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865|回复: 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倒看近代史教科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27 23:0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倒看近代史教科书
杜仲龙 [世纪中国]


  
作者:杜仲龙 来源:世纪中国


  一、雨果为谁说话

  中学历史课本提到,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雨果愤怒地斥骂法国是强盗,似乎替中国说了公平话。不过,仔细想想,一个法国作家骂自己的国家为强盗,而又能被这"强盗"所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民族。如此胸怀博大的民族怎能不强大。

  看来,当时的法国强于我们的不仅是军事与科学,更重要的大概就是她的制度。那是一个有言论自由的法国,是一个产生雨果的法国。这样说来,雨果的愤怒之言实际上是在宣传法兰西,是替法国说话。

  二、《时局图》与强迫症

  清末有人画了《时局图》,俄国是熊,英国是虎,美国是鹰等等。初看起来,这个爱国者立意深远,列强虎视中国,中国马上要亡种。然而再一想,为什么所有的强国都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真是一块肥肉吗?这种以所有人为敌,并强烈感到自己是"肉"的心态实际上是患了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妄想天下所有人都针对自己,为了安全,只好把自己封闭起来。这幅《时局图》暗含的深义是,我们还应该像以前,把门紧闭起来,拒敌于国门之外。这种惧外进而拒外的思想直至今日。中国史的课本虽也批评了慈禧的排外,但实际上一直渗透着排外的思想。

  三、不小的借口

  19世纪末,德国传教士能方济和理加略被山东大刀会所杀,德国以此为借口入侵胶州湾。

  这些史实表面看是德国以势欺人,胡找借口。这是中国人的心态。对一个德国人来说,两名传教士被杀是足以引起战争的。在中国,一两个人甚至几十上百人被杀也没什么了不起,不会兵戎相见,然而西方人的价值观不同,他们认为,即使一个国民被杀,也被认为是向整个国家挑战,政府也应出面。如果政府不能保护自己的"侨民",这个政府可能要倒台。中国人不明白这一点,所以觉得,不就两个传教士吗?何必没事找事。这种中西差别也是英法联军入侵的借口。我们认为是借口,他们认为这是国家大事。

  当然,书上说,那几个传教士作恶多端。但那只是大刀会(后来的义和拳)的观点。一个极端邪教组织的话能让人相信吗?

  四、太平天国是谁的国

  近代史课本对太平天国的朴素感情已经到了肉麻的程度。太平天国成了我们的国,所有反太平天国的都是敌人,被称为"反动武装组织"。给人的感觉是,太平军就是人民的希望和救星。极力美化太平军,丑化曾国藩、李鸿章等。既失了历史的公正性,也让人产生"造反有理"的感觉。

  太平天国虽有进步成分,但愚昧落后的东西多多。它仍只是太平天国,而不是我们的国。

  五、鸦片毁了中国吗?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确是不光彩的行为。但如果据此认为是鸦片毁了中国那就错了。鸦片进入之前中国已经被毁了。

  鸦片是外国人发现的,他们也吸食。当时的英国也有吸食者,他们不但未毁,而且成为"日不落国"。毁中国的不是鸦片,毁中国的是清政府,是这种传承几千年的制度。把问题推在鸦片身上只能让人忘了这一点。

  毒品毒的是个人,不良的制度才能毁掉一个民族。

  六、轻易地遗忘

  课本编辑由于有教育孩子的任务,所以就把没有教育意义的史实轻易地遗忘了。于是《南京条约》遗忘了"禁止鸦片贸易"一条。《北京条约》遗忘了"保证舆论自由"的条款。可能怕这些条款有美化侵略者的作用。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遗忘是有关美国的"门户开放"照会。照会的主要思想是保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由于这照会,才扼制了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而课本的这一部分却被笼统地称为美国对别国眼红"便设法插足进来"。

  现在年轻一代的仇美情绪大概就是这种教育的结果。

  七、义和拳的爱国

  虽然我们不能同意"外国入侵中国,义和团是祸首"(慈禧语),但义和拳的爱国实在让人羞愧。

  义和拳以拳头报国,杀洋人,烧教堂,挖电杆,毁铁路,反对一切文明。这种来自最底层的爱国者,不知他们心中的国是什么?只要这种愚昧的爱国存在,中国就如同今日的阿富汗塔利班,只有灾难的降临。义和拳死得惨烈、勇敢,但那是愚者之勇。中国历来最可怕的就是这种愚勇,文革就是这种勇敢的延续。

  中国的过去和将来都需要英雄,但需要的是理性的英雄,而不是"刀枪不入的"团练。

  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一袋子宁静 + 5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0-28 11:26:22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学家都说,最难写的不是通史,而是历史教科书。

我们需要反省一些史实,从中学习治国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0-28 12:05:35 | 只看该作者
不良的制度才能毁掉一个民族
正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0-28 13:02:42 | 只看该作者
本人觉得这篇文章有他的道理,但似乎有点偏颇,以偏概全。看了这篇文章我有些气愤,难道说一个被凌辱者应该站在强盗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吗!!
1、雨果不为谁说话,他在为事实说话。当时的列强虽然对内实行自由、平等、博爱,但对外确完全是强盗逻辑。难道一个能容忍自家人批评的强盗是个好人,一个说出自家罪恶的人是在赞美他。
2、本人认为是本文作者的强迫症。当时的中国就像是草原上一只虚弱的肥牛,所有扑食动物都看到了,都想抢得一块肉;因为捕食者总是盯着弱者的。作者好像要说明现在的中国还是排外,但指出列强的侵略历史就是排外吗?现在的中国并不排外,而是有点媚外了。
3、给我的感觉作者好像不是中国人,如果这样的理由成立的话,现在的世界就乱套了。难道中国人在外国被杀,中国也要出兵吗。纯粹的强盗逻辑。
4、太平天国不是谁的国,而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的国,勇于反抗腐败落后、不思进取的政权的国。难道让我们支持腐败、投降的清政府。太平天国虽有很多愚昧的成分,但他有美好的目标和实践,反映了中国人反对压迫,反对侵略,想要自主自强的心。
5、这个问题的结论我是同意的(不良的制度才能毁掉一个民族),但在英国吸食者肯定不是国家支持的。正像现在哪个国家也不可能因为吸食毒品而灭亡一样,因为所有政府都是禁毒的。因为一个国家禁毒而去攻打他,又一个强盗逻辑。列强的的崛起就是建立在这种逻辑之上,疯狂的掠夺。
6、一个被强迫的条约,一个屈辱的条约,“禁止鸦片贸易”,不正是禁烟运动的目的吗,这不就好像我把你打到,让你服软后再说“不准打人”一样吗?还是强盗逻辑。一个强盗,武力侵犯了别人,过后还要强迫别人接受他们的世界观。那个舆论自由又是谁的自由。看来作者对美国现在的做法是很支持的,霸权主义从来都是有理由的。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胜者为王的。
7、义和团那是底层人民原始的反抗,而当时腐败的的清政府没有合理的引导。文革则不一样了,那是政府的焚书坑儒,是一种愚民,一种洗脑,搞的是个人崇拜,排除异己,与法轮功非常相似。只不过一个是政府搞的,一个是个人。规模和持续时间不同罢了。为什么叫“文化”大革命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20zoo + 10 + 10 我很赞同。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0-28 13:05: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八根儿 于 2007-10-28 12:05 发表
不良的制度才能毁掉一个民族
正解




地球上还没有一个完美的制度。
目前所看到的制度都会有局限性,只是看什么时候会走到头。

我们以为最完美的理想恰恰导致了地球上相当一部分人的水深火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0-28 13:13: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10-28 11:26 发表
历史学家都说,最难写的不是通史,而是历史教科书。

我们需要反省一些史实,从中学习治国之道!





谁治?

治谁?

治的权力来源?

不跳出框子,再怎么反省也无非是一个惯性的延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0-28 13:16:5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条约

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璞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员,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员,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七、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员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

  此时交银六百万员;

  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共银六百万员;

  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共银五百万员;

  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共银四百万员;

  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员。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员加息五员。

  八、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十二、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员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十三、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候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亲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各为君上定事,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要至和约者。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英国记年之
                                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由江宁省会行
                                大英君主汗华船上铃关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0-28 15:53:48 | 只看该作者
不知楼主如何看待这文,我很感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0-28 16:33: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0-28 13:13 发表
谁治?

治谁?

治的权力来源?

不跳出框子,再怎么反省也无非是一个惯性的延续。


惯性是自然存在的,历史发展链条总有因果关系。
“跳出框子”容易,一说而已;但,因为惯性,跳完以后能不能安全着陆,也是一个问题。


回到楼主的观点,关于教科书:
真正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谁也说不清楚。
但历史上的人物时间、地点是正确的;对于事件的评价,写教科书的人会按照当代的价值观、政治观来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0-28 16:35: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0-28 13:05 发表
地球上还没有一个完美的制度。
目前所看到的制度都会有局限性,只是看什么时候会走到头。

我们以为最完美的理想恰恰导致了地球上相当一部分人的水深火热。

哪需要什么完美?
只有能保障人权的体制才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11:11 , Processed in 0.235677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