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个不去学校的女孩:Angella与Sunny、Sally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0:41:35 | 只看该作者
已修改了时间,感谢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发表于 2008-3-18 07:47: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ge57 于 2008-3-15 19:18 发表
自报家门

Angella



现在很少有不去学校的孩子,可我却是个不去学校的孩子。

1

1999年7月31日我出生在广州。我八个月时,Daddy、Mummy就带着我四处流浪,最终定居在海盐。

海盐是个悠静美丽的 ...

一个十岁的女孩写到这个程度真是让人惊讶,先不说文笔流畅,逻辑严谨这类的套话,就说这个个性化吧,我尤其感兴趣,孩子写文章难得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而这一点恰恰是学校教出来的孩子很难做到的,我想,这种特色应该归功于小姑娘自由的学习氛围吧。至于其他的一些小瑕疵,我们这些掌握这话语权的成年人就不要再罗嗦了吧,想想我们当年这么大的时候是什么程度,估计看文章都没这么顺溜吧。
其实我这些话是写给自己看的,凡事我总是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他的行为,时间长了,孩子会很累,跑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发表于 2008-3-18 08:44:39 | 只看该作者
是呀,至于其他的一些小瑕疵,我们这些掌握这话语权的成年人就不要再罗嗦了吧,想想我们当年这么大的时候是什么程度,估计看文章都没这么顺溜吧。

人都是慢慢长大的。

我自己思考的问题:回个帖、评一下是高标准严要求吗?这文章背后是不是隐含了某种高标准严要求呢?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3-18 08: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12:37:44 | 只看该作者
Angella的这篇文章前后有两稿,对文章的梳理和剪裁有点感觉了,也注意到文中的衔接。我对她的文章只提意见,完全由她自己改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发表于 2008-3-18 12:50:47 | 只看该作者
Thank you for your opinion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发表于 2008-3-18 13:14:4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Angella来了,昨天把你的文章读给女儿听了,她说那文章里的两个小孩是她和查利,我和她说不是说你,Angella说的两个小孩是从上海孟母堂去的,你不是上海孟母堂的呀。她说为什么没有说她呢?我只说:这个文章Angella刚写的,现在你没有在那里。

然后她说她也要说一个文章,然后说了《我的生日》,从她上次生日一直说到去海盐再从海盐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发表于 2008-3-18 21:00:41 | 只看该作者
自报家门

Sunny

我常听人说“四海为家”和“五湖四海”这两个词。我也套用一下,说我就是“四湖二海”为家、到处游学的孩子。“四湖”讲的是南北湖、西湖、平湖和东湖,“二海”指的是上海与海盐。

我生在上海,在彭浦新村的托儿所呆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是外公用自行车送我去托儿所的。后来,我到了“大拇指幼儿园”,上了小班和中班。记得每个月,幼儿园老师都带我们外出活动。我们去过科技馆、东方明珠------在那边,我还学到了十几首儿歌与一些英语单词。

离开上海后,我们全家来到了美丽的杭州。我和爸爸总是到西湖划船、看书。西湖是个闻名遐迩的风景区。湖上荷花争奇斗艳的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来到了西瓜之乡的平湖。那时,我主要在家学习。爸爸教我读四书五经和下围棋。平湖市中心有个东湖,在湖中心,可以看到一朵白色的“大荷花”——“李叔同纪念馆”。湖对岸是我喜欢去的图书馆,那里有很多图书。有时,那里还有一些书画展览。

我又从平湖去了上海的“孟母堂”。开始时我很开心,可现在有点厌恶了。我觉得,那里背经书背不出还不能吃饭,这很没有道理。但我喜欢那边的生活,因为那里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本领。

现在,我在海盐的英语角学习。在这里,我喜欢数学、英语、拍球、疯跑、溜冰、乒乓球。数学只要悟懂了公式就很简单。英语其实完全不用死记硬背,可以靠字母拼读出来。海盐还有一个风景区叫南北湖,但我只去那里走了走,还没有尽兴玩过。

因为我经常游学在外,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父母却时时刻刻在我心中。我妈妈是个慢性子,而我是急性子。有一次我不会做一道数学题,我很着急,但她却说:“人都是从不会到会的”。我爸爸是个和蔼可亲的人,所以我小时候喜欢爬到他头上,他仍然笑容满脸。他喜欢在家当我的老师,也时常上网查儿童教育的资料。

英语角里所说的“三只猫”是我和我的二位朋友Sally、Angella。有时我们会意见不和,但最后,我们还是听Sally的,因为它的意见常常是有道理的。

2008-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发表于 2008-3-19 09:0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7 猫姐姐 的帖子

希望能经常看见猫姐姐的行踪,最近猫姐姐都有什么趣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发表于 2008-3-19 09:02: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8-3-18 08:44 发表
是呀,至于其他的一些小瑕疵,我们这些掌握这话语权的成年人就不要再罗嗦了吧,想想我们当年这么大的时候是什么程度,估计看文章都没这么顺溜吧。

人都是慢慢长大的。

我自己思考的问题:回个帖、评一下是 ...

不想和你就这个帖子论战,伤感情。不过你家的小才女可是我关注的对象,很遗憾现在很少能看到她的消息了,那可是个可爱的小人,关于她我很乐意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发表于 2008-3-19 09:08: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猫姐姐 于 2008-3-18 21:00 发表
自报家门

Sunny

我常听人说“四海为家”和“五湖四海”这两个词。我也套用一下,说我就是“四湖二海”为家、到处游学的孩子。“四湖”讲的是南北湖、西湖、平湖和东湖,“二海”指的是上海与海盐。

我 ...

因为我经常游学在外,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父母却时时刻刻在我心中。我妈妈是个慢性子,而我是急性子。有一次我不会做一道数学题,我很着急,但她却说:“人都是从不会到会的”。我爸爸是个和蔼可亲的人,所以我小时候喜欢爬到他头上,他仍然笑容满脸。他喜欢在家当我的老师,也时常上网查儿童教育的资料。

英语角里所说的“三只猫”是我和我的二位朋友Sally、Angella。有时我们会意见不和,但最后,我们还是听Sally的,因为它的意见常常是有道理的。
我个人很喜欢以上这段话,从中可以看出你描写人物的神采。年龄很小的sunny可以写这么长篇的东西了,真是让人感叹,看来袁老师的语文教育的确有过人之处。我的儿子看书可以,写作文就难了,没几个字会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37 , Processed in 0.20747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