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4412|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王财贵教授读经教育网络回复集成类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1 10:2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读经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关于读经教育问题的回复以及读经问题本身

1、关于讀經問題的百問百答
2、現在我重讀一次,覺得還真有意思
3、关于问题以及问题本身
4、所有的複雜豐盛,都要植根於簡單明白
5、为什么会出现有大家都要等著王財貴的「終極答案」的「假像」
6、所謂「打稻草人現象」
7、希望朋友們多多熟悉理論及各種疑難之起處以及其回應方法
8、王教授是否经常碰壁,碰得多了,理论才纯熟的
9、解答這些問題的方法,在我還沒開始出來推廣以前就都預備好了


二)关于读经教育运动的沿革与发展

1、"讀經"與"文化導讀":与南怀瑾老师的互动及大陆“中西文化导读”运动
2、介绍近年推广情况
3、不知古時私塾兒童啟蒙之教材及教學方法為何
4、大陸古詩文誦讀”成為社會文化新時尚
5、古人確實讀經,而且很熟(兼谈为什么古人读经还会出现一些小人奸惡者)
6、吾師牟宗三先生“我的學問將會在大陸放光輝”之語,必將實現
7、想請問大陸哪些省份有開設讀經班
8、大陸讀經風氣的推展,此套VCD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三)读经教育原理及相关理念之辨析

1、何謂讀經
2、吾人讀經之意
3、讀經教育,是一個整體的籠統的兼容的教育理念
4、读经的“秘招”:"老實讀經"
5、關於读经与八大智能
6、什麼是「專心」,何謂「尊師」
7、驳“斷滅見”与“淺薄的理智主義”
8、經典教育是否不能沒有新鮮聲音、新鮮顏色、新鮮氣味
9、我怎麼回答三歲半的兒子,為什麼他要讀書(讀經)?
10、讀經之所以神奇,只不過是在其「合情合理」而已
11、我是把所有教育理論放在「人生全方位全歷程」來考量,來取用
12、"讀經",是調和"兒童中心本位"與"社會中心本位"的理論,古今並重,中西兼容,有理論,有實驗的一整套教育理念
13、关于王先生说中华经典非“科学”
14、現在孩子這麼小,怎能了解經典?不了解,有何用
15、谈先難後易与先易後難
16、種花與插花之譬
17、「以一元開多元」的動態的「全盤」与機械的分析的靜態的多元的「拼盤」
18、古今读经之异同以及“读经教育”与“經典文化教育”之辨


四)有关经典教材以及教材的注音问题

  (一)教材教本
1、編選中英文經典教材的標準
2、請問華山講堂何時會把所有的CD片都出齊了
3、對「書禮春秋選」一書教材建議
4、請教王教授對幼學瓊林的看法
5、教材是否需要图文并茂
6、請問為何是(庄子)天下第三十三
7、老子第一章二種讀法之討論
8、 關於佛經選
9、關於朱熹竄改論語中庸大學之一事
10、关于讀經教育何以最強調四書以及讀經要按何順序读之建议
11、請問經典字數
12、吾人教讀經,必先推論孟,而後及於老莊
13、古人認為諸經中,以易經與春秋為難,稱為「大經」
14、只有「老子」,沒有「道德經」之稱
15、要選擇最適宜的教材,是相當不容易的
16、请问四书五经共有多少字呢
17、回應溫玉與天地清羽有關大學版本問題
18、为何某些重要經典,如論語孟子,不可挑選揀擇
19、不要再對經典起疑
20、篇、章、卷、册之义
21、关于帛書版老子
22、唐詩王之渙的詩名是涼州詞?或出塞


   (二)有關經文讀音
1、有關經文讀音的問題
2、關於古音字的讀法
3、在音稿校對中,發現尚有瑕疵
4、請問同一字古文唸法與長用唸法不同時是否會造成小孩錯亂
5、請教王教授: 讀經CD發音和課本上的注音不同該以何為主
6、讀經需正音嗎
7、有關經典的版本和讀音的問題


五)办班办学实务以及在家自学之申办

   (一)读经班与私塾学堂的办学实务

1、讀經班开班成功的關鍵
2、推廣日間的讀經班是否遇過有無立案的問題
3、联合家教式读经学园(平價讀經學校、家塾)开办的條件
4、讀經班的成敗關鍵只在家長了
5、如何辦得好讀經班  
6、讀經學園是否可以「不管品格教育和學生的身心發展」
7、開讀經班成功的祕訣
8、請問如何成立讀經學園?
9、 讀經班快開不下去了怎么办
10、請教王教授幼兒去全日讀經班整整三~四年時光,竟無法背誦到孟子、易經、莊子…等經典,會不會太浪費生命
11、请教王教授,封闭式私塾教育是最佳的读经教育模式吗
12、如何免除學堂與家長之矛盾
13、是否可忽略在私塾读经的孩子,受老师"素质低下"的负面影响
14、關於對讀經教师素质的提升的責備求全
15、何谓「讀經幼稚園」
16、关于封闭式暑期读经班之招生简章
17、教讀經會愈教愈輕鬆呢?其實只有一個要訣:就是老實大量讀經
18、开一家私塾究竟应该办理哪些手续
19、请问讀經教學办学實踐的程序如何
20、能否借鉴“联合家教”这条路,既可以继续读经,数学和英语也能接洽得上
21、关于能否在家自己教孩子读经


  (二)在家自學的申办

1、在家自學讀經班的申办
2、請討論為何沒有申請在家自學
3、不公平的台北縣在家自學辦法
4、自學未通過該怎麼辦
5、請問以請假的方式實行自學,切結書要怎麼寫?有沒有人有範本
6、“華山書院的在家自學班受到教育局的阻礙”的对策
7、關於「在家自學」的長遠規劃

六)教学理念与教学心法

1、教对了的标准以及幼稚園教育對孩子人生之浪費
2、 在方法上做工夫,謂之本末倒置
3、讀經教育實施要領有四
4、 在教學上,似有一種可以叫做 "心法" 的東西
5、 『不管』,比『管』還要難。(讓孩子在自由嘗試中找到自己的路 )
6、不要急,急也沒有用
7、老師的信心愈強,教法愈簡易,愈簡易愈高明,愈高明愈有效
8、有誠意,自有方法源源而生


七)教学实务

1、讀經班兒童年紀大小相差懸殊要如何教學?
2、請教王教授幼兒在全日讀經班進展不大,在家自學如何?
3、如何鼓勵孩子正確讀經
4、混齡教學之問題   
5、如何專心讀經
6、對不識字小孩讀經之問題
7、如何幫助讀經孩子解惑
8、 小女指字讀經卻不開口
9、非常想请教王教授一急需解决的读经问题
10、谈儿童每天读经量以多少字为宜暨做父母與做老師之不同角色
11、关于“滑指”的疑惑
12、教读师长是否應熟習經典以及如何維持学生的興緻等问题
13、关于育心园的读经方法


八)儿童学习心理及学习问题

1、小孩不想上讀經學園該如何?
2、在家自學對團體生活有影響嗎?
3、聽到有人呼籲關照孩子的童真
4、孩子可能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
5、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讀經
6、如何矯正粗魯言行
7、静定能力如何培养
8、碰到不肯讀經的小孩
9、遇到不守規矩的學童如何處理
10、注意力不集中該如何?
11、诵读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九)读经课程规划

1、請問王教授,該如何選讀?
2、 請教王財貴教授及各位網友, 如何安排全日讀經班之課程
3、是否先熟讀中文經書再讀英文經書
4、读完大学、中庸后,是读易经还是论语比较好?
5、读经后小孩其它活动如何安排为好
6、請問王教授有關兒童讀經方式的問題
7、请问王教授,如读〈孟子〉和〈周易〉,孰先孰后?
8、关于讀經時間
9、答或問「小學終,至四書」之意


十)读经教学之实施:朗读、背诵与复习

1、如何驗收經典?
2、 女儿发明的背书方法
3、如何背诵易经?
4、多讀,是本,其他能背不能背是末
5、請問易經如何帶讀
6、用什麼方式複習複合式應更為妥善,即螺旋式和段落式合用最好。
7、請問複習要領
8、关于讀經的深度及廣度問題
9、死背與熟讀,皆可。新進度與舊複習,皆要
10、经书每本都要熟背得一字不差吗
11、讀經最主要的要求是背得下,至於讀得或快或慢,關係並不大


十一)音乐读经、胎教及视听教育

1、勿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
2、听着听着睡着了,这时再继续放英文不知道有没有什作用
3、整日整夜播放,何愁之有
4、请教王财贵老师,关于音乐读经和美术读经的几个问题!
5、关于音感的訓練
6、有關胎兒嬰兒,乃至幼兒及兒童的「聽覺」教育
7、请问5岁以下孩子听3个CD,5岁以下孩子听2个CD,有什么根据?
8、如何针对婴幼儿營造「經典教育環境」,以輔助讀經教育
9、关于读经与胎教
10、关于讀經胎教
11、王财贵关于父母读经便能便母腹中胎儿聪慧之说,是否有些玄虚
12、关于发音
13、后悔致极!我的读经宝宝
14、只要按一個開始鍵,一個重覆鍵,就讓一片光碟轉二十四小時了


十二)关于婴幼儿读经

1、 請問教三歲幼兒讀經,應先求熟背或大量的帶讀?
2、如何教導未識字之3歲多的小朋友讀經?
3、胎兒嬰兒期:一心百用
4、 請問如何教三歲以下的小孩讀經與背經
5、二個月大的bb如何開始讀經?
6、3岁左右不识字的小朋友怎么教读经和识字
7、怎么才算是幼兒讀經的時間
8、受教者得三分,教學者自得七分
9、BB六个月,请问读经教育方面能做些什么呢


十三)关于成人读经

1、大学生如何参与读经
2、老年读经:我父親讀經的例子
3、讀經是不必分年齡性別地域國情的
4、有志哉,年青人
5、請問王教授,應如何指導青少年讀經?   
6、初中生还能读经吗
7、能把讀經觀念推向大學高中生,甚好甚好
8、13岁才开始读经,有成功个例可分享吗
9、请教王财贵教授关于成人诵经的方法
10、高中生可否辦理自學
11、對大學生可以教他們讀經


十四)中醫讀經以及儿童读佛经

1、关于中醫讀經
2、关于中醫讀經教材
3、何不研習中医
4、經穴賦中的經穴順序为何是相反的
5、如何教导儿童读诵佛经
6、關於佛經選(重)
7、请问:<<佛经选>>.中的内容,是从那些佛教经典中选出来的


十五)关于方言读经

1、閔南語與國語讀經效果上有何差別?
2、关于閩南語漢學基礎課程師資培訓班
3、用吴语读经好吗?
4、閩南語古音读经


十六)关于读经与识字教育

1、请教小孩读经与认字的问题
2、識字是人類的本能,是讀經的附屬功能
3、关于用閃示卡教學
4、认字过程需要注意的细节
5、讀說文解字的最佳時機?同時是否還要讓其進行經典移注的工作
6、不要做此等淺陋無用之教學了


十七)读经与阅读

1、任何教材都有功效,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搭配.唯讀經則愈多愈佳
2、請問幫家中三歲幼兒訂閱巧連智月刊,對孩子有益或有損害嗎
3、給讀經孩子的建議閱讀書單
4、小孩太愛看書怎麼辦?
5、如何安排閱讀與讀經時間?
6、精讀與略讀
7、請問有關於"一日一書"運動
8、想请教王财贵老师!
9、"通俗儿歌"和故事为什么不用教
10、我老早就勸家長知道一件事
11、沒有真正把文化的深度紮進去,只有博,沒有高的閱讀成效
12、知閱讀之為末,方真能得閱讀之益
13、梅克爾給中國人上了一堂震撼教育


十八)读经与作文

1、如何開發孩子的作文實力
2、想请问王财贵老师,有关阅读(与作文)方面的问题
3、作文之事,是不必急的,也是不必教的
4、文自胡扯來
5、請教王教授該要求孩子每日寫扎記嗎
6、論語句句是自然,孟子句句是真實
7、要給他學問,而不是教他作文
8、描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9、一篇讀經自學孩子的日記  



十九)关于数理读经以及数学、自然科学之学习

1、阻礙不阻礙思考,最根本原因乃在是否有活潑的心  
2、有關數理的學習
3、关于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4、关于數理教育的問題
5、數學、自然科學是不用教的
6、关于第十一屆「讀經在家自學」數理教育親師座談會



二十)经典书法、體育以及其它才艺的学习

1、讀經與體能如何並重
2、學樂器与學體育
3、关于經典國術
4、如何習書法
5、如何解决读经与才艺的现实问题


二十一)关于读经儿童的身体保健

1、大量讀經的小孩如何保養喉嚨
2、請王教授及各界讀經人幫忙,用CD或覆讀機會影響孩子腦波不良,導致機械反應嗎?
3、孩子發燒怎么办
4、 孩子很太愛看書,影響視力,怎么办


二十二)读经与障碍治疗以及特殊教育

  (一)读经与障碍治疗

1、如何教導有過動又有自閉症的兒童
2、請求協助發展遲緩兒童以讀經開啟智慧的案例和經驗
3、我讀論語呀,不再怕了
4、語言的障礙更非語文教育矯治不可了
5、请问有听障儿童读经的经验吗

   (二)读经与獄教

1、讓全國監獄都讀起經來
2、經濟而實惠的“獄教”


二十三)关于外文读经以及外语的学习

1、如何進行英文讀經
2、「仲夏夜之夢」與「十四行詩」的先後背誦順序
3、請問教三歲幼兒背誦英文經典,應從何教材開始最適當
4、请问王教授,大陆读经小朋友如何参加「千人背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活动呀?
5、如何帶領和排定莎士比亞14行詩之進度
6、請問王教授,先讀常語舉要或莎翁十四行詩
7、我们开始读莎翁十四行诗了
8、日常英語會話一千句
9、英文讀經的難易
10、我認為教就是以教為主,樂才是真樂
11、請問如何帶英文讀經
12、怎么学英语
13、如年紀未足,發音不甚正確沒關係
14、上英文讀經,不用再上美語班
15、用讀經的方法比較簡易的學會多種外語
16、連ABC都不懂,怎麼背?一個字不懂,一句話不懂,背了一本還是不懂,會有什麼用
17、連ABC都沒有學過,就開始背英文的聖經的例子
18、关于「聖經」
19、請問聖經爲何選馬太福音
20、內功練好了,十八般武藝是一看就會的
21、王財貴主編的英文經典誦讀系列能全部讀完嗎
22、有關英語英文學習
23、有關外文外語能力的教育
24、关于儿童英文读经课本
25、讀經和雙語該如何取捨
26、英國專家建議讀莎翁著作應從4歲開始
27、谈讀經是否萬能兼谈背完五萬字以上英文經典之后须下何种工夫


二十四)关于体制内读经

1、答关于“老師難當”
2、 何種選擇適合將近13歲的國一孩子? 孩子做功課時可同時撥放讀經CD?
3、讀經不錯,但學校功課卻平平,如何釋懷
4、應該讓愛心媽媽也有做老師的尊嚴
5、請問王教授,該如何取捨
6、班上的暑期讀經班成立了
7、关于國中讀經  
8、关于讀經與學校課業
9、读经天才的悲哀
10、试向高樓撞晚鐘,不信人間耳盡聾
11、面对我的读经班统考成绩
12、丁丁的讀經教學隨筆(96年04.05.06月)
13、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14、在上课前后念"千字文"是灌輸"壞思想"吗
15、一日約一百字,讀一百遍的意思
16、我孩子抱怨说中了王财贵的毒,读经典有什么用。你说我怎么办
17、有讀即好:关于深圳寶安區嘗試自編中小學國學教材的可喜看法
18、有智慧的人,一提便醒
19、讀經可以改善這一切,誰可相信
20、寫得很好,很紮實,很流暢,也很動人
21、現在終於扭轉氣勢了
22、请问先生有在初中开展读经教育的计划书吗



二十五)家长答疑篇

1、讀經急哭了,怎么办
2、有大信心,就能等待,以愉快的心情一面讀,一面等待
3、您心裏一定要有一股很堅強的信心
4、请教王教授几个问题
5、读经儿童如何面对污染
6、如何面对在家自学的孩子对同儕的需求
7、教讀經沒有別的方法
8、性從偏處克將去
9、若有伴較易定心与讀經只怕少,不怕多
10、有家長為了文化理想,有家長為了功利成績--都好
11、请教王教授三个问题
12、几个小问题,请教尊敬的王老师、各位老师、家长
13、請問王财贵教授一些關於幼兒讀經的問題
14、不必太計較太著急
15、聽到有類似您的煩惱的家長愈來愈多,我就愈心急
16、勿太急
17、很敬佩您及您的孩子
18、請問小孩要讀一整天的讀經學園還是社區一小時的讀經班就好
19、请问王教授:我儿现在该如何读经为好
20、 我想请教王财贵老师,读经的问题
21、請教王教授
22、請教王教授
23、請教王教授:三字經的茍不
24、參加讀經的年齡及其它
25、請教王教授---如何拉長讀經時間
26、大陆哪里可以买到陈功雄教授的精华版cd
27、把孩子送出去讀經是否会造成“經孝不能兩全”
28、读经的进度有何标准
29、讀(经)書是否会讀成書呆子
30、对这种幼儿园和读经班教育“方式”不一致的情况,我们怎样引导孩子好呢
31、怎样让孩子读经典的兴趣越来越浓
   


二十六)读经教学师资的資质


1、請問關於師資培訓
2、兒童經典導讀初級和中級師資研習課程有什麼不同?
3、好老師的至要條件
4、有關教學及生活老師的資質
5、一個幼兒讀經學園的老師,是否也須修學幼兒心理課程
6、答关于是否可忽略在私塾读经学子,受老师"素质低下"的负面影响
7、關於對讀經教师素质的提升的責備求全
8、好老師的条件(兼谈谷冰办私塾的过程)


二十七)德行教育篇


1、見地比熱誠重要,智慧比實踐首出
2、有關古人之規矩,與現代之觀念不合怎么办(兼谈注音)
3、經教不彰,管教將亦無大用也/論語為主,弟子規為輔
4、小學生該不該背誦《弟子規》
5、 品德教育,其實應擺在教育的核心
6、請問王教授有關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話是出自何典故?
7、有關品德教育
8、讀經正是希望一個孩子能往“中行”方向走的教育。而其重點,則在養“德”
9、孝弟是行仁之本
10、關於「童蒙養正」的幾個問題
11、谈读经与德行两种教育
12、讀經的孩子自能化解其功利心
13、为什么古人读经还会出现一些小人奸惡者
14、谈關于行禮及將來書院中的孩子要用哪種禮儀的一些想法
15、读经不可轻身教吗
16、讀經教師是否不僅要成『經師』而要有『人師』之風範與行舉


二十八)读经教育实施之成效及其分享

  (一)读经教育成效举隅

1、读经为我教育孩子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2、讀經教育的成效太好了
3、過目不忘和一目十行
4、對[兒童讀經與潛能開發]一文的回應
5、讀經与教讀經的人,應也可以延年益夀
6、用一分力,得一分效
7、因健康理由 要多讀文言文
8、你的弟子近日發言,表現高遠深遂的見識,令人起敬與贊嘆,不知王老師是用何方式指導
9、在你讀經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及老師是如何引導你的
10、凡中等資質以上,讀經多了,都自然有此「效應」
11、「超右腦學習」的「速讀」訓練而來的能力
12、我讀論語呀,不再怕了
13、读经能让人过目不忘吗


  (二)庆祝与分享

1、請多分享,並請多分享分享。
2、讀經的孩子是有福氣的.讀經的家庭是有福氣的
3、我彷彿聽到牛羊的哞咩伴著孩子們讀經的聲音
4、关于給6/20在家自學座談會的建議
5、以後這一類的文章,要讓它們常在世間流傳
6、看了你的帖文
7、轉貼萱媽(咪)的心得分享
8、我會照顧自己的
9、孩子因讀經而有如此的長進,是很自然的
10、最近剛當媽媽
11、知道讀經之好,欲與人分享,仁者胸懷也
12、開辦幸安兒童讀經班的想法
13、儿子被论语感动
14、論語讀書心得
15、這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日子
16、恭喜凱文,雙喜臨門
17、祝學園招生及教學成功
18、王财贵经典学堂08年暑期班总结
19、祝賀后謙三年有成
20、祝福您家和您的孩子
21、要讀經的孩子,跟著張淑鳴老師,一定不會錯
22、人生有多少二十五天


三十)读经教育的愿景以及读经学子的生涯规划

  (一)读经教育的愿景与规划

1、我曾把推廣讀經的願景分為三階段
2、讀經本旨,在於使「人盡其才」
3、吾輩讀書受用之標的
4、讀經教育正是要培養這種人格
5、將來,我開了書院,就到我身邊讀個一二十年書吧
6、讀經背經十年,書院講習十年,社會歷練再十年
7、 十三歲之前還是以讀經為要,多背而少閱讀
8、讀經以後,要學什麼都可以,要學什麼都比較容易
9、何時才是解經時機?
10、正常的讀書生涯規劃,語文是在十三歲之前就應該學完了
11、所立者高,則所見者遠
12、我光读经,以后我能找到工作吗?
13、只怕無才,不怕無名無位
14、读经儿童日后学习职业是向古典文学或文科发展吗
15、如何培養高尚的文學素養
16、只要读经就够了吗?
17、繼續還是不繼續讀經?
18、王老师读经教育生涯规划提纲
19、10年「講貫」和10年「歷練」的提纲
20、谈讀經是否萬能兼谈背完五萬字以上英文經典之后须下何种工夫


  (二)解经与读经史子集

1、何時才是解經時機?
2、谈移注法
3、請問王教授﹕論語註釋本之選擇
4、若兒童讀經,當然最好不要有任何注解
5、如何買到資治通鑑等書
6、請教王教授:資治通鑑哪一版本好?
7、資治通鑑的書可在哪找呢?
8、如何讓孩子讀史記
9、如何讀資治通鑑
10、「曾文正公全集」實是一部偉著要作
12、端午節讀離騷


            
二、文化教育反思


一)中国文化反思

1、用中醫來衡量西醫才是正道
2、习国学之辩
3、关于<私塾考查報告>關於湖南平江縣南江鎮的情況報告
4、批驳杜正勝“成語使人思想懶惰,是國文教育失敗”谬论
5、親近經典,培養文化認同与知書達禮的心靈之必要性
6、變之中,亦可以有「不變」之願在,何況德性
7、漢風唐韻存東瀛,甲申以後無中國
8、读嚴複《讀經當積極提倡》
9、聽陈其钢谈开幕式音乐有感
10、全民應順理成章,迅速回歸天德回歸理性,此天佑我中華之機也
11、 孔子是否可反:关于《反孔学者蔡尚思逝世》
12、現在日本的「先進」是「走回頭路」了,不知台灣「跟進」否
13、 漢化与西化
14、为何说“儒釋道”而非“釋儒道”,亦非“道儒釋”

15、學者應該好好守著他的命運,維護他的莊嚴


二)五四文化反思

1、五四之文化悲劇
2、胡適與五四的影子揮之難去
3、彼文學之家,意氣之徒,筆若刀劍,激情慷慨者,未必家國天下之福也
4、中國人什麼時候把魯迅當作文人看,而不當聖人看,則中國人有救了
5、見識差,往往比品德壞還壞
6、五四,五四,新五四
7、「五四」,數典忘祖,其論述不僅害了思想,也害了學風
8、真實的世間沒有「凡是」的事
9、中國人欺騙中國人,欺騙了八十年
10、立此存照——兩大反對读经的魯訊和胡適的文章
11、胡適太早開「聰明」了
12、當今若不趕快想辦法讓國民回歸中國文化智慧,則不但中國不能復興,世界亦不得解救


三)体制教育反思

1、赤兔之死——由大陸高考國文榜首作文省思國文教育
2、面对大陸的教育制度:自求多福
3、九十餘年來的中國教育,就是一個“淺”字
4、英檢證書 讓父母急了 孩子慘了
5、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調整這種時代風氣呢
6、整個教育理論教育哲學出了問題
7、學校不像學校,老師不做老師,一切只隨應試而轉,皆失其本也
8、體制就是體制
9、关于以生活當下實用為主的白話語文教育
10、关于電視教育
11、聰明起來的,一輩子不會再笨下去
12、這些孩子應由有[因材施教]能力的老師來教才好
13、白話文如不退出小學校園,則語文教育之病,必日就膏肓
14、请教王财贵博士初中语文革新的问题
15、关于愚公与方舟
16、極端建構式數學,是不幸
17、要改善國民的語文程度,重點不在高中國文課的多少,乃是要從小學讀經起
18、关于希望小学的廢校利用
19、搶救中文和復興中國文化最簡便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
20、偉哉彭林!偉哉清華!
21、沒有文言,回不了家
22、什麼時候,我們的體制內英文教育,可以回歸人性
23、谈《国学基本教材》的出版
24、讀經的家長老師,也要驚覺警惕,要追求合乎人性的教法
25、從壓力的來源處減下來,才能真正的「減負減壓」
26、數學、自然科學是不用教的
27、要語文作育,豈不簡單
28、老師和兒童何必受這種苦?這是教育部規定的
29、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
30、“感謝台灣的教育,終於把我的兒子逼走了”
31、英國語言學家葛拉鐸:迎接中文時代的來臨
32、請注意世界中文熱
33、中文是否超難學
34、(主题)一篇关于污蔑汉语的文章,诸位读了别生气
35、舍本逐末:无视汉字本身发展规律的简化运动
36、简体字否?繁体字否


三、宣导推广篇

一)读经推广原则以及宣导员(含师资)的见地与素养

1、見地比熱誠重要,智慧比實踐首出
2、我們應該鍛鍊出另一種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定心
3、论宽猛相济
4、凡讀過一兩天書者,凡略有知識之真誠者,皆應有此基本教養也
5、人須有內視自知之明,方有奮發進取之機會,方有知言容人之胸襟
6、兒童讀經應避免宗教及政治的色彩
7、推廣讀經之要法
8、“體經用史”--以文化德行為本位,而以社會歷史為變通
9、读经教育推广原则
10、此胸中一點真心,乃是百千萬雄兵也
11、無事不可惹事,有事不可怕事
12、正事已來不及做,安可一直去跟那些東西鬥
13、我們現在所須做的,是穏住自己
14、願本中心亦有華嚴之功德!何畏污染耶!
15、對自己有信心就夠了,不要想去堵別人的口
16、群言本自淆亂,我守我的道,即是我的德
17、解答這些問題的方法,有好幾種,在我還沒開始出來推廣以前就都預備好了
18、如理尚志謂之豪傑
19、如何激起今人效法古人的問題
20、天下逐鹿之餘,終歸理性之天下,人心之天下耳
21、對天地人生真理之信心:子規夜半猶諦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22、希望朋友們多多熟悉理論及各種疑難之起處以及其回應方法
23、求之既誠,時風必變,此吾平生所信奉不逾者
24、何谓“真了解,真實踐”
25、关于"罪惡感" 与"踫壁"
26、讀經,既是高尚,又不寂寞
27、為今之計,一在吾人須先有自處之道,其次在深明教化
28、體經而用史
29、理明即不幼稚,力行即是內功
30、若不能平心大量者,則其人品格調已不足以為人師,何況能教經典
31、关于鵝湖月刊賣錢的原委以及读经推广中的义利之辩
33、知之處奉行無間,不知處,「多聞闕疑」
34、所謂吾道一以貫之
35、人的生命可分氣性與理性兩層


二)宣导推广

1、王教授關於今後讀經教育的推廣的提案
2、您的孩子的大好前途就握在您的手
3、人人皆是一個推廣中心
4、我們可做的
5、海外如何教讀經
6、為孩子造福
7、大陸讀經風氣的推展,此套VCD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8、有無有關讀經的電台節目
9、有關讀經問題是大家可以共同思考解答的(有关网络宣导)
10、有點擔心的事是:中國人如果一直不肯做,必定會有外國人先做。
11、《讀經帶來的神奇變化》一文贴出去以后
12、教育應交由有理想的家長主導,才是最人性化的教育政策
13、讀經理論是天下最簡潔的教育理論
14、經教既興,群妖自伏,如春陽之融冬雪,如秋風之掃落葉也
15、关于小学校长谈经典教育
16、我們只有一顆關懷文化教育的心
17、請大家一起來思考大陸的公益教育
18、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19、讀經的朋友們要耐煩地把握一切機會,持續的向週遭宣說下去
20、無耳者不聞,無眼者不見,無心肝者不悟,已喪神魂者不醒
21、看錄像,您要我從頭講幾次,都行
22、如果有人因不了解而反對讀經,也是我們的責任
23、來讀經推廣的園地問要不要選擇讀經
24、只要大人能堅持,孩子大體是沒問題的
25、有錢,不拿來做影響最深遠的事,而去做什么
26、海外推广:將來世界性的人才可能出於海外華裔子弟
27、讓讀經之聲早日傳遍天下,是大家多年來一致的願望
28、隨時變易以從道
29、教育是九十九分的教學加上一分對人性的了解,而那一分了解是最重要的
30、奉勸各家長,須讓孩子讀經


三)在家自学之宣导

1、你的孩子己經快來不及了!趕快在家自學吧
2、期盼王教授能儘早來到高雄舉辦在家自學方案說明會
3、在家自學,有無參考資料
4、在家自學是世界教育新潮流
5、請問王教授有關在家自學的問題
6、要不要在家自學,這是個見識和信心的問題
7、自學之能行與否,完全在乎家長心念的堅定
8、孩子在學校受驚怕怎么办,是否须在家自学
9、关于贺益德教授《家学兴,国运旺》
10、我回來了,為女兒徵集同學
11、應該鼓勵當前的讀經私塾的存在
12、关于“華山書院的在家自學班受到教育局的阻礙”的看法


四)关于探讨与商榷

1、以君子之德風討論
2、关于蒋庆先生的这些说法是否准确
3、答賴国全先生兼谈“累積式”教學法
4、读经教育是否须要“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5、王财贵说的是否是鬼话
6、读经不可轻身教吗
7、讀經人相互鼓舞之不及,又有何時光鬥嘴邪
8、但願凡來本網者,皆能以禮讓之心相往來
9、如今之知識份子,實不應再偏激急切了
10、有些事是必須爭的,有些是不必爭的
11、從五四以來的論法:五四八股
12、鬥!鬥!鬥!中國人還鬥得不夠嗎
13、有關讀經合不合教育原理這種議題的討論
14、 评说有关媒体記者的報導
15、面对媒体的正反面反应
16、也談我所知道的王敬東      杂谈  记叙文?
17、答关于对廈門紹南文化的质疑
17、评“于漪谈读经”
18、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19、有人關注,有人討論,對推廣的效能來說,總是好的
20、公眾論學,或宜謹守學術軌範,莫發不必要之言


四)面對反對讀經的聲音

1、如何面對一切反對讀經的聲音--兼論孟母堂現象
2、如何对待反對兒童讀經者
3、長遠觀之,應是利多於弊
4、我強調:人能「造命」,在於以智慧行仁德而發勇氣而已
5、关于廣州孟母堂事件


五)关于网络本身以及网络推广

1、关于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2、誰說虛擬世界沒有用
3、來一個,網一個,來兩個,網一雙。既來之,則安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4、交流網重大變動消息
5、論壇失守了,這裡好像也沒什麼人氣吔
6、本網一向是很「開明」的
7、可以將一個月或者一階段的記錄放在一個檔案中,一起發
8、基金會應該收集一下所有可以廣為宣導讀經消息的網站


六)读经基金会之推广及事务

1、『讀經基金會』事宜,是否可比照發『聘書』...任用
2、一起為基金會成立加油
3、想要成立讀經協會推廣讀經理念
4、給基金會的建議--針對讀經學園
5、請問王教授,為何全國會考人數會年年遞減
6、鼓勵讀經在家自學應用何種態度
7、基金會執行長高教授


四、季谦先生之论学与杂谈

一)论学札记及文章:儒家、新儒家以及牟学

1、关于牟宗三先生的<祀孔與讀經>
2、內文: 「說法第一」的哲學大師──我所知道的牟宗三
3、为什么要独尊儒家
4、牟宗三先生推介
5、關於熊十力先生的二三事
6、所謂新儒家之心量
7、谈傅成綸《禪宗話頭之邏輯的解析》(附傅成綸︰《禪宗話頭之邏輯的解析》)
8、若無牟宗三,我曾不知學問之何所在也
9、研讀牟先生文
10、大家來當儒者吧
11、中西會通?此種搞法到底是通還是不通
12、希望本網也能成為討論牟先生乃至新儒家之重鎮
13、要之,牟先生之為學心態乃基於此
14、什么是儒家与新儒家
15、答“善之意義”、“孟子性善之證成”、“何以只略談及荀子”等问
16、想请先生谈谈“中庸之道可行”这个议题
17、说“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兼谈「以教定宗」的目的
18、自由意志之是否能有客觀的真實性
19、再求教季謙先生
20、再請教季謙先生
21、請教季謙先生:立如來藏思想有無必要?有人認定其是梵我合一思想,是否公允
22、緣起性空論能證成「一乘究竟」否
23、佛法絕非「本體論的生起論」与关于所謂「人間佛教」之說
24、吾極希望多有潛心修行及理論清楚之佛徒,為此時代,為我民族再出大師,以光大佛門也
25、願無偏心,右護儒宗,左坦佛門
26、佛家真常心系之心性論與儒家在心性所以建立和眾生如何悟入心性之论述有極大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27、香港邏輯學專家李天命先生


二)演讲及讲课文字

1、經典、儒家、與讀經
2、教育的智慧——2008年2月季謙先生講於深圳
3、論語疏解
4、培養胸懷萬世的人格——季謙先生談他的教育理想
5、儒釋道三家綜論
6、從“理無礙”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給讀經的家庭一個可期許的未來
7、狹義的宗教与廣義的宗教
8、季謙先生講課錄:說擔當
9、季谦先生讲课录:人性、天命与教育哲学
10、季謙先生講課錄:圣誕節感慨——“西天取經”
11、季謙先生講課錄:儒家的境界“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三)杂谈

1、关于2006年9月28號王教授人民大學講稿
2、关于2007年上學期季謙先生在北師大講學錄音
3、关于《在「全球讀經、論語一百」的發起會上的發言》
4、今年七月十五初到到寧波
5、关于從講話轉成文字
6、谈《诗经》弦歌欲申遗
7、人身難得,中國難生,聖教難聞,聖賢難成
8、有讀經老師到災區招集孩子讀經,頗收安定之效。
9、关于“推薦王教授擔任教育部長”
10、我想說些什麼,但又不敢說
11、我亦無功,經典力耳
12、君子蓋無入而不自得也
13、是以無意之意刪之
14、賢是疑了問?是揀難底問
15、看看先生一會儿自己怎麽下台吧
16、不知兩位以為我跑何馬
17、「切蔥」的故事
18、花了整整一天
19、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
20、看來寫得很好,流水帳,最實在
21、说台北101大厦
22、我為此素齋三日
23、谈歐巴馬之獲選
24、答穿汉服的感觉如何
25、评《我有一個夢想》
26、中元節在家祭拜
27、看著各種報導,敍述著災情的慘狀,不忍哪
28、努力,努力,再努力
29、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30、再貼一次「模範生」楊元寧的報導
31、我回來了,2008 ,奧運前夕
32、存問大陸風雪之災
33、詩常棣,論語唐棣,實一物也
34、伯毅字说
35、有关解字法
36、何谓「對尊長,勿呼名」
37、網友点评
38、王爷与老大
39、台南王
40、不可雜引古文字學來證明道的本義之高妙
41、后谦字说
42、一人一信向馬總統及新政府發聲請命,我則是百感交集
43、乡愿自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09-10-20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8-12-16 02:02: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收藏了,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0:07:49 | 只看该作者
11、舉目世間多艱難,不開口笑是癡人

下面引用由kevin在 2008/08/13 01:19pm 發表的內容:
不过后来才知道,老师要是讲起歪理来,比他们还歪。讲起笑话,比他们还好笑。

嘻!此世士熟知師氏至智時試施示直治俗失之事實如是也,何足掛齒?
且,說到講「歪理」,須知:「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

我常到學校向教師宣講讀經,曾有多次講完後,校長急著向老師們交待:「王教授的本次演講,對教育作了逆向思考,顛覆了正統理論,大家可以參考參考。」我總是回應說:「我從不作逆向思考,我只作正向思考,誰和我不同,誰才是逆向。我也只講應該講的,從不顛覆任何東西,如果有東西因為我的演講而倒了,是他本就應該自己倒下,不是我顛覆它。」

若如此,則何為歪理, 何為正理,未易判定也。

講起老大說「笑話」,乃依因待緣而生起,緣生緣滅,不必當真也。君不見近來本網好有幾處發「火」,原來有幾個「呆子」,你來我往,唇槍舌劍,錙銖必較,臉紅脖粗,正鷸蚌相爭,相持不下,又出個「傻子」,把「聖火」引給網外「愚翁」,公然圖利他人,那愚翁們又似不領情,只是踫一鼻子灰自討沒趣而已。於是有人心存不甘,連本帶利再引回本網。如此蓬蓬勃勃,已經「風火連三月」了。我想,如今已到「佳書抵萬金」的時候,所以免不得要上來拋幾個包袱,讓大方之家見笑見笑。

他們那廂志在調教眾生,不惜金剛怒目,我們這廂遊戲人間,無妨彌勒開懷。「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也好調節一下氣氛。表現奧運精神,勉強維持「溫馨之假象」,並以此響應黨中央偉大的「和諧社會」之號召,正是一舉多得也。若講些有正量的歪理,居然能博君一燦,吾願足矣。

有詩為證:「立壁隨波皆有神,野花啼鳥一般春;舉目世間多艱難,不開口笑是癡人!」

附注:
1、呆子:是指執著於真理的人。如說:「書呆子」,可知他是一個誠懇篤實,不會欺瞞自己,當然更不會欺瞞別人的善士。又張潮幽夢影有一句曰:「才兼乎趣,始化;情近乎癡,始真。」癡,即呆也。呆子即是癡人,癡人,是真性情之人也。

2、傻子:是指孜孜矻矻為善不倦的人。如說:「我們的老大十幾年來,不停地以他血肉之軀,一心想要為百年乃至千年教育開境界,真傻!」能當傻子,是三生修為所鐘也。

3、愚翁:乃「漁翁」之筆誤,特此更正。

2008/08/13 05:39pm


12、此讚對季謙可謂推崇備至,榮錫有加

文章主題: 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博士论文完整稿
kevin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12 01:48pm 第 6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如是在 2008/08/11 03:42pm 發表的內容:
下面引用由天津清羽在 2008/08/11 00:02am 發表的內容:

  先生文章,犹如宽广平正之大地... ...先生自肯承载一切,则万钧掷地之文章平平看去,也有大不同的挺拔与舒展气象... ...地藏菩萨到忉利天宫时,那里大众都皆有无边"沉重"之感。

清羽本来自身就不到四两,偶尔拨一下千斤可,这千载万世的大斤两,推挪不是,顶亦力不足,不顶亦不是。但学先生杜鹃啼血的恒心,精卫添海的毅力,力不足也要一顶再顶,先生曾说“不信人间尽耳聋”,我亦如是观 ...


下面引用由如是在 2008/08/11 03:42pm 發表的內容:
好文哪!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拜读这么好的文章!

沐浴焚香,我正襟危坐、心如鹿撞地颤抖着读完这篇短小精悍、振聋发聩、发自肺腑之绝世佳篇,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有戚戚、朝思暮想、坐卧不安、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阁下正直无私、德圆行方、知情达理、铮铮铁骨,正如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我对阁下之景仰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我强忍激动,欲言又止... ...

有一個笑話說:
「天下的文章在桐城,桐城文章在本鄉,本鄉的文章在我家,我家的文章數舍弟,舍弟還要我改文章。」

清羽的帖子是推揚季謙先生文章的,雖云實話實說,難免近阿近諛;而如是又如此讚頌清羽,本是真人真知,何妨善頌善禱?

修辭學中,有所謂層遞增上格,既然清羽之短文,尚且可歌可泣如此,則季謙之長篇,其希賢希聖之境,蓋推可知矣!如是之一帖,虛實相發,意在言外,虛讚清羽之高,乃所以實讚先生之妙也。此讚對季謙可謂推崇備至,榮錫有加。。。

於是乎,季謙先生可樂了!一霎時,竉辱若驚,恍然福由天降,喜上眉梢,如癡如夢,雲裡霧裡。恰似范進之中舉,六神無主;宛如貴妃之醉酒,四枝亂顫。不禁呲牙咧嘴,揚眉吐氣,摳鼻捋鬚,搔首弄姿。只顧手舞足蹈,不料頭重腳輕,終於樂不可支,絕倒在地,口吐黑沬(因為滿肚子都是墨水,吐不出白的),,
呼!(還好,呼字前沒有嗚字),,                此千載罕見世間難得無人能會平生未曾有之樂也!


13、你安知道其中的玄機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12 10:23pm 第 1 次編輯]

「廣結善緣」一向只會廣結善緣,所以到處只看到世界的美好,還笑得出來!!!!  

你安知道其中的玄機:

那所謂「網民大會」的網民,是由壇主指定的,群眾多少,也隨心所欲,三審要在三分鐘還是五分鐘之內結案,我說了算。
而所謂「倒扣一千元」,是搓起來響錚錚的一千元「人民幣」的意思,
又,罰了的錢,統統歸壇主所有。

你如果知道這些「內幕」,了悟江湖凶險,   
恐怕你就笑不出來了!   

(順此,也警告一下小樓,勿掉以輕心!)
2008/08/12 10:21pm 


14、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下面引用由丁丁在 2008/09/02 06:10am 發表的內容:
昨晚金華和我講電話,提到她窮追不捨的前任男友。

依文義觀之,後句應作:「提到對她窮追不捨的前任男友」,或者作「提到窮追著她的前任男友」,否則主客恐顛倒了。

讀了被丁丁「賤價出賣」的文章,
才知道原來讀經「教育」,除了「威迫」「利誘」兩法之外,
還有「色鉤」一法,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高明!
  
2008/09/02 08:59am 


15、先生冷笑是什么樣子啊

天涯在小樓:  
下面引用由季謙在 2008/08/30 08:03pm 發表的內容:
沒有智慧的人,老是問我:「你有沒有數據?」往往害得我不知說什麼好,只好陪著冷笑

先生冷笑是什么樣子啊,想看看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9/02 07:29pm 第 1 次編輯]

等今年冬天或明年初春,寒風勁烈時,我笑一個給你看就是了。

2008/09/02 09:47am


16、趙大菩薩的發心令人起敬

文章主題: “讀經教育論壇”版主空缺中~哲萱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10/23 09:36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溫玉在 2008/10/23 07:43pm 發表的內容:
下面引用由趙升君在 2008/10/23 03:09pm 發表的內容:
给银子就干,坏事也干,楼主说吧,让俺做啥坏事?给多少银子?

趙大菩薩的發心令人起敬!維摩詰經云:「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汙泥乃生此華」,趙幫主的甚深智慧,畢竟不是一般般!

溫玉是倒說了,
高原陸地皆生蓮花,-- 俺山東人個個急公好義,為之者急,用之者舒。
偏偏出個卑濕的汙泥,--有個人應徵做個班竹,一副準備要來幹壞事的樣子,況且,還沒有積點功德,就計較銀子!過去現在末來東西南北上下十方,有菩薩如此者乎?

2008/10/23 09:02pm


17、本網迫不得已,在「小樓條款」之外,想再立 一個「哲萱條款」

文章主題: [公告] 王財貴老師主持的"佛性與般若"讀書會開課通告          delfi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9/22 07:21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哲萱在 2008/09/22 11:57am 發表的內容:
下面引用由如幻在 2008/09/21 10:54pm 發表的內容:
講學雖然是開放式的,可惜也沒有福份親臨。
很羡慕。
很期待。

雖換了個名字,但積習卻似乎難改!並沒有因名字之更新,而作新民。
本網迫不得已,在「小樓條款」之外,想再立 一個「哲萱條款」!
或者直接設個「防無賴灌水萬應條款」,以備千面人之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9/24 06:34pm 第 1 次編輯]

前者因見有人屢用「……」法強灌其水,欲設「小樓條款」以阻之,得小樓以六段皇皇大文,析論「……」之義,說得頭頭似道,大義好像很凜然。
此番因又有人用「姑引前樓」法猛灌迷湯,乃請哲萱擬一「哲萱條款」以應之。
哲萱既受命,知此事難為,乃以不擬擬之,作出一範本以唐塞之。即以皇皇七段大文,辯釋「姑引」之義,辯得道道亦似有頭,凜然好像也很大義。如此示範,可謂雖未擬而實已擬也。
其實意蓋謂:此後凡有「無賴灌水」而被發現者,事後必追補六條,乃至七條八條皇皇大文,方得與之干休。
善哉!此足以作為「防無賴灌水萬應條款」矣!
多謝哲萱了,為本網立此大法,其條款若無實有,其罸則似寬實嚴。其文縱橫無際終於不知所云,其硬拗功力似得季謙真傳,嘆觀止矣!縱多才者,料亦無從贊一辭也。原著小樓潤飾,今勸小樓可以休矣!
茲即公佈,即日起付諸實施。且責由哲萱為本網「防無賴灌水督察長」,發現有膽敢仿傚小樓及哲萱之「前科」者,一是皆以本條規矩治之!無赦!

2008/09/24 06:19pm
但如何措辭呢?煞費苦心!
於此深體老子不欲法令滋章之更深層可能理由是:
法規不好寫啊!

聽說哲萱最近讀了不少書,學問必有可觀,而小樓文筆一向蜚聲網際。所以本網想請哲萱草擬一個「哲萱灌水條款」,一個「防無賴灌水萬應條款」,交由小樓潤飾。然後鄭重公佈,一體實施,並且溯及既往!

寫得好(亂世用重典,處分重,為好),有獎。

2008/09/22 07:08pm


18、季謙先生指出季謙先生的一處大錯誤

文章主題: 季謙先生演講中的一處錯誤      
  天涯在小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12 01:00pm 第 2 次編輯]

小樓斗膽,不知這裏是季謙先生粉絲的天下,那粉絲有如鋼絲,雖處在五濁惡世中,猶然剛強難化。。。。
不過,既然是網路,自由解放之地,晴天白日下,又能拿我怎樣?
為了響應小樓,幫小樓壯壯膽,我也來指出季謙先生的一處大錯誤:
他屢次說:「十三歲以上就沒救」。
那十三歲零一天呢?總不能說差一天就差那麼多吧?如果差一天可以,那差二天呢?能有太大分別嗎?再說,三天,四天,。。。。還有差一個月,兩個月,接下去,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一輩子兩輩子。。。。誰能切得分明呢?
可見季謙先生的話是信口吹胡(吹胡適之),不可靠的,
我雖然八十歲了,我要向季謙先生嗆聲!
我就不信他那一套,哼!  
我要學魯迅吶喊:「我有救!」    ,,,
「唉!」,,,   

2008/08/12 10:58am 


19、说“加油”

文章主題: jiayou           
  散步道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24 01:13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哲萱在 2008/08/23 09:09pm 發表的內容:
中國人齊聲吶喊的「加油」二字,最表面的意思是「加:add」和「油:oil或fuel」時,這令老外非常不解。
==========
太可笑了


不知「加油」這個辭起於何時,我年青時在運動場合,也曾為此辭之原意起疑。但一向以來,我都認為就是「add  oil」沒錯。

如「加油」一辭起源早,那可能源於「油盡燈枯」的油燈必須「加油」,始能復燃復亮。所以「加油」一辭適用於慰勉臨危者,或為失敗者打氣。

如「加油」一辭起源於近代,那可能源於現代的車子隨時要「加油」(古代的車子,不需要「加油」,比較「好駛」),才可以長遠奔馳,所以「加油」一辭適用於鼓舞奮鬥中人。

至於「熱鬧」場合,也一片「加油」之聲,大概就是「火上加油」的意思了。近世紀的美國人,如果想讓世界上哪個地方的無名火燒得更生猛,讓他們雙方鬥得更厲害,不也是對雙方都「add  oil」就可以了嗎?美國人對「加油」之意,是真解不出?還是故意憋著而裝不能解?

除了北京外,現在台灣社會,也一片「加油」之聲。一來,為經濟加油,因為它已奄奄一息;二來,為辦弊案加油,因為奮鬥才剛開始,前路尚遠;三來,大家都願為陳扁與李輝兩邊各加其油,因為…如果…那麼…哈…。

看!三種加油意義都用上了!只不過是「add  oil」!老外把兩字唸快點,可以喊成:「A!O!」,也很有力。

2008/08/24 01:03pm


20、鼠年新年贺辞

文章主題: 新春恭喜,紅包給你,見者有份,來者不拒!
  季謙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2/06 03:18pm 第 5 次編輯]

日往月來,
序又逢春,

話說遠在東勝神州之陲,蓬萊之島,於西元二00四年,即孔曆二五五五年之五月,因古今中外精氣之滙聚,總天下家國平治之祈願,遂締結出一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之網”。

由於此網切合人心,恰應世道,絡上家族落地生根,衍生迅速。經之營之,只兩三年,居然左牽右扯,如水之奔騰,如花之怒放,族力所及,糾結十大派,散據五大洲,號稱日不落族焉。二00七年之際,因基金會正式成立,而有盤庚之遷,雖一時落隊者不少,然數月之後,人氣回集,高談轉深,中興之象,已然復現。

其中名見經傳者,至今五千四百餘人,常暴光露臉者,亦不下數十百名。路人甲乙,穿梭往來者,不計其數,且陸續倍數增加中,有同時在線者九百八十餘人之記錄,據聞其內容品質之高,發展牽扯之速,傳道解惑之誠,益人濟民之眾,可謂互聯網路之奇蹟,堪稱文化教育之盛事。

其族人人好學本自成性,謙和外加有禮,又深明文化傳承大義,不僅以學問自砥礪,且以經籍教子弟,家家凡有子女者,無論幼稚襁褓,皆令囫圇吞棗,縱不知所云,宴如也,遂爾個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知書達禮,志向非凡。

由於長期經教所薰,良善所鍾,族中人人莫不相親相愛,居常每逢佳節,必相交遊慶賀焉。今屆四度新正,地不分海內海外,人不分大大小小,莫不喜上眉稍,爭相迎春。

此時,老大及早準備了一籮筐的紅包,用效童子之散財,以開族人之新運。乃佈告云:

皇極經世,天干在戊,肖逢子鼠。夫鼠之賦形雖小,而枉稱尊為老,其為物雖賤,而佔生肖之首。載在易傳,則說卦取之以象艮山;採入詩經,而魏風詠之以祝移民;原其所以,蓋五德兼備,故四面討好也。五德者何?每見貓之飢餓,輒心生不忍,乃至不惜捨身以飽之,如其仁也;半夜為灰姑娘拉黃瓜車,不計報酬,無怨無悔,如其義也;晝伏夜出,行止有時,膽不敢大,竄必抱頭,如其禮也;危急則憑重器以自保,令恨之者忌而不敢輕投,如其智也;有姑息養之者,必嚙盡家當以報之,歷歷不爽,如其信也。其德殊勝如此,故凡一過街,人人驚喊,卻打之不盡;橫行天下,無世無之,且於今尤烈也。猗哉!自天生萬物以下,蓋未有若斯之能得便宜又賣乖者也。今者,既逢其年,何不趁機討個吉祥!來本網者,不論網育,或者網飼,請皆週知:

新春當恭喜,紅包要給你!目光效鼠輩,發財於斯須,見者都有份,來者皆不拒!

速速速,速相告;數數數,數紅包;鼠鼠鼠,鼠來寶!親此,嘿!
2008/02/06 10:10am

附注:

只要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先要是注冊成會員,第二,要上來拜個年,說幾句好話,(我就知道很多人,只上來看,從不說話,現在請說個話,鬧熱鬧熱吧!)就給紅包。

大家認真點哦!每一包最少一千狀元幣喔!

多拜一次年,只要 “是說新語”,按件計酬,多多益善。

自即時起,至大年初五晚上十二點止,敬請把握時機,一年只此一次大放送喔!

如能趁機再去「牽拖」幾個人前來注冊,更是歡迎,反正老大的錢是發不完的。經土地公查證確實,他開的是無限公司哩!


说明:

1、标题由编者所加,编排错误以及内容欠阙之处,敬请原谅!
2、资料来源: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赵升君《王教授联谊中心回复集成》、《王教授交流网的回复集成》,无弦曲《季谦先生2008年交流网回复集成》、《季谦先生2008年联谊中心回复集成》

西元2008年12月10日沧海一粟于鹏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0:03:37 | 只看该作者
二)戏说

1、转贴班年终点名发红包
2、多謝金華的熱心
3、可请问各位老大,可有赚钱妙法
4、班头上岗第一次正式发言
5、存問不苦先生
6、猪年新年贺辞
7、現在世界上居然還有如此的眼光明亮,又講老實話的人
8、犁你的無厘頭啦
9、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
10、是不是红学就这样研究的呀
11、舉目世間多艱難,不開口笑是癡人
12、此讚對季謙可謂推崇備至,榮錫有加
13、你安知道其中的玄機
14、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15、先生冷笑是什么樣子啊
16、趙大菩薩的發心令人起敬
17、本網迫不得已,在「小樓條款」之外,想再立 一個「哲萱條款」
18、季謙先生指出季謙先生的一處大錯誤
19、说“加油”
20、鼠年新年贺辞


1、转贴班年终点名发红包

丁丁剛學過理則學,應這樣說:
kevin 所說的是一個原則性命題,是個假然命題,因此也是個全稱命題,凡全稱命題的主詞不存在或不需要存在。所以其結果也沒那回事。
kevin說:「我沒錢,否則,將發給跟帖者一萬。」說起話來,表面甚為動聽,其實是在矇人。
因為這個敍述轉為命題可寫為:
如果我kevin有錢的話,我就發給跟帖者一萬。
或:
凡是有錢的kevin是會發給跟帖人一萬的。
而所謂「有錢的kevin」是可以不存在的,乃至於現實上真的是不存在的。所以該命題之值為「假」。因此,誰想要拿到 kevin 那假設中的一萬,你就去「假想」「空想」吧!
但,「有錢的kevin」一概念雖為「空概念」,卻只是「相對的空概念」,而不是「絕對的空概念」。因為kevin一詞,與「有錢」一詞,並沒有矛盾。所以它們的結合還是可能的。只是kevin要不要盡力而已。歸根究柢,kevin 是否能發給跟帖者每人一萬,端看kevin 的誠意了。這已非邏輯中問題,而是「做人」的問題了。
奉勸 kevin ,不要以自己的不努力,說自己不能付跟帖者萬錢了。快拿出誠意,讓那命題的主詞「有錢的kevin 」成為一個真實的「存在」,快讓大家「普天同慶」吧!
但,在此之前,(在「有錢的kevin」成真以前),我建議那些「富豪」(如丁丁林楊者流),如能先做示範給「暫時沒錢的kevin」看看,倒也是比豬還聰明的善舉呢。
進一步說,kevin 也要小心了,你的能力是好是差,不說了,專以本網老大的「慷慨」,要成為有錢的kevin 是不很困難的。到了「有錢的」時候,你的煩惱可能更大了---如果真給,你會捨不得,如果不真給,你將失了kevin之所以行走江湖的本色。請問閣下如何解開這「兩刀論法」?

我想,這裏還有一條活路,因為 kevin 還沒替「有錢」下定義。到時 kevin 很可以頼皮說:「我說的『有錢』的意思,是我的幣和中國人的數目一樣。」十四億!天呀!雖然十四億也非不可能,(譬如說,老大哪天發了瘋,龍心大悅樂昏了頭,賞給 kevin 一十三萬萬九千九百九十萬),不過那時,中國人的數目或許就不是十四億,而是四十億了,此刻,量變必將引起質變,對奉行「治人事天莫若嗇」之教的 kevin 來說,錢才應如糞土了,揮手一萬,乃至十萬百萬,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2、多謝金華的熱心

13歲的讀經少年下一步應該走麼走?

一,多謝金華的熱心,轉來了遠方朋友的消息。亦多謝諸友的關懷,希望金華轉過去,能對他有些用處。當然,最好請他直接上網來,而且注意所有有關自學的討論。
二,「待你」越來越可愛了。春節拜年,不忘送讀經資訊,這可比基督教聖誕夜之傳福音呀!失望是難免的,但看你口氣,好像還沒絕望的樣子,你在那裏幾年間,都是「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是好漢「一條」!至於提議創設讀經配套機構,儼然有教育部長之器識(氣勢),要得,要得!
三,趙師兄一向劍及履及,「開口見膽」,如諸天大雨,潤及山澤大木,蓋小草弗能受也。
四,清羽小樓雖小有齟齬,然終以吃餃子收場,化戾氣為祥和,不墮吾謙謙家風,堪為快慰,此意不知彼漢網諸武士何時見得也。
五,吾「素聞」天津人不善厨藝,所做包子,連狗都不理的。不過,「素聞」清羽雖是「葷(不是「昏」,亦不是「渾」,更不是「混」)人」一個,但「素來」所包餃子,能令「素昧」平生者,都會拔腳跳牆。如幻既嘴饞,恐怕也顧不得那麼多了,「葷(橫)素」你就「素履」往,「素夷狄」行乎夷狄,尸位「素餐」一下,又有何妨?


3、可请问各位老大,可有赚钱妙法

聞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論於淑媛;有龍泉之利,然後議於斷割。
依此理而推,應說:「有諸葛之智,方足為人獻策。」

天涯在小樓所獻這一策,玩笑可開大了。雖其起心動念,或屬善意,然惡知其不可哉!

所以,在林楊奉勸趙師兄「不要上丁丁的當」之後,我也要勸一句:「不要被小樓消遣了,還當他是好人。」而且,你也要明白:當許多「善心人士」都在苦勸你小心時,可見你已是「危機四伏」了!

老子曾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來,小樓固有「自知」之明,但卻了無「知人」之智,安可隨意出「餿主意」以害人?

教趙師兄賣「照片」,,,,。。????

你知道這是何等特別的生意嗎?他的廣告會這樣寫:「出賣趙某某色相,凡購買一張者,倒貼一千元。」

算算他的總「財產」,這「事業」能有多大「展望」,我持懷疑態度。

而,如果真能這樣蝕盡「老本」,倒還不打緊。我的預測是:必然「乏人問津」,連一張也賣不出去。可能一不小心,會喚醒了趙師兄的「自知之明」,那才令人傷心哪!到時,「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小樓不要「美人」不知「醜人」苦,專說些風涼話了。如果趙師兄「糊塗一世,聰明一時」,發現了你原來是在「挖苦」他,雖以趙師兄秉性之樸厚清正,被逼到忍無可忍之時,「愚者必明,柔者必強」,卬起來,給你點「見識見識」,你才知道不是玩笑的。

諸位朋友,請把注意力集中在這裏!其實,要「為富不仁」,是有「正當門路」的,不要道聽塗說,走那些「旁門左道了!

方今天下,知其中之要覈者,唯季謙先生。因為「銀行」是他開的,「辦法」是他定的。要問「賺錢妙法」,所謂「運用之妙,存乎『我』心」,何以大家「不問蒼生」,卻「問鬼神」呢?

所謂「大學一部半理財」,治國平天下兩章,大談「有財此有用」之道,聖人原不諱「理財」。何況名為「財貴」者,蓋不僅教人「以財發身」,也教人「以身發財」。而且「有求必應」,何不求之?

不過,因為今天有一件大事,南京尚古要出版鍾老師的經典及情商的大作,要我寫一篇序言,今晚必須完成。所以,「改天」再問吧!我「改天」會和盤托出的。(注意!你的「改天」,可能是「今天」,我的「改天」,可能是「改月」或「改年」的意思。「各自表述」「和而不同」,請別「誤會」。)

等不及的人,怪鐘老師去!


4、班头上岗第一次正式发言

一  
據說一九0四至一九0五年,有所謂「日俄戰爭」,即日本人和俄國人打戰,而戰場是在中國的東北。一場惡戰打下來,雙方各有所獲,亦各有損失。而損失最大,且一無所獲的,是中國。天下還有比這更荒唐的事件嗎?
現在丁丁和清羽兩人暗中在做大交易,而都私自拿「季謙」做籌碼,都想把「季謙」「賤賣」給對方做人情。
我終於知道, 為何前些日子,DENNY 會在網上公然「侮辱」我是「書呆子」了。
嘻!我一下變聰明了!「貴人」怎可「賤賣」?我不受你們兩人的誘拐了,醒醒吧!你們私下的交易,凡是「肖想」壓炸我的,門都沒有!
我反省了,我以前錯看人了,我要回來擁抱我的好 DENNY,乾過癮也好!只有他看穿我,只有他夠朋友,「知心」嘛!
(按:大陸,或海外使用簡體字的朋友請注意一下,上文末段有一句「乾過癮也好」,這個「乾」字是「沒有水」的「乾」,是「缺少濕潤」的那個「乾」。「乾」的意思是「空」,「乾過癮」,即「空過癮」。如果把它轉為簡體字,則成為「干」,不相干的「干」,這個「干」字又通「才幹」的「幹」。在台灣,如把簡體的文章轉為繁體,其中「干」(相干的「干」)字,也會全轉為才幹的「幹」字。但「才幹」的「幹」,有別解。如果大陸或海外朋友,把我的文章,誤解成我要對 DENNY先生「幹過癮」,那麻煩可大了。此所以我不喜歡簡體字之另一理由也。又按,我反對簡體字的第一理由是它「難看」--「醜」!)
(又按:看慣繁體字的台灣朋友,或許不能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嚕嗦,講這麼詳細,現在,我把以上那段按語,轉成簡體字,請你讀看看,你就會當場昏倒,來不及怪我了。而且你以後寫信給大陸朋友,少用這個「乾」字。易經的「乾卦」變成「干卦」,真是匪夷所思了,如果不趕快廢止簡體字,中國人會再繼續笨下去。)簡文如下:
(按:大陆,或海外使用简体字的朋友请注意一下,上文末段有一句「干过瘾也好」,这个「干」字是「没有水」的「干」,是「缺少湿润」的那个「干」。「干」的意思是「空」,「干过瘾」,即「空过瘾」。如果把它转为简体字,则成为「干」,不相干的「干」,这个「干」字又通「才干」的「干」。在台湾,如把简体的文章转为繁体,其中「干」(相干的「干」)字,也会全转为才干的「干」字。但「才干」的「干」,有别解。如果大陆或海外朋友,把我的文章,误解成我对 要DENNY先生「干过瘾」,那麻烦可大了。此所以我不喜欢简体字之另一理由也。)



不苦實在太嚕嗦,不是要你來提供「點子」而已,你既已報名為轉貼部隊,雖只是一個「小兵」,你不僅有小兵的義務,也有大將的權利,自己要去找工作做,你要貼什麼是隨你的。你認為那個網行,就去,認為那篇文章有用,就選,認為那個主題鮮明,就取。
當然,大家分配工作最好,但若一時不察,與同伴所貼相重覆了,也沒多大關係,可表示那篇文章人氣旺嘛。
隔一段時間,有什麼心得,跟班頭彙報一下,必要時商量調整就得了。


三  
不苦吹了老半天,說自己是網絡高手。讓大家期待了老半天,嘿,我們這位「九英馬」先生這一出「手」,卻立即又露出了一肢大「腳」!
要嘛就上不去人家的站,要嘛就嫌人家地址太長。
真令人開了眼界,如此「高手」,應是「別解」(近來本網文學氣氛特濃,常有正解別解之判),即他的「手」,可以和「腳」並用,善於「推」和「拖」。其推拖「能力」之「高」,天下無人能及也。
「高手」之如此作解,不知是不是「寧波」地區特有之傳統?蓋失傳已久,今乃由不苦先生發揚光大之,以榮燿鄉里?
佩服,佩服!
但,我們這一邊對「高手」的定義是:一切難題,在他皆不成問題;還行有餘力,幫忙別人解決一切難題。總之,在「高手」的心裏嘴裏,是完全沒問題的。這裏有兩個「高手」的模範,敬請參考:第一當然是季謙先生,所有的讀經問題,在他看來,「都沒問題」,帶著滿肚子問題來的老師家長,一見到季謙先生,問題立刻煙消雲散,不言而信,不行而至,不動聲色,乾旋坤轉,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這真是天下第一「高手」了。第二個人是清羽先生,他明明是個網絡「低能」,但遇到了問題,卻說:「學也要學會,摸也要摸出來」,摸了老半天,好歹也有模有樣的摸出個「磚頭」,這種「笑罵由他笑罵,磚頭我自為之」的「既佔位置,二00八年之前,絕不下台」的「負責」態度,高手第二,當之無愧!
朋友們,給不苦先生來點掌聲吧,這個人有怪脾氣,深懷絕技,卻故意裝傻,個性悲觀,卻自號不苦,心理學上謂之「人格分裂」,我看他不激激是不「上道」的。

四   對了,「雲手」正好象徵了不苦的行徑,總是聲東擊西,翻雲覆雨的,看得人眼花瞭亂,莫名其妙。
小仙童是要徵求季老大的同意,又不是徵求不苦的同意,他總是「出槌」,不關他的事的事,不知他為何急著跑出來宣佈一聲「同意」!
不知道不苦的「同意」,是同意小仙童的使用文章之前「徵得同意」的禮貌?還是「同意」小仙童對取用文章的徵求?
請講清楚說明白。
如是前者,則不苦學弟子規稍有所得;如屬後者,則「人心不足蛇吞象」了,彷彿有「失意政客」,要奪「老大」寶座的態勢。清羽可以放心了,他看不上不值錢的「磚頭」了。
不過,為了宣示「主權完整」,季謙要自己對小仙童說:「同意」!
(不苦的同意是虛情假意的,我的同意才算數!)
因為我們讀經的推動一向是抱持文化公益的態度,所以我在「讀經手冊」上已表明,手冊及所有宣導資料,包括手冊,簡介,讀經通訊,和演講VCD等,是免費贈送的,而且任何人如知道有人需要,亦可以視量索取,以發送之。我們且將感謝索取的人,因為他也在協助推廣呀。
何況你貼這些文章以廣宣導,我不只同意,且將替天下父母及中華民族子孫感謝你。


5、存問不苦先生

孟母堂究竟应不应该办下去

一  誰說「宁波不苦」,其實是苦呀!一來這裏上線,就想要跟人吵架,要知道,誰來這裏吵架都是「自討苦吃」,因為這裏的人不跟人吵架,這裏的人只說理,說理說不通,就不再跟他說。所以愛吵架的人,找不到對象,在這裏會氣炸,自動出局。
但說到您在紹南網,被踢出來,果真如此,他們實在太「在家不會待賓客」了,可知一定「出門方知少主人」,活該他們少了您這個朋友!
不過,雖然我不在現場,但總是有點納悶,不知他們用右腳?左腳?還是用無腳踢?踢的是那個部位?上身?下身?裏身?還是外身?又您何以就被踢出來了?是走出來?跑出來?還是飛出來?
說到吵架,想到一個故事,是真的故事哦!明載在王陽明全集中。
王陽明有次上街,一群學生跟著。街上有人吵架,陽明停下來聽了一下,轉頭說:「小子們好好聽著,他們正在講學哩!」學生都笑:「老師實在書呆子不懂事,老師您才常在講學,他們是在吵架哩,不是在講學啦!」陽明說:「你聽,他們一個說『你沒有良心』,另一個說『你沒有天理』,良心和天理,不是我們天天在講的麼?他們只不過不管自己有沒有良心有沒有天理,專門去管別人罷了。他們對別人那麼關心,正是我們所不及的呀!」
想不苦先生,是否也有吾人所不及處?哈哈!

二  
看來不苦先生真的受傷了,雖逃難到此,已得棲息,然耿耿之心,尚未平復,顯然傷口猶未癒合也。
基於「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之聖教,忝為「避難所」所長之職者,難免要做一下「存問」的動作:
敢問不苦大德,傷在何處?
傷勢云何輕重?
曾延名醫診視處方也未?
須臥床幾日幾月許?
得無殘障之虞乎?
此前積怨能善罷甘消否?
云何東山再起,云何報復之?
然依我看,此症得病已久,孟母QQ只是引端,若此不治,恐入膏肓。此病在心,心病難理。然苟得良醫奇藥,醫之亦自不難。
我藥鋪中,藏有兩帖藥膏,專治陰陽抱負不調之症。一者狗皮,一者豬皮。
狗皮藥膏專治頑皮成性旺旺多嘴,所謂「人不閒,偏事攪;人不安,偏話擾」者。豬皮藥膏,能醫稀里糊塗蠢蠢莽撞,所謂「見未真,卻輕言;知未的,卻輕傳」者。
不知不苦先生屬性何類?若近狗性,則用狗皮;若近豬德,則宜豬皮。若一病兩痛,則兼用之。此兩劑蓋祖傳祕方,曾救人無數,號稱「子規神膏」,往往一帖見效,痼疾永除。請試服用,如無效,則拆我招牌也。
其餘若朋友之朋友,有類似之患者,皆一體治之矣。


6、猪年新年贺辞

恭喜賀喜,拜年有禮,紅包拿去,諸事大吉!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7/02/18 04:24am 第 8 次編輯]

日往月來,
序又逢春,

話說遠在東勝神州之陲,蓬萊之島,於西元二00四年,即孔曆二五五五年之五月,因古今中外精氣之滙聚,總天下家國平治之祈願,遂締結出一「全球讀經教育交流」之網。

由於此網切合人心,恰應世道,絡上家族落地生根,衍生迅速。經之營之,只兩年有餘,居然左牽右扯,如水之奔騰,如花之怒放,族力所及,糾結十大派,散據五大洲,號稱日不落族焉。

其中名見經傳者,至今已逾四千人,常暴光露臉者,亦不下數百十名。路人甲乙,穿梭往來者,不計其數,且陸續倍數增加中,有同時在線者六百三十餘人之記錄,共被瀏覽1600587 次,被點選 10996881 次 ,據聞其內容品質之高,發展牽扯之速,傳道解惑之誠,益人濟民之眾,可謂互聯網路之奇蹟,堪稱文化教育之盛事。

其族人人好學本自成性,謙和外加有禮,
又深明文化傳承大義,不僅以學問自砥礪,且以經籍教子弟,家家凡有子女者,無論幼稚襁褓,皆令囫圇吞棗,縱不知所云,宴如也,遂爾個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知書達禮,志向非凡。

由於長期經教所薰,良善所鍾,族中人人莫不相親相愛,居常每逢佳節,必相交遊慶賀焉。今屆二度新正,地不分海內海外,人不分大大小小,莫不喜上眉稍,爭相迎春。

依例,老大每於逢年時節,準備一籮筐的紅包,用效童子之散財,以開族人之新運。乃佈告云:

天運循環,皇極經世,干逢丁辰,肖屬亥豬。夫豬之為物,美德不可勝數,是吾人所當稱嘆效法者。其生性喜照鏡,照時裏外都照,想見其顧影之態,此其迷人者一也。此君除肥之外,什麼都不怕,可見其膽量之壯,此其可佩服者二也。此物擅長建築,小小三隻,即蓋出三種口味房子,得教育部之青睞,引新聞界之議論,豈非豬頭豬腦之輩,亦有時來運轉飛黃騰達之時?此其運道可羨者三也。修行之士,五戒已覺難守,而此子更多三戒,苟非盛德,豈易為哉!此其工夫難及者四也。子華曾使齊國而乘肥馬,聖人因之不滿乎冉有;堯舜為安百姓乃騎病豬,孔子以之告勉於子路,夫病豬猶有如此之功,乃得夫子之品題,況其健壯滿街趴趴走者乎!此其神奇不可測者五也。德能盛大如斯,故自有生民以來,凡沾豬光者,必寶氣,凡為豬事者,必順利。凡我全球網民,實應善體聖賢之化,不論豬豬為豬豬,不豬為不豬,皆欲其是豬也。而凡是豬者,宜皆相賀此十二年乃得一次之佳歲焉,因請週知:

新春當恭喜,紅包要給你,
有德而寶氣,真實誠不虛,
見者都有份,來者皆不拒!
豬聯且幣合,諸事都吉利!

只要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先要是註冊成會員,第二,要上來拜個年,說幾句好話,(我就知道很多人,只上來看,從不說話,現在請說個話,鬧熱鬧熱吧!)就給紅包。

大家認真點哦!每一包最少一千狀元幣喔!

自即時起,前年至初三止,去年延至初五止,今年照例延至初五。又往年每人限跟三帖,茲有人建議,是否開放給熱愛人民者(其實是人民的「幣」),可以無限跟帖, 多拜一次年,何妨再多給一包。老大以為此議雖有「娛民政策」之嫌,但將引來大串灌水,而營造本網繁榮假象,甚符當今「政治正確」之原則,所謂風行草偃,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故即樂意從之焉。唯上來多次者,必須「是說新語」,豬嘴裏非要吐出新象牙來不行。若是「思想懶惰」者,亦准許「使用成語」,唯不可重覆發帖而已。

朋友們,天底下何處有此美事,人間何時有此良機?!

一年只此一次大放送,要把握時機喔!尤其去年常聞有人在網上喊窮,而且窮喊窮喊,果然是「窮斯濫矣」,吾甚矜之!故奉勸彼彼終年喊窮,狀似無告,所謂「不可以長處約」者;與夫腰纏萬貫猶不知足,鎮日肖想富上加富,所謂「不可以長處樂」者,皆應趁此時機,勉勵而至「貧而樂,富而好禮」境界!

只要你不「辭窮」,快手快著,快人快語,快來賺此外快,一日登千回,一朝羅百萬,則窮者可以「辭其窮」,富者可以增其富。此乃真「快」而可「樂」之事也,則「好禮」之往來,啞巴睡狗五千元,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如能趁機再去「牽拖拐誘」幾個人前來注冊拜年,更是歡迎,反正老大的錢是「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的。

經土地公查證確實,他開的銀行,確是無限公司哩!


7、現在世界上居然還有如此的眼光明亮,又講老實話的人

日期:  2008/03/07   發言人:  讀經人   
主題:   王教授 , 您真的太偉大了   

您多年來不辭辛勞的推動讀經 . 為中華文化勞心勞力, 不知用什麼言語可以形容, 內心對您的尊敬與佩服. 幸而在近日看到您弟子所表述的幾篇文章 , 真實道盡內心對您的敬意 .

王教授 , 您真的太偉大了 .

每次與家長分享 , 皆認為讀經事業在您的帶動與讀經孩子的見證下 , 定會蓬勃發展 .
王教授 , 台灣不能沒有您 , 您一定要多保重身體 .

日期:  2008/03/07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王教授 , 您真的太偉大了   
內文:
雖然有點狗腿,
但聽起來蠻受用的,呵呵!

我可能會三天,不,一個禮拜
睡不著覺。

因為太高興了,
高興的是:
現在世界上居然還有如此的眼光明亮,又講老實話的人,
嘻嘻!
   

8、犁你的無厘頭啦

文章主題: [注意]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是:     现在,我在全球读经网终于拥有了网站官方颁赠的一个奖章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9/13 01:08pm 第 2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趙升君在 2008/09/13 08:40am 發表的內容:
我试了一下:伯毅变成“呆毅”。巧克力松饼变成“巧吹寸沮餅”。天津清羽变成“天津烯羽”。散步道变成“散灸鉅”。芙青变成“芙剃”。如幻人生变成“如幻士生 ”。蝴蝶变成“蝶裸”。求智变成“牡智”。七度天堂变成“勺度天堂”。。。。。。应该不是故意的吧.

電腦連心肝都沒有,怎麼會「故意」?
但,最近流行電腦算命,聽說一千次中也有一兩次是準的,所以,若無意若有意,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冥冥之中,或有其默默安排且說不定哩。

如「呆毅」,不就是一個傻樣兒?而且一傻到底,剛毅難化麼?從天津到北京又到上海,明知才智不足也硬幹,東西跳樑,自找麻煩,想「清」?門都沒有!一身「毛」,怕都被「烯」掉了!

環保人士呼籲人們要吃粗糧等「悅性食物」,把甜食稱為「惰性食物」,巧克力做的餅,應正名為「沮餅」。

「蝴蝶」憑她一身麗質,本就亮麗動人。佛要金裝,沒說蝶要衣裝,故亦名「蝶裸」。

「天下弱水三千,吾只取一勺飲,便知四海水味」,何必多飲?又,詩家七夕之詞云:「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天堂只要一度,人生即可無憾,何必七度?善度者,七度亦如一度,故改為「勺度」,似較合乎天堂規矩。

而「丁丁」之所以雅號「刃刃」,請問趙師兄即知其理。蓋唇槍舌劍,所向無敵,是江湖行走大名鼎鼎的「雙劍遊俠」,故雖離了六龜,猶能坐穩龜幫幫主之位。堂堂師兄都畏她三分,不好惹的!小心給你個「刃刃」看,千里不留行,她可是「遊刃」有餘哩!

至於「天犁在小樓」麼?若問:「小樓中藏著那麼大的犁,要犁個什麼?」答:「犁你的無厘頭啦!」


9、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

下面引用由kevin在 2008/08/13 09:45am 發表的內容:
佩服之极。老大出手就是不同。


莊子內七篇的最後一篇「應帝王」裏,說了一個故事:

列子本來拜壺子為師,後來遇到了一個相術很準的相士,名叫季咸的,列子見之心醉,以為高人。回去跟老師吐槽:「以前我以為老師的道最高了,今天我遇到了一個比你更高的高人了。」壺子說了一段很偉大的話:

「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而固得道歟?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

他的意思大概是說:你如果老是跟著傻蛋走,沒有遇到聰明蛋,懷中那得有聰明種?

到現在,kevin 知道要對老大「佩服之極」了吧?
呵!把對那「高人朋友」的「再次五體投地」分一次來投給我吧!


10、是不是红学就这样研究的呀

下面引用由kevin在 2008/08/13 09:45am 發表的內容:
真是怀疑,是不是红学就这样研究的呀?

是的,兩種「紅學」都應是如此研究的,因為它們本來就是如此「造就」的,所謂「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所以後人對於莫明其妙顛三倒四的東西,也應該以莫名其妙顛四倒三的態度去研究才妥貼哩。

舉幾條「紅學」的造就過程為例:

我曾聽一位教育家說一個故事:
在一個很紅的紅色的年代裏,有對年青夫妻剛結婚,迫於家計,丈夫遠行去教書,好不容易過年了,放假回來,妻子高興,向親戚借了一隻雞,燉了慶賀團圓,丈夫感動了,說:「你真是我的紅太陽!」這句話被隔壁老太婆聽到了,告到官裏去,這年青人被判以「膽敢把小女人和偉大的領袖相提並論」之罪,下獄關了十幾年,出獄後,妻子也不知去向了。

又到處聽了兩個故事:

也是那個時代,有戶人家,因為家窮,屋頂失修漏雨,水痕一路沿牆而下,恰好經過譬上貼著的偉大領袖的畫像頭面,有天被仔細的鄰居發現了,告到官裏,因為「好像剖了領袖的腦袋」故劾以「大不敬」之罪。「大不敬」原是死罪,因憫其無知初犯,只判那家兩老坐監兩年而已。

又是那個偉大的時代,有個婦人有天坐在廳門外借光低著頭,修掃帚,忽然來了公安,二話不說把她抓進衙去。因為被人看到她挾在腋下左右搖晃的竹竿頭,正對著廳內中間供著的主席照片,就得了「想用機關槍掃射偉大主席」之罪,坐了數年苦牢,她的一個孩子是在獄中生的。

當然,以上這些「紅學」,雖流傳甚廣,品類繁多,但既已過時,必然成為歷史笑話,將無人有興緻談它。但紅樓夢的紅學,卻方興未艾,已經有許多書流傳,勢必永垂不朽,可以自行參看。我們所常提到的那個胡適之,就是紅學中走紅的一員猜謎幹將,終身以此為樂,其在學術界的威信,亦因此加了不少分哩。

2008/08/13 12:11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0:02:03 | 只看该作者
40、王爷与老大

[原創]我愛先師亦愛仲景

一,最近幾年,來往大陸。大陸之大,是真的大陸,以任何勢力都摧殘不盡的大。何以見得?雖然在文化大浩劫之餘,禮失猶可以求諸「野」。這些「野」人們,不知是出乎真情,還是由於「禮貌」,常常,老師帶著學生或家長帶著孩子,到我這裏來,就敎孩子們說:「叫,快叫,叫『王爺爺』!」我也不知是為了「謙卑」,還是為了「不服」,總是趕忙解釋:「不敢當,不敢當。如要叫,不要叫三個字,叫兩個字就好。」那些老師們,家長們,不知是「故意的」,還是「真不通」,居然轉叫小朋友們大聲叫:「爺爺」!
我急了,問:「說把三個字變成兩個字,難道你們不會省去中間一個字或最後一個字,一定要省第一個字才行嗎?」
二,令人煩心的事之多, 總是無可逃於天地之間,在台灣,雖然已經不那麼「禮貌」了,但說「呆胞」還真是「呆」得可以,如林楊一輩,老點不亮,而且愈來愈嚴重,近來更是語無倫次,顛三倒四的。把好好的「大老」兩個字,硬是非要叫得它「翻轉」過來不可,使得本來聽起來頗有點「德高望重」的「陶醉感覺」,一下變成「人在江湖」的「身不由己」的意味了。如此「倒行逆施」,他心裏還以為是「改過遷善」,已經「尊師重道」了,露出了「謝罪成功」的「自鳴得意」口氣,真是「豈有此理」,「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所寄兩個檔案,在電子郵箱中收到了,可真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令人喜出「望外」。從此不敢小覷林楊了。叫我什麼,悉聽尊便了吧!此外,只要你有心,我必定有意以回報之,每頁簽兩次名,也在所不惜了!六年堅持,必可列入「金氏記錄」,「閭巷之人,非附青雲之士,烏能施於後世名」!勉之矣!

41、台南王  

我泰山大人看完先生在厦门的演讲光碟后(还有一些照片)_

一  
  記得那天,早上九點半,青島出版社的車子就如約到了趙升君先生的「王財貴經典幼兒園」門口了。但我還在二樓上寫書法,而且幾天幾人所要的一齊寫,好像一口氣寫了十幾張。下樓來,又和小朋友大朋友們們拍團體照,個別照。結果弄到十點半才能上車,惹得來人好像有些不暢快,真是不好意思。(不過,以他們大人大量,一定會體諒的,至少,久了,再過三五十年,那不愉快應會散去,留下來的,還是愉快。--只有愉快才是值得留下來的,不是麼?)
大謙學園,開在台北,是delfi 所負責的學園,是按大學之文排序的「謙」字輩之老大。本來這幅題字,是一年半前就要完成的,而且應在台北寫。而居然等到今天,才在山東萊州寫。天下人間之事,竟有如此作弄者。又,可知道,當年王邦雄先生擴充居室,粉刷裝璜甫畢,指著新牆說:「這一面,請財貴幫我寫個中堂,杜忠誥(吾之好友,當代國際書法大師)寫對聯。」經過兩三年後,杜老師的對聯懸掛出來了,而到如今,那聯中間的牆卻還空著。每次永和拜訪,王邦雄先生總是指著白牆,說:「還等著你!」,算算,已經十五年了。所以,有些朋友要字,等個一兩年,請勿見怪!
題民謙學園那張,到落下款(自己名號)時,本來要題「台南王財貴」,以表示我是在台南出生的。第一行先寫了三個字,我停下來指著一個字一個字唸:「台-南-王」,一時群體起哄,清羽就按快門拍了照。
果然,好個「台南王」!
什麼時候,誰來拍個「台北王」或「台灣王」,才有趣哩!


42、不可雜引古文字學來證明道的本義之高妙

[轉貼]神传汉字之谜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7/03/19 00:13am 第 4 次編輯]

近來,DENNY先生轉貼了不少文章,很感謝他的熱心。但一般來說,應是轉貼者認為該文有其傳播價值,才會轉貼。但吾細觀此類文章,帶有一特性,使吾甚為憂心。此特性即是:「帶有學術性的似是而非」,這種特性是最麻煩的。因為如果只是淺陋荒唐之文,則凡人皆知其無聊,不會受其愚弄。如果是真有學術價值之文,則「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不管識與不識,皆或多或少受其益。但如果是有著學術的外衣,或者正經的用學術言辭,而其實不照學術規格,或者發其未成熟之言論,或者有其另外用心,則不論原作者是否「故意」,皆可欺弄愚眾,而障人智慧,朱熹所謂「彌近理而大亂真」,只因其「彌近理」,所以更能「大亂真」,不可不慎也。在讀經推廣之地,吾人既以經典自任,故不得不發此勸說也。

請大家對我的話不要誤會太多。我並不是說此諸文作者沒有學問,也不是一無是處。可能的意思是:如果這麼有學問的人,為什麼不更上層樓,研精確之學問,作人間之學者?把學問真誠與「臆測遐想」分開,把文化傳佈與「信仰宣傳」分開,清清白白,坦坦蕩蕩。以這些作者當前之學問、才情與對人生之熱情,要躍上這一步,而對世間有貢獻,是很容易的。

當然,在宗教信仰的範圍裏,是無所謂「清白坦蕩「的,因為其「清白坦蕩」是以是否堅信教義為標準,教徒之於教義,是不會反省,也是不可以反省的。有時愈是荒腔走板,激烈慷慨,愈是能得到教內教徒所共許共敬,但走出教外,要論學術,則不可把所有世人皆當自己教友來看也。故此種文章,若在自己教內的資訊中流傳,則可,若出了門,則不可也。

說DENNY所轉諸文,多有臆測似是之處,空口無憑,姑舉最新一文為例,其他蓋可知也,不能一一:

一,總題目云:「神传汉字之谜」

按:以此為題,即有「返文明於渾沌」之過。中華文化之可貴,不在其神話,乃在其理性。有關文字之猜解,孔子及其弟子識字當不在少,但未聞孔子以拆合文字而說教者。且文字之研究,自東漢許慎以來,已成專學,文字之創設,有其六書之法,知漢字乃吾族古人文明之積累,非由神傳也。且文字乃記錄思想之「工具」,無所謂「謎」之待解也。當然,天人交錯之際,或有一二術士有靈感者,以拆文字解命運,此乃該術士之功力,非因文字本身之有「謎」可猜也。有靈感之人,設不用文字,頭髮聲音照片,皆可解命也,此則另當別論。但凡精於此種議論者,定不會說此是神傳造字之意。明白人必說明白話,有真靈感,真神通者,定是明白人也。所以,要嘛,就直接說「我是用靈感而說神話」,不可又引說文解字,似是「義有所本」,又扭曲說文而說之,以攪亂人意欺惑愚眾也。

二,本主題是「什麼是道」,文云:「“道”字的本义是道路,但这个道路并不是普通的、一般的道路,而是我们人类开始的、首先的、第一的、最大的、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道路,这种道路就叫做 “道”。」

按:說「道」字有「一般的道路」與「最大最根本的道路」兩重字義,是可以的。其實,要把此兩義說清楚是很簡單的。即說:「『道』字之本義是『人所行也』(段玉裁注),是指一般人走的道路。而引申為一切理路,乃至於天地人生宇宙之原理。」前者是本義,後者是引申義,主客先後顯然,亦無神祕之感。但說「但这个道路并不是普通的、一般的道路,而是某某某某云云」,這樣的說法,好似古人先因」「天道」而造「道」字,然後才有「人所行道」的意義。是倒亂主客先後,會讓人迷混不清的。或者其文意即是要引人入於迷惑之境?

三,云:「《说文解字》说:“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導,古文道,从首寸。”“道”,就是所行走的道路的意思。所以,“道”字从“辶”(“辵”即 “走”,亦即“辶”)旁和“首”字,“道”就是首先的、首要的道路的意思。」

按:引用古人之文,如沒有明顯界線,恐矇混而令人誤解。如引說文解字之言,:「道,所行道也,从“辶”和“首”」,引到這裏,大體是說文的原文,雖文句略有變更,但意思還是對的。但其下所云:「“道”就是首先的、首要的道路的意思。」則是作者自己加上去的意思了。細察說文,看不出有這種意思。說文解「首」字,說「頭也」,乃是人的頭部的象形(段氏以為是「側面之形」,再加幾根頭髮)。以人的「首」代表整個人,這是修辭學上的「借代格」,而加上「辵」部,表示「(人)所行(的)道(路)」,這樣解釋是很合情合理的。大體造字之初,都是很樸素的。把「首」引申到「首先」「首要」,都是後來的引申發展。該文中直接說「道,就是首先首要的道路的意思」,這是不合造字及文化發展的實情的。只因作者一直想要把「道」這個字的意思引向高遠,故不惜一切心力而為之。其實,要說「道」很高遠,甚至要說「道」這個字涵意很神祕,都是可以的,但不可以藉說文解字直接說。要嚴格分開它的本義和引申義。

四,云:「有的书籍和词典说,宇宙万物的本原就叫做“道”,这个本原其实就是最高宇宙特性“真、善、忍”。」

按:這段文字的前半段是客觀的學術的可靠的,後半段則攙入了自己的意見。道,固可以名「宇宙萬物之本原」,但說「這個本原其實就是某某某某云云」,此只是某個宗教或其個人的看法。若作「傳教」可,若作學術討論則不可。

五,云:「”《说文解字》说:“一达谓之道。” “达”是“逹”字的别体。“辶”旁和“大”字,组成一个“达”字。“达”者,通也,有达道、通达、通道等词。达道,最大的道路,人所共由之路。“一达”,第一大道,第一大通道,人所共由第一大道。」

又云:「“道”字还通“首”字。“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所以,这个“道”字的本身就有“大”(“强为之名曰大”)、“首先” “一”等含义。」

按:「一達謂之道」是說文的原文,沒錯。但此「一達」的意思,是「只往一個方向,去到一個地方」(說文所謂「行不相遇也」)的意思,故他處又云:「四達謂之衢」「九達謂之馗」,十字路叫做「衢」,九條通叫做「馗」。如此看來,一達,本來是指單獨的路,而非四通八達之交通要道,是比較低劣的意思。今把「一達」的「一」解成「第一」,又藉「达」之字形廣為發揮,既已明說了「达」是「達」的別體字,別體字的意思,也可以說是俗體,是一種後來才造的俗寫形聲字,因「達」字本來的聲音念如「大」,所以用「大」字作聲符,另造這一「达」字。凡後起字,都是比較不按牌理出牌的,都是比較不符造字原理的,在此,「大」只是注音的作用,並不是因為「道大」,所以用「大」作偏旁。又安可因其有「大」之偏旁,而硬說「達」有「大」的意思,合起來說「一達」是「第一大道」,豈非望文生義得厲害麼?又引老子說,好似老子深通「道」「達」這些字的文字學才用「道」「大」這些字來表達似的,則更穿鑿附會一塌糊塗矣。

六,云:「“導”字为什么要从“寸”字呢?古代有“寸心”(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寸心)、“寸田”(道家称心为心田,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寸田)的说法。所以,这个“寸”是指“心“。“導”字从“寸”,“(首寸)”的“導”字,也从“寸”,是表示导引是从“心”那儿开始的。」

按:「寸」原是個會意字,其中一點,乃指示腕下「寸口」之意。「寸口」乃中醫候脈之處,古人即以從腕關節到這脈博最明顯的距離,作為「一寸」,分十寸而為「分」,積十寸而稱「尺」。「尺寸」「分寸」既成度量單位,則為人群所共守,不可詐亂,故引申為「尺度」「守法」之義。「導」字是「導引」的意思,但其字之所以「寸」,段玉裁已注明,是:「引之必以法度」的意思。「寸」原不是「寸心」或「寸田」的意思。「寸心」者,以「心」之大,不過方寸,故稱寸心,此乃「寸」字之應用。「導」之从「寸」,不關「心田」。又「導」有「引」義,說成「引導」,亦應是通常所謂「引發導正」之義,並非仙家血氣「導引」之義,畢竟「引導」不是「導引」也。

七,云:「宇宙万物的本原,他就是最高宇宙特性“真、善、忍”,他就是我们人类的返本归真之路。明白了这一点,十个不同的“道”字(有的用计算机无法打出)为什么都从“首”和从“辶”(或 “行”)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按:說「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麼,這在現今的時代裏,已經沒有人敢露骨而說了。因為宗教是一種「很主觀」而「非理性」的東西,教徒守其教義之太真切,則往往產生很大的「排他性」,乃至對不信者,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嫉恨。美國九一一之難,乃由宗教之嫉恨而生也,而作案者,且猶自以為是「替天行道」,所謂「殺人不眨眼」,宗教之所以可怕,可以由最純潔的熱忱轉為最可怖之惡魔,今世之人不可不知也,不可不反省也。人人皆當謙卑包容,不可動不動即以「見宇宙萬物本原」自居,尤不可批評別人他教必不通真理,而急欲引渡之。近幾年來,世界學者有所謂「全球倫理」之倡導,即欲化除各宗教之自我封閉自我執著,乃至自我尊大自我愛憐。他們在世界之各宗教間異中求同,終於找到一條可以互通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也。他們把這句話稱作「全球倫理的黃金律」。嗚呼!各大小宗教之所應信守者,乃出於非宗教之儒家之言,為人處世之道,可知矣!

吾本不敢議論時政,亦不敢議論宗教,因這兩者皆甚非理性,甚可怕。尤其「無調查者,無發言權」,我於時政及各修行功法兩無所知,自知不可隨便議論。但我知道孟子說:「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離婁章句下)依孟子之教,如別人對我們無禮,且先反省自己是否已先對人無禮,反省了,我們不一定也要對別人無禮,當作禽獸,不理它可也。雖說以前的時代可能是個禽獸不如的時代,但,如今,或今後,宜可積極以思解之之道,不宜消極的一味鬥下去。如此鬥法,不只修練你們功法之徒受苦,其他宗教之傳播皆一起受連累,甚至文化之講學,亦因之而難得開展。奉勸DENNY,練功很好,好好練功,沒有人可以反對,但不一定要在思想上或行動上執著。他人猶可執著,讀經之人,理應好好讀經,好好盡其德量敬人愛人,「正己而不求於人」,方是真「真」,真「善」,而不必「忍」也。以真善之道自教教人,以待後學之興起,時代之改觀可也。

我再強調一次,「道」並非不可說得高妙,但不可雜引古文字學來證明道的本義之高妙,以欺群眾。文字學,好似火箭的推進器,只是一個初步的助緣,推進了,即要拋棄,否則,火箭進不了太空。不要將後來的引申義攙進原來的造字義之中,否則,這種文章就只能當作修道場中鼓舞人心的善書來看,不可以進「學堂」。我也希望這些文章的作者能更上層樓,成為一負責任的學者,不要把學問局限在測度臆想的範圍內才好。
是故,此等文章,包括另外以「神話」講「歷史」的那一系列文章,因為文字與歷史,都有其嚴肅的規格,尤其討論歷史,不可以「小說」人物和事件當真來看,三國演義作者已經很率性發揮了,今再以神話攪和之,則叫生民如何理解人生真相?在此學絕道喪的時候,我們為復興中華文化,為重建學術風氣而努力,都嫌來不及了,那有空閒再從事這些漫無根柢之臆度遐想,讓我國民復陷於虛誇妄想中?從某個角度說,我很敬佩寫這些文章的人,但有些議論,若在其本教之刊物內流傳,以增信眾之堅信,是恰當的,至少外人是不能說上話的。但在外面流傳,尤其在本讀經網之「學堂」上流傳,是不很恰當的,故他們沒錯,倒是DENNY把他們擺錯了位置了。若以後再貼此類似學術而非學術之文,或許會忍痛刪去,幸勿以為怪也。另外,當然,也希望傳教之時,多用功於學術,且宜心平氣和而論說之,所謂「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須是正知正見正語正業,教理才能廣大,傳播才能長久,方能成為人間大教,有益於世界人生,否則,泡沬一時,必將日漸萎縮,乃自取爾!


43、后谦字说

大謙讀經學園   招生簡章

還是小樓的記性好,天涯的大小事都在她樓裏存著呢!

因此,我想起來了,那天題了「知謙」之後,隨即題了「而謙」,是白玲女士要開的私塾,我們一行在深圳就住在她家,這字就是在她家寫的。我好像還說「而」那個字不好寫,但今天寫得還不錯之類的話呢。又,又想起來了,好像出國前即已題好了「于謙」,是給上海徐暉女士的。當天,又題了剛要成立的「至謙」,是太原李愛珍女士要的,又有「善謙」,是廣東陳振雄先生要我寫好寄去的。陳振雄留的地址是:廣州黃埔大道翠湖山莊四號508。當然,那天最後也寫了「九洲衣冠」四字。等等等等,歷歷在目───我的記性還不頼的。

年輕時候,見過一本書叫「古春風樓瑣記」,是記一些大小典故的書,很有趣味的。樓之所以為「樓」,是說瑣些記憶的所在嗎?其實,「小樓」還是難免遺漏了一些故事,以下所述,蓋非其所能知者也:

因為那天是大陸巡迴二十六個日子的行程的最後一天,就準備要離開深圳,下午一點香港的飛機好回台灣,想把這些字債還了。早上起來就開始寫。當然,怪要怪太糊塗了,不能只怪是寫字的緣故,不過,確實是費了些時間,待十點左右拖著行李上車,才知道是真晚了些,趕車到蛇口要搭十一點十分去香港機場的船,那掛飛機行李的關口已經關閉了,票不賣了,上不了船,白鈴趕快找來專做這趕時間生意的汽車,大伙手忙腳亂急將行李轉搬上那箱型車,連互相再見都沒來得及說,就被帶走了,但十二點半到機場時,也嫌慢了點,不讓劃座了,上不了飛機了,只好去登記「補位」。那天是四月二十九,星期天,又隔兩天就是大陸五一的長假,很多台商回台,機場大暴滿,我們(我與內人)補的是一百三十六號和一百三十七號,而當時還只輪到三十五號。從香港到台灣的國泰班次是不少的,一個小時最少有一班。但因為趕機的人多,班班客滿,所謂「生食都不夠,怎有剩的來曬乾?」不時地跑去打聽後補的消息,嚐盡了「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眽眽水悠悠」的滋味。到了下午七點,都在機場吃過兩頓飯了,才只輪到第五十六號。早就做好了在機場過夜的心裏準備,直等到晚上十一點二十,因為有許多人都放棄等待,出關投宿去了,居然最後一班,意外地勉強輪到,歡天喜地地辦了手續,領到登機卡,而我們後面還有排到兩百六十多號的,他們很熱情的向我們揮手道賀,我只好也祝福他們就地過夜愉快。回到台灣出機場,午夜一點了,我隔天星期一早上八點到十二點有四堂課,所以內人回台北,我回台中。到台中,就寢時,已是四點鐘,天都快亮了。害得我難免又怪起那「而謙」來。

所以啊,又要請林楊先生再讓一著了,就「后謙」(后,借為後。古字通,在今大陸簡體字不僅通,且同)吧?誰叫你「後來」才來?又誰叫「後來」小樓又提起而我也「後來」又回憶起這段「史實」呢?

如嫌「后謙」不甚合意,則順而作「有謙」如何?

不過,林楊對「而謙」的詮釋,可是正解呢:

學而謙...
知而謙,,,
行而謙...

可以轉告白玲。

如果要做詮解的話,其實「后謙」之「后」是甚好的字,涵了甚好的意。

如以大學文脈看,「後」為「遲緩」「後來」之意。而所謂「謙」者,乃雖疾而自以為緩,雖先而自居為後,故「後」之本身,即是「謙德」也。孔子所謂「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是也。論語中,有兩人可以「不伐」,一者顏淵志在不伐,一者孔子贊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可見「遲進居後」之功。又,孔子復有贊云:「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淍也」,可知「能耐而處後」,乃仁者之象,聖人所稱許者也。

進一步,此字,大學之原文作「后」,若純以本字而觀,可謂「后」之義大矣哉!后者,从人从口,是「號發施令者」,乃人君之象也。古者諸候曰群后,天子獨稱元后,後世乃為后妃之后。孟子曾引書經云:「徯我后,后來其蘇」可證。故「后」即君王也。「后謙」者,居君之位,行謙之政,是王道也。又,大易之大象,以「君子以」為句者多,計有五十三卦,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一類,其他,次多者為「先王以」,有七個卦。如比卦「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候」,渙卦「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而以「大人以」「上以」者皆獨有一,離卦「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剝卦「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而另有兩卦用「后以」,即泰之「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及姤之「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是也。凡「有后」者,皆甚吉之卦,故聖人有甚美之贊辭也。

如果「俗辣」一點的解釋,還可以說成「後來居上」呢。

「後謙」「后謙」,誰願以之為名歟?有大德大福者,方可得「后謙」之名也。

林楊先生,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44、一人一信向馬總統及新政府發聲請命,我則是百感交集

日期:  2008/03/31   發言人:  讀經家長   
主題:   一人一信向馬總統及新政府發聲請命
日期:  2008/04/03   發言人:  王財貴   
主題:  Re:一人一信向馬總統及新政府發聲請命   
內文:
從華山書院的網站到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都有人提這個建議。在讀經網民討論氣息稍塑頹勢的此時,居然有那麼多人的回應,一方面可見平時玄默深沉的讀者還是不少的,一方面也可見民眾,尤其是讀經界的家長和老師對新政局的期待之殷切。有人指名要我表態,也要基金會做積極的回應,基金會的回應,可能是令人失望的。

我則是百感交集。

在李登輝當總統時,我就有一個機會在總統府中向他提由政府推動讀經的建議,情辭懇切。也曾隨同經典會考前百名考生入總統府見陳水扁兩次,兩次都以同樣的心情,提同樣的意思。在官樣儀式中,當然被當作官樣文章來處理--就是不處理。

七年前曾志朗當部長時,有美國教育部官員向他提議,要他主動找我了解讀經教育,後來是我主動找他。談得甚不愉快,回來後我沒放棄,又寫了一封信給他(附於下),當然再也沒有回音。林清江當部長時,有一社會有力人士,將讀經的資料送到他家,當然也沒有下文。

馬英九還長台北市時,我曾由熱心公益人士陪同,向台北市教育局建議要為全台北市做讀經教師培訓,馬市長曾特別接見,表示支持。後因我沒有合作的對口單位,只用我個人的名義,恐怕效果較弱。這也成為我積極要成立基金會的理由之一,現在基金會已成立,我正等待時機,重提此案。

至於要某人去當部長,或許朋友們不太曉得,要當個官,尤其是國家重臣的位置,要有許多許多條件,其中是很複雜的,不是那麼簡單的。蓋孟子所謂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不過有許多朋友表示的很好,即:
讀經是對國家民族有益的好事,不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表示意見,

所謂:「意義不一定在於是否能擔任部長,
而是民間表達對於「讀經教育」的重視,
讓不管誰來當教育部長,都一致推動讀經,
這才是最重要的!」

也有朋友提議聯署,但聯署的工作太笨重了,不如從四面八方來寫信。寫信的內容主題不必是推官,而是介紹讀經,或者以自己的文筆寫自己的心得,或者引用已有的文章,廣介理念與成效。相信數量一多,就會引起重視。

不過,回想起十幾年前,我曾發起一人一信運動,由我擬好了文章,希望贊成由政府推動讀經教育的人,或者自己再寫一篇抄成三份,或者將我的文章影印三份,一份寄給教育部長,一份寄給立法委員,一份寄給當時教改的主持人李遠哲。我隨著讀經通訊廣泛的發送這份陳情書,想號召十萬人寄這封信,期待可能達到某種效應。但這個運動發起以後,據我所知,全台灣寄出這三封信的人,可能只有一個人,那是我的一個學生。

當然,我不曾因此灰心,我一路走來,是從不灰心的。

以後也會帶著基金會繼續努力,以歷年來的從下到上的模式為常態,而不放棄任何可以創造從上到下的機會。我答應大家,在最近期間內,會再次向當局提議。在今後的四年之中,更會再三再四地做此努力。

大家也一起努力吧!


附:給曾志朗部長的信:

部長先生:

昨蒙接見,甚為榮幸。談及有關「讀經教學」諸事,並承俯允協助,尤為感激。

環顧國人語文程度低落,青少年問題頻生,大學生普遍缺乏理想及獨立思考能力,社會人心急速敗壞之狀(以上無責備任何人的意思),鄙人以為:凡此皆因「文化教養」不足所致。而目下所推廣的「讀經教育」,實在是一劑挽救良方。

遠自七年前,鄙人即利用課餘的所有時間精力,默默地「兩條腿一張嘴」,推廣至今。現在只在本省之內,即有超過一百萬兒童或多或少接受此種教育,幾乎所有受過此種教育的兒童的表現,都讓老師及家長覺得非常驚訝而安心。

部長先生,因為初次會面,相知為難,或許鄙人須先自我表白一下:鄙人無任何政治傾向,非任何宗教信徒,也不是失意無聊,也不為沽名釣譽,或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更不是為圖財謀利而來。所以請您不要有所疑慮。

鄙人之所以孜孜攘攘,急於求助,一方面是本於知識份子之文化良心,二方面實在是因為社會上有太多的家長教師,發現「讀經教育」的重要,希望鄙人能代表他們,上報政府,期盼政府能予以重視,有朝一日,並以政府之力,參考此種方案,以最節省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改革教育,納入體制,讓文化普遍生根。則百姓有福,國家甚幸。

鄙人深知一時要影響體制,實在太難。所以謹遵所示,先呈上較為寬鬆之「推廣計劃」,請觀其大略可行,即與協助,勿因其不夠學術之嚴格要求而忽略也。至於進一步請教育部出面支援「實驗」(如國語實驗小學之諸種實驗),以取得更大公信,則鄙人會繼續努力構思擬議,他日循法規上呈評詁,還請部長先生從中成全。
   敬 祝
鈞 安                    
                                          敬上
                                     九十、二、十六

45、乡愿自辩

对濂溪两句话作一详解


拜讀大文,見得江東之義先生,體道力踐,實感實德,境界非常人可及,甚為景仰。其後乃知其反覆申論「鄉愿」諸意,意在為我設言,愛我之誠如此,令我深為不安。

江東先生說我難免「鄉愿」,蓋知我者也,因為我有時確是鄉愿得有些莫名其妙。

不過,我平常也稍讀聖賢之書,平生最怕得罪聖人。所以鄉愿得不敢太過,更不敢隨時隨地都鄉愿就是了。

本來孟子解「鄉愿」的意思是:『(鄉愿之人常批評君子:)「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為踽踽涼涼?(鄉愿之人認為做人的標準是:)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可矣。」(孟子總結而評論云:)閹然媚於世也者,是鄉愿也。』又(答萬子之問)云:「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盡心下)

若依照孟子之意,檢查我的言行,我實在極力地在避免成為鄉愿的。
第一,我不但不會去批評那些有志於古道的人,反而我一向讚賞他們,而且,我也是一個常被某些學者專家指為「嘐嘐然每事必稱『古之人古之人』」的人。

第二,一個有理想的人,常常眼高手低,說到沒做到,所謂「言不顧行,行不顧言」,我覺得我正是這種被鄉愿厭棄的人哪!我的志氣是要把讀經推廣到全民,十年來的結果呢?我曾有把讀經推回體制的計劃,拜過兩岸的教育部,終究是一場空。我五年前說兩年內要舉辦「千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背誦大會」,黃牛了。我五年前希望一年內會有一萬人「讀經在家自學 」,五年來,只不過一千人!我最近說三五年內要鼓舞社會開一萬所私塾,可能嗎?我打算今後的餘生,要辦書院,講學,培養人才,許多人還不都以為是「在說笑」。但此心依然未死,不是所謂「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得可愛麼?

第三,很多人對我是「刺之」又「非之」的,可見我是色彩鮮明,不是「刺之無刺,非之無非」的人。譬如我推廣「在家自學」,使得我在台灣某些縣市的教育局有名起來,他們在「政令宣導」時,告誡家長們:「你們不要被那個姓王的『有心人』所搧動!」您如果上網,那批評我的人可多了,咒罵我的話可難聽了。子貢問孔子「鄉人皆好之,何如?」孔子說:「未可也」,又問:「鄉人皆惡之,何如?」孔子又說:「未可也」,最後的標準是:「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我雖不知道好我的人,是不是都屬善類,惡我的人,是不是都是些惡類(最好如此啦!),但至少是有人愛我,有人惡我,連學校內同事,都有當面反對我的。據說我在大陸的言行,都有情報上呈,早有許多朋友勸我「當心為要」,可見我並不是「同合乎流俗,合乎汙世」者了。

呵呵!莊子所謂:「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我這樣自我辯白,可知這即是「鄉愿」的伎倆了!

不過,我還是難辭鄉愿之責的。我自己反省,應是在:「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上。

做人而想做到「忠信」「廉潔」, 真是談何容易,我亦知其美,然,唯心嚮往之,總苦不能至。

「廉潔」,在「示有妻子,治生產業」以上,皆無人敢自居為「廉潔」,唯儘量「為惡無近刑」不至於貪得無厭犯法亂記,即可「貌似廉潔」了。

「忠信」,孔子云:「言忠信,行篤敬,雖蠻陌之邦行矣」,明道云:「言忠信,行篤敬,是徹上徹下語,聖人元無二語。」可見忠信之難,我只是常常勉強為之,所以難免要自判自己是「貌似忠信」了。

朱子注四書云:「盡已之謂忠」孟子列君子之修行位次云:「有諸已之謂信」。我反省,自己對自己,確實未盡得全力,故亦無所謂「有諸已」,可說是「忠信兩虧」了。對別人,孔子云:「忠焉能勿誨乎?」對人,本應「直心直言」。但我雖在公眾場合,能夠「放言無忌」,亦能「說大人,則藐之」,而對朋友學生,尤其是已經長大成人的學生,我是生不起「氣」來的;甚至對於和我共事的同行或屬下,我也很少「責備」。

但,我有時心中氣不過,而未發出來,我會在心中想:何以如此?是我「閹然媚於世」,想讓「眾皆悅之」,以博得「好好先生」之名?應該不是!至少不是主要成份。而是我「不忍心」責備,我「怕」責備人,我「不敢」,我「怕」看到人受苦受窘的樣子。

我想,如果人人皆有良知,應是人人皆能自反,不必我去責備。自反才是真的,因人之責備,若不自反,形貌服從,亦是徒然。

對人之過,是用責備法還是用稱賞法,孔子即曾說過:「巽與之言,能無悅乎?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悅而不懌,從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我較常做的,可能是巽與之言,而法語之言少。

不過,這只限於在生活中面對朋友及長大了的學生之勸說。如果在正式學術討論或演講中,眾所週知,我常是不很客氣的。又,「文王一怒而安天下,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我如果在位,在對國家社會民族歷史影響重大的事件上,恐怕我也會以全生命爭之的。

我年輕時,教小學,因為管得緊,學生們稱我為「閰羅王」。最近,有些人聽我對大學生上課的錄音,怪我上課上課,就罵起人來,說我怎麼常常半節課都是在罵學生?我學校學生流傳的集體印象,我是被歸入「兇老師」類的,可能是我認為因為他們「還小」,還「有救」。我在研究所上課,就又「鄉愿」起來了。

其實,我也知道太鄉愿對朋友學生不一定就好,有時反而會害人。譬如,去年暑假,我在深圳,宓山從山西趕來見我,那時我有病在身,話都講不出來,宓山來時,已經晚上十點多,而我隔天就要到香港,他不能同行。只好抓緊時間做徹夜之談。談話中,他屢次問我要不要休息,我都「鄉愿」地說不要緊,所以就談到了凌晨兩點。隔天打起精神赴香港參加「第四屆國際經典誦讀大會」。惹得深圳的朋友,不能諒解宓山,給他白眼看,而且藉故請他早些回家,不要停兩天等我回來。我回來找不到宓山,他們還滿肚子怨氣未消,看來,宓山已經成為深圳的「不受歡迎人物」了。到現在,我心裏對宓山都還很過意不去,沒想到「鄉愿」竟害人如此!
   
所以,朋友們,你如果覺得我沒有脾氣,沒指責你,是因為我把你當「大人」,當「研究生」看哪!自己小心檢點一點吧!不要「老虎不發威,把我當病貓」,在我面前,不要因為被我「一路讚賞」,而竟然「自以為是」才好哩!

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0:00:16 | 只看该作者
17、「切蔥」的故事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10/25 06:42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哲萱在 2008/10/25 01:28pm 發表的內容:
.从“理无碍”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给读经的家庭一个可期许的未来

时间:2008年7月
地点:深圳梧桐山鹿鸣学堂
主讲人:王财贵
录制:伯毅
文字整理:哲萱
..
了不起,又整理出一場演講。
我先看了幾段,除了嚕嗦了一點之外,還算不錯,整理的文字也很順。
還有幾個錯字,還有些文氣要補足,又還有一小段換帶子漏了,也應補一下。
待抽空做一下。謝謝伯毅和哲萱。


下面引用由哲萱在 2008/10/25 01:28pm 發表的內容:
讀經教育理論實踐進階篇。

由于伯毅兄臺的切蔥水平太差,視頻恐難問世,只好“缺憾還諸天地”~...

應說:「由于切蔥的伯毅兄臺水平太差」才對。

因為如果說:「伯毅的切蔥水平太差」,尚語帶保留,有人會以為伯毅兄臺的「其他水平」或許還馬虎算數。

而說:「切蔥的伯毅水平太差」,則肯定表示此伯毅兄臺只能切蔥,「其他水平」概無足觀者,或許切蔥還不一定能行呢!

我想哲萱之意是後者,是故代為明確表白之。

又:哲萱是否能說說「切蔥」的故事,或許諸友尚摸不著頭腦也。

2008/10/25 06:40pm

文章主題: 從“理無礙”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哲萱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10/29 08:37pm 第 1 次編輯]

「理事無礙」一篇,我說要修訂一下,還沒做完。

至於「教師進階」篇,如影像資料不行,可問問鹿鳴,或許有人錄音,拿來聽聽,如有可取,就轉文,若沒意思,丟了就算了。

另,欲明「切蔥」之意,那真是舊事了,但今可今用。

話說今年七月十日,我到山東,百林帶小樓也到了,可是這回從萊州,到濟南,到寧波,演講場合都交由小樓操鏡,百林在旁遊手好閒,擺出一副「徒弟代師出馬」的得意樣。二十日,我要往深圳,本來說到深圳要多休息,不演講的,小樓就帶著機子回北京了。不料到了深圳,又安排了三場,加上廣州和惠州也都要講。小樓打電話來,說伯毅自告奮勇要來拍攝。我問:「他行嗎?」小樓答說:「應該沒問題吧!他以前曾在SONY上過班,那是出品攝影機的大公司哩。」我一聽「大公司」,就有點不安,於是跟小樓說了一個古人筆記裏的舊事(筆記記的是真人真事,朝代和名字我忘了):

皇帝每隔一段時候,就會放出一些宮女賜給大臣。這回有個大臣得到了御房的宮女,很高興,邀約了同僚要來大快朵頤,謀諸此女,女大驚,說:我不會辦宴席,我在宮中是屬點心部門。主人說:那做點心來吃也可以。此女又說:我那部是專做餃子而已。主人說:那就請大家吃皇帝的餃子也不錯。女子說:我是做饀的那小組。主人說:那我請別人趕皮,你儘管做饀吧。女子又說:我是負責切蔥的。

果然不出所料,伯毅老兄上飛機時,聽信機場小姐的話,把機子交付托運,造成後來所攝出來的像,都像小丸子--三條線。到了會場,我看他跑上跑下,接電線就忙得滿頭大汗,架上了機子,還沒開拍忽然間腳架垮了一邊,演講開始,又忽然間,鏡頭咚一聲垂了下來,講到一半,又忽然間,,,,害得我在講台上也跟七上八下心神不寧。

從此,伯毅就多個「切蔥」的外號了。

此故事原是一時說給小樓聽的,伯萱大概沒聽到。升君也不要誤會伯毅的文憑有假。我看過證件,那上面的職銜,明顯印著兩個大字:「切蔥」。
   
2008/10/29 08:36pm


18、花了整整一天

文章主題: 培養胸懷萬世的人格——季謙先生談他的教育理想   
天涯在小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18 05:35pm 第 2 次編輯]

花了整整一天,才把此文修訂了一下,可以想見最初整理文字稿之費時費力,多謝小樓了!

培養胸懷萬世的人格
  ——季謙先生談他的教育理想(略)

2008/08/17 10:48pm


19、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

文章主題: 冒昧关注王财贵老师的身体健康状况  

  南蠻子   

以前讀「維摩詰經」,看到「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深為感動。

如今因我病,引出南蠻子張帖出他歷年研習中醫所得,讓大家可以看到中醫名論,注意養身。
若因此可使天下讀經父母與學堂師生個個康強勇健,縱吾再病一場,何妨!
2008/06/24 08:33am


20、看來寫得很好,流水帳,最實在

文章主題: 8月王教授四川疗养行(一)      
  海印子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7/10/04 07:10pm 第 1 次編輯]

看來寫得很好,流水帳,最實在,是稅務人員看不到的自家密帳,才好哩。但其實不是流水帳而已,有許多「蒙太奇」,又夾敍夾議出入人我的,還有山光水色花紅柳綠的白描,也沒想到海印子的文筆如此靈光,期待續集!

我回台中教育大學第一節上課,難免跟學生談起這段不尋常的「旅程」,大家很有興趣。文章如用寫的較麻煩,本來我想讓人就那些談話整理出文字來,發在網上分享給大家。看到海印子的記錄,更為詳實,我想我的就不用再發了罷。
(如發現錯字,可以按框格下的「編輯」鈕,自行修正後再發一次。)
2007/10/04 07:04pm 


21、说台北101大厦

文章主題: 台湾地区地震   王老师及台湾的朋友们安好?      
芙青   

台灣台北有一座目前世界最高的樓,一百零一層,通稱「一零一」,高度五百零八米,
想像一下,在地上走半公里,然後回頭望望出發原點,把這長度豎起來,就是這樓的高度。
除非天氣很晴,樓的半腰以上,常在雲中。
有一次我問設計建造者李祖原先生,樓那麼高,運到地震怎麼辦?
他說,他設計的品質是可耐十級的地震,
而且這樓的壽命可達一千年,
壯哉斯言!
  
2008/06/04 04:48pm


22、我為此素齋三日

文章主題: 国务院为普通百姓设全国哀悼日引关注     
  芙青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5/19 02:13pm 第 2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芙青在 2008/05/19 12:23pm 發表的內容:
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为公众事件降半旗。

這一句話令我動心,久久不已!
就好像聽到那五萬人,乃至更多更多的受難者復活!
一個政府能知道人民困苦可憐,即使只有一道不花錢的決策,那都是很難得的事,
我為此素齋三日。

2008/05/19 12:38pm 


23、“教育的智慧”的講話轉錄

文章主題: 教育的智慧(完整版)   
天涯在小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5/17 12:28pm 第 1 次編輯]
大略看了一遍,
意思還不錯呢!--老實說,是很重要!
百年來,教育界就少此種議論!
這篇講話的轉錄,在行文上,已經大體可讀了,辛苦清羽了!
我以後有空,或者再稍潤飾一下,即可流通。
2008/05/17 12:27pm


24、用虹來吸之外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11/10 08:35pm 第 1 次編輯]

用虹來吸之外,我知道武俠漫畫裡有「吸星大法」,你不來,也把你吸過來。
現在就試試此法威力,原來只要透露個中祕密:

我那罐酵素,摻有從馬來西亞推廣者檳城的溫醫師那裏帶回來的「三十年」老酵素,所以呢,這六千CC,雖只醞釀三個月,就具足三十年力道了,據說只要一滴入口,即有奇效--驅魔除邪,却病延年,養顏美容,逢凶化吉,加冠晉祿,有求必應。

動心了吧?朋友們,一人沾一滴,可供六千人飲用呢,來吧!

2008/11/10 08:32pm 


25、谈歐巴馬之獲選

文章主題: 〔新聞〕歐巴馬獲選美國首位非裔總統      
  散步道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11/05 03:04pm 第 1 次編輯]

我一直很注意此事,
成今之局,足證胸懷開闊,選賢舉能,唯德唯才,
美國人真的了不起!
看來,其領導世界之氣數,
還可延長一陣子。

中國人努力學習了!
  
2008/11/05 03:02pm


26、答穿汉服的感觉如何

文章主題:這種感覺如何? 哲萱

下面引用由哲萱在 2008/10/19 07:50pm 發表的內容:
感覺如何?

一身古典,感覺甚優雅,雖然或立或臥,或觀書,或休閑,打手機,聽MP3,也感覺很諧調。
總之,人漂亮,衣裝漂亮,當然感覺甚美,為何還要問呢?
我知道了,
哲萱大概要告訴老大一句不好直說的話:
「古老不古老,不在服裝,而在年紀!」
  
2008/10/20 10:20am 


27、评《我有一個夢想》

文章主題: [轉貼]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虛室生白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9/03 10:57am 第 1 次編輯]

這篇文章已節錄在我編的英文讀經本之「英文名著選」中。
因為讀經的意思就是讀人間最有價值的著作,而這篇文章代表人類的良心,所以雖是西方人讀了也動容,因為他們也是有良心的;雖是中國人,也應該熟讀,畢竟良心、智慧、文化、理想等,都是不受時空阻隔的。錐處囊中,其末立見,仁者之言,雖千里之外千載之下應之也。
   
2008/09/03 10:52am


28、中元節在家祭拜

文章主題: 华夏传统中元节?盂兰盆节复兴方案   
  天涯在小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16 11:03pm 第 4 次編輯]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幾天來,台灣到處有自家或鄰里聯合的「普渡」,雅號曰「慶讚中元」。我從小在鄉下,每逢此節,是民俗大事。後來成家在台北,還不廢此習。所以我家每年今日也都舉行祭拜。

中元節的祭典,設壇的地方是不特定的,隨人方便即可。祭品也不講究,凡是可以吃的東西都可以擺上去,所以普渡的場面總是顯得特別「豐盛」。
這是在我自家的樓下門口,現在正要燃香。禮桌前端飯鍋上插的旗子,寫的便是「慶讚中元」。
滿桌的祭品,各插上了一炷香。看上去頗為熱鬧,也為這聽起來淒清恐怖的「鬼節」平添了幾許「幽明」不隔「陰陽」相近的溫馨之感。另外,要持香從四面遠方每隔數步在路旁插上一炷,一路插回家門外,表示普及引路迎祭之意。一路上香煙燎繞,這是中元特別的禮數。



29、看著各種報導,敍述著災情的慘狀,不忍哪

文章主題: [公告]血脈相連,請熱烈響應四川賑災活動!   
  基金會  

我去年暑假,才在四川地區轉,青城山,住了二十餘日,到過好幾個道觀,那些道觀都已經數百年的老舊殿堂,能支持得了麼?
曖依廬,就是新開的青城學堂,可還好?劉老師和他讀經自學的孩子,還有他們很忠厚的,待我很好的一家人,可還好?
九寨溝,聽說也破壞了,那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地方!
十幾年來,成都去過好幾次,
五六年前,去過都江堰拜李冰父子廟,
三四年前,到過綿陽,綿竹演講,
那裏有許多朋友在推廣讀經,後來聽說綿陽教育局很支持讀經,大部份的中小學學校全校都讀經。
這些地名,忽然都出現在媒體上,那裏有我的足跡,那裏有兒童讀經的聲音,
看著各種報導,敍述著災情的慘狀,
不忍哪!

2008/05/14 07:41pm


30、努力,努力,再努力

文章主題: [轉貼]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的演講辭            如幻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9/27 07:11pm 第 2 次編輯]

對人類命運的教訓,永遠不出從幼稚園開始,師長就一直交待的老掉牙的:努力,努力,再努力!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又云:發憤忘食,學而不厭,皆此意也。而人不會,以為迂闊而嗤之。
曾國藩戒子書云:莫厭「老生常談」,老生之所以常談,蓋因其理百世不易也。
此番演講,實無別妙,只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然以具體帶幽默的現身說法,故動人耳。講辭中提到「良心」,尤其好上加好。
可嘆人們何以必需如此,才能受感動?孔子講的不是更完滿圓熟麼?
2008/09/27 06:11pm


31、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文章主題: [转帖]其实我们的文明真得那么值得骄傲?   
  天涯在小樓   

請問:文章裏的[他],是宿世與中國有仇的敵國的國民嗎?
如果是,那這些話都是情理之中而可料見的.

但如果那個[他]是現代的中國人,尤其是現代的中國高級知識份子,那就不只是可以料見的情理,乃是事實如斯,而且八十餘年事實如斯,而且振振有辭,成為主流.而且教育體制採用這種心態教育中國國民,而不自覺.所謂喪失主體性是也.

不過,反諷的同時,千萬不可掉入[比爛]的泥淖中,即不可因此說:[因為別人也有錯,所以我的錯可以原諒],一個君子聞過,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不分古今中外人我,既不數典忘祖,亦不循私護短也.

孔子所謂[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最好,最簡捷,最清明,最健康.
  
2008/10/09 04:58pm


32、再貼一次「模範生」楊元寧的報導

文章主題: [轉貼]我怎样才能嫁给有钱人?     
  木木   

漂亮女設若真能嫁得金龜婿,有錢揮霍,不知就能保證幸福否?
再貼一次「模範生」楊元寧的報導(吾以之為「模範」,不因她的「成就」,乃因她「所以成就」的心態與付出),世間為人如此,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美是醜,是富是窮,皆無此種煩腦了。

哈佛才女楊元寧,20歲的慈悲之心(略)
30雜誌四十八期,


33、我回來了,2008 ,奧運前夕

文章主題: 我回來了,2008 ,奧運前夕。   
  季謙   

我自六月二十七日赴大馬轉大陸,
計經十七個地方,二十餘場演講,
今天下午回到台北。

在這三十四天中,備受各地朋友熱情接待,在此一併致謝!謝謝了,謝謝了!

回來打開交流網,看到討論也很「熱情」,真是「又喜又驚」。明兒或後天,有空時,我希望也能軋上一腳,湊個熱鬧也算是對朋友們的回報。

若再有空些,也想把這一趟的「雜感」說一說。十幾年來,我大概都是「淡出淡入」,一路走來,「沒有留下痕跡」,好像也不大對。

但,要說些什麼呢?若是還講讀經,誰有興趣那些老套?若想講講別的,我又好像「除此之外,別無伎倆」。

噫!這下子可要琢磨琢磨了。

不知朋友們有何高見指點?
  
2008/08/01 11:08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02 05:00pm 第 3 次編輯]

多謝關懷!

如幻與班長的回應,雖只短句,而情意具足。

兩河白道學我的口氣可真像,但前面的「咳--,咳--」可以刪去,因為今年不感冒。你不要老虎不發威,常把我當病猫看,那天卯起來,叫你見識見識!

如是先生的提示,我可以找來再看一看,「琢磨琢磨」,再報好意。但最好告訴我在第幾樓,因為此主題之下波濤汹湧,浩浩湯湯,懷山襄陵,引我文章的那小帖早被淹沒了。自開網以來,論題往來未有如斯之盛者,樓主之功,真「不在禹下」也。

Sinjow 真是鄉下老實人,他不知道北京人現在有個心照不宣的共識:「躲奧運!」人家躲都來不及了,還留我?

小樓大概聽膩了我的話了,不希罕我開講。不過,要知道,凡是遊記,最好立即記錄,否則,日久就遺忘了。再過幾天,恐怕沒得寫了,大家怪小樓去吧!

2008/08/02 04:44pm 


34、存問大陸風雪之災

文章主題: 存問大陸風雪之災!           

  季謙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2/03 02:13pm 第 1 次編輯]

從媒體看到陸風雪釀災之消息,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以為一兩日即過,沒想到已經半個月,而且愈來愈嚴重。

不知諸友可好?

聽說大陸當局盡力救助,以人情溫暖化解天地冰雪,令人感動,也看到這個國家社會的希望。

古人曾說「瑞雪兆豐年」,雪下得多,表示來年要豐收。老天似乎大聲地昭告訴世界:大陸的經濟要起飛了!大家守望相助,渡過難關後,祈求老天不要食言了。
   
2008/02/03 01:51pm


35、詩常棣,論語唐棣,實一物也

再次真正!讓王老師寬心。您之理念與其有背否?才是真正要件。

「常」,說文中,其本義為「下裙」,部首或從「巾」,寫作「裳」。(故我在讀經本中,凡遇「裳」字皆讀為「常」)
「唐」,說文本意為「大聲」。
故此二字,皆非植物之名,皆應作「棠」字,即「蔽芾甘棠」「左宗棠」的「棠」字,才準確。
文選注引詩「常棣之華」作「棠棣之華」,可知「常」「棠」通用。
說文段注云:「詩常棣,論語唐棣,實一物也。」可知「常」「唐」一樣。
又,小雅「常棣」之詩歌詠兄弟之情,而後人多寫作「棠棣」。現在門聯常見有「瑞日芝蘭光甲第,春風棠棣振家聲」之句,即作「棠棣」而不寫「常棣」。可見「常棣」應唸作「棠棣」才對。(三民書局大辭典「常棣」之「常」字讀為「嘗」之音,恐怕是誤讀了。
棣,郁李也,又作奧李或郁梨。或云即今之「山櫻桃」,有紅花白花兩種,紅的叫「棠」或「甘棠」或「棠棣」或「唐棣」或「常棣」。白的叫「白棣」,或只稱「棣」。
我之所知大概是如此,供您參考。
讀詩經,讀到這種地方來,是很繁雜的,孔子所謂「多識草木鳥獸之名」者是,但以孔子語順觀之,這是擺在「可以興、觀、群、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之後的事,不是很要緊的,如不是詩學專家,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是不必太苛求的。
前幾年,有人出版「詩經常見植物研究」,有朋友送我一本,或許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確定知識。書放在台中,我現在在台北,一時無法查到。等有機會再詳細說明吧。


36、伯毅字说

读大德牟宗三先生《生命的学问》书所得一斑

清羽真有感覺人也,有性情人也,有志氣人也,即將為有力量人也。給你取個字為「毅」罷。如屬長子,叫「伯毅」,如非長子,叫「子毅」。毅者,「有決不屈」也,謂有決於道,不屈於俗也。孔子獨美「剛毅」近仁,曾子自許「弘毅」任仁。嚴毅、清毅,皆美德也。古者有樂毅,名將也;近世有君毅,名儒也。有志思宏者,勉之矣!


37、有关解字法

日期:  2004/09/27   發言人:  月飛   
主題:   囬復溫玉:可用百度或google 擻索有關蕭啓宏的文章,此處提供記者對蕭啓宏的採訪
日期:  2004/09/29   發言人:  王財貴   

此種解字法,古已有之,如東漢時許慎說文解字序斥當時之解字者有: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虫者屈中也.諸說,都是望文〔字〕生義.非造字之本.又,宋朝時王安石自作〔字書〕,其中有波者水之皮,以竹鞭馬為篤.之解.蘇東坡笑之云:然則,滑者水之骨,以竹鞭犬,有何可笑?
今蕭先生所發明全息識字法,對識字及人生之教化或有其相當之輔助性.但不可以為造字之本義,不可以為教學之正法也.
不然,穿鑿附會,總能講出一點意思,但其意思,並不就是原字之義,乃是懂得此字後,有了聯想,再把聯想附會上去.這些聯想,可以人各不同,乃至今天與昨天不同,形同命相之拆字,隨靈感而說,則人各一說,時各歧義,文字之解將大亂矣.故教兒童識字,不宜用此法,如要識字,實是很簡單的事,不必如此費周章,以致打亂其對字義的穩定性系統性理解.
如從另一面考察,所謂與易學結合這一面,則有相當深度之意義.因為天之運行,本不一定有所謂行健之理,地之舖展,本不一定有所謂貞順之德,而在有德者觀之,則可以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之教.有如羊之跪乳,非有孝也,蟻之合作,非為義也,而有德者借之以設教耳.
今觀蕭先生之解字,皆以德行或學問解之,此乃因蕭先生本身之德業所反照也,甚為感佩,於其本人,或聽其解者,當有相當之益處.但設如有一惡人,依其人生見解,解易字云:日者,太陽,勿者,不要,太陽者,光明也.易經的道理就是叫我們背棄光明,...,則可乎?
故有蕭先生之德者,可用之,無其德者,用之,不甚方便也.  


38、何谓「對尊長,勿呼名」

日期:  2006/05/06   發言人:  嘉宜   
主題:   王财贵老师:五一节快乐!
日期:  2006/05/12   發言人:  王財貴   

謝謝你的問候。
所謂「對尊長,勿呼名」,古人有「名」有「字」,「名」是小名,即小時由父母所命,長輩自小看他長大,就呼這個「名」,自己自稱也用「名」。到了長大後(男子二十歲)加冠時,就由禮請來的族中大老,給他另一個「名」,叫做「字」。所謂「字」者,本意是「孳也」,生出下一代的意思。即這個「名」,是從前個「名」生出來的另一個「名」,故謂之「字」。如再有其他名稱,則為「號」了。
所以「字」與「名」往往相關。此相關,有相似相訓者,有相反相成者。相似者如:孔丘,字仲尼。丘者山也,尼者,魯之尼山也;仲者,排行第二也。顏回,字子淵;回者,水之旋也,淵者,水之深也。卜商,字子夏。言夏商兩代(加上周,為三代)相承也。仲由,字子路。由者來也,路者,所以來也。其他如歐陽修,字永叔。修者長也,永亦長也。蘇軾,字子瞻。軾者。在車前所以供人憑之,而可前瞻之木也。
相反者如:端木賜,字子貢。賜者,上賜下也,貢者,下獻上也。又如韓愈,字退之。愈者,超前;退者,向後;此用孔子「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之意也。
至於號,亦可當「字」用。最有名的是,蘇軾自號為「東坡」了,「蘇東坡」名氣之大,讓我們幾乎忘不知道「蘇軾」和「蘇子瞻」是誰了。
自從有了「字」之後,一個人即從孩童的家庭的幼稚的生活型態,轉進為成人的社會的要負責任的生活型態。所以古人的「冠禮」,是人生成長過程中,非常合情合理且非常重要的設計。行了冠禮,又有了「字」,自己會常警惕自己:已經長大了,要成為社會人了!大家也都要把他當大人看了,所以在社會中行走,人都稱其「字」,而不稱「名」。連舊日的朋友都要改口了,除了自己還自稱已名以對人外,唯有父母師長等可以直呼其名。一般人只有在看不起人,要教訓人時,才不屑的或氣呼呼的稱人之名。所以,長大後,名就很少聽到了,因此,「名」又叫做「諱」。「諱」者,不可說出口也。但死了時,其墓碑則須再用其「名」,以表示回歸祖先的意思。
論語中,如弟子相稱,都用「字」,而孔子叫門弟子,則呼「名」。故明明前面是說「子夏」問曰巧笑倩兮,後面卻說「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記錄時,都說「顏淵,顏淵」,到孔子說話時,卻改成「回也,回也。」而諸弟子說到孔子時,大部份都稱「夫子」,如「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亦有時可稱「仲尼」,如子貢有時說:「夫子之牆數仞」,有時說「仲尼不可毀也」。可見弟子可稱其師之「字」,唯亦不可當面呼之耳。
因此,弟子規才交待:「對尊長,勿呼名。」因為弟子規成於此禮未廢之前。
現代人,沒有冠禮了,也沒有字號了。故皆稱名到底,也不為怪了。
有時直呼其名,反倒有親切之感呢。在河南,有人也曾告訴我說:他們幾個讀經朋友常常談在到我的時候,都「王財貴王財貴」的叫。他雖然對我表示「懺悔」,但卻說:「這樣叫,好像比較沒有距離,像一家人一樣,大家心裏覺得很痛快。」,既然如此,我除了說:「那你們就這樣叫吧!」之外,還能說什麼呢?
在台中學校裏,「阿貴老師」是學生們流行的稱呼。當然有時是稱讚阿貴的,有時是拿來罵我的,因為據說我派的作業是全校最多的,他們互相勸說:除非不怕死的,千萬不要去修「那個阿貴老師」的課。
其實,我也曾為自己取了個「字」,叫「季謙」。「季」者,排行笫四,「謙」者,卑以自牧,取孔子云「富而好禮」之意,以配「財貴」也,而易經「謙卦」六爻皆吉,天下好處都到我這兒來了! 全球讀經交流網開動時,黃奕替我注冊,因「財貴」兩字被系統抗拒,所以改用「季謙」。不知那一個沒大沒小的「小輩」,首先稱我為「季謙老大」,後來就在網間流行了,有時省事,簡稱「老大」。平白把一個本來自以為是「謙謙君子」的「大老」,叫成一個好像「江湖道上」混混有年的「頭子」了!
古之通達人說:「呼我為牛,應之為牛,呼我為馬,應之為馬」,他們硬要把我當牛當馬,唉!套句你們東北人的口語:「有啥法呢」!
哈爾濱,一定會去的。而在我還沒去以前,你們就做得很好了,令我很高興,很放心。(所以如果不去,好像也沒什麼關係。哈!)
台灣沒有五一節長假,所以,並沒什麼快樂的感覺,只得回敬你:五一節快樂!   


39、網友点评

又能上了,吓死我了
一  
批文很難。學生認真的作文,老師往往隨便就批,時常是牛頭馬嘴,難保無海上遺珠之失。
有塾師批其一徒之作文,曰:「放狗屁!」或問:「無奈太過乎?」曰:「我之批文,恒用三句,此其最上等者也。其甚焉者,為『狗放屁』,更不堪者,為『放屁狗』」。請問,曰:「放狗屁者,猶是人也,其放者乃狗屁耳。狗放屁者,雖已是狗,然偶放其屁而已。放屁狗者,此狗所能者,唯放屁一事也。」
批網上的帖文更難,網民是順手亂寫,批的人卻一本正經,又好似秀才遇兵,不免有對牛彈琴之憾。
試批如下:
批小樓:是本樓之「始作俑」者。其實本網之「偶斷失聯」雖不常見,但「少見多怪」的他,就立即「喪失民族自信」,來這裏「尋死尋活」的以「恐嚇」相「威脅」。「人間自是有情癡,此事不關風與月」,果然引來一批「盲從」之輩,亦皆各灌「荒唐」之水。盡日浩嘆「別人笑我太瘋癲」,唯其自招,又其誰怪?
批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批丁丁:本網只不過開個頑笑,試探一下網民的「忠誠度」,你直接就把甜蜜的等待,誤解成失戀的感覺。還好「吾黨有直躬者」,密友鄉香知其底細,「大義滅親」,揭發丁丁跟本沒談過戀愛之實情。方悟其帖中所說,原來盡是些「虛情假意」。但聽其「如怨如泣」之「迷網」,好像「真的」一樣。請諸網友,把它當「窮搖小說」醜類觀之,庶幾「假象戳破」,不為所矇也。
批曰:「假作真時」,「真亦假」!誰騙?
批林楊:又來一個「本劇劇情純屬捏造」,據知,林楊本人長得非常「安全」。故今生除了與「糟糠」長相廝守之外,應該再沒有人看他上眼。帖上雖然大談什麼「大某細姨」,都只是「干過隱」而已。誰懷疑他能享「齊人之福」,真是比相聲還要相聲,「大宅,門都沒有」!
批曰:「無為有處」?「有還無」,甭想!
批小仙童:這應也是「窮搖小說」看多了的緣故。當自己很難說服自己有「移情別戀」的「罪惡感」時,就對昔日的「知己」說:「我們是不可能的,我一向都把你當兄長看待的,你難道不知道嗎?」嘿嘿,想反問你:現在「華山兄」,兀自在角落裏「如怨如泣」,「你難道不知道嗎」?
批曰:「君子疾乎捨曰欲之,而必為之辭;是故惡乎佞者。」
批清羽及葦琳:為這兩個人,我特別造了一個謎語,給大家猜猜:謎面是:「國際媒體齊聚凱達格蘭大道」,要你猜句俗語。謎底是三個字:「看笑話」。現在清羽和葦琳,好似事不關己,遂爾樂不可支。曾不體諒個中人的「真情實感」,已經是「哀轉欲絕」,他們還在旁邊儘說些風涼話。不僅是無心肝,還透露了「下流」本色。
批曰:「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批黃奕及阿倫:此一對佳儷,本來「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前年不知如何心血來潮,「誤落塵網」,「作繭自縛」。雖然私下常計劃「逃濳」,共譜「歸去來兮」,奈天下蒼生,「當時已網然」「積習尤難返」,沒有你們,就好像會「要命」一樣。真是「不可承受之輕」呀!期望你倆「良心」常存,庶幾「網業隆盛」,並勤練「把式」,令「萬毒」不侵。網民皆願與你們共享「太平」之「愉」年也。
批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網盛』繼絕學,為『萬式』開太平。」
噫!我因此事,亦深有所感:吾人之所以動人神魂者,唯在宣導讀經之雅意。而諸人之所以如此「迷網」者,實乃欲來此「吸讀」也。總批曰:
中讀已深,
真實網效;
並入高慌,
無渴就要;
窩伙愛哉,
莫名其妙!


我這裏評分,大分甲乙丙丁四級,所有分數,都是「貨真價實」,從不作假。所以小仙童得分不是「假上」,乃是「丁上」。
意思是:至少你並不是墊底,還在「丁丁」之上。
因為丁丁將情感「孤注一擲」,就如小篩子說的「執著,執著」。而小仙童窮變變通,阿兄換掉換知己,如此「變來變去」,不拘一格,翻手作雲,覆手作雨,甚具「時代精神」也。
如果小仙童到現在還不知道「丁上」的「實義」,可以去查查檔案資料,比對一下。查丁丁自小學以來,雖然沒有讀經,但在大家都不讀經的環境裏,其作文居然常常「假天下」,到了師範學院,還在學校出了名,曾代表參加全國競賽。這幾年來,又在讀經網上胡扯猛練,且得季謙先生之指點,更是「不可」一世。就連鄉香那種纏綿緋惻之文筆,都要被丁丁譏為「有語障」了,至於餘子,從可知矣。因此,誰這輩子文章,能得「丁上」之評,已是「不虛此生」了。
小仙童,放鞭砲吧!
哦,是點仙女棒,比較合乎年紀和性格。
三   枉費呀!枉費林楊號稱是本網「元老」,
到現在似乎還沒「覺悟」季謙是何許人物,
他曾經講過假話嗎?難道他錯了嗎?(連問五次)
豈不知,他的評點向來一字千金,絲絲入扣,恰如其份,一毫不可更易,
還想「賴」?門都沒有!
好在,公理自在人心,
所謂知夫者,莫若妻,
看吧,他的評斷還是真金不怕火的吧。
本來是想找夫人一起賴,卻無端多惹出了一番小丸三條線,
這一番可是自找的,活該!
不過,也正好因此而必要恭賀林楊,雙喜臨門哪!
一者,人往往苦於無「自知之明」,遂荒忽了一輩子。還好,由於這個「評點事件」,好讓林楊可以照照鏡子,醒醒,長痛不如短痛,做人干脆一點,承認了不就沒事了嗎?
二者,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須經此一事,林楊才會知道居然娶到了如此「賢妻」,一定是久受經典薰陶,才能「薰」得如此「婚投」「轉向」,真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呀!令人羨艷不置!好好守著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58:17 | 只看该作者
二)演讲以及讲课文字(略,参见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
http://www.gsr.org.tw/cgi-bin/to ... opic=277&show=0


五、季谦先生之杂谈与戏说

一)杂谈

1、关于2006年9月28號王教授人民大學講稿
2、关于2007年上學期季謙先生在北師大講學錄音
3、关于《在「全球讀經、論語一百」的發起會上的發言》
4、今年七月十五初到到寧波
5、关于從講話轉成文字
6、谈《诗经》弦歌欲申遗
7、人身難得,中國難生,聖教難聞,聖賢難成
8、有讀經老師到災區招集孩子讀經,頗收安定之效。
9、关于“推薦王教授擔任教育部長”
10、我想說些什麼,但又不敢說
11、我亦無功,經典力耳
12、君子蓋無入而不自得也
13、是以無意之意刪之
14、賢是疑了問?是揀難底問
15、看看先生一會儿自己怎麽下台吧
16、不知兩位以為我跑何馬
17、「切蔥」的故事
18、花了整整一天
19、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
20、看來寫得很好,流水帳,最實在
21、说台北101大厦
22、我為此素齋三日
23、谈歐巴馬之獲選
24、答穿汉服的感觉如何
25、评《我有一個夢想》
26、中元節在家祭拜
27、看著各種報導,敍述著災情的慘狀,不忍哪
28、努力,努力,再努力
29、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30、再貼一次「模範生」楊元寧的報導
31、我回來了,2008 ,奧運前夕
32、存問大陸風雪之災
33、詩常棣,論語唐棣,實一物也
34、伯毅字说
35、有关解字法
36、何谓「對尊長,勿呼名」
37、網友点评
38、王爷与老大
39、台南王
40、不可雜引古文字學來證明道的本義之高妙
41、后谦字说
42、一人一信向馬總統及新政府發聲請命,我則是百感交集
43、乡愿自辩


1、关于2006年9月28號王教授人民大學講稿

雖然主旨萬變不離其宗,所謂「三句不離本行」,但此一演講,多講了一些讀經的文化背景,不管有沒有人讀看,但小樓確實費了許多心力打成文字稿,而且文筆已經相當順通了。只是口語快速,畢竟偶有不夠明確的地方,需要增刪潤飾,方足其意,而轉錄者為忠實起見,幾乎是逐字稿,如發現有不甚完整處,又不便自行改動,所以只好由演講者本人來修飾了。

十多年來,我的演講,大都前時既無文稿,而講過就算,也不管有沒人錄下影音,錄了,也不問是否流通,流通了,也沒要求轉成文字。因為以前我偶爾會把牟先生的演講成文字,知道這是很費勁的。所以,如有人費心轉錄成文稿,我是很感激的。此番為報答小樓的誠意,我也花了幾天,把整個文稿修整了一下,並且依記憶所及,把前頭沒錄到的幾分鐘補足了,現在貼出來,以後引用或轉貼,可以此為標準。再次感謝小樓的用心。(改天看看能否將清羽先生的山東問答錄也整順一下,再說吧!)


2、关于2007年上學期季謙先生在北師大講學錄音

    我前天(星期六)早上在台北教兩個讀經班,中午搭基金會的車南下,晚上在台南一場演講,星期天白天一整天,在高雄主持第一百四十六屆的讀經師資研習,晚上再到附近講了一場,回到台中準備隔天星期一的上課,已經午夜一點多了,所以這幾天沒看電腦。下午,一打開先看郵件,看到溫玉的來信,云,他這次沒來讀書會,但後來聽了上課錄音,很有心得。我回說:「這次我講的氣氛有些不同,比較「虛」,亦即比較凌空竉罩。」沒想到到了本網來,看到講課內容已經貼出來了,而且溫玉的帖子所言,恰是我對他所說的話,可見她的領悟頗為深入。
[公告] 2007年上學期季謙先生在北師大講學錄音
謝謝版主的轉貼。但其中有一處是我弄錯了,溫玉在信上指出來。即康德所論「上帝概念的形成」之「三化」,是先對象化,再實體化,再人格化。我講時把前二程序講倒了。應於下週改正。

又,DEFLI的文案,有幾個錯字:
1,「道德情感」而非「道德情敢」。
2,「刀鋸鼎鑊」,而非「刀鉅鼎矱」。「這裏是刀鋸鼎鑊的學問」者,言此學之艱辛不易,恐一般人忍受不住也。此儒門有所謂「承擔」之勉,而佛家有所謂「法忍」之說也。其中況味,唯知者知之爾。
3,西遊記文,可能是直接從網路盪下來,頗有錯漏,以致文意或不順,或難解,但此非DEFLI之過,是網路文章本來就不負責任也。然亦不便深責之,蓋網絡中類似此等之文字,大多是有心人義務工作所得,彼等能如此付出,已足令人敬佩,校對之不精,有不足怪者矣。前時我所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及「仲夏夜之夢」,內文皆引自網路。按理,電腦發明自西方,對蟹形文字之校對機制已甚發達,西人之做此經典文本上傳,其態度應甚嚴謹,故其校對應甚精密,然而亦難免偶有疏失,(如幻指瑕不少),可見其難臻完美。冀有政府願以公家之關注,以餘裕之物力人力與心力,慢工細活,乃為可臻。不然,則須賴布衣百姓一代一代有心人一點一滴之改善耳。


3、关于《在「全球讀經、論語一百」的發起會上的發言》

文章主題: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写在928全球读经日
天涯在小樓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9/28 04:11pm 第 1 次編輯]

這不是一場演講,而是在「全球讀經、論語一百」的發起會上的發言,發言者有多位,每人限定十五分鐘以內,所以我沒講太多,但如今看起來,對主題之表達也相當明確而完整。但既然已經整理出文字,且要向社會發佈,小樓又作了那麼精采的引言,我看,我必需修飾一下,才能夠配得上小樓的引言。
2008/09/28 04:08pm 

     用了將近五個小時,把文稿修了一下:

2006年9月28日全球讀經日發布會王財貴先生引言——全球讀經 論語一百
(内文略)
2008/09/28 08:13pm


4、今年七月十五初到到寧波

文章主題: [轉貼]寧波天一閣恢復中斷70餘年的國學教育   
如幻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21 09:19am 第 3 次編輯]

是的,今年七月十五初到到寧波,董老師和小薛老師等來接機,沿路介紹寧波景觀人物之美,不止一次提到「天一閣」,引以為榮。車到市中心,曾指巷內一處說:那就是天一閣,文化人來寧波非去看不可的地方!

當天,時程排下來,天一閣已閉門了,說:沒關係,這兩天中,選一天演講後再看不遲,因為它就在下塌的賓館拐個彎而已。

因為演講完後總有許多朋相見,兩天都不得閒。又說:沒關係,明後天自普陀山回再看來得及。其實,回程那天,路過濟公故居都沒得進去參訪,到天台山國清寺已是午後,輾轉回得城裏來,又有諸多朋友已約了飲茶,席間話題熱烈,直到萬家燈火,沿河散步回賓館,又路過天一閣巷口,他們說:可惜啊,明早就得趕火車,這次天一閣去不成了,留個遺憾,下次好想著再來,也好!

就這樣終於沒去成。

這篇報導說:這是寧波第一個國學班,雖非實情,但有此名勝古蹟辦讀經班,有新聞轟動之效,也足令人高興。
  
2008/08/20 09:04pm


這次在揚州「演講」,「聽眾」只有七八人,若扣除我自己帶去的,揚州人去的大概就是兩三位。但,我那場也認真地講了三個小時。

記得我一開場即表示:聽眾不在多少,在聽後是否有人感動,並生起推動力。若無,雖千萬人聽講,不過一場空。若有,則「過化存神」,正不可測。

今見揚州果然有人,一人足矣!

勉之!
  
2008/08/24 01:21pm


5、关于從講話轉成文字

文章主題: 教育的智慧!-季谦先生在深圳期间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      天津清羽   

    從講話轉成文字,是要費很大功夫的。

以前我也曾整理了牟先生的幾次演講,一個半小時的演講,往往要個三五天,每天對著錄音機工作五六個小時。不過當時我整理完後,總是要潤稿,有時將太過「語氣」的,轉幾個字,使合「文氣」,有時語意不足的地方,依其義理,補上兩三句。整理後的稿子,再請牟先生過目,有時全文未動,有時改動兩三句,大概就成文章,可以在報上發表,後來收入文集中,閃閃發光。

當然牟先生的講話渾然天成,比較好轉。像我的講話,有時太嚕嗦,有時太跳躍,要經大修理才能成文,如果要求轉寫的人,可能太為難了。
所以近幾年來,我都自己改。如果大家覺得這一份講話還有些價值的話,我也願意花時間「修理」一下。

總之,很謝謝清羽的努力。

還有,去年暑假在成都「問心齋」講了一次「中華文化之源流與當代之傳承」,有朋友反應頗佳,不知誰願將其轉寫?
  
2008/04/09 07:16pm 


6、谈《诗经》弦歌欲申遗

文章主題: 《诗经》弦歌欲申遗
天涯在小樓   


詩經弦歌猶存?
聞之涕淚滿襟!
此是國族大事,
在位者!
此番切勿再充耳不聞!

此音何時出版?
我定日誦夜吟。
  
2008/06/23 08:19am


7、人身難得,中國難生,聖教難聞,聖賢難成

文章主題: 季谦先生讲中华文化之源流与当代之传承(文字稿)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5/12 10:05am 第 3 次編輯]

為了義理前後一貫,我在「生死難了」的解釋處,多加了兩句話:

成聖成賢,便也了了生死,所以這一難,我們可以方便稱為「聖賢難成」。」

所以,這四句話總歸如下:

人身難得,中國難生,聖教難聞,聖賢難成。

2008/05/12 09:57am


8、有讀經老師到災區招集孩子讀經,頗收安定之效。

文章主題: 老师已找到,谢谢大家
天涯在小樓   

大災之後,會有災後恐慌症,
以前台灣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有讀經老師到災區招集孩子讀經,頗收安定之效。
災區的學校,一時如不能正常上課,當地老師可以多教讀經,其他地區有方便的讀經老師,可以去支援。

2008/05/22 04:33pm 


9、关于“推薦王教授擔任教育部長”

文章主題: [注意] 推薦王教授擔任教育部長 引領文化教育新走向,歡迎您來關注 ~ ~           
delfi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4/04 11:22am 第 1 次編輯]

雖然在此民主時代,百口可以爭鳴,只要是正面的,在道理上說,應該可以在不可知的世界的某個角落,起到相當的作用。其作用,或者可以如孟子所謂的「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或者也可以期盼有所謂的「蝴蝶效應」。但這樣想,未免太渺茫了些。如要想要不太浪費資源(包括精神力與物質力),則做事當稍通人情事理,盱衡局勢,採取比較穩當的途徑。

若大家的目的,是要建議政府,從國家的力量來重視提倡讀經。當然,如果由讀經人來擔任國家教育的閣員,可能是一條直捷之路。但,須知要入閣的人才,只有兩個條件,第一,本是政界人物,第二,已是社會名人。而一個王財貴,政界無根,社會(上流社會)無名,是不符此條件的。明知其無效,若真用一些方法操作了,只是惹來非笑而已,一是笑去推舉的人,一是笑被推舉的人,我個人是無所謂的,但如以不通之法行事,則不但事件不成,還恐另生枝節。故我以為此法,慎不可行也。尤其聽說有人把信寄到教育部去,那是寄錯了地方,一來,部長之任命不是他們的事,二來,向他們推舉人,不是表示向他們叫陣麼?

看著諸友的意見,我有一些想法,請大家討論:

一,主要方向不要擺在推官,而是放在「希望政府推行讀經教育」。

二,現在新政府正在籌備中,他們有其極為迫切之事,正在忙碌中。縱吾人有好意見,恐未暇注意,故現在做任何建議,效用可能都不大。

三,不如等待新政府就位了,新的教育部長也產生了,我們才發起倡議。

四,其實,十年前,有人就建議要發動遊行,要求政府在小學加入讀經課程,但讀經朋友大都比較保守,很緊張地說說:「文化教育不可政治化」,我也覺得有理,所以沒有發起。

五,比較溫和的做法可以是現在大家所提議的,或許是聯署,或許是寫信。或者兩者兼用。

六,但須知這本來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教育基本模式,是從民國元年到民國十一年(一九一一至一九二二年),政府用了十年的工夫,逐步廢棄的。之所以廢棄,其背後是有很大的西方教育理論支撐的。而現在的教育學界,還是八十幾年來的成見,要說服他們,可不簡單。所以,我算了算,如果要聯署,至少須有一百萬人以上(一百萬人,不過是台灣百姓的二十三分之一而已),如果一人一信,最少要有十萬人以上(以現在網路之發達,十萬信,並不是太大的數目),或許才會有一點點的效用。

七,如果是聯署,參與者比較省事,由發起人寫一篇文章,大家簽個名便了,但只有一篇文章,說服力可能不夠。如果是每人寫信,尤其是把自家的經驗感想寫出來,成千上萬的例子,是最感人的。

八,如果是寫信,則可以如以前我的建議,分寄到教育部、總統府、立法院、行政院、以及基金會。至少基金會會存檔,事若不成,也可以作將來研究參考之用。

九,事情之最深處,還有一個隱憂:這件事不可以由我發起,也不可以由我操作。否則,大陸對我以及對讀經教學的家長老師們,可能會像對「**功」一樣看待,禁止進入或者暗中抓人。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一片赤膽忠心,被看成串聯聚眾作怪搗亂份子,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10、我想說些什麼,但又不敢說

文章主題: [轉貼]宋祖英等廿委员提案:小学应增加繁体字教育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3/17 06:48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kevin在 2008/03/17 03:02pm 發表的內容:
不过作为领导,他也不敢轻易说话的。这个也不能都怪他。

唉!我前帖說:對於大陸重回繁(正)體字之事,「我想說些什麼,但又不敢說。」
今 KEVIN 居然也說周濟也「不敢輕易說話」。不知我的心跟他一樣(畏忌時勢而鄙陋)呢?還是他的心跟我一樣(中華文化永銘心)?
但願是他的心跟我一樣才好哩。
說到心裡一樣不一樣,想到一個笑話:
未開放前的柏林圍牆下,兩個東德衛兵,
甲:你心裏在想什麼?
乙:想的跟你一樣。
甲:光憑這一點,我馬上可以逮補你!
若依此笑話的邏輯推之,周濟是不態承認他的心裏想的是跟我一樣的。
2008/03/17 06:29pm 


11、我亦無功,經典力耳

文章主題: 我是如何让经典诵读纳入现行体制的         
  乃學書生   

可敬哉,乃學先生!
可佩哉,吳志軍先生!

其中對我個人的稱許,實愧不敢當。最近在台灣師大讀書會與諸友讀「佛性與般若」,至智者大師「位居五品」章,其中引荊溪述智者讀法華而悟道後,代師說法,所謂「智方日月,辯類懸河,卷舒稱會,有理存焉」,時智者之前後兩師--慧曠律師及南岳禪師--俱在座共聽,思曰:「律師嘗聽賢子講耶?」曠曰:「禪師所生,非曠子也。」思曰:「思亦無功,法華力耳。」

今比照之云:「我亦無功,經典力耳。」,志軍先生之志,經典之所鍾,人心之本然,非我之功也。

凡天下之言讀經教育者,亦皆同然焉。
  
2006/12/29 09:26am 


12、君子蓋無入而不自得也

下面引用由夏日的薇在 2008/11/20 09:33pm 發表的內容:
今晚是我校青年教师读书会成立的第一次活动!结束后,心里很郁闷,与家长的论语读书会绝对是两种感觉。是我太追求完美,还是最近身体不佳在作怪~~~~心情郁闷中~~~~

春日的薇,剛萌芽,是帝出乎震齊乎巽之意;夏日的薇枝葉扶疏群,得相見乎離致役乎坤之象;須待秋日之時,鍛煉既多時機成熟,內則充實飽滿,外則姿態萬方,有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之灑落,所說悅言乎兌也。

若在自然萬物與凡夫,則由此走向乾戰坎勞而歸於艮終。若在君子,則與天地同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故居易以俟命,其春之生夏之長秋之收,固可喜,而遇冬則順以藏之,亦有其天地聖人之時用而自可樂也。所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藏時亦用時也,所謂君子時中,時中則時用,君子蓋無入而不自得也。
勉之!

2008/11/21 09:10am


13、是以無意之意刪之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9/04 08:35a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丁丁在 2008/09/04 06:17am 發表的內容:
還有,以後請不要說“無意間“刪除我的帖子,明明就“蓄意“!

丁丁勿怪!
孔子不云乎: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龍溪曰:無心之心其體寂,無意之意其藏密,無知之知其應圓,無物之物其用神。
故陽明學之「意」有兩義:
一者,有意之意,是順軀殼起念,是為意念之意,是造作之私意。
一者,無意之意,是順天理而發,是為誠意之意,是無為之正意。
我刪帖,是以無意之意刪之,此意乃密意也,非蓄意也,童子何知!

2008/09/04 08:34am


14、賢是疑了問?是揀難底問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9/04 11:59a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哲萱在 2008/09/04 09:03am 發表的內容:

搬板凳听讲,不知道还有没有后续

傾讀「近思錄」,卷三,第五十九條云:游定夫問伊川「陰陽不測之謂神。」伊川曰:「賢是疑了問?是揀難底問?」

搬板凳,想听讲,我也想問哲萱一句:賢(古人稱弟子為「賢」,亦可驚!)是料定我拗不下去想看笑話而等,還是盼有精采迭出必得教益而等?若要看笑話,則可能讓賢失望了,因為衡以季謙老大之素行,硬拗也要拗過來,蓋從不失手的也。但賢若誠意要來聽教,坐板凳之前,其意不可不誠也!苟意誠了,即自能明辨有意之意與無意之意之區別矣,質而言之,無意之人用有意,亦無意也;有意之人學無意,亦不失有意而已。

2008/09/04 11:26am


15、看看先生一會儿自己怎麽下台吧

文章主題: 季謙先生台中教育大學講課在線收聽

下面引用由如幻在 2008/10/02 11:07pm 發表的內容:
我听的時候就想:“看看先生一會儿自己怎麽下台吧”。呵呵。

有人從很早就建議我的講課要錄影,要不然,像如幻只能「听的時候就想」云云,這點簡單的事,還要勞他遠在德國如此空想,真不划算呀!

要知“先生一會儿自己怎麽下台”,既無存證,只好讓我來現身說法吧:我回想我每次都是下課鐘一響,或還沒響,或已響了許久,高興了,就說:「今天就講到這裏」,於是大家給我稀疏的鼓掌(因為研究所大約只有三五個學生,加上旁聽七八人),於是我就拍拍手(因為手上滿是又紅又白又綠又藍又黃還有磚紅色的粉筆灰),於是,大概都以一種很優雅很滿足的姿勢很自然的從台上步了下來,--呵呵!就這麼「下台」了呀。

這是很平常的事啊,包括那天講易經,雖然隨便扯到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晚九到晨三為冬,三到上餔九為春,九過午三為夏,午三至晚九為秋。人體之運行,若與天地合節,即自健康美麗,勝於服藥擦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晚上九點一定要開始休息,至少要早睡早起,諄諄教誨,講得好像是真的。

但因為講課歸講課,就如上課歸上課。學生們上我的課,不管聽得多麼動心動腸,下了課,都如沒事一般。久而久之,我也效法學生,講課不管講得如何掏肝掏肺,講完了,也如沒事一般哩。

如幻替我之「如何下台」煩惱如此,真是多慮了。

老實告訴你:記得那天講完了,也很優雅很自然地下台,然後邀兩個特別的同學去用午餐。
  
2008/10/03 07:05am


16、不知兩位以為我跑何馬

文章主題: 季謙先生講課錄:狹義的宗教与廣義的宗教      
  哲萱   

下面引用由哲萱在 2008/11/20 06:48pm 發表的內容:
不要讓老大太可憐哦,雖然他經常整堂課都在跑馬......

下面引用由如幻在 2008/11/20 12:14pm 發表的內容:
跑馬就是老大的特色,不跑倒奇了。

跑馬有兩種:
一種是不能深入,只好淺出,無話可說,說些五四三來補,到最後不知說到那裏去,把家中妻兒孩子家狗家猫隣居親戚股票政客新聞都拿來津津樂道,這叫酒裏摻水式跑馬。
一種是「芴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彼其充實不可以已,其應於化而解於物也,其理不竭,其來不蛻,芒乎昧乎,未之盡者。」這叫淩空展翅式跑馬。
我只不過「本來是要講二程不同,而想到朱陸不同,而想到對心性了解不同,而想到宗教」,於是就用了兩個小時講宗教。如此而已,不知兩位以為我跑何馬?

2008/11/20 08:26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11/20 09:43pm 第 1 次編輯]

喔,抱歉!還沒向哲萱說感謝的話,

雖然她只是在閑來無事的時候,發呆的狀況下,整理的。

但恐怕還是要感謝一番才妥,

以免既整理了,又說起我的壞話來。
  2008/11/20 08:46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55:03 | 只看该作者
21、請教季謙先生:立如來藏思想有無必要?有人認定其是梵我合一思想,是否公允

日期:  2006/02/01 11:38pm      發言人:季謙
此問題忒奇且怪,亦甚深且大,我實不能答。僅敬就所知略敷數語,以酬雅意如下:
一,大乘佛法號稱空有兩宗,而如來藏領有有宗之半壁,是佛學史之事實,事實已在,當無所謂必要不必要可諍。進一步就學理說,此真心系統乃在唯識之後,所必然引出之學說,牟先生以為,若非如來藏說,則人人皆可成佛之根據將無隱定之基礎。賢首判教,以妄心系為「大乘始教」而以如來藏系為「大乘終教」,則可見其非只必要,而且於佛理之整全性,甚為重要。
二,或以為如來藏同於梵我合一,尤其民國以來內學院師徒及武學院之後人(以印導為代表)皆力攻之。若以「緣起性空」之大本照之,此間實有可嫌疑者。然此嫌疑非自今始,在佛典中,已有菩薩起疑,且佛已鄭重宣說解釋之矣。
「楞伽經」云: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云何世尊同外道說『我』,言有『如來藏』耶?世尊,外道亦說有『常作』者,離於『求那』(「求那」義為「 作者」,「依止」。「離於求那」者,無需有作者,無需有依靠,可獨立自作而常在,如「上帝」即是。)世尊!彼說有『我』」。
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盤、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爲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大慧,未來現在菩薩摩呵薩,不應作『我見』計著。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如來亦複如是,于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是名說如來藏。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作如是說。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所說之我。是故大慧,爲離外道見故,當依無我如來之藏。」
今案:若楞伽之經信為佛說,則「梵我」之嫌,如此可破。若楞伽不可信(有人主張,所謂大乘佛典皆後世所集,皆非佛親說,皆不可信),則不知當信何者?

第三,佛門廣大,法義若海,智者之能,辭辯無礙。說有說無,全憑廣長,轉法如輪,無可不可。苟通其意,亦何拘拘於妄心真心梵我不梵我哉?故,於今所重者,應在如何領會佛理原旨,而非何種名相。所謂開權顯實,花落蓮成,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此為吾所信者。(當然,初步之分別了解,是必要的階段,但不可死於句下,先判人死刑。)

第四:世既云末,人天哀苦,民亦勞止,汔可小休。面對眾說之紜紜,當彌縫會通唯恐不及,尚何暇紛紛短長以攻取致勝為榮哉!此為吾所願者。

附及:有關如來藏之理論來去,請參閱牟宗三「佛性與般若」第五章。(最好是全書皆讀)


22、緣起性空論能證成「一乘究竟」否

文章主題: [原創]求教季謙先生  
  lmusic:  緣起性空論能證成「一乘究竟」否?jkPs
有學者以《法華經》繫珠喻或「佛種從緣起」之說論斷《法華經》中「成佛之必然性」乃是「緣起性空論」,而非「佛性本有論」。*u(_
此說甚怪。M^__
學生學思不精,懇請季謙先生不吝釋疑。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5/03 01:05pm 第 3 次編輯]

這些說法,層次混亂,若照這樣討論下去,將愈說愈糊塗。須知,佛教教理雖玄極高明,但各觀念皆有定準,不可隨便論說也。

試理之如下:

一,「緣起性空」,是佛法一貫之本質,自小乘至大乘,乃至圓乘,皆遵守之,所謂「法印」者是,由此不能分判教門也。此是般若學,是共法,天台謂之「通教」,通於大小乘者,對「一乘究竟」或「三乘究竟」不能從這個共法通教上決定。

二,佛教基本上是不能有「佛性本有」論的,當然亦不能有「佛性本無論」,因為如此,則落有邊或無邊,謂之邊見。但唯識宗學裏有「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之以藏識流,以說明萬法根源。此似是在妄心上承認「本有」了,但佛繼之即云:「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可見那「有」,也是假立的。當然,如果此「妄心」真可說是一種「有」,也只能解釋生滅法之來源,亦非「佛性」之「本有」,故對「成佛必然性的保障」是使不上力,反而是必須轉掉的「障礙」。至於真心系統中之「如來藏」,來解說「成佛之根據」是較順適的,此雖已接近「佛性本有」了,而尚不是,只是一種嫌疑,據佛說,此乃是為接引外道之言「有我」者而方便說的,故亦不可執以為「佛性真我」也。

三,佛教以「斷滅」「空寂」為本教,故亦不能有什麼「必然性」的論述,若勉強要說「成佛的必然性」,則必至智者大師由法華經所開發的「圓教」「圓說」,即所謂「無明即法性,法性即無明」之說。用「無明」保了「法性」,用「眾生身」保了「佛法身」,說「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槃」,指冰為水,指縛為脫。只問眾生有無煩惱,若有,則菩提已與煩惱同體而在;只問眾生是否在無明中,若是,則法性已與之相即而具。此之謂「性具」,一念心即具萬法,並不只是佛心佛性具才具萬法,乃是眾生之心眾生之性即同等而具,生滅法與寂滅法是一體之兩面,故眾生皆老早已授記要成佛,只差迷與悟耳。佛教之講成佛法門,從小乘,到大乘之唯識、進到如來藏等等,有種種說法,講來講去,要到「性具」的說法,才得到「成佛的必然性」,也就是你不成佛也不行,因為眾生本即是佛也。繫珠喻者,即如上說,喻法性本在,唯眾生自迷日久也。(儒家,則起手處,便是真心本性,成聖必然性即朗然而在矣,此兩教大不同處。)

四,故小乘大乘,是因眾生對自己心識理解的深淺而分,其實也是眾生對佛所說道理領受的深淺而分,不是佛本有三乘之法也。故在佛之本懷中,不論小乘大乘佛乘,三乘皆方便說耳,雖分別說三,其實只唯一佛乘,謂之一乘究竟。故一乘究竟之義,是「佛性」問題,不是「般若」問題。故與「緣起性空」,了不相干也。

五,凡欲了解佛教教理之分判,請看牟宗三先生「佛性與般若」書,其論甚為系統而明白。以我所見其他人之論,皆覺其糊裏糊塗,常喜好擺弄名相,譸張為幻,故作高深,徒增紛擾耳。孟子所謂「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也。請不要浪費時間了,好好讀「佛性與般若」吧!
   
2008/05/03 00:06am


23、佛法絕非「本體論的生起論」与关于所謂「人間佛教」之說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5/03 02:35pm 第 2 次編輯]

黃牛之見頗深,亦善分判,甚為佩服。然似尚有未精當者,謹略陳一二,以供參考:

一,佛法絕非「本體論的生起論」。「本體論的生起論」,其代表型態為儒家,故說及「聖性」「本體」「本心」「起用」等語,用在儒家,甚為合適。若佛家說之,皆是借用而已,皆虛說而已,不可執實以建構佛家系統也。(熊先生之誤,乃在責備佛家何以不肯確認「本體」以起「生化大用」,故斥佛家非聖人之教。殊不知,佛家正以其不講本體起用,故能成其為一大智慧也,若佛家真講本體講起用,則是儒而非佛矣。)

二,若守四諦三法印之原則,則只有印度佛學,而無所謂「中國佛學」。因為印度釋迦牟尼及其後起諸菩薩之學,已至超越極至之智慧,其基本原則唯可循之,不可復變。若變其基本原則,則非佛法,乃至謗佛。中國佛教高僧,不至謗佛也。故牟先生以為:如硬要說「中國佛學」,只可以是「印度佛學在中國的發展」,而不可以解為中國人發明有一種異於印度之「中國的佛學」也。故縱使是教外別傳的「禪宗」,牟先生皆以為是「教內的教外別傳」,非真「教外」也。我以為真正算得起「教外」的--本教不守,跑到別的地方去尋門路的,應是所謂「人間佛教」之說。百年來佛教向人間靠攏,頗類似百年來學校向社會靠攏,一時或許生意盎然,應接不暇,熱鬧非常,到最後,因為都是捨已耘人,那「生意」是在別人田裏,盎然只是假象,自己的莊稼,難免荒廢了。所以,百年來學校爭奇鬥艷,但培養不出人才,而佛門亦車水馬龍,但培養不出龍象。此無它,皆失其本也。

三,故,黃牛所謂:「中國佛學由本體論出發.天台性具.華嚴性起.禪宗性覺.其約性為本體.是無為法緣起.以真如本體為生因.人人皆可成佛並無疑問~~~.印度佛學由認識論或價值論出發.由認知個體展開.是有為法的緣起. 」,此恐非黃牛先生之特見,蓋此種論調,甚為常見,然這乃是外行之人不明本根,只見皮相,極其糊塗的見解。

四,請研讀牟先生「佛性與般若」一書,於佛學之精要,可六轡在手,於俗人疑似恍惚處,亦可一目瞭然也。

五,附言:歷來對宋明儒學,多有謂其「陽儒陰釋」者,此亦不明本根只見皮相之糊塗話,不可信也。蓋判教,要從其根本上判,若以道德意識為首出者,則為儒,否則即非儒,世間或有「陽儒陰釋」「陽釋陰儒」之人,而必不是象山陽明也。
   
2008/05/03 02:10pm


24、吾極希望多有潛心修行及理論清楚之佛徒,為此時代,為我民族再出大師,以光大佛門也

回十七樓音樂朋友:

吾之看法略同十八樓溫玉所轉貼之文。

若從諸大教外在所涵攝之廣大豐富說,皆略通同,因為皆可講至圓滿無盡之境,故任何宇宙間事,皆可涉及,皆不可謂有錯。

但若論其原初洞見,即起教因由,則只有毫釐之差,不得以其外圍之圓滿而蒙其原初之方向。

吾人論事,本可有兩種論法,故時而緊,時而鬆。對黃牛高人,故吾之言緊,緊則不免傷情也,萬望諸友體諒之。吾一則對佛法甚為敬仰,二則有諸多佛界好友,故吾不至於惡意批評佛教也。

吾一方面常以自己未能為儒家之興復盡責而自愧,一方面亦極希望多有潛心修行及理論清楚之佛徒,為此時代,為我民族再出大師,以光大佛門也。
   
2008/05/05 11:46am


25、願無偏心,右護儒宗,左坦佛門

敬回二十一樓:

吾之所謂「略同」楊文者,在其認為人間佛教有儒家之風貌也。

然究實言之,吾尚不以為人間佛教只是所謂「援儒入佛」,乃是「轉佛為儒」了。

吾確以為「佛教必得以出世為因,方為『教內』之正途」。此可參考吾「儒釋道三家綜論」一講。然吾並不以為佛教不能入世,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渡盡眾生」諸說,正有「大入世」之願與力焉。

然,入世濟度,非佛所以教化眾生起修之「原教」也,乃是修行悟後,方得實證實有之心量。故必修成佛成菩薩者,其救世之願,方是明白的。眾生則皆在煩惱無明中,實無法生出慈悲心也。故修道人以「佛法在人間」做世間之工作,並引導眾生做世間之慈善,是令眾生不明佛法之真也。

釋迦在世時,開口即言:「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雜阿含第一)吾以為此乃佛教本色也。欲修佛者,其首要條件,是「厭離心」,厭離雖非是理性上明白的,但卻是情識上明白的。但,救國救民,慈悲濟眾,在佛家來說,則不可以是明白的,若是明白的,則亦是一必需轉除之執著也。佛家以「去執」「證空」為第一要義,外此者,皆是教外也。眾生欲修佛法者,實應趕快自度,如釋迦之出家時,未嘗理會人間,待其證得後,乃能說法一生,不離本宗,此方真是不世出之大雄也。

儒家是以「道德本心」起教,道德心,是從凡夫心當下就可明白的,故儒家救國濟世,是明白的。凡是立志自願救世之眾生,自我明白其濟人淑世乃是應行之善者,皆是儒家之徒也。故信佛之人,而立志行善,如果其所行真是「自我明白」的「善行」(即因於當下呈現的道德本心而為),則已是儒家之徒也。否則,其所行善,若只是跟從所「皈依」之僧教而行,而非自明的,則可能尚是佛子,而非真儒家。(佛家以皈依為受教之源,不以「行其自證」為修行之因。本於自證而行者,其唯諸佛與諸佛而已。)這是兩教主要特質,是很容易判別開的的。

總之,吾之所注目者,唯在一起因處,起於人生積極面者,為儒,起於人生消極面者為道為佛。亦即起於道德者為儒,起於厭離者為佛。起因,嚴格說,只有一,不得有二。有二,是第二義以下,第二義以下,不只有二,有三乃至有萬,則萬法統同矣。

佛門特講方便,吾以為方便可,且甚佳甚妙,但切防久假不歸,喧賓奪主,以之為常,恐將自礙本宗,甚可惜也。

我以上數帖所說,皆從嚴說。如果有人辯說:「人間佛教」是因眾生難調,不得已,故施一時之權便,接引眾生,以入佛門,然後教之以「厭離」之術,這樣說,是可以的。但說人間佛教是佛之本教,佛即以關懷時代之動亂人生之流離起教,則小覷了佛教,將佛教世俗化,將耽誤眾生之真修實行,令眾生長期輾轉於世間,吾期期以為不可也。

(附言:本網以讀經為宗旨,本有三戒:一不議政,二不傳教,三不營商。因三者皆甚麻煩之事,皆非理性所在,以不碰為妙。故今所論者,吾想儘量維持在學術討論範內,吾說吾之所見,不敢即以為是,望來討論者,亦各陳所見,不以信仰情感為內底。若吾以上所說不諦,激起教徒之反感,以為我謗佛謗法謗僧,而為儒家張目,則大誤會矣。因常見宗教信仰虔誠者,有玉石俱焚之勇氣,若見有人批評及其宗門,則起懊惱,以人廢言,以言廢人,遂一概推倒之。若如此得罪,則有礙儒佛之共濟,有礙讀經之推廣,吾甚惶懼,可以即止焉。實則,我以我之誠意,願無偏心,右護儒宗,左坦佛門,欲究各家之源,令各歸其是,各宏其旨,皆有大益於人生,真有大益於世界,明眼人自能知我也。)
   
2008/05/05 10:16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5/07 09:00am 第 1 次編輯]

lmusic   第二十八樓所示,是論學之誠意,令我安然欣慰。
見山見水之說,誠是解觀念混漫之一妙法。而儒家之教,坦然明白,良知常在,自反即得,所謂「我欲仁,斯仁至矣」,則無須此盤旋也。禪家「當下即是」之說,是頓教,而儒家原是頓教之祖也,且人人當下可頓,一頓即聖。禪之頓難,因無頓本(有本即執,不得頓空),儒之頓易,因其本具,不待是山非山之升進也,是其不同者。

我近日曾自反,人各尊其所聞,判教是令人厭惡者。故吾人不應多責佛門是否守其本宗,是否出龍象,應自責我是否依孔孟而行,儒門是否出賢哲,方是道理。

吾將來接引讀經兒童,入書院,仿古人十年不窺園之功,教以新儒家之學,庶幾千萬人之中,有一二可造者出歟?
2008/05/06 09:00pm 


26、佛家真常心系之心性論與儒家在心性所以建立和眾生如何悟入心性之论述有極大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仁和:佛法所讲的自性、佛性,是不是就是中庸里所讲的“性”.只是文字的不同?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5/16 11:28pm 第 1 次編輯]

徐杰先生客氣了,您論得很好啊,啟我良多。

佛家真常心系之心性論與儒家在形式上是相似的,但心性所以建立和眾生如何悟入心性,此兩點有關乎內容者,則有極大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吾人論學術之同異,應著重在內容上分別,而非形式。一般人往往分不清是在形式上說話,還是在內容上說話,此所以長久以來混漫難理之故也。

欲知我意,請參看我的「儒釋道三家綜論」,在本網「王財貴空中教室」,可查到此篇。
   
2008/05/12 11:49pm 


27、香港邏輯學專家李天命先生

[轉貼]圓教?邏輯  李天命


李天命先生是香港邏輯學專家,亦善哲學思理,與牟先生為忘年之交,且稱弟子焉。然寫此文時,尚年輕,可謂少作。若今日作之,料想當另有說法也。
此文論述洋洋而來,雜以頑笑,表現李先生之俊逸瀟灑,實則其中大有可討論處。

顯然,李先生故意誤解一般人說「佛教思想可超越邏輯」的意思,而攻擊之,因為李先生也知道人們在說話時,往往沒有把意思全說出來,所以應對語言有「同情的」了解,而不是抓小瓣子。(當然,如果話講得太簡略,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執著,亦應導正)。如果抓著「思想」一詞,說它是「心思的一時或一串活動」,而且又以「命題」來說思想的表現,則人類的動用心思必定要循邏輯法則,此乃人類這種「有限存在」之先驗的天然的從形上而注定的「命運」,尤其說「命題」,本身即是指表在邏輯中,能有真假判斷的語句,更已是具有邏輯意義的語句,它們如何「超出」邏輯呢?所以說:「沒有任何思想(或命題)能違反邏輯(或超出邏輯)」這種話是一分析命題,是套套邏輯,是不辯自明的辯解。這樣說,當然李先生是「絕對的對」的。

不過,一般佛教人士在說:「佛學超越邏輯」的意思,不是說「佛學的語言」「佛學的命題」「佛的教導」超出邏輯,而是在說:「佛學所追求的境界不在有限世界之內」,亦即不在「思考」之內,是「超越思考」「超越語言」的。亦即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路絕」的「不可思議」境,這需靠「轉識成智」的修行而後有。識心,為有限心,必須使用邏輯,智心,為無限心,則不使用邏輯,則說智心的世界是「超出邏輯」,這不是很通達很明白的一種分別嗎?

但,眾生凡夫的生命活動範圍,畢竟長在從無始「無明」而來的「識用」中,而佛在此「世俗」之「娑婆世界」裏,總是還要用眾生所聽得懂的「語言」來說法,才好讓眾生領受。而一用到語言,總必受「邏輯」之「限制」。故如要指表「真如之境」,則必要用到「突破語言」的「語言」,這就必須以「語言」超「語言」,以「思想」超「思想」了。這時,所用的「語言」,是在邏輯中,而其超語言者,則不在邏輯中了。這裡不是說語言超邏輯,而是說語言所欲表達之境界,趣邏輯也。

譬如說「般若非般若,是之謂般若」,意思是:「我所說的般若,是不可以當作一個思想中的概念或意念中可執取的境界看的,當一切執取,甚至連對般若的執取,都放下時,真正的般若才可以出現。」這句話不違反邏輯,但這句話所示之境,卻超邏輯。因為如果「般若」還在邏輯中,則尚在「識心」的範圍內,則何以為般若?

故李先生所認為的「佛教思想不能超乎邏輯」句中的「思想」一詞,是「俗界」中的概念運作之事,是所謂「有為法」。而佛教徒說「佛教思想超乎邏輯」句中的「思想」一詞,是對「真如界」的指點語,是所謂「無為法」。不可混為一談也。

總之,人如只能有邏輯的心,則永無成佛成聖之可能,便壞一切智慧法。牟先生再再強調「人雖有限而可以無限」,有限者,因識心有限,故遍計所及之世界因而有限,無限著,因明覺清淨心無限,故其所行境界因而無限也,說「無限」的意思,其實很大部份即在說「不受邏輯思考之限制」也,因為此境界下,根本不用「思考」也。所以,要不就干脆封殺掉人成佛成聖之可能,要不,就要承認有「超邏輯」的境界和教導。這種教導的語言,就要用邏輯所不能範限的「詭譎的語言」了。

但詭譎語言之應用,不是耍嘴皮,不是耍語言文字遊戲,亦有其軌範法度,不可以亂來。如「道可道非常道」,「以不學學」等,是有其「境界」之升進功能者,其語言之力度是立體的,是「躍升的」「轉進的」,是有一指向「超越境界」之結果的。不可以在邏輯世界中平面的打轉,說:「有錢就是沒錢」「說了等於沒說」一類的混賬語。因為「佛說法四十九年而無一法可說」,其意是「雖是在現實中有所說」,但所說之目的是要人因其所說而「悟」「到彼岸」,不可以停留在「此岸」的「語言」中找其所欲指示的世界,若執著於佛所說,則是所謂「死於句下」了。而「有錢就是沒錢」「說了等於沒說」等語,則其「有錢有說」,既是在這世中有錢有說,「沒錢沒說」,也還是在這世中沒錢沒說,這是平面的「亂說」,沒有升進的意義,不可作詭譎看,因為它只是盤旋在「邏輯世界」中,永無出頭之日的!

又,說「宇宙」萬法不能超出邏輯之外,則邏輯作用因宇宙之無窮而可以無限,但此中所謂宇宙之無窮,邏輯之無限,乃是表示以人之認識能力,語言所及,時空之大,萬法之繁,不可量度。但雖不可量度,原則上,皆在識心之內,亦皆在時空之中。一在時空中,則非佛所謂真如境界也。而因為佛境界不以邏輯而得,佛教徒是從佛境界範住了「現實宇宙」,而說它超宇宙。從此意而言,現實宇宙仍是有限的。在此現實的宇宙中作工夫,朱子所謂:「怎麼殺,也是凡夫。」

進一步說:所謂佛境界「超出」現實世界,亦不意味有一個比較「高」「大」的世界包在現實宇宙之「上」之「外」,因為這樣理解,又都落在「時空」中了,再大再高,也不叫做「超」了。故所謂「超」者,不以「識心」識,而以「智心」覺。識與覺所造成的真與俗之兩重世界,乃是世界之兩「相」,其實,亦仍同一世界也,超不超是在心靈修養的價值意義下說,而不是在現實比較中說的。

康德思想最重邏輯,而將理性存有所可能面對的世界分為「現象」與「物自身」兩界,維根斯坦,亦大邏輯家也,尚有「牆外」不可說之警覺,何李先生卻唯遵邏輯實證論者之說,而一概撥無之邪?

當然,如佛教徒不知此中曲折,動不動就說「佛教思想超出邏輯」,以為修行者不屑於講求邏輯,甚至以此為高,而藐視世間學問,則李先生之文,亦一針砭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54:24 | 只看该作者
14、什么是儒家与新儒家

文章主題: [原創]李明:大陆儒学复兴之历程与评价         
  天地清羽   

所以有「港台新儒家」、「大陸新儒家」、「中國新儒家」、「后新儒家」等稱呼或事實,實在是新儒家之不幸。
牟先生曾說:「沒有所謂的新儒家,甚至沒有所謂的儒家。凡是承認理性,願以理性思考,願以理性過生活的人都是儒家,都是新儒家。」
所以凡有分別爭衡,其中必有虛妄。如果還有欲從中標奇立異,作名利場者,更是妄中之妄。
吾人只篤實為學做人,是者還其為是,非者還其為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即是儒家,即是新儒家,即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時代,對得起祖先,對得起民族,對得起世界。
去此一步,即是妄作,皆至於凶而已。
  
2008/11/05 09:37pm

15、答有关“善之意義”、“孟子性善之證成”、“何以只略談及荀子”

向王财贵教授请教几个问题

一,討論學問,有學問的真誠,即是好的。縱使不說到真誠,只要發言對題,即是可接受的。因為在此網絡時代,世人多忙,草草讀文,慌慌反應,略有所感,直接發帖,以表現自我為滿足,以壓倒別人為有才,所謂「養生送死猶恐不贍,奚暇治禮義」,乃成一代風氣,尤其是大陸網絡,各路人馬,人多嘴雜,打開各式討論,其氣急敗壞之狀,更不如今者還多著哩,溫玉黃牛不必要求更多禮貌也。原帖之如此發問口氣,已在學術風格之內,吾不感到有何挑釁意味,亦願意就我之所知,如實回答,夫子所謂「古之學者為己」,不必因來者之有禮無禮而改易我之本性,且或有見之者,麗澤和兌,不限於一時一人也。唯此三問題皆甚重要,亦是任何時代,任何人都必需通過之大問題,吾亦想趁機會詳為論述,而近日頗忙,寫寫停停,只寫完第一問題「論善之意義」,其第二問題「孟子性善之證成」,本為重點所在,只寫了開頭,擱延半月,未能續寫。今因溫玉與黃牛之提起,似不能再等,只好重看我之講辭,却發現講辭之中,已然交待得很清楚了,似乎不必重寫(只是因為這是講話的記錄,辭繁不殺,枝蔓滋甚,他日當作修整),所以把講辭中談及「性善」之兩段話引過來,務請朋友重新『仔細』一讀,定可明白。蓋此問題,甚為簡易,如在目前,本在掌中,即在心內,這樣講已經很夠了,人人反躬自省,立可豁然明朗,若知及之,仁即守之,愈益見其真切不可致疑。而且此事唯有反躬自省,知及仁守,自我心內用功,方能洞澈無疑,沒有別的方法了。不是有沒有能力將此事說得更明白,乃是因為各類學問本性不同使然,知識的問題,該用知識的方法去解決,而生命的問題,本應用生命的方法來解決,所以,若經過如以下所說,尚不明白,我看沒有繼續與之再討論的必要,蓋此等人,對有關生命實踐之問題,不用正確的心態方法以求契入,猶思有某種「科學證明」,方欲信之,乃是不倫不類之要求,此種人縱以論辯將之辯倒了,對其生命亦不能起任何作用也。故只好請其各尊所信,以人人自己之意見,過人人自己之一生可也。

二,有關「善」之義,最普通的理解可以說是「好的」。而「好的」一辭,可從兩方面說。說文解「善」字云:「善,吉也,與『義、美』同意」,剛好就包舉了這兩方面。第一,「美好」之意,這是較廣義的,一切的美好,都可以說它「善」。如莊子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文惠君曰:「善哉!技蓋至此乎?」是說技術之高超也;又佛典中常因弟子之問而佛說「善哉善哉」,則是說發問之得要也;乃至三國水滸諸小說中,若計謀之奸狡得逞,亦可讚云:「此計甚善」。第二,「道義」之意,這是比較狹義的,專指「道德的美善」而言。孔子所謂「善人為邦百年」,孟子所謂「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荀子所謂「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等,大柢儒家書中所謂「善」,都從「道德」義說。而老莊書中之「善」,則兩面不一,有時令人混淆,讀之不可不慎,如老子「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其第一與第三字之「善」,道德義重;而第二第四字,通用義重;而第五字,則意兼兩者,此乃老子欲轉俗儒德操之固上遂於自然之美也。

「善」的概念之分此兩義,甚為重要,康德分析道德的意義時,即把「在達到某種可能目的上為必要」的手段,稱為「技巧」;另把「「一個人在選擇手段以達其自己之最大福利中的技巧」,稱為「精審」;而技巧與精審,都由「假然律令」而來,從此律令而來的行為,都不是「道德」的行為,乃至於是「有害的、可怕的」行為。 而唯有「茲復有一種律令,它是直接地命令著某種行為,而並無任何目的以為此行為之條件,這種律令便是定然的。。。而那在此行動中本質上即是善者,乃是存於心靈的意向,不管後果為如何。這種律定,可名之曰道德的律令。」依此「無條件的律令」而行者,方真是道德的「善」。道德的善,才是「價值」之所在。其他的考量計較之善,則是假的價值,或反於價值。

吾人亦可從以上討論而引申的應用於吾人日常生活中,如曹操用人才的標準是「不忠不孝而有治事之能者」,其中是否「忠孝」,即屬於「德之善」者,而治事之能,即屬於「才之善」者,曹操以後者為重,狀似聰明矣,一時有效矣,而魏晉時代如何,其子孫下場如何?又,有人欽佩崇拜毛澤東,理由是:一個人能將幾億人驅若牛羊數十年,豈不「偉大」!又一般我們常聽說「某某人把學校辦得很好」,或「某某人是好老師」,其中之「好」,其實有兩個意思,是「合乎體制應試之好」?抑是「真能通乎教育之道以培養人才之好」?這是很少人能思考到這地步的。以上兩類分別,若不能常明辨之,則「價值觀念」混淆,價值觀念混淆,害已害人害社會,其害不可勝數。

但察來提問題之意,應以「道德的善」為主吧?

三,,有關孟子為何認定「性善」,其理據為何之問。
本來,「性善」之共識,是可以不成問題的,因為它坦然明白,百姓日用,本在心中,如在目前,雖愚夫愚婦,可以不思而得。但若問孟子為何獨認定之?又探尋其有何「理據」?則真是大哉問也。這是千古以來常被問及,而往往被模糊帶過的問題。要理論的闡明之,實真不易。而若不能深切說明之,則信之者或恐不篤,只任素樸生命的直率而行,終恐觀念遊移不定,實踐操持反覆不寧。所以,要成為一個心地明白的人,一個堪稱有中國文化教養的人,首先必需澈底解決此一問題。

要解此問題,其實,孟子既提出性善之說,以孟子頭腦之清楚,言語之犀利,豈有虛幌模糊,而讓後世難以把捉之理?故在其書中,已然辯解得非常清楚了,吾人只要肯稍加用心讀讀孟子相關原文,便可洞然無疑,奈今人不好好讀書何!今據孟子之言,試說如下:

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章:「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歟?」

今案:這裏,孟子弟子公都子即列舉了當時論性的幾種說法,其實,千古之下,也不出這幾種說法了,如有他說,亦是這些說法的小變化而已。一者是告子的「無善無不善」說,告子曾舉例說「要說人性,好以流水,並沒有特定的方向,在東邊決堤,它就流向東,在西邊決提,它就流向西,是無所謂方向的。人性無分於善或不善,亦猶水之無分於東西,故人性無所謂善惡。一者是另外一般的說法,以為人性不是生來就定的,端看環境的養成,如果環境有文武之善政,則民大體向善,如果由幽厲之人領導,則民大體向惡。所以說「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這是環境決定論。再有一說剛好相反,說人的性是生而一定的,有的本來就善,有的本來就不善,善的就注定一生是善的,如舜,不管環境如何不善,亦不能阻礙他的善,反之如紂,其不善是本具的,所以雖有如啟和比干那麼善良的長輩輔佐他,依舊效用罔然。可見「有性善,有性不善。」以上三種說法,是常人常有的,而且都例證確鑿,令人不得不信。不過,孟夫子今卻獨獨主張「性善」,那麼他們的說法都錯了嗎?

(按,以上為新回應之文,以下為兩段引用原講辭,上下文筆口氣不侔,不成章法,蓋無許多時問重寫也。請諒之)

? 道德的根據在那裡?或是萬法的根據在那裡?或是我們修行的根據在那裡?這都是問一個現實人生之上的超越問題,凡是問根據都是超越的,現實的根據不必問嘛!我為什麼要吃飯?我肚子餓嘛!肚子餓就是吃飯的根據。所以我們問根據,必是問超越的根據,問超越的根據,就是問形而上學。那麼現在說,儒家或道家都有一個認定或預設,這樣講不太好,如前面講的方式才可說為預設。儒家比較好瞭解,儒家的超越根據在那裡?怎麼得來的?你也可以說在理論上是不可說明的,孟子說「怵愓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為什麼知道人皆有之?這要問你自己不是問我,要問你自己有沒有,不要問老師,說為什麼「怵愓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要反過來問你,你有沒有,你若還不知道,他就舉個例子,如果你乍見一孺子將入井,你有沒有怵愓惻隱之心?你想一想,若我有,這就是了,是你自己明白的,所以是自明的,所以說「皆自明也」(<大學>),自明算什麼理論,自明就不是理論,所以他不是智測的,他不走智測這條路,因為智測這條路是走不通的,這在哲學上就可以辯了,我不走智測的路是不是就不對,我講不清楚是不是我不對,這在哲學上先要通過這一關的檢驗。是不是形上學須要講清楚的?這不能講清楚的地方就不必講清楚,該回歸你自己,讓你自己去體證的地方,就不是用理論來說明的,但是至少這前面也要用理論來說明一下,說這是回歸你自己的,懂嗎?我們只能說到這裡,不能再替你的生命來說:你有怵惻愓隱之心。我的生命有怵愓惻隱之心,我怎麼知道你的生命有怵愓惻隱之心?但是在孟子,說人人皆有怵愓惻隱之心,孟子在講這個學問時,每一次就問,請問你有沒有怵愓惻隱之心,你說有,我這個理論就可以不要講了,因為你有,有怵愓惻隱之心,就有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仁義禮智都在你那裡,只是你不做呀!所以「知皆擴而充之」,它就應用無窮了,如果這擴而充之得非常廣大,你就沛然莫之能禦,這樣一下子就顯出來,如果偶爾有一點點,偶爾又沒有,一曝十寒,旦旦而伐之,雖然有萌蘗之心,雖然有夜氣,夜氣又不足以存。孟子說「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矣,若夫為不善,不才之罪也。」,情者,實也,如果說到一個人的真實生命,則「可以為善矣」,這就是我所說的性善的意義,你有沒有反省你的實情,你的真實性?如果你反省你的真實心,我就判斷你一定是可以為善的,這就是我所說的,你有善性,善性就在你那裡,「若夫為不善」,假如你看到很多人為不善,為什麼他會為不善呢?「非其才之罪也」,什麼叫做才?才是初起的意思,有一個種子剛從土地長出來,發芽了,就是才,所以才是發生的力量,所謂剛才剛才,就是剛剛初起,所以若夫為不善,一個人為不善,不是他最初的本能的罪,在最初的本能是可以為善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即是你自己把它給隱沒了。這是大的辯論!你承認這個辯論,你就只好恭恭敬敬的承認,人性本善,我的性是善的,所以孟子就是這樣一直告訴你,孟子說,你本來是善的呀!你有怵愓惻隱之心呀!你回想一下有沒有呢?你說,我沒有,孟子也沒辦法,但他就說「非人也,是禽獸也!」這孟老夫子太厲害了!口才好得很,所以我說,不要跟聖人辯論,也不要跟賢人辯論,不要跟和尚辯論,你保證輸的,這千古大家你還敢跟他辯嗎?所以近代人不知量力,天天在檢討,你檢討個什麼東西呀!這真不知量力,螳臂擋車,自己迷糊了,自己誤會人家的意思,都不知道!這犯了無量無邊的罪,因為他沒有智慧,這種話能辯嗎?孟子從來不講這樣的話,說我告訴你,你要怎麼樣,孔子也從不這樣說,所謂「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他就告訴你這樣而已。「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你就不用力於仁呀!不是你沒有仁呀!他天天這樣告訴你,不是說,我告訴你,你不仁我就要處罰你,這那裡是聖人,所以他叫你自己反省,你為何要跟他辯論?所以很怪,現代人很怪,所以你看到這種文章就不要看了,這種人是沒有用的,泡沫的理論。

   所以說儒家的德行的根據在那裡?修行的根據在那裡?當你這樣問時,這是一個大問題沒有錯,但是你千萬不要用一個知識的想法,去設定一個標準,這是行不通的,為什麼這是行不通的,現在就要講清楚,古人是不必講的,古人對於德性有親切的感受,現代人對德性沒有親切的感受,你要用理論來把我辯倒,我才相信,這算什麼呢?所以現在就要用理論來辯倒,辯到最後,也不是用理論了,只是告訴他,這種不是說理論的,用這樣來辯這個東西,而不是辯那個我要說你有德性。學問是這樣子做的,這儒家最清楚的,所以儒家講一個人修行的起緣,是最最清楚的,最最切實的,儒家是「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其他各家各派,沒有這樣清楚的。你說耶穌,上帝在你心中,我如何知道呢?所以你要去信他,當有一天上帝在你心中工作,你才知道,所以你先要信,然後才有愛,最後才有希望,所以叫做信愛望,信是擺第一的,為什麼信擺第一?儒家有沒有要你信?沒有,志於道,是自己志,不是信,志於道,就是儒家,明明白白的,才叫做儒家。你說孔子叫我們這麼做,所以我才這麼做,滿臉哭葬著臉。這不算君子,君子是,這是我自己要做的呀!這是我應該要做的呀!這樣就是儒家。

(按,牟宗三「圓善論」第一章,專解孟子告子上,其第六小節,解「乃若其情」一段,特標題為「性善之確立」,蓋此章是孟子辯性善之主文也,可參看。廣之,其書之第一章全章,皆宜詳讀,再廣之,其圓善論全書,皆應細讀,再廣之,牟先生全集應一讀再讀,非如此者,於中國文化,乃至對人生所有深刻問題之疑惑,將層出不窮,不可究詰,討論不完也。)

四,有關「何以只略談及荀子」之故,荀子固是原始儒家中的煌煌巨匠,一般皆以「孟子內聖」「荀子外王」來分判二子,近是也,荀子何其重要!但因為本講辭不是專門討論儒家,乃是討論儒釋道三家之所以異同,要分辨各學門之異同,最緊要的是從其「所因處」,即其「立教根據處」來判。而荀子之學,非見本之論,不足以作為「判教」之根據,韓愈所謂「荀與揚,大醇而小疵」,明道所謂「只一句性惡,大本已失」是也。若深論荀子「化性起偽」「制禮定法」之可能,亦必以孟子「性善」為本源也,故討論荀子,便須討論孟子,方能透澈,而明了孟子,荀子之學自然引發而至,或者說:通過孟子之荀子,方是有本有源而不會出毛病之荀子,此乃是哲理之必然,所謂「內聖必開外王,外王必本於內聖」,而非「外王必有內聖,內聖基於外王」,內外本末之間,甚為顯然,縱使荀子即今而在,亦當首肯也,吾人非故意貶抑荀子也,吾以為此應亦是荀子內心之本意也,不然,何足以為荀子?當然,荀子之學,有其甚大之意義,尤其吾人今世,欲立憲建國,欲化民成俗,荀子之學不可忽也。有關荀子學之精義,請研讀牟宗三「荀學大略」一長文(收在「名家與荀子」一書中,台灣學生書局出版,不知大陸能得此書否?)



16、想请先生谈谈“中庸之道可行”这个议题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11/24 06:42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jxst009757在 2008/11/24 04:38pm 發表的內容:
想请先生谈谈:中庸之道可行。 这个议题

在學校偶爾會開邏輯的課,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聖人講的話,幾乎都是分析命題。

所謂分析命題,就是「謂辭的意義已經含在主詞中」的句子。例如,「白筆是白的」這句話,「白的」一意,已經含在「白筆」的意思裏。所以這種說話,簡直就是把話再說一遍而已。所以這種命題的值是絕對的真。也就是說,這種話頭一定不會錯。所以它是真理,而且是永恒的,打不倒的。此所以為聖人之言也。

最明顯的例子,是孟子的性善論。孟子其實是就著「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的「幾希」的那一點善心,說人心的善,再由人心之善而說人性的善。所以孟子的性善論,用白話講起來,是:「就著人性善的那一點說人性是善的。」這樣,誰能反對呢?所以,凡是反對孟子的人,都是沒頭腦的人,或者沒讀過孟子或沒讀通孟子的人。沒頭腦,則謂之愚,沒讀過或沒讀通,就來反對,則謂之妄。所以,反對孟子的人,就如同反對「白筆是白的」一樣,非愚即妄。

「中庸之道可行」一句話,也有如此效應。因為「中庸之道」本來就是「最可行之道」的意思。所以,這句話可以說成:「最可行的道,是可行的。」因此,這句話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呀!


17、说“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兼谈「以教定宗」的目的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11/21 11:08a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澤峰在 2008/11/21 10:14am 發表的內容:
    有些东西只可以授意,不可以言传 ...

三十餘年前,台灣有位黃永武教授,出了一套詩詞賞析的書,他的序言開頭就表示說:自古以來,都說詩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都不言傳,初學的人,那能意會?不能意會,後世那有能意會之人?所以,他不是要把意會處轉成言傳,而是可以言傳的地方,要言傳,以方便人去意會言外之意。

西哲維特根斯坦亦云:可以說的,就要說清楚,不能說的,只好吹口哨。

莊子云: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

易繫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言。」王弼解之曰:「言者所以明象,象者所以在意。」蓋以為意不可見不可示,故以言盡象,以象盡意也。

孔子有「予欲無言」之嘆,然子貢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只是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可見在孔門,亦有可言不可言之分。

所以,如果可以言處不言,終會妨礙不可言者之了悟。此「教」之所以必須也。當然,凡有所「教」,必有所言,凡有所言,必有所限。然無限必待有限而顯,若有限之言,說者以理,而不以己見說之,聽者亦以理,不固執以著之,則有限正可指顯無限,所謂以指指月,則有限之言無過也。

若:如下所言

下面引用由澤峰在 2008/11/20 09:27pm 發表的內容:
人性是相通的,这就足够了~

則無話可說,當下默然,固是最高境界。但
天台智者之前,有「一音教」,所謂一音教者:「北地禪師非四宗五宗六宗,二相半滿等教,但一佛乘,無二亦無三,一音說法,隨類異解,諸佛常行一乘,眾生見三,但是一音教也。」智者判之云:「一音教」者,則「只是實智,不見權智」,佛既緣逗機宜,廣設三乘,那得「混判一音,失於方便」,使如「鰥夫寡婦,不成生活,永無子孫」?

所以,我以為吾人看人言論,但看其是否合理,若合理,則不但不礙人性,正可協助啟發人性。而且「以教定宗」的目的,正是欲令眾生之思考皆歸理性,以保證漸次走向最終不可說的真理之宗也。若無言說以辨解,無辨解以端正人之思考,則將人各一意,雖云人性相通,終不相通也。

吾此篇所講,正以「人性」為最後之「宗」,故云大判教也。我之判,固有所本,但無人敢云是最後決定之判者,亦提出來以供參考以作客觀討論耳。判教之主要目的,不在「判別」引起紛爭,乃在「判攝」而各歸正位,各歸正位,則各得其所,說之者,受之者,皆如理如實,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互相觀摩,互相學習,互相尊重,而天下太平矣,未必人人皆得統一之信仰也。

故群言不怕淆亂,只怕吾人於淆亂中,失其主位,不能辨析而善自取也。

2008/11/21 11:00am 


18、自由意志之是否能有客觀的真實性

文章主題: 關於意志自由之客觀實在性      
  大秦武士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8/12 10:09pm 第 1 次編輯]

一,上來諸友論學,似參雜了些許「意氣」,出語偶見不遜,此雖如先賢朱陸尚所不免,但還是希望吾人能免則免。

二,牟先生哲學研究方法,我以為有一條甚為重要,即:「吾人對於一個成熟的哲學家之文獻的解讀,宜以清楚的解釋不清楚的。」此類乎詮釋學中的「以全體解釋部份」之法。此法令人收獲巨大,不只貫穿於牟先生所有論述中,亦將啟知我後人。其「朱熹是別子為宗」之辯,即用此法,而錢賓四先生則舉朱子全集中文句,以證朱子亦講心學,乃亦正宗,其舉證繁多,而牟先生哂笑之,一概不為所動,蓋系統已定之矣。若朱子而能講心學,則朱子乃是一體系未定左右搖擺之人,不可謂其學問已成熟也。如此,則是反小覷了朱子矣。

此意用在康德,是類似的。此點請大秦務必注意!

三,記得約二十多年前,台灣文化大學有一自德國留學回來的研究康德的教授,跟牟先生說:「在康德的其他德文著作中,康德曾明說自由意志是真實的,但此一文獻,在中文界所知甚少。」牟先生聽了,說:「如果真有此種文獻,那真是大發現,康德能這樣講,也令我高興。請你趕快把它找出來,翻譯過來看看。」二十多年了,那位教授也還沒真正找來。

四,自由意志之是否能有客觀的真實性,此點關係到中西文化根本之差異,將來中西文化會通之最深的障礙在此,豈可不認真面對?牟先生非糊塗人也,萬望大秦再深思索之!

五,至於論辯之技術,大秦表現得相當工巧。但需注意的是:

1、分析與說明,並不等於證成與實有。

2、縱使有道德之情懷(甚或是在生活中表現為一個有德者),並不等於在理論上承認了道德的根據。
  
2008/08/12 10:07pm 


19、再求教季謙先生

文章主題: 再求教季謙先生         
  lmusic  
  
  牟先生云,「自我坎陷」在佛教叫做「留惑潤生」。那麼,「自我坎陷」之「明的無明」究竟是佛的「任運而現」,抑或「作意而現」?
懇請先生不煩再教。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5/14 11:30am 第 3 次編輯]

對明人而言,作意即是任運;
對不明人而言,任運總是作意而已。

天台評華嚴法界緣起四諦為「有作四諦」,可知佛之任運,亦可說為作意也。

明人通透,故其所為,從上下貫說,說任運可;若從方便應對說,說作意亦可。任運是從體看,稱體起用,體即是用;作意是從用看,據體成用,用不異體也。

不明人之所以不明,以未悟體而不識體也,用既無本,其所作為,說作意可,說任運則不可也,其所謂作意,亦非明人之作意也,是不識大體之情用而已,劉蕺山評陽明後學所謂「情識而熾,虛玄而蕩」之「以私意為良知」者是,是老子斥為「妄作凶」者也。
既曰良知,既曰佛,則其為明,可知矣。故學者以「明體」為要,古人所以斤斤於「見道不見道」之辨也。

2008/05/14 11:17am


20、再請教季謙先生

文章主題: 再請教季謙先生.         
  黃牛  

  牟先生云.
【天命實體之下貫于個體而具于個體(流注於個體)即是性.於穆不已即是(天)此實體之命令作用不已.即不已的起作用也.此不已的起命令作用之實體命至何處.即是作用至何處.作用至何處即是流注至何處.流注於個體即為個體之性---見牟宗三-心體與性體.第一冊.正中1999年版.p31】
→請教季謙先生.
   此【個體之性】與佛家所言之【佛性】有何區別?
   而【天命】又與佛家所言之【佛性】有何區別?
   您我他各各不同.依牟言---【天命下貫於個體】
   然而.個體之間相異甚大.【天命】又是如何的開顯出有情之間的差異?
  

  [這篇文章最後由季謙在 2008/02/04 09:12pm 第 2 次編輯]

大秦武士只對我的第一和第二答有興趣,我回看第三答,似乎未盡明晰,茲再補足幾句。不怕 Alisa 笑我嚕嗦,蓋禪家固善於在不著一字處盡得其風流,而老婆心切,亦未嘗不是禪門風味也。

原問是:「您我他各各不同.依牟言---【天命下貫於個體】
  然而.個體之間相異甚大.【天命】又是如何的開顯出有情之間的差異?」

我前所答,是藉思想家對人性有不同的看法,來說明「從天命之性」說人性,人性是一致的;而「從造化的現實性」說人性,是有多樣差異的。這樣,是從生成的「結果」說差異。

但細察黃牛所疑,似是要追究各個個體既皆秉承天命而生,何以會有不同的「理由」。

此不同,如前文所說,這是屬於「氣化」邊的事,所謂「氣秉」的不同,故雖是皆從天命而來,但天生即有清濁智愚之別,若問何以如此?則此是形而上的問題,是天地造化之奧祕,此孔子所以罕言性命之故。基督教說那是上帝的旨意,既是上帝之旨意,當然是不能過問的。佛家以「因果」「業力」等觀念解釋之,似是明白,但對現世的人來說,仍是不易窺測的神祕。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它就那樣無心生了,生了就生了,誰還管那麼多呢?我想,這樣理解世界人生,倒干脆些。

氣秉之何以不齊雖是不能問,不能說,但站在道德實踐的立場說,孟子有「性也,有命焉」和「命也,有性焉」之別。吾人既知現實上有差異,但這差異是屬於「命」(命限、命運)的,是無可奈何的。不過,不管「命」如何,其中必有「性」在,故人不可推諉於「命」而放棄努力。張橫渠說:「天所性者,通極於道,氣之昏明,不足以蔽之;天所命者,通極於性,遇之吉凶,不足以戕之。」這就是儒家的「性、命」觀。

所以不要問天之生人何以會有差異,因為已經有差異了,問了也沒有用。要問的是,雖有差異,每個人的每個當下,如何體現那共有的受命(命令任命之命)於「天理」的純一之性。所謂「盡義而後知命」,盡義在我,而命限在天也。

(再編輯時補:)彼天者雖在冥冥中總限我以命,而我在明明中總可盡我以義也。苟我之義盡之而無窮盡,則彼命之限將亦無所定限也。
  
2008/02/03 01:08p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8 04:50 , Processed in 0.10629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