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212|回复: 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教育以差生为中心,中国教育以优等生为中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0 16:3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以前讲过这个例子,现在我再重复一遍。

有一天我在纽约坐公共汽车,车到站了。这时司机从车前走到车的后部,
按动一个装置,后面的车门就变成了一个小型升降机,一个坐着轮椅
的残疾人进入了这个升降机,然后一顺,轮椅直接到了街上。

整个过程花了两三分钟。这场面很温馨。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时间被耽搁了。

这个例子说明,在公共汽车这个小型公共场所,美国人是以弱者为中心的。

其实,不仅仅是公共汽车上,以弱者为中心,是这个国家的共识,
强者要学会等待,要学会忍受弱者带来的不便。

在美国教育上,同样也体现了这个思维。《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实际上
是对这个社会共识进行了法律上的确认。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整理美国老师的教案,翻译美国的课程标准,
研究美国人的教材。由于起初,我并没有把以弱者为中心这个想法与教育结合
起来,所以有时候觉得美国教育有些繁琐。比如,讲一个简单的加法,
要用到大量教具,还有各种图表。先从直观教起,然后逐渐抽象,不厌其烦。

这种方法,本质是让一个抽象思维最弱,智商程度最普通的孩子也能够
理解所学的内容是什么。或者按照布鲁姆的说法——掌握。

即便如此,还不能掌握怎么办?那就等等。等孩子更加成熟起来。
所以许多在中国的差生到了国外摇身一变成了优等生,这并不难理解。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聪明,这种教法效率太低怎么办?
有一些学校进度快些,可以去那种学校,有些学校有专门为这种孩子开设的课程,
也可以去参加。还可以去补习班,请家庭教师。

对于太聪明的学生,美国人的思维是这样的,你本来已经很强了,
为什么还要把有限的资源给你?

我们国家的思维是这样的,太聪明的学生是国家的财富,赶紧选拔出来,
搞国家建设需要大量人才。

这种思维,是一种国家主义的强国思维。改革开放以后就已经不合时宜了。
大量这种太聪明的学生,享受了国家的资源,最终却跑到国外,成为其他
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我高中同学理工科的前十名几乎都在国外。

恰恰是那些排在后面的,在为这个国家做着贡献。

公共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服务于供养他的纳税人。现在,占人口多数的
纳税人的孩子竟然在学校里受尽歧视,被贴上差生的标签,
而他们纳税的结果就是供养那些占少数的尖子生,优等生,
这显然是十分不公平不合理的。

何况,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给弱势者更多的关照应该是一个
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现在我们不仅没有做到关照,反而歧视,
淘汰之。这显然是十分不正常不合理的。

如果儿教论坛能选人大代表就好了,大家不妨投我一票。
我会给出这样的提案。通过一个类似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律,
公立学校的考核以不让孩子掉队,也就是消灭差生为指标,
而不是以升学率,拥有多少尖子生为指标。
私立学校也要纳入这个考核体系。
我们不是有义务教育法吗?正好可以与义务教育法结合起来。

用这种方法,最大限度消除了目前存在的恶性竞争。
对于弱势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给了他们思维成熟,身心成长的缓冲期,
对于尖子生来说,也可以利用这种宽松环境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
当然,肯定有许多家庭不满足自己孩子的聪明脑袋被耽误。
像日本,韩国那样,聪明学生大量去读补习班。

这没什么不好,学校里轻松,校外搞搞补习,总比把学校变成一个巨大
补习班强得多。起码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喘口气。至于上补习班多花了钱,
会让一部分家有聪明儿的家庭利益受损。这也很正常。

这种教育安排让少部分家庭利益受损(完全能承受),
而受益的是绝大多数孩子和家庭。完全具有实施的合理性。

我期待着这个教育安排实现的那一天。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21 金币 +21 收起 理由
辰宝妈 + 1 + 1 投你一票!
喜欢梦 + 2 + 2 投你一票
喜欢英语 + 1 + 1 我很赞同。
晃晃叮 + 2 + 2 我很赞同。
buke + 1 + 1 我很赞同。
hi5 + 2 + 2 我也投你一票
qqyou + 2 + 2 我投你一票,最近文章很好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3-10 16:47:0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有想法,不过说实话,中国不需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律,

中国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问题.

美国的孩子长大后即使当工人也能过得比较好,教育分化很大,可是随着信息化的加剧,很多高中生毕业后,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人,影响到了资本家的利益,才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令出台的原因.

中国的问题是,大学生出来后,不愿意去当工人,因为工人过不上理想的日子.两码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16:54: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3-10 16:47 发表
呵呵,有想法,不过说实话,中国不需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律,

中国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问题.

美国的孩子长大后即使当工人也能过得比较好,教育分化很大,可是随着信息化的加 ...


那怎么解释日本,韩国的情况?也有类似美国的制度安排?为什么?
日本,韩国的大学竞争也很激烈,为什么也要搞这样的制度安排?

关键不是应试不应试,是一个现代国家应该对弱势群体(或者全体儿童)进行关照,保护,
当然,是在不打压强势群体的基础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3-10 16:5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老易 的帖子

这个和大学竞争激烈没有关系,关键是不读大学的人会如何.

美国的名校竞争也激烈.

问题是人家不读大学,生活还可以不错.我们现在大学出来,都要失业.

弱势群体的保护,不要走错了方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棠棠妈 + 2 + 2 就是,中国还做不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17:1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jiangying 的帖子

中国不读大学生活就过不下去了?也不是这样。
关键是亚洲人的进取心。

日本,韩国人高考的竞争之惨烈不比中国差多少。

日本这种国家等级制度森样,考入东京大学基本等同于进了保险箱,
收入是普通大学的许多倍。

而中国呢?进了北大,清华又怎样?照样没有保障。

所以从应试的性价比的角度,在日本考高分更合算,
所以补习班火爆到上市可以理解。

但,家庭怎么折腾都行,整个公立教育系统不能跟着狂热,
要起到平衡的作用。现在我们国家整个公立教育系统
不仅没有平衡这种狂热,反而成了主力,
这种制度安排难说是合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3-10 17:1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老易 的帖子

不是活不下去,而是活得没有安全感.不要说没上大学打工的人,我们这样层次的人,都觉得没有安全感.

要是高中生能够活得有安全感了,自然有人去追求兴趣,追求爱好,甚至就是玩.到那时候,《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才有实际意义.

实际上,在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实施后,美国的教育应试更多了,反而走的是应试路子,对孩子的要求更多了.而不是孩子更轻松.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晃晃叮 + 2 + 2 无论你定位哪个层次,都一样是打工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10 18:03:1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僵硬说的有道理,这个是文化的差距,传统的差距。

中国不缺那么一个法律,有了也不会有多大帮助。

中国现在也有人喊关心弱势群体,但那种骨子里对弱势人的关爱和同情却是学不来的。看到的是部分强势人群对自己施舍的得以心情,不过即使这样也是一种进步了。

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美国的民主为什么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选举人制。其实细想想,中国的人大代表,也是选举人制呢,哈哈,中国民主的形式居然和美国类同。

僵硬的那种阶级分析观点,倒是有点跟不上形势了,实际上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曾经基本消灭了资产阶级(用老易的话,是用剥夺和肉体消灭的方式做到的),而美国呢,基本消灭了无产阶级,基本是用股权分置的方法做到的。所以现在再去提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有点不合时宜了,还有影射我们改革开放基本大策的嫌疑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18:22: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3-10 17:19 发表
不是活不下去,而是活得没有安全感.不要说没上大学打工的人,我们这样层次的人,都觉得没有安全感.

要是高中生能够活得有安全感了,自然有人去追求兴趣,追求爱好,甚至就是玩.到那时候,《不让一个孩子掉 ...



这种制度安排不是说不搞应试了。
而是,公立学校退出了应试教育的主战场。

公立学校应该负起责任来,帮助那些弱势群体,差生,
提高他们的素质,给他们基本技能,甚至也有机会进入大学。

将来,随着大学的进一步普及,读大学其实也不是什么问题。

现在,公立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成了应试教育的主体,
对差生呈抛弃状态。某种意义上,是剥夺了差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如果聪明学生继续搞应试,参加补习班,这是他们的自由与权利,
有焦虑感,不安全感,去搞应试,可以啊,没人拦着。
只是说,你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我们差生就乖乖在学校里学,享受低廉的公共教育的价格。
我们虽然学得慢,但是,如果老师耐心,慢慢来的话,也一样能够达到大学入学的标准。

现在,我们的差生相当于陪太子读书。成了他们的陪衬。公立教育成了少数尖子生的舞台。

尖子生该上大学上大学,该出国出国,差生呢?

这些年除了倍受摧残的身心还得到了什么?

为什么这高昂的成本要让本来已经是弱势群体的差生来承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3-10 18:4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qqyou 的帖子

我没进行什么阶级分析,我说的是职业,是你在提

在国内,有些职业就是生活得没有安全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10 18:49:1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儿教论坛能选人大代表,我绝对不投你的票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赞同。
晃晃叮 + 2 + 2 你的票会更少,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3:02 , Processed in 0.116712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