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97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于丹的父亲是个大教育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30 23:4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看完面对面对于丹的专访。提到早期教育那段很有意思。

传说于丹四岁读论语,这个是媒体的放大,实际上是于丹的父亲给他讲论语。
他的父亲是个国学的研究者。

比如看到一群人在那里,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去数数有多少老师?
看到一个助人的阿姨,于丹认为这个是老师,而一个随地吐痰的叔叔不是,
父亲又说,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贤就是那个阿姨,见不贤而内省。不贤就是那个叔叔。
所以这两人都是老师。

就这样潜移默化中教于丹。

王志问于丹哪有时间去背那么多经典和诗词?于丹说,你说到了一个秘密,
我的这些经典和诗词都不是背的。然后说,很多孩子喜欢听歌,你见他们
刻意背过歌词吗?如果真正喜欢,投入,就不必刻意去背也能记住。

于丹还说,感谢父亲的教育,但最大的感激不是父亲教的内容而是方式。
于丹读经典从来都是认为这是在玩。父亲给他讲到一半,她不专心了,跑出去了,
父亲从来没有把她揪回来,玩就玩去了。

还有一个细节,父亲带他看花,然后顺便问,红杏枝头春意闹,为什么用闹字,
而不用其他的。。。

我以前有个观点,从“综合实力论”的角度看待读经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95524&highlight=%2Beducation2008

现在看这个观点有正确之处也有不正确的地方。正确在于,有一个懂国学的家长
在身边对孩子的成长的确用处很大。而不正确在于,忽视了教育方式的问题,
如果这个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型,是逼迫孩子读经,这个孩子也许会厌倦这种东西,
长大后排斥它而不会喜欢上。所以家长有本事没耐心,不懂教育方法也是不行的。

我最近在反思教育培训的问题。对早期教育和小学教育来说,培训家长,同时给
家长提供一些搞家庭教育的资源似乎比培训孩子更有效。毕竟家长跟孩子朝夕
相处,不管是贤还是不贤,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2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0-1 00:23:32 | 只看该作者
哈,于丹成名了,于丹的父亲就是个大教育家了!

韩寒成名了,其父亲就出书谈对韩寒的成功教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 09:05: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10-1 00:23 发表
哈,于丹成名了,于丹的父亲就是个大教育家了!

韩寒成名了,其父亲就出书谈对韩寒的成功教育了!


看懂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0-1 10:0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一袋子宁静 的帖子

高徒出名师, 02豆芽成功02的豆苗老师都红遍论坛了......

按老易的标准, 02有教育家的素质了, 02也想成为大教育家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0-1 10:08:18 | 只看该作者
看过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全部视频,前两天传给66后刚刚删掉,也看过一些她的一些访谈节目:

我想说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家庭教育占多少比重,可能多少父亲比于丹父亲更加呕心沥血,方法更加独道而没有培养出于丹;于丹多次提到小时候有很严重的自闭症,这也和家庭教育的氛围有关系吧

于丹父亲后悔的三件事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惯用格言,深得广大家长的尊崇。


看到自己的女儿于丹走红网络成为国内“学术超女”,无数家长引颈称羡。
然而,已经作古多年的于丹父亲于廉生前却留有文字,称自己后悔不该为女儿做了三件事,现写来,供诸位学习。


第一件事:不该将她领入国学界
孔子云:学而优则仕。说学习好了,书读好了可以作官。这也是数千年以来包括今天的每一位中国父母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于廉也不例外。子承父业,他渴望于丹能在此有所建树。
但是,现在看来,他是后悔了。他只想着让女儿成材,却忘记另一面,即学而优则商。这是一个商品化时代,竞争激烈,一切价值体系的构成都离不开市场的检验。于丹来到这个时代,为自己找到了“卖点”,成名、走红,让其身价倍增,而带来的却是国学界的一致批评。你说,这能算好事吗?


第二件事:不该为她传授儒学心得
学术界一直以来以术业有专攻而生存发展。这样的发展结果造成老百姓与其距离遥遥,竖置高隔,蒙尘多年。于廉为于丹讲,学术普及与学术研究的区别,前者为大众化知识普及,后者为学术专业潜心钻研,就像“哥德巴赫猜想”与“十万个为什么”的区别,前者面对专家,后者才面对普通百姓大众。显然,于丹的心得属于后者。


第三件事:不该从小对她封闭教育
很小,于廉为给于丹打基础,叫其注重读、听、写、说等基本训练,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经验,也是近代国学教学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然而,现在看来这种方法的训练对于丹自小沉默寡言自闭性格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她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她整个人全变了,似乎多年来的积累和压抑突然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火山终于爆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0-1 10:0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klcz2002 的帖子

02儿女成名成家以后,02就自然成为“大教育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 10:39:27 | 只看该作者
宁静,你把小报记者的胡编乱造拿过来当证据?
这篇编的也太没水准了吧。于丹自己都辟谣,自己小时候只是性格内向,跟自闭是两回事。自闭是病态。内向是性格。

成大教育家很容易,能够做到上面说到的这点:

潜移默化,不露痕迹,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就是大教育家的做法。
而那种揪着孩子的脑袋硬灌,死记硬背又说将来能够用一生领悟的做法就是胡搞。

读懂之后再发文,就不会跑题了。

另外,多加强一下媒介素养,了解一下今天媒体的生态,不要偏听偏信,把胡编乱造的东西拿来佐证自己的糊涂观点,
到处闹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0-1 10:56:4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在电视上曾经看到的视频:分上下两集,当时和孩子一起看,分两次才看完:

刚才找到录相,没有时间再细看, 是在哪一段,是上集还是在下集,她有过几句关于她自己小时候的描述,我当时疑惑这样口若悬河的奇女子,小时候会自闭。

有耐心的话,找到上下集,自己看吧:

《鲁玉有约----师才于丹》
http://you.video.sina.com.cn/b/2084298-1272502203.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0-1 11:03:53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网站工作,太清楚媒体是怎么回事了。

一个成名的女子,会满怀深情地对已故的父亲片断回忆,会被后人演绎,而奉为“大教育家”,这也是媒体!

不可否认,于丹父亲和许多父亲一样,有潜移默化,不露痕迹,润物细无声的一面,但他成为“大教育家”,绝对是在于丹成名之后,不在于丹成名之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 11:11:15 | 只看该作者

CCTV 面对面 于丹专访 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13:26 , Processed in 0.080459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