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057|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入学习——《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18 15:4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非常值得细细学习、研究的好书,我在 <font color=\"#000000\" size=\"3\">【经典图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向大家推荐过。我将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边学习边将心得贴出来,与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我学习的速度可能不会太快,提前请大家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7-18 15:53:42 | 只看该作者
    毫无技巧的简单说教和批评只会产生距离和怨恨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孩子将来会渐渐拒绝跟父母对话,他们讨厌说教,讨厌喋喋不休,讨厌批评,他们觉得父母的话太多了。(可是不说教、不批评也不行啊??只能尽量注意技巧,要好好学习才行啊)下面是一段经典的对话:<e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ldquo;你要去哪儿?</e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em>&rdquo;  </em> <e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出去。</e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em>&rdquo;  </em> <e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干什么?</e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em>&rdquo;  </em> <e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ldquo;不干什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rdquo;</em><font face="Times New Roman"><em> </em>  沟通的悲剧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相互尊重;不是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技巧。我们日常的语言,对于跟孩子有意义的交流来说是不适当的。要想和孩子沟通,减少父母的失望,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跟孩子交谈。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 此帖由 用心才会赢 在 2005-07-18 16:32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7-18 16:26:27 | 只看该作者
    描述、聆听、理解&mdash;&mdash;与孩子交流的三步曲1、尊重孩子的情绪,承认孩子的情绪的合理性===========================  对于孩子的悲伤、孤独、愤怒等情绪,大多数父母往往试图说服孩子,于是很自然地匆匆给出评价和意见,&ldquo;你不该这么做&hellip;&hellip;&rdquo;&ldquo;你不该那么想&hellip;&hellip;&rdquo;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在孩子原先的痛楚之上又增加了新的伤害。  孩子产生某种情绪自然有他的道理和原因,虽然那可能是幼稚的,甚至在成年人看来是可笑,但我们绝对不能草率、简单地进行&ldquo;纠正&rdquo;。那是对孩子严重的不尊重,是对孩子的全面否定和蔑视,是对孩子自尊心的无情伤害。很多父母们意识不到这种做法只会导致隔阂、争论和气愤。  孩子的感受必须认真对待,即使情况本身并不严重。对孩子来说,被理解远比知道自己哪里错了更重要。(那我什么时候说教呢??在孩子情绪异常的时候大概不是管教孩子的时候吧~~)2、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客观地描述,充分表示关心、关注================================<font size="+0">  父母对孩子的情绪的关注与客观的描述是与孩子进一步交流的基础和前提,父母应该充分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与关注,尽可能象镜子一样反映孩子的感觉,清晰地描述所看到的情绪,不谄媚,不挑剔、不说教、不变形。透明清晰的影像,不管是在穿衣镜里,还是在情感的镜子里,都能够提供机会让本人自发地修饰和改变。   <em>&ldquo;你为什么生气?&rdquo;</em>(不要这样说,显得~~肤浅、距离感、对孩子不理解)  &ldquo;你看上去很生气。&rdquo;  &ldquo;听起来你非常恨他。&rdquo;  &ldquo;看起来你好像很讨厌整件事情。&rdquo;  &ldquo;我看到一个生气的男孩。事实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生气的男孩。&rdquo;  父母的关注与客观的描述,有利于孩子进一步表达和发泄心中压抑的情绪,有利于父母与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在情绪激动的时刻,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聆听和理解更让人觉得安慰的了。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去给予孩子慰藉,帮助他们康复。3、聆听,表示同情与理解===============  如果孩子原本不打算与大人交流,经过上面的步骤,希望孩子愿意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父母该做的就是聆听并表示同情和理解。如果孩子自己主动地抱怨、发牢骚,父母就可以直接进入聆听并表示同情和理解。聆听中也可以看时机谨慎的少量客观描绘一下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自发地控制情绪。  如果父母已经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直接表示同情和理解。  例1:孩子因为不能和朋友一起玩而哭泣的时候:应该说:  &ldquo;哦,你很失望吧,你很想今天下午和他一起玩。&rdquo;不要说:  &ldquo;这有什么好激动的!你可以改天再和他玩。这有什么大不了的?!&rdquo;  &ldquo;唔,你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rdquo;  &ldquo;你明知道下午有事,怎么还打算跟朋友玩呢?!&rdquo;  不仅是孩子,哪怕是陌生人,也会感激我们对他们的困境所表现出来的同情与理解。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例2:因为下雨,学校不能去野餐了,孩子回家后很生气:错误的:  &ldquo;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rdquo;  &ldquo;我就想今天去!&rdquo;  &ldquo;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rdquo;正确的:  &ldquo;你看上去很失望。&rdquo;  &ldquo;我当然很失望了。&rdquo;  &ldquo;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rdquo;  &ldquo;是的,正是这样。&rdquo;  &ldquo;真是太遗憾了。&rdquo;  &ldquo;哦,不过,可以以后出去玩。&rdquo;  通过交谈,父母引导孩子自发地战胜了消极情绪。(真是太理想了,但值得尝试。)<font size="3" />&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  这一贴有些太长了,其核心理念是:在孩子情绪异常时,要尊重孩子的情绪、认可孩子的情绪,通过技巧的交流让孩子战胜消极情绪。  亲子交流具体方法是:A、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客观的描述,目的有三个:  a、帮助孩子意识到、了解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知道了自己的情绪,就会自发地控制情绪)  b、尽可能充分地表达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c、通过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引导孩子讲出心里话(这是此部分的关键)B、认真聆听孩子的情绪发泄,并表示理解和同情。  a、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  b、加深亲子感情  c、引导孩子面对现实,自发地战胜消极情绪。(这是整个交流的目的)此帖由 用心才会赢 在 2005-07-20 10:25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7-18 18:08:49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smile.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很好,看来我真的要慢慢地学习,再做到学以致用,谢谢!此帖由 雨层云 在 2005-07-18 18:1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7-19 00:01:32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可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仔细看过贴字,相信也会有这样的朋友,是不是把原文和心得的字体分开,便于理解。

用心,让我们一起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0:40:27 | 只看该作者
  前车老师,感谢您的意见。  写这本书的心得实在是太难了。在我来说,往往是字字珠玑难以割舍。我看过的儿童教育方面的书也有五、六十本,这样的书真的没有遇到过。  所贴的文字大多是原文略有改动,改动也多是次序上的改动。可能贴得太多,难以让大家尽得精髓,其实我觉得每一句话都对我有帮助,我也希望朋友们看后受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7-19 11:23:37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当孩子对自身做评价时~~  当孩子对自身做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他,而要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听起来就很技巧)例如:孩子说:&ldquo;我的算术不好。&rdquo; 不该说:<em>&ldquo;是的,你对数字的反应很糟糕。&rdquo;</em>(简直是雪上加霜!!孩子回头自杀都不稀奇)     <em>&ldquo;不,你的算术还可以。&rdquo;</em>(只会引发无用的争论)     <em>&ldquo;如果你再用功一点,会好一些的&rdquo;</em>(孩子会说已经够用功了,于是争论是不是够用功) 应该说:&ldquo;算术是一门很难的课程。&rdquo;     &ldquo;有些题目很难解答。&rdquo;     &ldquo;老师的批评不会让算术变得容易些。&rdquo;     &ldquo;算术让人觉得自己很愚蠢。&rdquo;     &ldquo;我敢断定你一定希望快点下课。&rdquo;     &ldquo;下课时,你会感觉安心的。&rdquo;     &ldquo;考试时一定特别难熬。&rdquo;     &ldquo;你一定很担心不及格。&rdquo;     &ldquo;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怎么想。&rdquo;     &ldquo;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对你失望。&rdquo;     &ldquo;我们知道有些课目是很难的。&rdquo;     &ldquo;我们相信你会尽力的&rdquo;  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说,当她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回家,她父亲用如此理解的态度跟她说话时,她几乎要晕倒,她在心里说,我一定要对得起父亲对我的信任。  这样的谈话可能不会改变孩子的想法,但是,会让孩子觉得有个通情达理的妈妈。此帖由 用心才会赢 在 2005-07-20 10:28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7-19 13:26:36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我会每天关注这里的文章,与大家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10:20:01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不要针对孩子行为做出反应,而要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  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针对孩子行为做出反应,而要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这样通常比较有效。  七岁的格洛里亚回家时心情很不好。她告诉父亲,她的朋友多丽是如何从人行道被推到积满雨水的沟里去的。她的父亲没有追问事件详细的情形,也没有威胁说要惩罚冒犯多丽的人,他就女儿的感受回答了她,他说:&ldquo;这件事一定让你很不舒服,你当时一定对做这件事的男孩子很生气,现在你还在生他们的气呢。&rdquo;  对这些话,格洛里亚深有感触地回答说:&ldquo;是的!&rdquo;当她的父亲说:&ldquo;你担心他们也会这么对你吗?&rdquo;格洛里亚斩钉截铁地回答道:&ldquo;让他们试试!我会把他们一起拖下水,那一定会溅起水花呢!&rdquo;她想像着那幅画面,然后大笑起来。  这段谈话以开心结束,它原本可能会成为一场关于应该如何自卫的、冗长的说教。(谈心比说教更有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15:05:56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要纠正孩子的行为,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通常会生气,然后不良情绪导致孩子的<u>不当言行</u>(如迁怒于他人)。但是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孩子的不当言行是因为不良的情绪导致的,于是常常被激怒,就责怪孩子,说一些事后会觉得后悔的话,可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父母总是试图说服孩子&ldquo;没有理由那么想&rdquo;、&ldquo;这样做是不对的&rdquo;,但是这并不能平息孩子强烈的情绪。父母只有接受、承认、认可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并表示同情、理解,那么孩子情绪的强烈程度就会减弱,身上锐利的尖刺就会消失。  父母<u>不要只针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而是要关注孩子心烦意乱的情绪</u>,引导孩子说出感受,发泄情绪,使情绪平静下来。只有当孩子的心情平静时,他们才能正确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举动。  <u>要纠正孩子的行为,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u>。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要先说出表示认可、同情和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例1:  孩子:&ldquo;老师冲我嚷嚷。&rdquo;  不该说:<em>&ldquo;你干了什么事让老师这样对你?&rdquo;      &ldquo;如果老师冲你嚷嚷,那你一定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rdquo;</em>  应该说:&ldquo;那一定非常尴尬。&rdquo;      &ldquo;那一定让你很生气。&rdquo;      &ldquo;那个时候你一定很恨老师。&rdquo;      &ldquo;那一定很伤你的心。&rdquo;      &ldquo;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rdquo;  我们需要向他表明我们承认他的情绪,我们理解她的痛楚、她的尴尬和气愤。例2:  妈妈:你看上去很累。  孩子:两个孩子在图书馆里吵闹,她不知道是哪两个,于是就罚我们所有的人站在大厅,几乎站了一天。  妈妈:全班同学一天不上课,就那么静静地站在大厅里?怪不得你看上去那么累了。  孩子:但是我跟她说了,我说:&ldquo;琼斯小姐,我相信你能找到吵闹的那两个学生,所以你不用惩罚我们所有的人。&rdquo;  妈妈:天哪,一个九岁的孩子来帮助老师认识到,因为少数人的行为不端而惩罚全班的人是不公平的!  孩子:我没有帮上什么忙,不过至少她笑了,那是今天她头一次笑。  妈妈:嗯,你没有让她改变主意,不过你确实改变了她的情绪。  通过聆听、尊重儿子的感觉,承认他的想法,并且对他试图解决问题的努力表示赞赏,妈妈就这样帮助儿子平息了怒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17:20 , Processed in 0.09101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