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的《管理与企业未来》一书中提到: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不过是在自由价值观普及的社会里,无数个人活动的副产品。在个人自由得到最大保障的社会,民众的智慧空前活跃,创新的东西也会不断被提出,财富作为副产品也会像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管理则没有这样的功能,管理可以聚拢现有的智慧和力量,会创造一时的强盛,但会使智慧之源枯竭,为强盛的土崩瓦解埋下伏笔,而且无一例外地都导向死亡。”
只瞩目科技与财富的繁花,却忽略了它赖以生存的自由土壤,甚至鄙视仇视自由,这是其他文化模仿西方文化屡败屡犯的通病。 而青少年甚至是儿童的第一选择最多的是“自由”!为什么?
如果一个人很少想要获得自由,那他应该就是自由的。
人在感到快乐、幸福、充实的那一刻,我们很少去想自由。虽说这只是孩子们不成熟的理想的状态——当事与愿违的时候,当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上需要不能及时满足的时候,他们必定想要得到自由,追求自由!这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他们遇到生活中的不顺心的事情多,对生活现状的不满意。对父母管教多的对抗情绪!
当然这未必不是好事,有些孩子因此有了进取的动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他们学习为了自由去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学会为了自由而去寻找和创造美好。
但是也有很多孩子走入了自由的极端,这不仅仅是因为孩子自身不能够体会自由的意义,主要原因是父母给予了孩子很多无形的压力和抑制!从小时候对孩子饮食起居的精心呵护,到一步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孩子的生命之旅,从假借爱的名义让孩子们失去选择的机会!到一句句“你一定要这样,不允许你那样”的否定孩子能力的挫败语!否定句!——这是多么可怕的标准答案,多么可怕的单线思考,多么没有自由度的思维空间!
表面上看孩子们的选择答案是自由,其实我们思考下来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被肯定!是被尊重!家长的否定太多了,孩子没有被需要被认可的感受,于是他们迫切的需要自由!
孩子在很小时就极力甩开父母想要独立行走,他会因没有经验而走的很乱,我们做父母的要给予孩子这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一个绝对需要的自由空间,就算是给错了也必须要给,因为要让他感受到事物的可能性,问题的多面性,他才会自发的产生解决问题处理情况的能力,才会走好自己的人生!
萨特说,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是一种不“自由”,因为人无法逃避选择的宿命。人是社会的动物,因而人无可逃避地会去选择了解,选择去爱周围的人,这是生而为人的天性。但是,每个人生来又都是不同的,就像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况且,人的心灵比树叶上的脉络更复杂,阴暗,所以,这就注定人和人之间永远无法去真正的理解,我就是我,我注定不能用我的思维去理解别人。即使亲子关系也会出现这样的无奈。
不过,方法总比问题多,看看转贴:
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