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194|回复: 1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早教的思维训练,谈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4 17:4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有在论坛写过长文,这是第一篇,有感而发,可能比较啰嗦。

谈起传统中国文化,有人为,我们的文化没有逻辑思维,不过是一拍脑袋而已。直觉,直觉。。。
直觉的威力怎样?先看几个西方科学发展史的里程碑:
阿基米德洗澡,灵感一动,成就了其浮力原理,古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
牛顿树下被苹果一砸,大悟,成为经典物理之父。
爱因斯坦脑子灵光一闪,搞出了相对论。现代物理学之父。

直觉的威力这么大,当然让崇尚逻辑的人很难堪,于是大约N年以前,西方展开了大辩论。
爱因斯坦就此与某德国逻辑学家大战三百回合,不但没有说服人家,貌似还吃了点亏。
好在最终爱因斯坦的成就足以名垂青史,对方则还是默默无闻。

传统文化,之所以被斥为某些人视为“渣子”,“没有逻辑”这条,是赫然在目的,
还包括了“英语”比“中文”科学之类的话。结果加拿大的大山自己承认了,
英语很不科学,理由非常充分,我也发了帖子转贴过。

当然,带着批判性思考的眼光,我最近重新审视了那些攻击传统文化的发言,
于是在论坛抛砖引玉,先发了“东西方的棋和东西方的思维”,其实目的不是为了选棋,不过有家长真以为我在选棋,善意的来提醒我,也很感动。
其实那个帖子的答案很清楚,要下围棋不但需要逻辑思维还包含了直觉思维。
所以,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逻辑思维的民族可以去发明出这样一个复杂的游戏出来。

其实,要做好一件事情,情况是比较接近于围棋的,也就是同时需要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这样子呢,逻辑为基础的计算机当然无从去打败围棋了。
对于大科学家而言,他们依靠创造力和灵感的直觉获得结论,逻辑思维作为证实此结论的辅助手段被采用。

其实,逻辑思维在中国人眼力,并不难,甚至GRE的研究生逻辑题,对于大部分中学生而言,都是足以应付的事情。
真正难的是“创造力”是“灵感”。所以,早教是否要包含逻辑思维,我表示存疑。
看围棋就知道了,要名局传世,需要“妙手”,没有妙手,即便下得胜了,棋局是无法流传的。这和做科学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我们想想,逻辑思维的可怕在于,一方面他很科学也很严密,另一方面如果事事都是严格按照逻辑思维的方式思考,
会极大的限制创造力和直觉思维的发展。毕竟人不是机器,长时间这样思考还会很痛苦,产生心理层面的问题。
当我们这样考虑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警惕一些产品,比如逻辑狗,比如一些思维训练班。
这些产品,如果不搭配一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品一起实施,对孩子而言,我并不认为是好东西。
甚至,大部分的孩子长大后,即便没有受过逻辑教育,在中学阶段,基本上,就可以随便的做GRE逻辑题。
同时,我们也可以不用理会那些什么中国经典没有逻辑的说法,完全可以满怀信心的给孩子去读读充满灵感和智慧的孔子对话语录,
或者是背背想象力无限的李白诗歌。
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字是科学的,语言是艺术,不是科学,但最高级的层面,艺术和科学是一样的,充满了数学美和人类的灵感。

今天的家长和不少学者,思维要挑逻辑的来训练,文学要挑逻辑的来读,历史要有实证的才能教,
下棋如果没有思考过程,直接出结果也不行。太累了,太累了,首先是不值得。
为什么不值得,答案只要一句话:因为我们的世界并不是按逻辑来演绎的,也不是实证科学所能够探究到底的。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以后再来拜读
果行育德 + 2 + 2 没看懂
颜妈妈 + 2 + 2 真好哇!
风中白杨 + 2 + 2 真好哇!
annfield + 2 + 2 我好喜欢。。。
ilovemaya + 2 + 2 学习一下。
jiangying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4-4-8 14:13: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觉得都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09-10-18 22:28: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用于探索的热情,才是我们真正要面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09-10-18 22:24:46 | 只看该作者
很是热闹,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09-10-18 20:5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9 qqyou 的帖子

也许我的这个例子有点极端吧。不过这不是语言的问题,是思维的问题,她是写好汉语的陈述后翻译过去的,汉语陈述一样没有秩序。

考分高而看不懂电影、听不懂课,这就更普遍了,包括当初本人在内。纯技术的还好些,与社会文化相关度高的专业,那就更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09-10-18 20:0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8 山茶 的帖子

其实我觉得还有她硬是英语学的不错,使用易于还没学到手的原因

我很多的朋友,GRE分数很高,但是到了美国看不懂电影,听不懂课。

差不多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09-10-18 16:45: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10-17 21:33 发表


新文化那个时期其实进步还是很大的,后来可惜这个过程被减缓了,而且还有了一些反复。

我国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开放,互联网络的技术应用,我们的孩子这一代人会加速这一进程。

但愿如此。。。可是,我对此似乎没有QQ乐观。近些年来,也许是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令当今的年轻一代和我们相比,更加缺乏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和愿望。

今天一位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要我给她看看申请去英国读书的个人陈述,她的专业学习我评价不了,但是从她已经放弃本校保研这点来看,专业学习应该是比较出色的。可惜的是,这样出色的理科学生,个人陈述却写得一塌糊涂,毫无逻辑性,而且还充满了比如“my strong study skills and good academic background”这类主观的自我评述,而不是拿出事实上的依据来说明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09-10-18 12:13:25 | 只看该作者
瞎掰下,80年代,俺们把苏联老大哥的东东放一边,西方数理逻辑大量涌进,解题能力大幅度提高。这样,理科生逻辑能力看似要强很多,可是,数理逻辑只是逻辑的一个分支,俺们学了逻辑的技术层,还没摸到根呐。理科留学生到国外,好多成了“IT民工”,不可谓一叹。文科就不说了,修文学的大多不敢考GRE,考了也是哭着回来的多。

历史其实是最好锻炼分析能力的文科,QQ提倡孩子学历史不必急是有道理的,孩子小,分析能力不够,家长和老师正确引导不足,学校研究氛围欠缺,先入为主,孩子容易不知不觉把故事当作历史,还不如晚点学。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有梦的人生 + 1 + 1 我很赞同。
hi5 + 3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09-10-17 23:05:54 | 只看该作者
再补充一点,不必怀疑中国学生GRE逻辑高分是因为补习的缘故。俞敏洪曾经说过,美国人不太容易理解GRE对中国学生的难度所在,因为对美国人来说,考的语文部分,也是最容易的部分,对中国学生来说是最难的部分。比如美国的10次GRE课,9次是上数学逻辑课,1次课是语文课。中国的GRE补习班10节课里9节讲语文,1节讲数学逻辑。

同时中国学生也必须接受补习,否则拿到逻辑题会发晕。像山茶说的那样,中国的问题是在生活和社会领域不讲逻辑。我们在人文、经济、环境等等方面没有意识去辨别什么是假设,什么是证据,推论是否完整等等。想玩美国同学们的游戏,中国学生怎么着也得恶补一下相关名词和规则,否则怎么玩呢?

[ 本帖最后由 ilovemaya 于 2009-10-17 23: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09-10-17 22:36: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i5 于 2009-10-17 09:52 发表
中文那。

你试试正式的GRE的逻辑部分, 在规定的时间里, 如果能在考场的气氛下感觉更真实啦。 做一套, 再说话。

感觉到俺说话粗鲁了些, 赶紧上来道歉。 不过还是恳请楼主在下结论的同时, 能附带一些令 ...


我没看到之前的话,不过还是要谢谢hi5能如此诚恳的讨论问题。

既然我们说的是逻辑能力,那就应该排除语言等干扰因素。难道说不懂英文作不出GRE逻辑题,就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吗?

前面我直接赞同楼主对GRE的判断,就是因为自己考过,而且当时我和其他同学对逻辑难度的评价就是这样。当时我们GRE得分语文550~650之间,逻辑一般700超出一点,数学全部满分800。补充说明一下背景,三个部分满分都是800,我是理工科。大家一看就知道,软肋在语文上,而数学则是小菜。再说的普遍一些,对于所有专业的学生,GRE补习班都建议逻辑分到700,确保申请不会因为GRE逻辑而挂掉。我当时查过,一般美国学生的逻辑平均分在500~600,数理工程专业的高些,人文经济类的低些。所以说中国学生考逻辑应该说是很轻松的,如果用米国学生的标准来衡量的话。

至于说到中学生的程度也能应付GRE逻辑题,一来是前面说的中国大学生GRE逻辑考分大大高于美国大学生,二来是因为大学里没有针对逻辑的课程或训练,在这方面大学生并不比中学生高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21:19 , Processed in 0.102275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