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僵硬的回贴中谈到:学校不是学知识的地方,是学人际关系的地方
我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所以很想谈谈这个问题.
孩子(主要是指四五年级以下的孩子)如何进行人际关系的学习?首先得有交往,如果连交往的机会都没有,谈何学习?
孩子之间交往的内容主要有:游戏,聊天,吃东西,交换物品,一起听故事,看书.课堂学习也是社交活动之一.暂时只能想起这些来了,请大家补充.
先说游戏的交往,首先必须得有游戏的时间,游戏也包括运动的项目,如果学校课间不能保证孩子们有游戏的时间,那么,这一项就除去了.
再说聊天,首先也必须有时间,如果没有聊天的时间,这一项也除去了.
吃东西,个人认为孩子们一起吃东西,是一种很重要的交往方式,孩子们会观察别的孩子吃东西的方式,喜好,而且大家一起吃东西的那种愉悦感,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在幼儿园却吃得很香?(当然前提是幼儿园的饭菜质量有保证).其实对大人来说也一样:人多吃饭香,这是一句老话了,我以前在学校在单位都有大家各自带东西一起吃的经历,别人家的咸菜吃起来会比自家的红烧肉更香,平时自个不爱吃的菜,看到别人都说香,自已也会觉得果然好吃了.那种气氛真的吃嘛都香!
如果孩子们在学校没有一起品尝食物,交换食物的机会,那么这一项也除去了.
互相交换故事书,一起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并且讨论故事的内容,不仅能大大提高孩子读书的兴趣,口语能力等,对孩子表现自己,与人交流也是很重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交往方式之一,如果学校没有安排这样的时间,那么这一项也只好除去.
剩下的就只有课堂学习了,包括语数音英美体,孩子们也会有一定的社交体验,但是非常少,除了少数的孩子能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大部分孩子都是被动的,整个小学期间某一门课从来没有发言的机会,这样的孩子恐怕不在少数.
还有一项,就是与老师的交往,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机会的,同上一条类似.跟老师说的话恐怕也是有限的很.
在学校里能有多少时间学习人际交往呢?
最大的可能是,抓紧一切机会,跟别的孩子说话.BB就属于这种类型的,老师总是因为这个告状,但又说他是一个乖孩子
象BB这样,为了就近上学,租住到这个小区,以前的朋友来往的就很少了,课余时间能跟别的孩子在一起交往的机会几乎没有.所幸小区里有广场,孩子们会经常聚在那里玩,能有时间去的也就是周五周六的晚上人比较多,会碰到同学一起玩.再就是兴趣班里可以认识同学以外的朋友和老师,这个我认为非常重要.兴趣班的老师和学校的里的老师在对待孩子们的态度上,有很大的不同,比较灵活,比较主动,孩子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与老师交谈,也扩大了孩子的社交面.另外,有相同兴趣的孩子在同一个班级里容易建立更亲近的关系,再远一点说,孩子到了社会上,相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是社交中最好的话题.所以我是非常支持孩子上兴趣班的,只要孩子想上,就应该去尝试,不能因为怕孩子坚持不下来就连尝试的机会也不给孩子.
特别特别想说的是:因为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孩子的社会交往问题不应该只是家长们的问题,而应该是社会问题了,教育部门应该考虑这一点,学校里应该有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自主的交往,学习,游戏,五六十年代建立的学校制度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对小学生们,孩子的入学年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制度也应该变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