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6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贴: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灵性飞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4-20 00:0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虽然不是早期教育的内容,我觉得大家看看也是有帮助的 记得去年看过报上一篇文章,其作者痛心疾首地问:“什麽样的写作能让孩子灵性飞扬?”如是提问乃缘于一次中、美学童的作文大赛,美国孩子的作文大都不拘一格、童心童语、灵性飞扬,而我国孩子的作文却显得呆板老套,灵性不足。于是作者便有感而发,大声疾呼:“我们的作文教学怎麽了?”等等。 然而本人却以为,作文教学只不过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小部分,也是最具显象意义的一部分。从作文表象所看到的病症,其实是代表了整个教育领域的问题。作者的疾呼,不如改做:“什麽样的教育能让孩子灵性飞扬?”——因为一、各种专业都需要“灵性”。因为二、教育有了灵性,还愁作文没有灵性吗? 教育是棵树,孩子是果实。没有“灵性飞扬的教师”、没有“灵性飞扬的教育智慧”、没有“足以产生灵性的教育土壤”,孩子的灵性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即使少数的孩子可能会有些天赋的灵性,也完全会被后天没有灵性的教育所扼杀。 本人认为,对孩子而言,最直接的教育是来自教师,大人们所探讨的“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等概念,离孩子的感受都太远。孩子们从自己老师那里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才能诠释何为“教育”。老师的每一个“亮相”,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每一节课的讲授和每一件事的处理,甚至每一段清整而精美的板书、每一句感叹或是义愤、每一种深富内涵的喜怒哀乐……都在启迪孩子的灵性。艺术家讲究“身、眼、手、法、步”浑身是戏,其实教师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艺术家”,是“教育舞台”上的“艺术家”,他的教育细胞使他浑身是育人之“戏”。目前教育领域的问题大量的是什麽是“素质教育”的问题,是师资不合格的问题,是教师应该提高素质而不是怎样叫孩子有素质的问题。 提到“素质教育”,笔者看到听到接触到许多现象都属于“睡不着觉怨枕头”,自己没素质就一推六二五地怨怪“教育体制”,于是乎就似乎没自己一点责任了,于是乎就都等着上边翻来覆去地开会,想办法、拿主意,并且谁都知道全是白扯,就等着将来行不通了。于是乎把“素质教育”歪裁到“谋生本领”上去,学钢琴、吹小号、练形体……变着法的给学生加码。(多半是为了换取几个“特长生”的分,好更有把握地挤进高等学府,以便将来有朝一日能不当“老百姓”)。于是乎上下默契,再三“减负”而不可能。话说回来,给学生多加课多学几样东西有什麽难?不就是“学艺”吗!这样的“素质教育”不简单得如同一种熟练工种?再没有办法了,就从引进“洋教材”上下手,以为人家能教出聪明学生是沾了教材有灵性的光。或者自己千方百计地在教材上下工夫,还是脱离不了从外因上找办法的思维方式。岂不知教材再好不也是“死”的?只有教师才是“活”的?没有有灵性的创造精神,再活的教材不也得给念死了?俗话说,“歪嘴和尚念歪了经”。有灵性的教师,即使你给他一本“三字经”,他不是照样可以活用,教出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哲学的、伦理的、文学的许多知识出来?以至培育出一个灵性的人。究竟什麽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呢?在如今,简直是一道没人能解开的习题了。 说到“灵性”问题,一点是颠扑不破的,那就是不要忘了教育的第一天职是育人、第二天职还是“育人”、第三天职仍然是“育人”,这是人类自打有了文明、自打有了教育这码事之后,为了使人类远离蒙昧而秉承的天意。而如果想要让文明得以延续,那么后代的创造力就必须要超过上代;而维持创作力和发展创造力的教育就决不是为了给下一代设置“紧箍咒”。恰恰相反,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解放思想,而不是禁锢思想;教育的功能是为了培养人的全方位的优良品质,而不是为了把“灵性”“解放”到邪路上去。(例如教师领导学生变着法子作弊的“灵性”。) 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才能保存和发展“灵性”;有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引导和开掘学生的灵性。改造我们的教育,重树教育宗旨,首先教会教师如何做人,真的是拯救教育的当务之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4-20 02:25:0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值得细心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4-20 02:34:2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quote1-->改造我们的教育,重树教育宗旨,首先教会教师如何做人,真的是拯救教育的当务之急。
1、教师只是教师,不是教育家,这有很大的区别。不要把教师理想化,他们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只能按现实的社会标准来衡量! 2、一个班60-70个人,教师的工作量早已大大超出国家的法律规定。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是政府造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4-20 04:21:5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换一个角度想,过分迷信教育家的理论,把对孩子的教育重点推到老师身上,忘记了家庭的,父母的重要主导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大家放心一下自己的童年和现在,是不是在想“哦,老师这么说了,那就照办吧”。。。
什么时候,当你的孩子拿着被批改的作文回来给你看,你坐下来和他一起讨论老师为什么这么批改,你和孩子怎么想呢?老师不可能永远正确。实际上,多数情况下,老师只是在尝试对你的孩子灌输一种方法,其他方法和思维还是要你帮助孩子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才能有灵性。
这是我的个人偶感。实践经验缺乏。欢迎砸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4-20 08:40:04 | 只看该作者
柔光宝宝+-->引用:柔光宝宝 其实,换一个角度想,过分迷信教育家的理论,把对孩子的教育重点推到老师身上,忘记了家庭的,父母的重要主导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大家放心一下自己的童年和现在,是不是在想“哦,老师这么说了,那就照办吧”。。。
什么时候,当你的孩子拿着被批改的作文回来给你看,你坐下来和他一起讨论老师为什么这么批改,你和孩子怎么想呢?老师不可能永远正确。实际上,多数情况下,老师只是在尝试对你的孩子灌输一种方法,其他方法和思维还是要你帮助孩子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才能有灵性。
这是我的个人偶感。实践经验缺乏。欢迎砸砖。
父母在教育中的作用确实很重要。提高老师素质同样或者说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27 , Processed in 0.07445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