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嘀哒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在学校如何进行人际关系的学习?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9-24 09:5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嘀哒嘀 的帖子

有一阵,孩子回来说有个孩子老掐他,特别疼。每天躺在床上睡觉时他都在担心这事。后来我悄悄地找了那孩子,讲了些道理。现在我孩子回来很高兴,说那个大坏蛋不欺负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9-24 10:49:48 | 只看该作者
女儿的社交,从小就是阳光、透明的。
也就是说,基本上,她所有的交往对象,都与我们保持了沟通,哪怕是小屁孩。

这一点很重要。在这种透明、公平的环境中,孩子没有任何压力,一边扮演交往者,一边扮演着观测者,她能够时刻接收引导信息,时刻调较自己。

因此,她三年级时,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优良的人际交往习惯。缺少的只是交往面(对于一生而言)。后来她出远门,去到山东一个十分陌生的环境读书,由于文化教育背景的差异,还是遇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交往困境。

于是我们又专程远赴山东,在那里住了将近10天,先与老师深入沟通,再与同学混成一片,真切了解情况后,找到了问题根源(不多讲了)。

总之,孩子的社交,学校也好,社区也罢,都只是个操练场,首要的还是在家长这个“孩子最切近的环境”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9-24 11:10:1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小鸟说的在于家长在“孩子最切近的环境”,让家长打入孩子的社交圈?
其实,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磨练,也可以让孩子早一点单飞。


回到我的三楼回贴:女儿在家对哥哥比较任性,撒娇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遇到分毫不相让的同桌不太适应,记得写过一个贴子:“孩子的交友原则”反映那个时期的状态: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93797&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9-24 11:4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一袋子宁静 的帖子

我的意思,并非要求“家长打入孩子社交圈”。

首先,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最切近的社交圈”。因此,作为孩子的“生活环境”,家长要非常用心地去扶助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当然,孩子需要自己磨练。但是,这个“磨练”之前,我们得帮助他奠定一个“能够耐得住磨”的基础。这个基础,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在强调“放单飞”的时候,还要注意随时关注,随时调整。

我女儿5岁就自己坐火车,从深圳到长沙(内会儿5岁孩子还不准单独飞呢, )。9岁就离开父母,独自远赴山东,你说小鸟到底是注重“打入”呢,还是注重“放单飞”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2 赞同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9-24 11:5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5岁就自己坐火车?厉害!

想想我孩子也快9岁了,每天接送上学,衣食住行贴身伺候,督促做作业,让俺惭愧S了。
我得找机会让他们飞飞,就是独立上学这一条,都不敢放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9-24 12:55:49 | 只看该作者
就这个问题,更多引起我思考的是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与外界交往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说,如何去引导。提供一个能够与其他孩子打交道的环境只是需要家长去做的工作中的一个方面。

拿我自己来说吧,上小学时,我一直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所以潜意识里比较傲气,不愿意与差生为伍,不和他们打交道,甚至不和他们说话。对班子仅有的一两个农村来的孩子,也是这样。一起玩的,只有看入眼的个别几个学习成绩好的。

上小学时有的女同学非常飙悍,不仅打女生,连男生也一起打,哈,那些男生有的可真菜。虽然因为自己学习好,那些喜欢打架的女生对俺还算客气,但俺对他们却是敬而远之,但心里的敬畏曾让自己怕去学校。

和同学有时因为小事而谁也不理谁,但那之前是很好的朋友,这曾给我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是心理伤害。记得小时候曾经怕和别人不和而做噩梦,并在梦中惊醒。

一场小学下来,俺交下的朋友,只有俺们班班长、副班长,俺是学习委员,直到现在我们还时不时有联系。

在我上小学的全程中,与同学的相处方面,父母没有给过任何提示,没有教过我怎么做人和处世,我只是跟着感觉走。

这种同学相处之道,直到了高中才有所改变。那时活动比较多,在课外活动中,让我接触到更多虽然成绩并不十分拔尖,做事却十分出色的人。让自己这井底之蛙看到了广阔的天空。

上大学后,班上的农村同学实在不少,虽然俺还是一如既往地和城市女孩打成一片,却在农村孩子身上发现着越来越多优秀的品质,让自己打心里PF 着他们,也是从这时起才彻底改变了自己心里对农村孩子曾有的歧视。

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只跟着感觉走,慢慢摸索相处之道,这个过程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困扰,如果没有什么机缘的话,甚至一生也不会有所觉悟,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交往的事情,视与他人打交道为畏途,或者在人际交往上不受别人接受和欢迎。

所以我认为,在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过程中,会有许多误区的,我们有没有去体会、去发现,有没有去提示,如何去引导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结,这些才是更值得大家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9-24 13:34:26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在学校、社区等处的表现,只是个结果。原因可能在很早之前就造就了。比如月儿(女儿名字)三岁时,跟她外婆到小区的超市买东西。结果在结账的时候,外婆发现忘了带钱,很尴尬。

当时月儿毫不犹豫地挤到前面,对站在那里的一个保安说:保安叔叔,借点钱给我。
那保安一下子愣住了,讪笑说:我没钱啊......
月儿理直气壮:你天天上班,怎么会没钱?
保安脸都红了:这个...这个....嘿嘿嘿
月儿看保安如此不自在,马上“原谅”了他:叔叔你别急,我找爸爸借钱算了。

我们后来听外婆说这个事的时候,一边笑一边反思:
孩子的这些表现,明显是平时的家教熏陶造成的。

1、孩子不惧生。
我们家一直交游比较广阔,人客很多,朋友相处融洽。
同时,家庭内部也很和睦。孩子时常跟爷爷奶奶住一段,又轮换到外公外婆住一段,另外舅舅姑姑大爸爸大妈妈(哥嫂)等处也常寄住。2岁左右就到幼儿园全寄宿,家人轮换着接送。

要营造这么个环境,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对家长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

2、对钱的概念很清晰,就是个“等价交换物”,不夹杂“脸面”之类异味。
我们家友人亲戚来往频繁,开餐时分经常是十来个人一大桌,从我们手里借钱的也多,白吃白住的更不少。但金玉有价、情义无价的定律,是恒定不变的。孩子从小都看在眼里,遂不以“借钱”为羞惭,借了还就是了嘛。

她的环境,教会她“直接”理解事件,而非“曲解”。
这非常重要。

3、同情和体谅。
保安不好意思的时候,月儿马上就转弯了。孩子还小,成人世界的很多事情她并不知道,但她却很早就学会了“什么时候该让步”。
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会有矛盾,有冲突。产生冲突的时候,复杂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会避开孩子处理;情况比较简单时,我们不避讳,并且在处理后,会尽量给孩子解释清楚。


如果拉开来讲,其实还有很多值得一谈的地方,教育是件异常细致的事儿,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本身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9-25 00:10:17 | 只看该作者
言归正传

确实如66所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一个肢体上的动作都能传递很重要的社交信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微妙了,不止是孩子,就是我们自己终身也学不完.

虽然目前看来,BB与人交往的能力还不差,每天放学的路上都有很多的同学喊他,愿意跟他一起走,有个小胖子每天必定要等他一起走,经常是一帮子边走边练(打闹),边走边玩.上学期老师频繁地给他换座位,一开始挺不高兴的,因为他跟好朋友分开了,鼓励他不断的尝试交新朋友,每个朋友都会有不同的地方,果然如我所料,BB跟每个同座都相处的非常好,同桌还常常硬塞给他一些小本子之类的小东西,自己推脱不掉,只好拿回来给我看,本想让他退回去的,想到是孩子们表达友谊的一种方式,就叫他也拿一些小东西回赠给人家.

可是,还是觉得孩子在学校的活动太少了点,本来孩子们可以玩的更痛快点,实践的机会更多一点,可是......可是.........


再看鸟君的话:如果拉开来讲,其实还有很多值得一谈的地方,教育是件异常细致的事儿,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本身是什么”。

虽然家长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可是孩子是社会的,是家庭和社会共同塑造着他,必定也得到实践中去打造他.

所以,说到底,还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9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15:34 , Processed in 0.19300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