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搜搜关于读经的信息,看到这篇说法,觉得是对读经教育反面论证比较有见地的.
我自己对读经的观点是人云亦云,觉得大家推广读经教育,我觉得很对.可是听到反对的声音,也觉得有道理.
原帖地址:
http://www.gudian.net/dispbbs.asp?boardID=34&ID=37900&page=2
[推荐]听听孟母堂的水平——与孟母堂创办人周应之聊天
聊天背景: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一挡文娱类现场辩论节目)策划了一期节目,主题是“孟母堂该不该被取缔”,辩论正方是大学教授詹某某,反方是台湾前立法委员教育专家谢委员。周应之作为主嘉宾来到现场。其它主嘉宾还有中国青年报的一位张编辑,一个在孟母堂学习了十天的新加坡女孩和她的母亲。我作为现场观众参加了这一期节目。
詹教授和谢委员遵照节目的有戏规则,针锋相对,各不想让,这个没啥好说的。大家可以在线收看一虎一席谈电视节目。问题是,谢委员秉承台湾立委会的作风,很会强辩,混淆问题。尤其是把孟母堂该不该取缔的问题替换成了国学该不该被取缔的问题,引起大部分在场观众的共鸣。国学教育的优点变成了孟母堂的优点。孟母堂有没有这些优点呢?我们先来看看孟母堂的教学内容:易经、论语、莎士比亚、微积分、瑜伽。显然漏掉了课间观赏的韩剧。可能我还漏掉一个。詹教授认为小孩不易过早学易经论语,因为无法理解。谢委员强调小时候记忆好,应该死记硬背,早打基础,后悔小时候没死记硬背。然后谢委员又说犹太人为什么占了诺贝尔奖得主的百分之二十,就是因为犹太人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我们加强国学传统教育,也可以打好基础,促进更多华人诺贝尔将之类的高级人才出现。谢委员显然又在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国学的旗号,骨子里其实是精英主义,并且利用了中国家长们的神童情结。詹教授说中国孩子的数学能力远远超过欧美小孩,证明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有效的,为什么私塾还要改革数学教育。谢委员又说我们的义务数学教育太死板,死记硬背,应该改成向私塾那样尽量让学生理解。谢委员前后自相矛盾。有个观众说白话文教育是浪费人的生命,于是现场有很多家长高声用白话文支持这个观点。看来他们还真是已经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后来周应之作为嘉宾出来了。嘉宾的话比之主辩手,就超越了游戏规则,具有个人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孟母堂的实际。
先介绍一下周的外形。极瘦,表情肃杀,眉头紧缩,没有笑容,很像以前唱《蒙娜丽莎是谁》的林志炫。主持人问他小孩子背论语效果如何。周说孟母堂的学生都是一周内熟记论语易经等等等等。说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一年的教学内容孟母堂的学生三天就能掌握。这下引起一片质疑。周又改口说他指的是义务教育一学期的内容。主持人问他这个“瑜伽”是不是很时尚。他说瑜伽博大精深。主持人问为什么不教孩子中国的气功,他回答说气功也包括在内。
周的观点有这样几个:1、他是生物系毕业的,知道人的一切是由42对染色体决定的,而国学就像是文化里的染色体,万世不变。2、大家是否知道日本软银集团的总裁说过,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给了他力量。正因为日本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日本才做到了脱亚入欧,成为世界强国!
他的言论引来家长一片喝彩。这就是孟母堂创办人和fans们的水平。
张编辑当场反驳他,说:日本脱亚入欧,他为什么要脱亚?明治维新就是为了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然后日本才成为世界强国。怎么现在被你们解释成因为中国国学才脱亚入欧?
詹教授质疑孟母堂的孩子以后如何融入高考体系。周先生说孟母堂的孩子文章写得好,再差也可以靠给报纸写文章养活自己。说得像唱一样,难道就想培养一批卖文者?
这个节目的观众是可以现场发言的。一个中年美籍华人说他是做软件的,招了很多中国员工都不满意,和国际接轨能力差,原因就是没有国学底子。看来这位先生想的就是国学能给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员工。一个从德国赶来的华裔观众支持孟母堂,结结巴巴说不出东西,不知是否因为在德国找不到自信,就想抱着国学当救命草?一个中年观众说私塾里的孩子感到快乐,教育应该让孩子快乐,只要快乐就是好。看来他是提倡快乐教育,不知道他是否了解朱子的“存天理,去人欲”,一点不快乐呢。现场有位喜欢国学的青年反对孟母堂的方式。还有一位中年男子赞扬毛主席的教育方针,虽然毛主席自己是读私塾出来的,但是却兴办了义务教育,使得广大穷人都能上学。而当现场有人说应该全国教育都改成孟母堂,竟然家长一片喝彩。我也知道他们是反感单一教育,想要争取民间办学的权利,可是他们显然分不清问题。
最后那对母女上来。女孩很可爱,笑嘻嘻的,在孟母堂学了十天,当场背诵论语,像念经一样。主持人问她懂不懂自己背的东西,她笑着摇头。十天,而周先生说三天就可以学会公办学校一年的内容。母亲谈为什么送孩子去孟母堂,原来之前换过很多学校,包括中国、新加坡等地的学校(大部分是贵族学校),孩子就是学不进去,不愿上学。她很急,还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说孩子没问题。她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到了孟母堂,孩子愿意去上学,她就高兴了。呵呵,可怜天下父母心,善良又无能,唱:“就这样被你征服!”
詹教授问是不是孟母堂里的孩子都不是中国人。周先生说有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也有大陆的。这下可把大家笑坏了,原来大部分都是富有的华侨子弟在读孟母堂啊!
简短的聊天:
节目结束后,我先找孟母堂的一个女负责人问了一下学费,回答说学杂费伙食费等各项费用包在一起一个月两千。倒是比许多北京这边许多贵族学校的费用便宜。我找到谢委员和周先生,我说:你们俩一个举诺贝尔奖的例子,一个举日本软银总裁的例子,其实都是一样。诺贝尔奖恰恰是一个西方体系,难道你弘扬国学就是为了给西方体系服务?难道就是为了培养成功人士?我觉得应该参考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小心在自以为弘扬自己的时候实际陷入殖民体系。谢委员说她不是这个意思,她是强调和国际接轨,培养尖端人才。反正我估计他们是听不懂什么叫东方主义。
周先生对我说,我们现代的教育体制是吴毖梅光迪等一批学贯中西的归国学者建立。我不同意,善意地提醒他注意策略,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贡献,比如毛泽东。我说你们很热衷于精英教育。现在社会上对所谓的精英批判很厉害,说中国的精英们都是只顾自己发达,不顾社会公正,而敢于反抗的精英却少了。你怎么看?孟母堂到底想培养什么。他说他强调的是中西文化应该兼容。他说杨振宁,李政道等等诺贝尔奖获得者都精通国学。我立刻接了一句:最后都成了西式人才。他说不是这个意思,杨振宁他们都会写诗,这很好。我接了一句:李肇星也会写诗。周没听懂我的意思,说是啊。
我看他懂得实在太少,有点为他着急,就帮他出主义,我说德国的施密特的哲学和美国官方哲学代表列奥.施特劳斯的哲学你可以参考一下,他们提倡读古典,读柏拉图,强调精英。不过他们是被看作极右的。他说他还是强调中西要兼容,宽容。我又建议他去读读文化保守主义者甘阳的东西。他说谢谢。我简直是在帮他,因为觉得,要是你想做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也要做得入流一点好不好。我一直没看到他笑,难道保守主义者都不会笑?
所以,支持孟母堂的朋友们就别再一厢情愿了,这和支持国学是两回事。你想要国学,可他给你的却是精英主义、民族主义。
最后,我建议周应之去深造,文化保守主义者们去学会笑,不是那种故作高贵和神秘的微笑,而是懂得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情的开怀笑声。
还有不少材料可说,但要去赶火车了,匆草至此,回上海后再补充探讨。另外,我对节目现场的记忆不一定准确,大家可在线收看每周六晚上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节目。估计在下下周播出。另外,上海大学叶校长和法学院陶教授联手在一虎一席谈与人大的顾海兵教授和我在一虎一席谈现场激辩上大发表论文学位挂钩制度,可能下周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