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612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窝心,父母最想知道的亲子聊天术:让孩子喜欢和你聊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5 08:3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陈安仪







编辑推荐
全方位亲子聊天术、身教、言教、家教、品格和课业的引导!
让孩子喜欢和你聊天,聊到心坎里,聊出好教养!


内容简介

聊出好教养,聊到心坎里!

对话与沟通,是教养的基础!
电视上艳遇犀利的媒体人、网络百万人气博客,陈安仪,运用10年记者生涯,加上4年的辅导志工妈妈的经验,传授爸妈不可不知的亲子六大聊天术、新手爸妈4大绝招,妙问怪答招架术,教养头疼偏方……
看陈安仪如何从一个个生活小故事、一句句温馨或狡辩的对话着手,分享自己跟孩子互动的经验,并整理出一套和孩子轻松聊天,又能掌握孩子想法的技巧,聊出有规矩、有自信的孩子。

作者简介

陈安仪。女,中国台湾,一九七零年生,天蝎座,结婚十一年,另一半同为传媒工作者。目前育有一女七岁,一子四岁。
二零零五年四月,决定离开《壹周刊》回家做个自由的撰稿人,开始笔耕生涯,出版《WHYNOT时髦妈咪》一书。目前是电视谈话性节目中之常客,经常应邀畅谈影剧、两性、理财生活等相关话题。

目录
【推荐】何琦瑜(亲子天下总编辑)
杨俐蓉(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家)
【序】宝贝悄悄话
甜言蜜语,聊出贴心小宝贝
  跟孩子谈恋爱
出来的爱  适时对孩子表达爱意
怎样跟孩子谈天?  父母应该知道的五大亲子聊天术
如何聊出信任与了解  说自己的故事让孩子掏心掏肺
和孩子有聊不完的话题  延长亲子共读时光
你以谁为荣?!  小心无心伤了孩子的心
惩罚与抱抱  爱与管教的一体两面
爸爸的记忆  父亲对孩子教养的重要性
生活大小事,就是要聊天
  孩子,我要和你有聊不完的话题
女儿的才艺课  培养终生技艺的种子
哭  让孩子知道眼泪的重量
害怕  别教孩子学习恐惧
养宠物  教孩子认识死亡
鸟鸟与蓓蕾  与孩子谈性说爱
帮不帮?要想想!  纵容与帮助的界线
什么不能玩?  思索为什么比一味保护更重要
在起跑点  失败的正面意义
吃饭的规矩  吃得开心、营养、环保、礼貌
诚实面对自己  诚恳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硬起心肠立界线  教孩子厘清人我分际
想要需要  等待与得不到背后的幸福
不理人的下场  让孩子自定义罚则
教养小故事,聊出大道理
  聊出有规矩的孩子
满嘴没好话的孩子  正向看待负向气质的个性
功课风暴  写错还比空白不试试看来得好
生命可不可以替换?  藉电影讨论生命教育
讲反话  引导孩子正向思考
骂脏话  帮孩子打好价值观预防针
飞毛腿与铁金刚  希望孩子们彼此相爱
妙问怪答,聊出创造力
  聊出了解、教出潜力、激发独立如
何面对孩子的挑衅  要让孩子卸下心防,请释出善意
坐不住的孩子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坐得住呢?
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车  孩子自有独立的本能
小阳光的圣诞  让孩子安全自在地面对每个人
小小老板娘  给孩子适当的责任感
女儿的生日会  让孩子享受耕耘后的喜悦
别敷衍孩子的问题  孩子问问题,家长要跟着动脑
写给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一个肚子两样情  用爱化解偏心
五岁再上幼儿园  学习需要等待
妈妈的支持系统  主动开发帮忙带孩子的人情名单
如何为孩子选学校?  从孩子特质及现实条件决定
和孩子一起走入校园  学校不如学校
如何指导孩子写小日记  发想题目、分段写作大补帖
希望孩子将来赚多少钱?  未来是专家的天下
?补?  孩子的未来建立在他的优势上
给孩子留一点白  教养中的自由
六大法  就怕孩子不会玩!
我的孩子不打电动  孩子不宜过早学习图像思考
戒电视  失去第四台的生活更美好
现代好爸爸  男人也要负起教养育儿的责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5-12 21:35:43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030bc401019sv5.html
这里有个博客转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3-3-29 10:09:13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看

认真学习,调整自己的情绪,好好对待孩子。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3-15 17:03:4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这些文章,很细很有指导作用,谢谢LZ分享,继续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2-7 09:31: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喜欢这些文章,会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和言语

再次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09:05:31 | 只看该作者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
在学校担任志工,令我感触良多。通常送来上我作文课的孩子,都是爸妈高度关注的孩子,很少看到这类问题;但是在公立学校,却可以看见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例子:
明明是高学历、经济环境优越的家长,却放任孩子终日不写功课,沉迷在电玩或网络之中;也有小康家境、双亲正常的孩子,纵容孩子每天十二点以后才睡觉,然后隔天上学严重迟到、屡劝不听。
更有些娇宠小孩的家长,以爱的教育为名,把孩子惯得自私、跋扈,让老师头痛不已。我就曾经看过几个上课态度极度不佳的小孩,在家长面前言听计从、乖巧撒娇的模样。如果我不是亲眼看过这类孩子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侮辱同学,我也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个小孩!
也有些孩子的家庭成员复杂,虽然经济不虞匮乏,但老师联络之后才发现,家中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愿意(或能够)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最后只得让孩子自生自灭。
另外还有一种最令人感到无力的家长,就是孩子明明有问题:严重过动、注意力不足、学习障碍、智能困难,或是情绪障碍需要特殊处理……然而无论老师怎么与之解释、劝导,父母就是不肯承认孩子需要专业医疗的介入协助。
不愿意看医生、不愿意孩子就读资源班”(以前称特教班)的结果,不但平白耽误了孩子治疗、学习的契机,也让老师束手无策,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实在令人扼腕。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这句话,儿子幼儿园的园长曾经向我感叹过。身为孩子的家长,有时的确也要放下”自己对孩子最了解”的执著,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否则,如果因为自己的管教失当,而害了孩子一生,那岂非辜负了上天给父母的天职!

网络回响
网友:自己的孩子跟小区的小朋友玩疯了,竟然打到一位小朋友哭了,自己骂了儿子也道歉了,但对方还一直责怪他……这种情况该如何做比较好?
安仪:我想这个情形如果是我的话  
 第一,赶紧将双方孩子拉开。
 第二,考虑对方家长的感觉,我不会先强调我的孩子不是故意的”。
伤害已经造成,除了道歉,还是道歉,不需要先辩解。如果对方要骂我的小孩,我会教导我的小孩,再度跟对方致歉:别人因为你的行为很不开心,我们必须道歉到对方原谅你为止。”等到对方冷静下来,再讨论“是不是故意”的问题,如果对方反应过度,我会尽快道歉离开。 第三,将孩子先带离现场再教训。回到家,可以告诉孩子,虽然妈妈了解你不是故意的,但是因为你的行为确实造成对方的伤害,所以我们必须道歉,并取得别人谅解。另外,如果案情严重,我可能会另外给予其他处分。如果不是很严重的状况,只是因为玩的时候没有轻重,那就必须再度演练一番,教导孩子,什么样的情形对方已经不高兴、不喜欢,就必须停手。我们必须要教导孩子,很多事情不是“我不是故意的”就可以解决一切。
而道歉本来就是要让对方原谅你。长大成人不也如此?双方诉讼罚款,
就是提供让对方原谅你的方式,当然对方如果态度太过恶劣,我们不一定要全盘接受(比方说对方狮子大开口),但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是自己错在先。(别人有错在后,可以之后再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09:05:10 | 只看该作者
帮不帮?要想想!  纵容与帮助的界线
淹水的书包
前两天,我到学校去当志工妈妈,碰到让我十分傻眼的状况。
早自习的时候,有个孩子的水壶盖子没有盖紧,水洒得一书包都是,水不但淹湿了书包里的课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也从书包缝隙中漏出,弄得座位旁的走道汪洋一片!有同学发现了,惊呼起来:“XXX,你的水壶漏水了!”
立刻,有三个小孩搬出了拖把、水桶,前来救灾”。我当然也立刻走过去帮忙,把书包里的书拿出来,把水倒掉。我一面教小朋友把拖把扭干,一面问他们:“这是谁的书包?”
本以为就是正在拖地的几位小朋友中的一位,没想到,同学们却远远指着正在教室角落里,悠悠然下着象棋的苦主”  那位书包漏水、课本全湿的小朋友,瞄了两眼拖地的同学,又回过头去继续津津有味地下棋,好像那是别人的书包,跟他毫无关系一样!
我简直目瞪口呆!哪有人自己的书包淹水了,却仍自在地下棋,让其他小孩帮忙收拾善后的呢?于是我立刻请其他小朋友停止动作,走过去对苦主”说:
“麻烦你自己拖地,并请把这里恢复原状喔!”
他这才慢条斯理踱步过来,一脸不甘愿地接过拖把开始拖地。
帮助人也要有原则
没想到,其他小朋友竟集体抗议我的鸡婆”:
“老师说,我们要帮忙别人,才可以加分、奖励!”
我听了苦笑:没错,帮助别人是好事。但如果被帮忙的人自己不努力,我们帮助他就不值得!”

我心中纳闷的是,已经八九岁了,出了状况,怎么可以完全像没事人一样?打翻水这种状况无论是在家或外出吃饭时一旦发生,我的孩子一定会立刻飞奔去厨房拿抹布,或者跟餐厅阿姨借抹布,自己把桌子、地上擦干净,绝对没有人敢来告诉妈妈,或是坐在那里等待别人来帮忙;甚至他们也不敢取用卫生纸,因为我不准他们用卫生纸擦洒出了的水!
帮助跟纵容的界线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跟孩子提起了早上发生的这件事。我一方面向他们解释什么是帮助,一方面解释什么是纵容。
我问女儿:今天如果有一个人,虽然他很努力工作,但因为他爸妈生病了要花很多钱、太太过世了、孩子又还很小,那我们捐钱给他,这叫做什么?”
女儿很快地回答:做善事!”
“对,因为他需要帮助。好!那么今天如果有另外一个人,他好吃懒做,每天打电动、喝酒、赌钱,当他没有钱来找你借,你还把钱借给他,这叫做什么?”
“……”孩子们的词汇不够,回答不出来。
“这叫做纵容。”
我接着说:我们帮助一个人,是希望他变得更好,但是纵容一个人,并不会让他变得更好。就好像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们做了不好的事,妈妈如果没有责怪你,却还帮助你一起去做坏事,那就是纵容你。这种帮忙,不但不能帮一个人,反而会害了他,甚至害到自己,知道吗?”两个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你的水壶打翻了,你自己该先赶快把水壶扶正、拿抹布来擦桌子,这是一种负责。坐在那边等别人来帮忙,叫做依赖。我们要学习自己负责,不依赖别人,同样的,也要学习分辨哪些情形值得帮助、哪些不值得。”
我花了点时间,希望让孩子了解,所谓天助自助者”,帮忙别人并不是无条件的。除了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也要区分什么状况应该帮忙,什么行为不值得我们帮忙。

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有些女孩很傻,爱上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还自以为在帮助对方、改变对方,没想到自己正在做傻事,一辈子陷入痛苦中,无法自拔。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变成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09:04:08 | 只看该作者

鸟鸟与蓓蕾  与孩子谈性说爱


会动的鸟鸟
洗完澡,弟弟光溜溜地跑出来,发现新大陆似地大叫:你们看!我的‘鸟鸟’会动喔!”我跟他姐姐坐在床沿吹头发,眼光立刻顺着他那媲美肯尼亚难民的裸体往下看……果真!重要部位——翘起来的小鸡鸡,忽然动了两下!
我们不由得大笑!女儿觉得有趣说:再动一下给我看!”弟弟低头注视着鸟鸟,摆出努力的表情。努力了半天,显然是白费了。“鸟鸟”不知何时低下了头,不听使唤。
儿子有点丧气地抬头对姐姐说:没办法了!鸟鸟‘有力气’的时候可以动,不过他‘很虚弱’的时候就不会动了。”说完,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转向我:“妈妈,为什么鸟鸟有时候‘有力气’,有时候‘很虚弱’啊?”
我猜我的笑容,应该是顿时凝结在脸上吧?呃,第一次听到有人用很虚弱”来形容生殖器,突然感觉自己也有点虚弱……脑海中闪过勃起、自慰等字眼,但完全不知道该以什么样适当的字眼解释给才五岁半大的孩子听。正好,他爸爸下班回来、走进房间,我立刻如逢大赦说:“妈妈没有鸟鸟,你去问有鸟鸟的爸爸吧!”
我在浴室竖起耳朵听儿子重复问题,不免有点儿幸灾乐祸。没想到,老公沉吟了一下,竟四两拨千金解决了:嗯,当你的鸟鸟里有血液的时候,它就会很有力气。没有血液的时候,它就会很虚弱。”儿子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我很有点可惜他怎么没有继续追问:“那鸟鸟为什么有时候有血液,有时候没血液?”颇有点好戏不连台的遗憾。
孩子的性问题有阶段性,慢慢来别担心

不过,我家孩子爸爸误打误撞的简单解答,恰好符合了儿童专家的说法。据后来我在上相关节目时,请教专家:其实孩子的性问题,是有阶段性的。家长不一定要在孩子第一次问这类问题时,就紧张地把所有细节讲述完整。因为,每个年纪的孩子问题不同,讲太多他听不懂,讲太少他不满意。所以,只需针对问题,讲到他不再追问就可以了!
比方说,我女儿的问题就比弟弟深入多了。自从她问了我一堆什么时候会长咪咪”、“哪边会长毛”的问题之后,我就把早已买好的《小女生身体的秘密》一书丢给她看。她这两天一边看,一边继续问问题:
“妈妈,生小孩会很痛吗?那我将来可以不生小孩吗?”
(孩子啊!你可知生小孩的种种问题中,痛是最不重要的一件事吗?)
“可是,没有小孩的话,我死了以后,谁会祭拜我呢?”
(天哪!你是不是也操太多心了?)
“还有,没有小孩是不是就没有人可以传宗接代了?”
(这……我已经一个头两个大。)
练好心脏,迎战孩子的性问题
今天早上起来,她脱下睡衣,准备换衣服。突然,她挺起胸膛又丢来一颗炸弹”:
“妈妈,你看我这样是长‘小蓓蕾’了吗?”
我很庆幸我刚刷完牙,不然我一定会噗”的一声把漱口水喷到墙上!于是我很镇定地弯下腰去仔细观察了一下她晒得黑黑的胸膛之后,很慎重地回答她:
“目前还看不出来,我想要等你五六年级时才会有‘小蓓蕾’吧!”
谁知道她竟一脸不以为然地回我:书上说,四年级就会有了!”

害得老妈我顿时语塞。话锋一转,她又老气横秋地对我说:妈妈,以后我每天都要按摩,将来才会长大一点!”
我正苦笑着心想这可不一定啊!”的时候,她果然又继续问:“妈,那我以后会有大咪咪吗?”
“呃,不一定。如果你遗传到我,可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中型咪咪。如果你遗传到爸爸,那可能就会像姑姑一样,咪咪比较小。”
不待她继续问,我赶快回问她:为什么你想要大咪咪呢?”
“我觉得大咪咪的中间有一条线比较好看。”经过我询问之后,终于了解她所谓的“一条线”是指乳沟。正当我准备要跟她讨论乳沟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时,她下一个问题又来了:
“妈妈,什么是包皮?”“弟弟有割包皮吗?”“爸爸有割包皮吗?”……
我忽然间觉得惶恐,竟然这么快就到了要回答女儿这些问题的时候……感觉将来有一天,要教导他们使用保险套的时间好像也不远了。
网络回响
网友询问:到底该不该教导孩子器官的正确的名称?或是用一般代称?多大应该开始让他了解性行为?
安仪:我询问过儿童专家,大家倒是觉得没有一定,这些议题可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不断提出的问题,从比较简单的说法、一般的俗称,到告诉他比较详细的内容、正确器官的学名及作用等等,一步一步慢慢来,或是藉由书籍辅导,一起讨论。
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教导他性器官、性行为是私密的身体部位、私密的行为,不但要保护好它们,而且也不可以随便暴露在别人面前。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借机告诉孩子,不可以随意去碰触、偷看、玩弄别人的私密器官,也就是要教导他们这是隐私,要学习去维护自己和尊重别人的隐私。
前两天,有一个妈妈很忧心地对我说,他儿子在幼儿园里偷看女生上厕所,被对方的家长怒责她管教不当,害得她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家骂了小孩一顿!其实,这类对性的好奇在小孩成长过程中很常见,成人不需要过度大惊小怪。妈妈只需要解释隐私这件事,并教导孩子尊重隐私的观念即可。
网友询问:推荐适合小男生看的性知识的书!
安仪:书名叫做《男生,小心你们的小弟弟》。我们教室的小男生都很喜欢这本书,拿起来看个不休,虽然我觉得漫画语气有一点……不过男生都很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09:01:27 | 只看该作者

养宠物

养宠物
  教孩子认识死亡
每个孩子都梦想养宠物。不过大部分的妈妈,都是宠物杀手”  是拒绝宠物入侵的主要人物。我小时候从来没有机会养过任何一只宠物,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妈妈总是用一句话就投下不容拒绝的反对票:
“我养你都养得很烦了!”
因此,我小时候总是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小朋友养小宠物,羡慕不已。
番鸭飞上天、鹅在后头追
我弟弟妹妹比我幸运。我高中时,爸妈在桃园乡下租了一间两百坪大的房子,宽广的院子里不但有成排的松树,还有个小游泳池;房东举家迁美,留下一只狗给我们。后来,我爸在院子里又养了一群鸡、一群红番鸭,因此弟弟妹妹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跟小动物相处的机会。
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有次我周末返家,一大早就听到屋顶上有啪嗒啪嗒”的声音。爸爸冲出院子去看,结果是我家的番鸭飞上了屋顶,在塑料隔板上悠闲地散步!原来,鸭子是要剪翅膀的,如果不把最外缘的飞行羽剪掉,长大了的番鸭是会飞的!就在爸爸拿竹竿上楼顶赶鸭子时,一位邮差先生骑着脚踏车来送信,看到我家屋顶飞下来一只大鸭子,吓得大声惊叫:“哇!好大的鸟!”
弟弟妹妹跟那群小鸡、小鸭的感情不错,爸爸每周日的早上,都会用锄头锄些蚯蚓出来,给小鸡们加菜。有一次,有一只鸡因为太靠近爸爸的锄头,不小心被锄断了一只脚趾,鲜血直冒。爸爸看了于心不忍,竟拿出医药箱,用绷带把小鸡的断趾包扎起来!天知道这些鸡,是过年要用来加菜的!因此你可以想见,当弟弟妹妹在餐桌上,看到那只曾包过绷带的断趾鸡爪浸在红烧汤汁里时,掩面哀嚎的惨状了!
没人忍心吃的鸡鸭,引来许多蛇在院子里盘旋,吓得妈妈花容失色,还惊动消防人员来帮忙,后来也就不再养了。我大学时,爸妈在桃园买了房子,也有一个大院子,爸爸听说鹅的大便可以防蛇,便在院子里养了几只鹅,后来又买了一只小狗来看家。不过每次我回家,小狗半声也不吭,对着我很亲热地摇尾巴,倒是鹅拼了老命似的追着我跑,嘎嘎叫个不停!最后都是妹妹来救我,因为鹅只听她的话。没养过鹅,很难想象鹅比狗会看家吧?

负起照料宠物的使命,培养责任感
但最后,狗死了、鹅老了,我们举家迁回台北,爸爸再也不养宠物。倒是我单身住在台北的时候,在阳台上养过鸽子、斑鸠(白色的魔术鸽),一度斑鸠还生生不息,从一对养到十几只。生孩子后,因为住的是大厦,很难照料宠物,于是改养一小缸鱼。
我一直觉得,孩子应该要有养宠物的机会,除了能够体验生命的美好,也可以培养互信、互爱的情谊,当然,孩子也有机会负起照料宠物的使命,培养责任感。
因此,当女儿吵着要跟同学一样养一只电子宠物鸡时,我二话不说,为她买了一只真的老鼠。女儿也真的很乖,每星期很负责地为老鼠放饲料、清理大便、换木屑,从来不用我提醒。直到后来,她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一摸老鼠脸就肿得跟猪头一样,起了满身荨麻疹,吓得我再也不敢让她帮忙。
通过宠物进行生命教育:认识死亡
除了老鼠,后来陆续又有小鸟、乌龟进驻我家。去年从台中友人处带回来的两只小鹦鹉,喂养了一个多月,不知什么原因双双阵亡。鹦鹉死的时候,阿嬷在睡觉,四岁的儿子是唯一在现场的凶嫌”,而这位“凶嫌”对于“犯案过程”始终供述不清,惹得全家人都很火大!尤其是女儿,哭得好伤心,还为小鸟写了一首吊唁诗。后来,阿嬷带着两个小孩把鸟儿埋在前院里,大家祝祷一番。不过,每次看到空的鸟笼,仍不免触景伤情。
养宠物,让孩子真实的看见死亡,其实也是一种生命教育。去年底,年迈的老鼠患了颊囊炎,看了好几次医生,我早晚喂药,连外出露营都带着老鼠一起去,但最后还是衰弱而死。这次,老鼠的死大概因为孩子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没有引起太大的伤悲,阿嬷一样把老鼠埋在前院里。
几天后,儿子突然一本正经地对我说:
“妈妈,你以后死了,我也要把你埋在院子里。”
“为什么?”

“这样,你就可以看到小鸟和老鼠啦!”儿子笑眯眯地说。
呃,为什么我死了之后要看到小鸟和老鼠”?
脸上很多条线的我当然无解。但我想,孩子这么说,表示他已经知道,人最后都是会死的,就跟动物一样。某些层面上,我觉得他已经开始了解死亡这件事。
龟兔赛跑?!
为了安抚孩子,于是我第三次养小动物,选了长寿的乌龟。
乌龟很好照顾,不用每天喂,也没有异味。儿子、女儿会轮流替牠换水、放它在浴室里自由爬行、去阳台晒晒太阳。
不过,男孩子真的有很可怕的实验精神。有一次,我在捞乌龟出来活动一下时,警觉到其中一只看起来有点迟钝,跟平常不太一样,我脑筋一转,二话不说抓来儿子:
“你是不是对乌龟做了什么?”
“没有啊!”他露出掩饰祸心的微笑。
我看了乌龟两眼,立刻看穿这五岁小孩的居心:你是不是拉了它的头?”
眼见事迹败露,儿子只好承认:对啦!我想看看它脖子下面长什么样子!”
虽然我知道某派教育是赞赏孩子的实验精神的,但这可不包括在活的动物身上!于是我严重警告这位惯犯”:
“你绝对不可以再拉乌龟的头、脚、尾巴!你如果想要知道没壳的乌龟长什么样子,我们可以找图片看看。”
结果,我们母子俩上网络找了一整晚,最后发现,乌龟跟壳是不能分开的!壳就是它身体的一部分,会随着它的身体而长大,就像人的指甲、虾的壳一样,因此,网络上没有无壳乌龟的照片,倒是有软壳乌龟,让我们母子俩都上了一课。
去年,朋友送了我们一位新成员甜甜”。它是一只胖胖的母兔子!不过,一看到朋友手中的“小兔子”,我有点惊吓——它比一只狗还大!
两个小家伙兴奋得无以复加,为她取了个名字叫甜甜”。甜甜十分好动,栅栏门一开,它就兴高采烈地跳出来,在家里钻来钻去,两个小孩跟它玩到十一点还不肯去睡觉。甜甜活蹦乱跳地在客厅中穿梭,让我老是错觉来了一只毛茸茸的狗!两个小家伙也跟在后面抢着摸它、抱它。这下连我家的“小暴徒”也真诚地改过向善:“我要把我的乐高收起来,不然兔兔吃了会死。”
坐在旁边的老公,看了一眼乌龟,又看了一眼甜甜,慢条斯理地说:哎,兔子跟乌龟都有了,什么时候办赛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2-5 09:00:11 | 只看该作者

害怕  别教孩子学习恐惧

血一点也不可怕
结扎后,月经每次来的时间都很短,但经血的量变得很大。因此,晚上睡觉一个不小心就会“血淹龙王庙”,生理裤全毁。某一次,又是这种状况,因为急着送小孩上学,来不及清理善后,只好暂且先丢在浴室,晚上回来再洗。
晚上,儿子进浴室准备洗澡,看到我的“血裤”,吓得直嚷嚷:“好多血!好可怕!”我一面清洗血污一面跟他解释。因为以前已经解释过女生为什么有月经,所以这次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明晚上睡觉不小心溢出来的经过。不过,儿子还是一直说:“好可怕!”
于是,我问他:“血为什么可怕?”
儿子说:“不知道,红红的很可怕。”
我说:“那你的彩色笔涂得满手也红红的,为什么不可怕?”
他说:“因为那不是血。”
我说:“每个人身体里都有很多血,那你怎么不怕你自己的身体呢?”
听到妈妈这一番诡辩,儿子突然愣住了。
我又继续说:“你割破手的时候,是不是有血流出来?那你怕不怕?”他摇头。
我说:“对啊!所以血并不可怕。是受伤比较可怕吧?”他想了一下,点点头。
我接着说:“会伤害我们的东西才可怕,不会伤害我们的,不需要怕。对不对?”
儿子说:“对。我怕狮子,它会吃我。”
“对。如果你在野外看到它,就很危险。但它关在动物园里时,吃不到你,所以你不用怕。”他同意。
我又问他:“你怕蟑螂吗?”他点头。
“可是,蟑螂没有伤害我们,每次都是我们把它打死。你觉得谁比较怕谁呢?”
他说:“蟑螂比较怕我们。”

我说:“对啊!那你觉得蜘蛛可怕吗?青蛙可怕吗?毛毛虫可怕吗?”儿子摇摇头。
“对。因为这些东西很少伤害我们,如果我们不去伤害他们的话。”
“可是我怕会吃小孩的鬼。”
自从看了《羊男》这部电影,儿子很怕电影里那个“会吃小孩的鬼”。
我说:“世界上没有会吃小孩的鬼。电影里是假的。”
儿子还是很怀疑。这让我很后悔不小心让他跟我们一起看了那部有点恐怖的电影。恐怕这一阵子是很难抹灭他对“吃小孩的鬼”的印象了!洗完澡,我们结束了谈话。
害怕的源头:童年经验与父母的态度
前几天,在上编织课的时候,几个妈妈七嘴八舌讨论过昆虫跟爬虫类有多可怕的话题。我突然发现,我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怕的东西。我不怕蟑螂、老鼠,也不怕毛毛虫、蜘蛛,蛇,蜥蜴我都敢摸。我也不怕血。小学解剖青蛙时,我是我们那一组唯一的女生,结果操刀下手的是我。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我小时候住在乡下的关系,即使我被蜜蜂螫过、被蛇咬过,不过并不至于让我害怕这些小动物。
我想,怕什么东西,应该跟童年经验有关吧!我弟弟从小怕有尖嘴的鸟类,因为小时候我家养鸡,他两岁时因为去逗鸡,被狠狠啄过。长大后,虽完全不记得这件事,但他一直都很怕小鸟、鸡鸭这类有尖嘴的动物。到了美国,最让他受不了的,就是到处都有鸽子!
我以前有个同事很怕蝴蝶,好像也是因为童年被蝴蝶吓过。我最要好的同学很怕老鼠,因为小时候姐姐用老鼠吓过她,所以举凡生物课本里有老鼠图片的页面,她都叫我帮她用订书机钉起来,看都不敢看!
我小时候一度很怕蛇,因为我妈妈很怕蛇。后来长大,自己有机会接触到几次蛇,渐渐就不怕了!因此,我觉得父母的影响应该也很大。
一个怕昆虫、不敢接触小动物的妈妈,儿女会怕这些东西的几率很高;而在非洲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师父母,才有可能养出可以骑在大象背上、跟小老虎一起玩的tipi(《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摄影集里的小女主角)。

因为这样的想法,我尽量以开放的角度去面对世界,当一个无所畏惧的妈妈。当然,更绝不会没事吓唬小孩,包括虎姑婆、警察、医生、护士、大野狼、关黑黑……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长大,也能跟我一样无所畏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20:26 , Processed in 0.096411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