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98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成人主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16 17:5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文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在人际交往中最具破坏性的因素之一就是偏执症。在本书中,偏执症指的是我们要求别人读懂我们的心思,按照我们一样的方式思考的坏毛病。偏执症可以说是许多问题的根源。
配偶主意是指配偶要求另一方完全象他或她一样地思考、理解、观察和做事情。“你知道我需要的东西。你应该知道。如果你真的关心我的话,不需要我告诉你。”这是配偶主义者常说的话。这可以说是配偶对自己单方面观点的偏执。
上司主义是指上司理所当然地认为下属具有和自己一样的经验和知识。这样的上司会说:“当然你应该意识到...。你知道我们期望的是什么。”
教师主义是指教师期望学生会按照自己想法思考。在教室里,那些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成人,希望十岁左右的孩子跟他们具有一样的知识、经验。教师主义者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样的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就希望孩子们的答案都跟他或她的一样。
成人主义是指成人忘记了儿童的实际状况,要求孩子象成人一样思考、理解、观察和做事。成人的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使孩子们感到无能、受到挫折、产生敌意,或者使他们产生攻击性。成人主义者不理解表达爱的价值,他们破坏了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自信,降低了儿童对自己价值的判断,使孩子们丧失了对周围事情的影响力。
每天,许多家长都可能犯下多次成人主义的毛病。史蒂夫少年时关于打扫房间与母亲的冲突可能说明了这一点。
母亲要求史蒂夫:“去打扫你的房间。”
史蒂夫说:“我打扫过了。”对史蒂夫来说,他从他的房间里已经来回过了两次,但都没有被东西扳着,这就意味着房间已收拾的可以了。
母亲说:“没有,你没有打扫过。邻居会怎么看咱们家呢?”母亲说的打扫可能意味着地板要能干净得在上面吃饭。


我们知道,对于母亲来说,孩子的房间可能是世界的中心,但对孩子自己来说,这只不过是他需要休息时的一个小小驿站。所以在这一问题上,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上,由于儿童与成人的经验不同,需要也不同,儿童的观点和成人的观点很难调和。因此,孩子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责备:“为什么你一次也没做好过?你肯定知道!我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为什么你这么孩子气?你什么时候能长大?你行不行?你能这样吗?你会那样吗?难道你不能这么干吗?”等等。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发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理解自我、理解友谊比保持房间整洁要重要的多。他们要在这一时期,发现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他们要分析、整理自己的感情世界。只有在他们完成了这个任务后,年轻人才有希望成为具有判断力、同情心和思想性的成功的人。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为什么你从来就不能...?你应该意识到...。你从来没学会...”,家长就是经常在往孩子的心目中注射使人沮丧的因子。孩子们慢慢就会学到,既然自己从来没有长进、从来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么对成人的问题的最好回答就是 “我不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成人提出的要求和问题,那么还由他们自己去解决吧。这就是儿童为了对抗成人主义而形成的有效方法。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成人主义、教师主义等等的偏执症,都是要求别人来读自己的心,如果别人的想法、看法、理解不能和偏执者完全一样,那就是别人的错误。偏执症否认了每个人认识的独特性,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人际障碍。


建设性因素:尊敬 (家长必须做的)


尊敬的语言应该是这样的,“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让我看看我是否明白了你的意思。什么情况下咱们俩须要核实一下?”
当一个人在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时间又很少时,他很容易对别人进行威胁、校正、指导和期望过高。紧张的时候,人们甚至也会对自己进行威胁、校正、指导和期望过高。在人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通过对话来增长孩子的见识的机会。
当我们用尊敬来代替成人主义,当我们理解了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扎根于他们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的时候,我们就给孩子提供了内化自己经验的机会,也就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从经验中学习、总结从而增长智慧的机会。如果年轻人害怕去获得经验,或者他们周围没有比他们成熟的人跟他们一起分析这些经验,那么年青人想增长智慧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避免成人主义,我们必须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看法、观点、态度和行为,说到底,就是尊重别人的认识。例如,一个人为了表达对自己配偶的尊重,他可在出门前问自己的配偶:“你对我今天的安排是怎么想的呢?”;教师为了表达对同学们的尊重,在教他们一段课文以后可以问:“读了这段课文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思想呢?”或者问:“对我的解释,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问:“对于这个项目中需要我们做的事,你是怎么理解的?”
一旦我们能真心地用探索性的问题,诸如“是什么?在哪儿?什么时间?怎么回事?背景是什么?”等等,我们就是在尊重每个人认识的独特性。如果我们没有表示过这种尊重,我们就否定了人类最美好的特性:多样性。人类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最珍贵的。


家庭教育  亲子 伯乐家长  少年黄埔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心里咨询  家长教育  孩子教育  家庭和谐  中学生 小学生 引导力 中科院  心里研究  心理学  心里素质

[ 本帖最后由 caifeiyang 于 2007-8-29 10:1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一叶小舟 + 5 + 10 精品文章!
小灰熊 + 5 + 5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8-19 19:03:43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好,受教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1:08: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太感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8-30 09:22:14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很多家长经常犯这样的成人主义的毛病 ,努力克服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05 , Processed in 0.123798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