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6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近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全10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31 09:5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定价150元

江湖包平邮价118元

“走进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丛书出版(文艺信息)

林舒俐

  一套面向少年儿童,介绍世界艺术大师的丛书“走进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
日前由北京少儿出版社出版。丛书共分十本,用讲故事的形式,配以大量的彩
图,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把罗丹、莫奈等十位世界艺术大师的生活经历、社会
环境、历史背景、创作甘苦,清晰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孩子们领略不同风格的
艺术,
  充分享受到艺术的广阔世界,提高艺术欣赏品味和鉴赏能力。丛书所选彩
图直接来自世界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的真品收藏.
      
            本丛书共10册,包括:《永恒的沉思者 鬼斧神工话罗丹》、《非常印象非常美 莫奈和他的水莲世界》、《孤傲的大师 追求完美的塞尚》、《金黄色燃烧 梵高的太阳花》、《生命之美 维梅尔的秘密》、《寂寞的天才 达芬奇之谜》、《拿着画笔当锄头 农民画家米勒》、《超级天使下凡尘 最后的贵族拉斐尔》、《石头里的巨人 米开朗琪罗传奇》、《流浪的异乡人 多姿多彩的高更》。
         本书介绍了10位伟大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可以帮助引导孩子对艺术产生兴趣、走进艺术殿堂、爱上艺术。书中收录的名画占全书近一半的篇幅,很精美,印刷质量很好。文字比较大,内容浅显易懂。每本书的前面都附有作者的话,是最好的导读。小宝宝喜欢读画,可以和妈妈一起亲子共读,大一些的已经有自主阅读能力的孩子可以自己看。

作者的话:
·通往艺术海洋的栈桥 文/闻立鹏
万千年的积累,人类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艺术和科学是文明的两翼,有如孪生姊妹,密不可分,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

像宏伟的科学殿堂一样,艺术的殿堂闪耀着人类的智慧之光。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走进它、亲近它,沿着历史的长廊慢慢流连欣赏,人们可以结识许多艺术大师,可以感悟他们的心声,领略那个时代的风采。

艺术的世界又像辽阔的大海,变幻莫测,散发着诱人的神秘色彩。有时似乎是风平浪静,尽可以扬帆远航,赏心悦目;有时又大雾弥漫,几乎是无路可走,难以解读。

这一套丛书正是一座通往艺术海洋的栈桥,它可以引导青少年走向艺术海洋、走进艺术殿堂。浅显优美的文字介绍,印刷精美的图片,雅致大方的装帧,把世界艺术大师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创作甘苦,清晰生动地展现出来,带领人们走进那不同的历史年代、走近那许多不同风格的艺术,感受美的熏陶,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开阔视野,激发出人的创造潜能。

不要说青少年朋友,就连我这个七十老者拿起这套书来也是爱不释手呢!

·阅读之旅     文/简宛
很早就听说过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梵高、莫奈、拉斐尔、塞尚等人的名字,可是有关他们的童年故事、成长过程、鲜为人知的家居生活,以及如何走上艺术之路的许许多多有趣故事,却是在主编了这一系列的童书之后,才有了完整的印象。尤其在每一位作者的用心创作与撰写中,读之趣味盎然,好像也分享了艺术丰富的创作生命。

为孩子们编书、写书,一直是我们这一群旅居海外的作者共同的心愿,这个心愿,终于因为三民书局的刘振强董事长,有意出版一系列以中文创作为主的童书而宿愿得偿。‘这也是我们对国内儿童的一点小小奉献。

西洋艺术家的故事,以往大多为翻译作品,而且在文字与内容上,忽略了以孩子为主的趣味性,因此难免艰深枯燥。所以我们决定以生动、活泼的童心童趣,用儿童文学的创作方式,以孩子为本位,轻轻松松地走入艺术家的真实生活。让小朋友们在阅读之旅中,充分享受到艺术的广阔世界,进而提高孩子们的欣赏品位与创作能力。

这一套书的作者们,都是旅居海外、怀念乡土的华人,和我一样对艺术更是始终怀有热诚。我们从计划、设计、撰写到出版,历时两年多才完成,在这之中,国内国外电传就有厚厚一大册,我们的心愿却只有一个一一为孩子们写下有趣味,又有文学性的好书。

当世界越来越多元化、商品化的今天,许多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逐渐在淡化、消失。然而,人在求安全、温饱之后应有更高层面的精神生活。我们不能仅给孩子们温饱与安全,而忽略了对他们精神世界的陶冶。我想这也是三民书局不惜成本而决心出版这一系列童书的本意。

令人骄傲的是,这一套书的作者,他们不仅在写作上经验丰富,在艺术上也学有专精。所以下笔创作,能深入浅出,饶然有趣,真正是老少皆喜,爱不释手。譬如喻丽清,在散文与诗作上,素有才女之称,在文坛上更拥有广大的读者群;陈永秀与罗珞珈,除了在儿童文学界皆得过奖外,翻译、创作不断,对艺术的研究与喜爱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用功勤学;章瑛退休后专心研习水墨画,还时常云游四处欣赏名画;戴天禾有良好的国学素养,对艺术更是博闻广见;另外、主修艺术的严喆民,除了对艺术学有专精外,对设计更有独到心得。由这一群对艺术又懂又爱的人来执笔写艺术大师的故事,不仅小朋友,我这个“老”朋友也读之百遍从不厌倦。我真正感谢他们不惜时间、心血,投入为孩子写作的行列。当然,如果没有三民书局的支持、用心仔细的编辑,这一套书也是无法以如此完美的面貌出现的。

让我们一起共同享受阅读之乐、文学艺术之美,也与孩子们一起留下美好的阅读记忆。

作者简介:
·闻立鹏,中国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他曾长期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78年以来担任油画系主任等职13年。

曾参加历次油画大展并担任评委。代表作为纪念其父亲闻一多先生所画的油画《红烛颂》及其他多幅作品在全国美展、北京市美展获奖,与《国际歌》《秋之祭》《致太行》《致高原》等为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日本福山美术馆、台湾山艺术馆收藏。

十几年来,曾在巴黎、北京、台北等地举办过五次个人画展。出版画册有《闻立鹏油画选集》 《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闻立鹏》等五种。

他还发表了众多美术论文,主编大型画册《20世纪中国油画》。与其夫人张同霞合作主编《闻一多全集·美术卷》、编著《闻一多》《追寻至美——闻一多的美术作品》等。

闻立鹏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优秀画家群体中的一员。

·罗珞珈,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但是爸爸妈妈却用湖北省的珞珈山当做她的名字。为什么呢?大概因为珞珈山在爸爸妈妈的心中留下许多美好甜蜜的回忆吧。
8岁时,随同妈妈离开家乡,在台湾找到了爸爸。从此在花莲和台北过着快乐的日子。从国立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她结了婚,生了一双既捣蛋又会念书的儿女。1979年,她带着儿女到美国定居。
孩子念书时,她也重回圣荷西加州州立大学念书,得到图书馆资讯学硕士学位。现在在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做编目工作。
除了写儿童书之外,她也从事翻译工作,作品包括《约翰生传》《老人与海》《悲剧性的开端》《我——凯撒琳·赫本传》等多种。

·喻丽清,台北医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任职,工作之余修读西洋艺术史。现定居旧金山附近。喜欢孩子、写作和画画。虽然已经出过40多本书了,诗、小说、散文、童书都有,但她觉得两个既漂亮又聪明的女儿才是她最大的成就。

·陈永秀,成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获得化学硕士。
他虽念理工科,却从小喜好文艺。第一本自写自画的《凤凰与竹鸡》获得了洪建全文教育金会的图画故事奖;为卡通写的剧本《生命的全景》获得了社教文化奖。另为小朋友及青少年写和画了《雪花飘》、《面人的故事》、《猫咪的歌》、《蘑菇乡》、《大白奇遇记》等书。偶尔在《世界日报》副刊上发表散文。


……
永恒的沉思者鬼斧神工话罗丹
一个稳稳地坐在那里,右手撑着下颌,低头沉思的男人。他是谁?他在沉思什么?罗丹从来没有给我们任何答案!

作者:罗珞珈      ISBN:7-5301-1027-6  
如果你问:谁是现代雕塑之父呢?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回答都是:当然是法国的罗丹。

是的,对于罗丹在现代雕塑中所占有的崇高地位,没有任何人会怀疑。罗丹的伟大,不仅仅在他为世人留下来一尊又一尊高贵精美的塑像,经由他的双手,罗丹创造出自米开朗琪罗后最伟大不朽的作品。罗丹的伟大,更由于他改变了整个立体艺术的面貌。

罗丹并不是一个神童型的艺术家。他并不十分聪明,在学校的成绩也不很好。可是,他对艺术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却很坚定。他非常用功,日夜不停地画,稍有不满意的地方,他一定会把模型打破再重塑,一直到他认为完美了才停止。由于他的勤奋和专注,遇到挫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他才能够成功。罗丹第一座受人肯定称赞的雕塑是《青铜时代》,那时候他已经37岁了。

由于《青铜时代》这座人像太栩栩如生了,大家都说罗丹是在活人身上取模型塑成的。一直到大家到他工作室去参观,得知罗丹对人体解剖学有深厚的知识和了解,才明白罗丹根本不需要在活人身上取模型,也能把人体雕塑得生动而逼真。

罗丹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座题名为《沉思者》的塑像,我想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对艺术稍有涉猎的人,都很熟悉那安稳坐着、以手撑着下颌、沉思默想的男人。他是什么人?他在想什么?罗丹从来没有给我们任何答案。

我们几乎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大学校园、繁华的商业中心、大都市的街道路口,都能看到罗丹的雕塑。这说明了罗丹不但是现代雕塑之父,更是广受世人爱戴的艺术家。他鬼斧神工的作品,将永垂不朽,永远常存。
非常印象非常美莫奈和他的水莲世界
莫奈的水莲,近看很抽象,什么也不像,但是远看真是美丽的水莲。其实,用照相机会照出更真实的水莲,但为什么大家还是喜欢莫奈画的水莲呢?

作者:喻丽清 章瑛      ISBN:7-5301-1029-2  
莫奈是印象画派中最重要的画家,可是当初他画的《日出·印象》在巴黎展出时却受尽了冷嘲热讽,人家把“印象”一词用来形容画还没有画完,只留下了一点印象而已。不过,莫奈一直坚持自己的画法,终于画出了自己的天空,也终于把“印象”这个词,由讽刺画成了称赞的意思。

水莲是莫奈晚年的最爱,他不但画得如同水上园艺家一样,后来也真的把他家里的花园改建成了莲花的池塘,还在池塘上架了一座日本式的木桥——现在已经成了法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他画的水莲,近看很抽象,什么也不像,但是远看真是美丽的水莲。

有没有花其实并不重要,那水的质感,叶片浮在水上的轻以及光的漂洗之感,你想除了他谁真的特意去体会过?

是的,照相机也可以照样去照一张同样的水莲出来,但是莫奈他是第一个水莲的知己。经他的手画出的画,才让我们看到了水莲
独有的美和印象派之父有别于一般的美。

那么多人把他画的水莲挂在墙上,好像可以成立一个爱莲俱乐部了,他们爱的不只是水莲,我想,他们更敬爱的是那个画水莲的人——莫奈。
孤傲的大师追求完美的塞尚
塞尚画起画来专注又投入,但他新潮的画风却不为当时一般人所接受,他如何能成为印象画派的开山始祖?为什么毕加索那么崇拜他?

作者:陈永秀      ISBN:7-5301-1028-4  
简宛约我写一个已故艺术家的故事时,我选择了塞尚,当时只看过他的画,觉得他的画十分有个性,独树一帜。在画廊看画,远远看过去,就知道那一幅是他的。

但是我对他的生平一无所知,只模糊记得他是印象派的开山始祖之一。这次为了了解他这个人,读了许多有关他的书后,才知道他诞生在一个经济条件不错的中等家庭,受过高等教育。他生长的小城思想保守,他结过婚,有一个儿子……但他独爱画画,一生都在画,画到死为止,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他这样百分之百地奉献在画画上,使我愈读愈感动。那一段时间,我好像一脚踏入他那个时代,在一旁看他满脸胡腮、满身油彩地站在画布前狂热的创作。我想问他一句话,但他对我怒目而视,他对别人打扰他的画思总是非常生气的。

中国人常说“有志者事竟成”。塞尚一生追求画的完美,一直到56岁那一年才得到一些人的赏识,才有人买他的画。这以前的几十年,他都默默耕耘,埋头苦画。换了别人,恐怕早就对自己失去信心,放下画笔改行了。他的专注、他的执着、他的投入,他不把时间浪费在人情世故上,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做得到的。我,甚至有点忌妒他了。

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是件偶然的事,也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可以做到的。塞尚的生活一直由父母照顾,父亲虽然不赞成他画画,但仍无可奈何地在经济上支持他。母亲就更不用说了,全心全力地支持他,这样塞尚才无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画画。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塞尚的好友对他的帮助更大。左拉、毕沙罗、莫奈、雷诺阿、渥拉……正是因为好友们的支持与鼓励,塞尚才能在艺术界永载史册。

谢谢简宛,给我一个机会同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跨时空的交往,现在若有人提塞尚,我感到特别亲切,很想说:“塞尚,我知道他。”
金黄色的燃烧梵高的太阳花
短短的一百年过去了,梵高从无名到有名,由公认的疯子变成艺术史上的天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作者:严喆民      ISBN:7-5301-1034-9  
梵高究竟是天才还是疯子?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挫折与矛盾,但他每次都能凭着一身的傲骨,用农民对抗天灾的智慧、勇气与毅力重新开始。以卖画、传教、画画等不同的方式克服了重重的难关,最后终于摘取到绘画上的桂冠。

就画来说,梵高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天才。

梵高一拿起画笔就只知有画而浑然忘我的样子,让当时的人都把他当做疯子。就如同现在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整日拿着毛笔从早写到晚、从年初写到年末,手上、衣服上都沾满了墨,总是以一副黑花花的脸对人说话,我们一定会大惊小怪地说他是疯子。

其实,每个认真努力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人都势必会如此,就像身上沾满机油的技工、满身药味的药剂师、口沫横飞的演讲家、灰头土脸的矿工等等,我们都不会称他为疯子。

你想想,梵高究竟是天才还是疯子?
生命之美维梅尔的秘密
维梅尔为什么是印象派的始祖?为什么梵高会对他赞赏不已?他到底用了什么魔法让时间静止?来!跟着维梅尔,一探画中人物的秘密吧!

作者:罗珞珈      ISBN:7-5301-1027-6  
对绘画艺术来说,著名的画总是蕴含了人生的意义,能从人性出发,感动人心,令人无法忘怀。维梅尔的画就是如此。

维梅尔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期的绘画大师。荷兰黄金时期也是荷兰商业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荷兰逐渐独立,国力日渐强盛并逐渐取代西班牙的海上贸易地位。在荷兰黄金时期的文化艺术中,富有和平的平民气息。荷兰画派多半以平民的兴趣为主题,或以即兴方式的瞬间素描为主,同时画的形状大小也适合挂在平民的住宅里。

维梅尔擅长描绘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独处的情境,不管是读一封信、倒牛奶,还是戴珍珠项链,他画中人物的神态总是非常自然。观赏维梅尔的人物画,会觉得仿佛不小心看到画中人的秘密一样。他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自然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看维梅尔的画就像在读一首诗,要慢慢品味,才可读透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维梅尔的画温柔婉约,色彩丰富,质感精致,极富艺术的感染力。

他所画的人像富有深刻的社会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以《倒牛奶的女人》为例,这幅画的风格质朴,就像荷兰人的特性,这是维梅尔最有名的代表作,连后来的荷兰著名画家梵高都对这幅画赞赏不已。

荷兰画派对印象派的影响很大,维梅尔可以说是印象派画的始祖。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多留下一些传世之作。
寂寞的天才达芬奇之谜
由于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使大家对达芬奇一直充满仰慕与好奇。更有人说达芬奇就是在画自己。你觉得呢?

作者:严喆民      ISBN:7-5301-1031-4  
小时候有一次翻阅西洋艺术画册,一眼看到达芬奇的《自画像》就让我非常感动,印象深刻。那时候并不知道画里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只是觉得那老人充满情感,表情生动,栩栩如生,很想知道为什么他看起来那样寂寞、感伤。至于画中老人是谁,我倒并未留意。我甚至花了一日一夜的时间临摹这幅炭笔画,想要学习画人像画的技巧。

后来学西洋艺术史,知道了达芬奇,才恍然大悟。这幅《自画像》原来就是他,也了解到达芬奇《自画像》的历史背景。这次为了写达芬奇的故事,更读了许多有关他的生平资料。我发现,达芬奇的确是寂寞感伤的,就如同他给我的最初印象一样。

达芬奇有超乎常人的智能,一辈子走在时代的前端,不被当时人了解,甚至遭到讥嘲,难怪他有生不逢时的感叹。达芬奇又执意选择孤独,对世俗情缘冷淡看待。他有满腹才华,但是一生遭遇坎坷,落得寂寞以终,给后世留下许多谜,像他那些未完成的发明。如果达芬奇生在20世纪,他会有多少成就呢?这也是一个无解的谜。

不论如何,我们应该感谢世界上毕竟曾经有过一位达芬奇,为我们留下《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两幅名画,也为我们留下一些永远的问号和叹息。

这次能有机会借着写达芬奇,而使我更加了解他的一生故事,我很高兴。希望小读者们看完达芬奇的故事后,能有所启示,更能深入了解、欣赏他的名画。
拿着画笔当锄头农民画家米勒
你或许可以说——我不认识米勒!但你不可以说——我没有看过米勒的画。看,麦田上,三个弯腰捡拾麦穗的身影……听,黄昏的田野传来了教堂的钟声……那就是米勒。

作者:喻丽清      ISBN:7-5301-1026-8  
那一年,他20刚出头,一路上坐马车、驴车最后徒步辗转地来到巴黎。一月下着雪的晚上,巴黎看起来黑暗泥泞又污秽。第一次看到闻名已久的巴黎,这个乡下来的大孩子竟然失望地坐在马路边上悲伤地哭了起来。因为他离家时,家乡人都把巴黎比喻成败亡之都巴比伦,这一下似乎言中了。为了镇静自己,他走到泉水边用冰冷的水猛拍自己的脸颊,然后取出家乡带来的最后一个苹果吃了起来……

这个乡下来的大孩子就是米勒。他长得粗壮高大,说话有点口吃,在美术学校里同学给他一个绰号叫“樵夫”。谁也不觉得他会成为著名的画家,除了他家乡的亲人。

如果不相信命运,简直就无法解释这个本来该当农夫的他,怎么后来会成了画家的。他的绘画生涯前后只有30年,所以留下的作品不多,可是像《拾穗者》,像《晚祷》,像农庄上许多的日常生活小品画,叫人看了真是感动。

他不画教堂,但是使你想对上天称谢感恩,如《晚祷》;他不画美女俊男壮烈与伟大的题材,却可以一再地从平凡生活中,为我们提炼出无处不在的爱与温馨,如《拾穗者》。他的画融合了真的“真善美”:超脱现实的“真”,充满内在气质的“善”,而他的“美”是那样的沉重,不可能看过就忘。

很多画家是因为结党成派才得以留名,但米勒却是靠他生为农夫才自成一派的。还好他当年那么讨厌巴黎,要不是他离开巴黎搬到巴比松,重回大自然的怀抱,我们就看不到他画拾穗的妇人,也听不到黄昏的田野中传来的教堂钟声了……而这些只不过存在于一张画的方寸之间呢。
超级天使下凡尘最后的贵族拉斐尔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艺术家当中,没有人比拉斐尔的人缘更好了,他温文儒雅会体贴人,就像天使下凡一般,你想不想和拉斐尔做朋友呢?
作者:喻丽清      ISBN:7-5301-1025-X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杰出的艺术家真多。现在全世界最熟悉的几位大师当然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当拉斐尔生下来的时候,达芬奇已经30岁,而米开朗琪罗也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谁知道这个小神童后来居上,好像在赛跑的路上得了神助,几个箭步就让他追到前三名去了。如果不是他37岁生日的那一天忽然得了急病,匆匆离开了人世,后来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工程还轮不到米开朗琪罗去接手的。

一个只活了37岁的人,可以做出这样伟大的成就,用天才来形容他真觉得不够劲儿。为他写这本小传,愈写愈觉得他像天使下凡,
一生只为在尘世给我们留个风范。

想想看,达芬奇在画他的《最后的晚餐》湿壁画时,拉斐尔正在埋葬他至爱的父亲。自此他就成了孤儿,开始他往后无休止的自我奋斗,那一年,他才11岁。

但是用命运坎坷来形容拉斐尔又实在不妥,因为比起米开朗琪罗,做了孤儿的拉斐尔,反而到处受到爱护与欢迎,他在成为艺术大师的路上简直是一帆风顺。

说实话,如果我生在那个时代的意大利,这三位大师让我选,我也只会选拉斐尔做我的朋友。跟他们三位在一起,你看,达芬奇锋芒外露,一定是对你爱理不理的;米开朗琪罗呢,老是心事重重的样子,足艮他在一起很不愉快;只有拉斐尔比较温文尔雅。真的,几百年来,每个欣赏他的画作的人都这样想。

也许因为他的早死,所以来不及变坏:也许他从小家教就好,所以个性可爱,不可能变坏。好像文艺复兴的优点都在他的身上集大成了,以至于三四百年后的艺术上有个短暂的流派叫做拉斐尔前派(或称先拉斐尔派),那一派的英国画家们就用拉斐尔划清界限呢,好像从拉尔费以后世界就变坏了,他们要复兴比文艺复兴更早的艺术风格。

几年前,美国发行了两枚以天使做图案的邮票,很受欢迎,后来引起一连串的“天使热”,什么天使项链、天使画片、天使纪念品等纷纷出笼。这两个图案就是从拉斐尔的画上取来的。天使原来是想像出来的,可是拉斐尔把他们变成真的一样,不光是在画上,他自己就像他们中间的一位。为他写这本小书,我觉得自己的心都变得柔美,变得高雅了,并且,我好像这样对你说:“来,这位就是拉斐尔,我想把他介绍给你,成为我们共同的朋友。”
石头里的巨人米开朗琪罗传奇
天才,并不是一种可以让你随心所欲的天赋,而是一种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地才能。不信的话,请看米开朗琪罗。

作者:喻丽清       ISBN:7-5301-1030-6  
有人不知道米开朗琪罗是谁吗?

形容一个人的多才多艺,我们有个现成的形容词:那就是“文艺复兴人”。

这个词,主要就是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们,他们才艺之俱全真是惊人,尤其是米开朗琪罗。他不但会雕刻、会画画、懂建筑,还会写诗。

我们比较习惯于柔美,而西方人比较崇拜壮美。你看希腊石像不是个个高头大马、结结实实的,连女神都不例外?希腊人爱石头、爱裸体,其实希腊人未必长得像他们的石像那样的美,那些裸体只是代表他们的理想美而已。米开朗琪罗爱希腊文化,爱柏拉图学说,上了艺术学校之后,雕刻当然就是他的第一志愿。

其实画画是米开朗琪罗最不情愿做的事,因为教皇的命令他不能不服从,结果他尽心尽力,真画得“石破天惊”!

不信的话,请看看米开朗琪罗。
流浪的异乡人多彩多姿的高更
做过水手和股票经纪人的高更,为了绘画,一个人远走他乡,他怎么能割舍得下一切?绘画的魅力真的有这么大吗?

作者:库一 等   译者:傅一 等    ISBN:7-5353-3239-0  
页数:166页    字数:100千字
在现代的画家中,无论是作品还是画家本人的生活,都没有人像高更那样多彩多姿、高潮起伏,令人看得眼花缭乱的了。

高更的幼年是在南美洲的秘鲁度过的。异国风情的熏染使得他从小就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等到他能自立了,就马上当了一名水手,远航在世界各地,过着飘荡不定的生活。

他25岁时回到了巴黎,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并且赚了很多钱。可是好景不长,股票市场不景气,高更失业了。他靠打零工赚取的微薄的收入,无法维持妻子和五个孩子的生活。最后他一只好把家人留在妻子的娘家。从此以后,高更专心画画。除了绘画之外,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了。

虽然高更在物质生活上一无所有,但是在精神生活上,他却得到了完全的自由。精神得到解脱的高更,正好可以将他隐藏在心灵深处的艺术天才全部发挥了出来。由于他没有拘束,他才能够超越当时的主流印象派:由于他敢于孤独地居住在远离文明的大溪地岛上,他的绘画作品才能够出现极为大胆、令人惊讶不已的绚丽色彩和造型。

高更的为人和他的作品一样,坦诚率直,毫不虚伪造作。当我们观赏高更的画时,我们立刻会被他那原始的、浓烈的、强悍的颜色和线条吸引。当我们更深地去了解他的作品时,我们会发觉他对人生的无奈和对自由的追求,是那么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10:02:53 | 只看该作者
。。。。。。。。。。。。

石头里的巨人 米开朗琪罗传奇.jpg (113.25 KB, 下载次数: 0)

石头里的巨人 米开朗琪罗传奇.jpg

孤傲的大师 追求完美的塞尚.jpg (1.25 MB, 下载次数: 0)

孤傲的大师 追求完美的塞尚.jpg

生命之美(维梅尔的秘密).jpg (100.79 KB, 下载次数: 0)

生命之美(维梅尔的秘密).jpg

非常印象非常美 莫奈和他的水莲世界.jpg (192.13 KB, 下载次数: 0)

非常印象非常美 莫奈和他的水莲世界.jpg

金黄色的燃烧 梵高的太阳花.jpg (188.2 KB, 下载次数: 0)

金黄色的燃烧 梵高的太阳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10:08:49 | 只看该作者
http://auction1.taobao.com/aucti ... 2294dd4551836.j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6:32 , Processed in 0.137325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