么多的。

我心里的难受,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我儿子就是那个“猪一样懒(还好,不是蠢)的队友”,除了给PPT加了点美化的转场效果之外,什么也没做。
同样是男孩,同样的年龄,同样喜欢户外活动——当然,我相信那孩子的体育运动还要多些,这从他踢球的能力上完全可以看得出。
语言嘛,人家是真正的母语,我不去乱攀比。但思考的深度。。。
尤其是,咱们还只是停留在津津乐道孩子可以读什么英文书上面。。。
作为母语,中文的思考、表达,其深度和广度,将最终决定孩子未来能到达的维度。
所以我不能不把我看到的说出来。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学就可以了。毕竟我们没有那个条件,让孩子用英语达到自如的思维应用。

后面提到的“引导”,回头再说,今天还有几个讲座要赶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5-25 07:51:51 | 只看该作者
从作业贴跟过来的,心里确实非常震动。那些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是否是这个孩子的原创?如果是,就真的令我汗颜了。即使是用中文,九岁的我也无法对中国的某一个文化现象进行如此深入的剖析,十九岁的我估计还有可能。

楼主说的尽量不去引导,是否主要是担心我们引导错误而不自觉呢?其实有时候换个方向来想,不引导也是一种引导。孩子感兴趣的也不去引导的话,这个孩子有可能保持广泛的兴趣以及浓厚的好奇心。而如果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加以适当引导,也许能够培养出孩子对某一个领域的钻研兴趣,其成就感和内心的动力可以得到另一种方式的满足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无事生非 + 2 + 2 谢谢参与!思维的重要性,值得一提再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5-24 13:45:4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他自己没有那个意愿,我能代他长出那个意愿吗?
呵呵,这个说到点子上。

我也很困惑。也存在家长双方意见不一的状况。目前维持各管各的。
理念不一样,就很难被说服。可能一时被说服了,过不了多久就又回到自己的小宇宙了。
如果真要觉得自己是对的,那当然会不停地撞击,毁人不倦啦。
可是谁敢保证自己就永远对呢。结果,能做的也就是不断地呈现,而勿敢定论。
存一颗小心翼翼的心总比断然的要求会好很多吧,暂时只能靠这个安慰下自己了。

[ 本帖最后由 tricom163 于 2013-5-24 14: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13:19: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ricom163 于 2013-5-24 10:35 发表
所以说呢,你担心的东西正是另一些人想要的。
可毕竟你心底里也是希望有好成绩的,只是不想通过那样的方式达成而已。
我有时觉得,孩童真的那么需要家长拉一把,扶一段吗?是否只用平等真诚的爱(既非溺爱,也非严父母式的爱),就足够了呢。通过家长细心抚育得来的兴趣或专长,是不是有些多余呢?为什么孩童不能自己发展自己的兴趣习惯?他们真的那么脆弱吗?我没有答案,只是会时常想这些问题。



你说得对,我的确希望有好成绩,但不想刻意去拿到它。
我的确不想挖空心思的去让孩子有某种兴趣或特长,包括他曾经很着迷也表现很好的踢足球,现在因为一些情况的变化,他喜欢还是喜欢,但不肯费心练习,奔跑速度慢,脚法也并不好,被教练安排上场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我是去要求他努力拼搏甚至强迫性的让他练跑练脚法,还是看着他放弃?如果他自己没有那个意愿,我能代他长出那个意愿吗?
我的答案是:我不管。
他爸爸的希望是:你要管起来。
目前的状况是:我还是没管。
以后会怎么样?我还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5-24 10:35:21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说呢,你担心的东西正是另一些人想要的。
可毕竟你心底里也是希望有好成绩的,只是不想通过那样的方式达成而已。
我有时觉得,孩童真的那么需要家长拉一把,扶一段吗?是否只用平等真诚的爱(既非溺爱,也非严父母式的爱),就足够了呢。通过家长细心抚育得来的兴趣或专长,是不是有些多余呢?为什么孩童不能自己发展自己的兴趣习惯?他们真的那么脆弱吗?我没有答案,只是会时常想这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4 10:15 , Processed in 0.089119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