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272|回复: 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孩子的阅读“管“起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4 03:0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一种阅读叫消遣式的阅读,有一种阅读是学习性的阅读。
前者,为了消磨时间,看完就忘,无所谓。
后者,为了增加(记住)知识,看完就忘就不合算了。
当然,很多时候消遣和学习是分不清的,不过对于孩子来说,
用阅读来消遣时间有点奢侈了,有这时间搞搞游戏或者活动更划算。
所以,姑且把孩子的阅读定性为学习性阅读。
当然,学习性阅读不是说剥夺孩子阅读的兴趣,
只是说,看得高兴的同时,最好还能学点什么,记住点什么。
这就涉及到学习管理。

学习管理是一门学问。我们的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都还很粗糙,
还没有把学习管理当回事,实际上,如果能够懂得一些学习管理
的方法,家庭教育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艾宾浩斯曲线,此外,还有一种类似的记忆方法,是美国英语教学专家
pimsleur发现的。

先看一组数字:

5 seconds, 25 seconds, 2 minutes, 10 minutes, 1 hour, 5 hours,
1 day, 5 days, 25 days, 4 months, 2 years.

上面这些数字代表的是记忆时间窗。首次接触到一个信息后,依次按照
时间窗的时间进行复现,那么,这个信息就能牢牢记住,形成长期记忆。

德国科普作家Leitner也用了类似记忆时间窗的原理,在70年代发明了一种
叫Leitner System的东西,这东西我们其实很熟悉,就是闪卡,
但是,这闪卡不是简单做个卡片那么简单,还有一套闪卡的程序。

具体操作就是把卡片按照记忆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成不同的级别。
答对的卡片,就把它放进一个较高级别的卡片盒子里。
答不出的卡片,就把它放回开始的级别。

这个系统是和时间窗结合在一起的。已经学习过的卡片,会在一段时间后重新提示你要复习。

总之,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按照时间窗的原理把你的记忆管起来。
我们见到许多记忆法都是以150年前的艾宾浩斯曲线为基础,
实际上我觉得记忆时间窗更加科学一些。毕竟出现的时间离我们更近一些。

大家如果对Leitner System感兴趣,可以下载一个免费开源的软件,Jmemorize,
这个软件就是按照Leitner System设计的。
http://jmemorize.org/download/

pimsleur的记忆时间窗已经被开发成一套外语学习课程,在美国与rosseta stone
是齐名的。有人进行过记录,pimsleur的实际课程中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个时间窗进行的,
会有一定的误差。

我试过这个方法,可觉得记一样东西,5秒,25秒这样的节奏实践上是很难把握的,
如果不是专人开发的教材,普通人是很难做到的。有一些既用过pimsleur的方法
又用过Leitner方法的人说,前者对于比较简单的东西更有效些,要想学复杂的内容,
后者更有效。

我们可能没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严格按照时间窗安排我们的学习,
但不妨可以吸收其原理,即每隔一段时间就及时复习一下所学内容,
间隔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进行复习总能比较容易地做到吧。

回过头来说说阅读,孩子们平时阅读的时候,你可以在他读完后有意识地问他,
你读的故事好玩吗?能不能给我讲讲?或者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
如果更加管理化一点就是建立一个表格。这个表格就是你固定要问孩子的问题。
这一问一答,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复习。

此外,这一问一答还符合另外一个学习效率倍增的原理,就是说,能够讲出来的
东西其记忆巩固程度要远高于单纯的读。详见学习金字塔。

这一问一答之后,晚上睡觉前可以不经意地再问问。第二天,不经意的再问问。
所谓的不经意就是你的语气比较随意,实际上你是提前做了功课,精心设计了这些问题。
只是孩子不知道你是在叫他复习。

我们的家长千万不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动不动就让孩子机械记忆大段的内容。
实际上,这种大段机械记忆不是说一点用没有,而是说效率是十分低下。

让孩子读书,一问一答的复习,不经意就记住了故事的主要脉络和精彩之处。

而机械记忆呢?要记大量无效信息。这些无效信息是,这个句子的下句是什么?
这个人的名字是小金还是小晶?这些其实都是不会增进孩子能力的无效信息,
但是,大段机械记忆的话这些信息是必须记住的,否则,上下文没法连贯。

学习管理还有不少学问,今天先谈到这。

点评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6-3-18 22:50

评分

参与人数 12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lovecheesecake + 1 + 1 太有用的文章了
HMB + 2 + 2 精品文章!
丹芮妈 + 2 + 2 很实用啊。
suyangchen + 2 + 2 真好哇!
cn579 + 1 + 1 我好喜欢。。。
棠棠妈 + 2 + 2 谢谢你了
hq1966 + 10 + 10
luck1 + 2 + 2 精品文章!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 2 精品文章!
颀颀妈妈 + 3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8-1-21 21:35: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启发,我家看了不少书,但是就只是看书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7-6-2 14:27:26 | 只看该作者
收益非浅,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6-7-25 11:54: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6-4-22 11:09:38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阅读写作啥的,很想管起来,但水平有限,正在烦恼这个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6-1-14 16:23:33 | 只看该作者
做个记号,慢慢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4-7-29 09:54:12 | 只看该作者
把我认为此楼的精华引用如下,以便自己下次不需爬楼就可以复习了。不同意的同学别砸哈。

5楼:
哈,又见新文章了,我来做反对派。

阅读有差异,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古代对这个区分的就很明确。比如说读书人这个词,不是所有读书的人都叫读书人的。你如果只阅读白话小说、诗词歌赋那就不能叫读书人,读书人必须读经史子集。

现在孩子上学读的书,就类似古代的经史子集,用各种方法让孩子掌握。那孩子自己读的书就应该作为兴趣,喜欢就多看几遍,博览群书要好于背诵几本书。为什么对一本书非要达到什么效果呢。

从老易的“pimsleur的记忆时间窗”和“艾宾浩斯曲线”说来看,老易还是没有跳出“背诵”这个传统的方式,无非是让背诵行为更科学、更高效而已。实际上国外这些方法,尽在部分记忆层次里有所实施,并未推广到学习的整个层面,更为推广到阅读层面。

古代人背书是要它的历史原因的,那时候可是不像现在一人一个课本,印刷术也不发达,所以很多东西全靠死记硬背。

现代社会不一样了,阅读的东西有隐形就好了,需要用的时候可以去进行检索,现在信息化的发展,更是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于老易后面说的读书带些问题我倒是赞成。把孩子读的书可以划分为精读和泛读,对精读的书,可以带一些问题,让孩子去思考,这应该是不错的。

8楼
咱家孩子看书也是属于放任自流状态. 我从来不问他看懂了多少, 有什么收获.


11楼:
在学校确实需要把孩子的阅读“管理”起来。

不过,在家里,我是喜欢让孩子自主阅读的。当然,家长需要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和适当的引导。

15楼:
在我家学习性阅读,意味着逐字逐句的读,消遣性阅读意味着一目十行的看,学习性阅读有专门的时间,消遣性阅读只能在吃饭或拉巴巴的时间,自己想办法挤时间 ,但是消遣性阅读未必就没记住东西,一天孩子和家里的小姐姐(本科生)争论一个问题:蜘蛛侠怎么发射蛛丝的?小姐姐说:是蜘蛛侠中了蛛毒有这个魔力发射。小子说:蜘蛛侠左右手上有发射器,按按钮就能发射蛛丝。两人争论不下,小子把他的spiderman搬出来,这是一本有一千多页大部头漫画书,平时没时间看,仅仅在饭间看他一目十行的翻过。他翻到某一页,指着“now to press the release button ,and keep my fingers crossed,here goes"漫画上喷出蛛丝。。。

25楼:
仔细地看了一楼, 还是不清楚, 为什么老易说我没有看明白 .
我的理解, 你的管字的目的. 是要求孩子看了有所收获.

孩子在家读书, 我是不管他有没有收获的. 只要他喜欢看就好. 的确是没有管.

另外, 理解, 你所谈的管的方法.是和孩子互动. 有问有答.经常地帮助孩子回忆一下,
但觉得实际操作中有困难.

孩子看的书是自己熟悉的, 好办, 问题很好提.
比如孩子最近在读水浒, 今天吃饭时, 我问他, 水浒里面, 林冲上梁山是自愿的吗?
孩子很自然地把林冲上山的段落回想一遍. 然后说不是的.
我再问, 为什么? 他能哗啦啦说一堆.

但孩子看的书是自己不熟悉的就难办了.
如果只是小说类的也好办.
家长看看作者. 写作年代, 再看看前言,后记.
大概也能心里有数.几个问题还是能弄出来的.
也不会让孩子太难得回答.
咱家孩子喜欢看的是科学类的书.
这类的书, 自己没看, 只看看目录就提问, 是很盲目的.
因为书讲得有多深家长不知道, 孩子能理解多少家长不知道.
如果提的问题, 起不到指引的作用, 让孩子不知所措,失去了读书的兴趣. 还不如不提问的好.

28楼:
你提的管理阅读,是有一定价值的,和孩子交流,可以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颀颀妈妈说的是经验之谈,老易还是没有理解。孩子的阅读面会很广,家长也不可能时时都盯着,有的时候孩子看过了什么书,也许家长根本不知道,即使知道,也许不可能每本书都去了解究竟,所以,不可能,对孩子的所有阅读行为都“管”起来,有的时候,放任自流也许是欲擒故纵,也许是无心插柳,也许是。。。超过家长的视野境界的局限。。。

37楼:
像这样养孩子也太累了。。。 我是说把聊书也列入计划这样感觉太累了。 聊书就是想到就聊了才有意思,不过对于小的孩子可能是要费点心思加以引导。

在大方向上,俺总是觉得既要未雨绸缪,也要留出一定的余地给无心插柳。

39楼:
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一种快乐。我见到的80%的征婚广告,都有爱读书、爱旅游的词,说明阅读是大众的共同爱好。所以阅读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很惬意的事情。我就经常泡在木桶里,捧上一本书,一看几个小时,那叫享受。

可是现在老易不满足了,他觉得这个输入产出的太少,属于无效输入。于是要在孩子的阅读上,加一些考试题,把书本彻底变成课本,把孩子的快乐,变成一个负担。

孩子的阅读不需要管,就像前面鲸鱼所说的,孩子学要记住的东西,他自然就该记住了。即使没记得什么也没关系,因为他得到了快乐。

老易太着急了,恨不得每一时每一刻都要用上,所以面部的会找出一些急功近利的方法。

虽然可以博得很多人的支持,但我一定会坚决反对的。

42楼:
家长和孩子加强互动是很好的,其实孩子经常读了数,还会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呢。

但是非要把孩子读的书管起来,或者强行分为消遣性阅读或者知识性阅读那就有点过了。

其实这绝对不是方法问题,归结起来还是理念问题

大约就是玩中学和学中玩的差别吧。

46楼:
说到对阅读的管理,大家似乎都聚焦在阅读后,好像没人关注阅读前?
其实,一本书,如果孩子没太多兴趣只是草草翻过,再不断问他问题,最多得到些敷衍。
而如果是有兴趣的读物,你不主动管他,孩子自己也会想着找机会反复一看再看。
读后再问他几个问题,他当然也会兴奋地反馈你!

所以我觉得这个“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在阅读前期,在汗牛充栋的读物中帮他发掘到他感兴趣的读物。
这个发掘过程绝对是time consuming,同时也是乐趣无穷的。
如果找到一本优秀且孩子有兴趣的读物,大家都眼睛一亮,那种心动的感觉真是无比美妙!

并不是推荐书单都适用于自己的孩子, 呵呵,Everyone is special.
不过现在好书还真是不少,借不到的话,家长不得不痛苦地权衡自己的荷包而定铎。

突然想起Matilda那部电影了,爱阅读的小姑娘Matilda可没人管她的阅读,她一样在书中汲取营养。
结论:阅读开启智慧,无论“管”还是“不管"。

51楼:
这句话不太准确,因噎废食是不食,现在情况却是大家都在正正常常的吃着,你却非要在孩子吃得东西里面非要加入一些调料,说这个对孩子有营养,结果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不去吃了。不吃的结果,那就是连最基本的营养都没了。

52楼:
真是没有时间,随便说一句

EDU,刚看见你这帖子就说过一句:你帖子文题不符

主题帖你实际在说教孩子怎么阅读,可题目是把孩子的阅读管起来

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自然砖头就多起来

对儿童怎么学习阅读,俺会手把手教

但对学会阅读的儿童,俺只一个意见:只播种,不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4-7-26 22:14:38 | 只看该作者
精品文章,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2-3-16 14:39:47 | 只看该作者
三年过去了,再看其中的一些孩子,已经上了中学,当初那种放羊式的漫读究竟效果如何,应该已经有所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2-3-14 13:59:52 | 只看该作者
操作起来的确需要家长的智慧,我正在努力做一个有智慧的家长。教育这件事情,家长不能用没时间没精力来推卸责任,悟性好的孩子可能无师自通,普通的大部分还是需要稍加引导。怎么引导需要反复的实践,找到适合你孩子的方法。老易的观点我是完全赞同的,现在很多大人都不知道怎么读书呢

点评

有心人  发表于 2016-3-18 2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17:33 , Processed in 0.14460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