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九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争鸣】萧愚——《卡尔威特真相》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6-8-10 22:48:37 | 只看该作者
九曜+2006-08-08 15:10+pid933285-->引用: 九曜 @ 2006-08-08 15:10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33285">查看原帖[/url]  先回66楼:

1、文章末尾列出了所有的参考书目,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给出资料来源了;

2、文中对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件有多处描述,并写出自己的评论,不知道这算不算既给出事实又有自己的解读。

3、百家讲坛纪连海老师用的是评书的方式讲历史,但他说说的仍然是正史。是否用了小说的笔法和是否具有可信度低之间,应该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吧?

4、卡尔威特是德国人,但其余几个用卡尔威特方式培养神童的家庭均是英语国家,参考资料也是英语的,想找德语恐怕也难。

5、关于作者《我是北大培养的废物》,我觉得和他这篇文章的可信性大小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如果说想用这篇文章作证此人德行不好说话不足为信的话,我也找到了另外一篇,他是对现时的北大太失望。这点,我非常非常可以理解。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126903.shtml

=============

再回bberry

非常同意你最后一句话,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尤其是发现自己的孩子真有神童天赋的时候,尤其要有平常心。继续说心得:

1、其实文中几个孩子都可算得上是神童,包括卡尔威特,至少他不会是低能儿,早期教育也确实启迪了他们的智力,在开发智力方面,这些早期教育都有他们成功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几个早期教育同样失败的地方在于他们在开发智力的同时都忽略了孩子生活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是导致悲剧的最根本原因。

2、早期教育好,但是不能拔苗助长,要随孩子本身的智力而定,如果真的是神童当然好,但是不要张扬,不然就会好事变坏事,让孩子均衡发展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

3、我觉得这本书并不是彻底的否定神童和早期教育,他也肯定一些早期开发智力的方法,另外它不但说了神童教育失败的原因,同时也说了相对成功的案例中,成功的原因,满有启发的。

神童是可遇不可求的,俺的宝宝看来没有戏了,让他快乐生活,培养均衡发展,将来生活的快乐就够了。
很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6-8-18 18:59:54 | 只看该作者
刚刚和LZ辩了一番就看到了LZ贴的这篇文章,LZ原来也是一个妈妈啊,这篇文章不错,大家都应该看看,想想.谢谢L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6-8-22 12:08:57 | 只看该作者
  以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观点来扬自己的名罢了,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一样事情能够以好、坏来绝对区分,作者却想要做个明确划分,这种思维就是典型的应试救教育下的思维。其作品我不敢赞同。  作者揭露这个真相,那个真相,可我看他的这几个真相只是强调他们的处世失败,作为失败的终结,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只不过他们站的高,大家看到了而已,同样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小人物多的很(中国网上聊天那么多的人,而参加沙龙、社团的人很少,不是一个说明么),而外界(新闻、小报方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刻意为之的中伤,那更是非一般人能承受的。这些问题我认为只是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欠缺而已。而我看“哈佛女孩刘亦婷”“我家木木上哈佛”这些书上都很强调心理素质教育这一块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一本书是完全对的,完全适合作为永恒的规范去做的。而对育人这个更人复杂、精妙的事,就更没有什么成材养育规范可执行。每一本书都有其强优点,这也正是世上最聪明的犹太人每年都要读几十本书的原因。吸取众家之强,然后把马克思普遍原理与本家具体实际相结合去做才行,针对自己孩子去设计方案。放任自流是绝对没有好收获的。我本人就是例证。   如果这些“真相”作者真的写了“我是“我是北大培养的废物”的话,我鄙视他,也为北大对他的教育感到悲伤。如果北大的教育有不妥之处,作为北大的人你只有理由拿出你的观点、证据去帮北大完善,让后进的小师弟、小师妹能得到更好的成长。你没有在外发牢骚的资格。如此做只能说明:其一你不行,拿不出有力的东西去帮北大;其二,北大毕业后的你没有得到你认为北大能带给你的荣誉、金钱、地位,你失望,你牢骚;其三,打着骂名校来成名,这跟原来的骂名人,名著来成名、捞一把类似,是个没有创意的人。  同志们啊!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书都来自美国、日本或其他一些发达的欧洲国家,看看他们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培养出的学生,我认为这些教育书还是很好的。早期教育我们还是应该支持做,共享更多的好书、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能针对孩子的特点、个性有的放矢进行训练、培养。中华复兴还指望着他们呢!别误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6-8-23 11:59:40 | 只看该作者
这有位两岁就会数学的,很像是DOMAN孩子哎.

--------------------------------------------

ZT:31岁华裔天才获数学界“诺贝尔奖”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08:38 东方早报


陶哲轩24岁就成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昨天在马德里开幕的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当天宣布,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由4人分享,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

  31岁的陶哲轩也成为继1982年首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获菲尔茨奖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两岁时就教别人计算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颁发的菲尔茨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1975年生于澳大利亚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是本次最年轻的获奖者,却已发表了超过80篇论文。鉴于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他获得了本届菲尔茨奖。陶哲轩和其他两位出席的获奖者在如雷的掌声中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手中领过奖章。获奖者每人还将获得1500美元奖金。

  陶哲轩在获奖后接受记者专访时,鼓励人们“跟数学一起玩”。“我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能力和自由跟数学一起玩———给自己找些小挑战,设计一些小游戏,等等。”

  他还说:“我父母告诉我,当我两岁时就对数字着迷了,我那时就试图教别人用数字积木计算。”

  失败研究的“救火员”

  陶哲轩于1992年至199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研究生,21岁获得博士学位,24岁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数学教授。

  1986年、1987年和1988年,陶哲轩三次成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最年轻的参赛者,依次赢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他未到13岁就赢得金牌的纪录至今没有人打破。

  陶哲轩此前获得多个学术大奖,2000年获颁塞勒姆奖,2002获颁博谢纪念奖,2003年获颁克雷研究奖,以表扬他对分析学的贡献。2005年,他获得利瓦伊·L·科南特奖。2004年,本·格林和陶哲轩发表一篇论文预印稿,宣称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

  普林斯顿大学的菲尔茨奖获得者查尔斯·费弗曼回忆,“神童”陶哲轩12岁时被父亲领到普林斯顿大学接受考试。“我当时认为他比我遇到的其他神童多一点优势,现在看来是多很多。”他说。陶哲轩的导师、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曾表示,陶哲轩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现在,陶哲轩被看作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智囊”,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分析数论和表示论。

  最为突出的是,陶哲轩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合作者。费弗曼称,陶哲轩经常召集世界级的团队攻克难题,努力发挥每一个合作者的优势。“这是一种罕见的能力。”他说。数学家们争先让陶哲轩对他们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他正在变成对失败研究的“救火员”。“如果你在一个问题上卡住了,其中一个办法是让陶哲轩对它感兴趣。”费弗曼说。(东方早报 郑洁)






此帖由 想念贤妻良母 在 2006-08-23 12:12 进行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leowelkin + 1 + 1 我很赞同。平庸的人千方百计诋毁天才,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6-8-30 15:15:03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写的这篇文章又没有借鉴价值,我觉得lz的分析更有价值,当然我没有看出我家的宝贝有让我朝那份心的迹象,所以有关培养天才的方法我看看,至于争论,我就不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6-9-3 01:10:54 | 只看该作者
九曜+2006-08-06 13:30+pid931233-->引用: 九曜 @ 2006-08-06 13:30 [url=redirect.php?goto=findpost&p=931233">查看原帖[/url]  呵呵呵呵……谢谢回复!老实说这篇文章让我满意外的,我从怀孕起就在看卡尔威特了,到今天才看见了真相。老威特的做法不是全部都不可取,但如果全部照搬更要出大麻烦。庆幸我现在就看到了这篇文章。现在再也不想要怎么培养宝宝的智力等等了,只希望他将来健康快乐。
个人觉得教育是一把两面刀.过于注重培养智力,而忽略了孩子的独立思维和情感,这是不对的.卡尔等神童的结局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但是,不注意培养宝宝的智力,那么,就没有副作用了吗?不,我想副作用可能更加大吧.这道理就如同社会发展,要懂得协调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过于偏向物质,则容易制造动乱的社会,反而只故精神,不谈物质,那么就会倒退回以前的勒紧裤带的日子.如果两样都不注意,那么就更加惨,可能会倒退回原始时代.只有两者很好的协调起来发展,那么这个社会才会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0-1-9 20:01:04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太极端了,作者的意思是家长做早教是为了让孩子成为天才!片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21:57 , Processed in 0.07803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