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用心才会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入学习——《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7-23 00:52:3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看重这一个学习的过程,其实,这篇文章跟《最优教养法实录〉内容一致,只是这本书表述的更详细。

用心学习的这么认真,才是我要顶它原因,大家完全可以结合书的内容,一起来慢慢领会这些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方法。

建议用心,把这本书的连接附上,做在自己的签名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7-23 23:16:22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用心,让我们一起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7-25 09:49:2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上朋友的鼓励支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7-25 17:17:12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只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  大多数人相信夸奖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让他们有安全感。但是,实际上,夸奖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对品格的直接赞美就像直射的阳光,让人很不舒服,很刺眼。当一个人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出色、像天使一样可爱、慷慨大方、谦恭有礼时,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她觉得需要至少否认部分赞美。在公共场合,她无法站起来说:&ldquo;谢谢,我接受你的赞美,我是出色的。&rdquo;私下场合她也无法这么说,因此她必须拒绝这样的赞美。她无法在心里坦白地对自己说:&ldquo;我是出色的&rdquo;、&ldquo;我是很好的&rdquo;、&ldquo;我是坚强的&rdquo;、&ldquo;我是慷慨的&rdquo;或者&ldquo;我是谦逊的&rdquo;。  当父母跟孩子说&ldquo;你真是个好孩子&rdquo;时,许多孩子可能无法接受,因为他对自己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夸奖越多,他的不端行为可能就越多,因为他想显示出他的&ldquo;真我&rdquo;,行为不端可能是孩子对于自己的公众形象表达自己的保留态度的一种方式。  对品格直接的判断性和评价性赞扬都是要避免的。因为那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他们需要依赖自己内心的激励和评价。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如果孩子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大愿意接受负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种情况并不反常,因为他们不想冒险而失去高分。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药。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需要谨慎小心是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对于精神药物的施用也有同样的规则。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当孩子打扫了院子之后,说他辛苦了,或者院子看上去多么棒啊,只有这样的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人几乎毫无相干,也不适宜。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  例子:八岁的朱莉很努力地把院子打扫干净了,她用耙子把树叶耙拢,把垃圾运走,并且把工具重新摆放好。妈妈很感动,对她的努力和成绩表示了感激和欣赏:妈妈:院子原来太脏了,我不相信一天就可以把它收拾干净。朱莉:我做到了!妈妈:院子里原先都是树叶和垃圾,还有其他东西。朱莉:我把它们都打扫干净了。妈妈:一定费了你很大劲!朱莉:是的,我确实费了很大劲。妈妈:现在院子好干净啊,看着都开心。朱莉:它现在很漂亮。妈妈:你愉快的笑容告诉我你很自豪,谢谢你,亲爱的。朱莉(灿烂地笑着):不客气。  朱莉妈妈的话让朱莉为自己的劳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晚上,她迫不及待地等父亲回来,就是为了向他显示一下干净的院子,好在心里再次重温一下对出色工作的骄傲。  与此相反,下面对孩子品格的赞美之辞是无益的:&ldquo;你真是个好女儿。&rdquo;&ldquo;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rdquo;&ldquo;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rdquo;  这样的评价可能会吓着孩子,让他们感到不安。她可能觉得自己离一个好女儿还差得远呢,配不上这样的称呼。因此,她可能会决定马上减轻自己的负担,用行为不端来坦白,而不是不安地等待曝光自己原来是个骗子。&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mdash;核心理念:  只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17:27:43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当孩子做错了事情~~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激烈争吵有一个规律的、可预见的顺序:  ①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说错了什么话  ②父母对此作出粗暴的批评和无礼侮辱(许多父母对打碎了一个鸡蛋的反应就像打断了一条腿似的,对窗户被打碎的反应就像心被敲碎了一样。)  ③孩子以更糟糕的言行来回答  ④父母再反击,高声恐吓,或者横暴地处罚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人,应该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u>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u>。在批评孩子时,父母往往情绪激动,很容易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指导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客观的陈述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不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  例1:十一岁的贾斯汀保证给家里洗车,但是他忘了。最后他才想起来,试图做好工作,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没有完成。贾斯汀的  父亲批评了他,试图教育他。  父亲:你洗了车了吗?  贾斯汀:洗了,爸爸。  父亲:你确定?  贾斯汀:我确定。  父亲:你居然说你洗了?你就是敷衍了事,你从来都这样。你只想玩,你觉得你能这样过一辈子吗?你要是工作了,还是像这样草率马虎,连一天都干不了。你不负责任,你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贾斯汀的父亲并没有批评贾斯汀,而是告诉了他一些事实,贾斯汀的反应会有什么不同呢?  父亲:儿子,这车还需要再洗洗,特别是车顶和左边。你什么时候能做?  贾斯汀:我可以今晚洗,爸爸。  父亲:谢谢你。  贾斯汀的父亲说话的语气没有丝毫的不敬和贬低,这让贾斯汀能够完成他的活,而不会对父亲生气。此帖由 用心才会赢 在 2005-07-27 09:04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7-27 09:34:06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辱骂就像射向孩子的一根根毒箭!<p align="left">  孩子们,特别是小孩子,他们依靠父母来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怎样的人。对孩子来说,培养对自己的信心需要听到或者无意中听到对他们的积极评价。  当一个孩子被说成愚蠢、笨拙时,他开始阶段可能会在心里反击:&ldquo;不,我不笨。&rdquo;(幼小、越来越弱、可怜~)但时间久了,渐渐地,孩子就会相信自己的确是愚蠢、笨拙,丧失在某些方面的自信心。从那个时候起,他会避开这类事情,认为避开此类比赛和竞争他就安全了,就不会受到批评了。  千万不要辱骂孩子,辱骂性的字眼就像一根根毒箭,当孩子被说难看、愚蠢或者笨拙时,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会有反应,厌恶、愤怒、憎恨就这样产生了,报复的幻想出现了,于是就可能发生一些让人不高兴的举止,一些惹麻烦的行为。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指出孩子的错误比指出他们的正确要容易得多。但是,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u>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7-27 19:56:52 | 只看该作者
针对上面的问题,有时候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所有的人,
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教育孩子们,就好了,
可是,社会上要有多少辱骂,多少贬低性语言出现,
我们的孩子能不能经受这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7-28 11:56:29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看了以后,最大的感触是教育孩子原来应当是这样的!去年年底我在dangdang 上订了20本送给了家里人、朋友和同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15:34:20 | 只看该作者
zhaoshr+2005-07-28 11:56-->引用:zhaoshr @ 2005-07-28 11:56 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看了以后,最大的感触是教育孩子原来应当是这样的!去年年底我在dangdang 上订了20本送给了家里人、朋友和同事!
我也把这本书的电子办发给了好多同学和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5-7-28 16:08:25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忍耐与发脾气  我们努力忍耐,我们相信忍耐是一种美德,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假装平静,言行不一,隐藏我们真实的感觉,而不是反应我们的感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忍耐就不是美德。  在父母发怒时,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可能会说:&ldquo;你不爱我。&rdquo;(辰辰有时候说,&ldquo;爸爸,你为什么喜欢姐姐不喜欢我?&rdquo;)这时父母不必生气地大叫&ldquo;我当然爱你!&rdquo;,此时不宜争论是否&ldquo;爱他&rdquo;。父母应该说:&ldquo;现在不是讨论爱的时候,现在的问题的是什么让我这么生气。&rdquo;  父母也是人,有时也需要发泄情绪,这也是对孩子的教育。但要注意&lsquo;火候&rsquo;,不可过分伤害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9:53 , Processed in 0.09563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