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64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到了中国早教革命的时候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20 16:0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在长期帮助父母对孩子进行培育和改善的过程中,在长期翻阅研究当今的婴幼儿(包括少年儿童)培育类书籍和与相关的专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接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真切的感受到:
现在的儿童教育工作者们和孩子父母们对‘教育’是如此这般的不了解:
对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了解;
对最基本的培育概念知识都不了解(如:何谓“自尊心”;何谓“自控自抑能力”;何谓“责任承担能力”;何谓“聪明”;何谓“内向”/“外向”;何谓“奖惩”……);
对自己要实现的培育目标不了解;
对从孩子的行为表现中去分辨出“培育目的”不了解;
对培育手段有可能造成的培育结果不了解;
对孩子实施的教育行为可能造成的培育结果不了解;
对孩子具有普遍意义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本质不了解(如:“逆反”、“说谎”、“攻击与掠夺行为”、“慢、拖拉”……);
对孩子基本的认知规律不了解;
……
不了解?!何谈对孩子的成长进行良好帮助呢?何谈进行教育呢?

当今的学前教育到处充斥着让人似懂非懂的“模糊概念”(如:“完善人格”、“心智发展”、“自由与爱”、“智能”、“优势智能”、“敏感期”、“赏识”……),给施教者(教师、父母、监护人等)造成了一个神秘的、似懂非懂的、听上去有道理、很博学、甚至是具有“神力”的假相,然而当这种空中楼阁一旦触及到孩子具体培育实施问题的时候,就又回归到“摸索”、“猜测”、“想当然”、“某某理论认为”的起点上去了。不知道“模糊概念”的推崇者是否知道,孩子教育的培育后果,小则决定几年后的家庭,大则决定几十年后的国家、民族呀!


我们不能熟视无睹现在的早教现状:
因无视孩子成长规律必然得到‘阻碍’成长的培育结果!
把本来应该归为一统,不可分割的零到十五岁的整体教育程序和逻辑思维创建丰富成长期人为的分割成二部分,致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在“幼小衔接”以及踏入学校门之后不久,普遍出现“厌学”和“弃学”等现象。
奢华的教育硬件、规整的园舍环境、精美出奇的学具、外教的身影……,珠心算、快速识字、闪卡、诵读等等各种培训课程,这些无视儿童成长规律、认知规律的培育环境、方法,致使机械性信息过量输入,最终形成主动思维、创造能力极度匮乏的新生一代。不仅如此,这样的培育环境和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甚至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人为的障碍和滞后,严重的会形成“教育伤害”。我们很难想象这种无视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阻碍的到底是什么?
“管”与“不管”;“赏识”与“非赏识”;“自由”与“非自由”……致使父母失去培育目标、培育法则、培育准则,到头面对失败的培育结果只能哀叹:孩子到底怎么教好呀!
等等如此作为,使教育者最终失去了培育初衷:孩子,作为成年人个体成长过程中初始的一部分,教育者应该赋予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够需要满足人类“精确生存”的状态实现呢?

无视培育目标的“盲目”教育!
我们未来要培育什么样的孩子呢?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孩子幼儿阶段应帮助孩子实现的培育目标是什么呢?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呢?作为一名中学教育工作者……?
我们说一个孩子的父母不论贫富,不论身处何种客观生存环境,他们共同的希望一定是帮助孩子未来获得更多幸福和快乐的能力。那这些能力到底是什么呢?
是‘多元智能教育’倡导的多元化的智能?
是‘蒙式教育’在了解孩子具有吸收性心智和儿童成长敏感期、阶段性的同时,倡导的赋予广博自由与爱的“使人成为人”的教育?
是‘瑞吉欧教育’在理解孩子100种语言的基础上调动全社会、社区、父母等等力量,共同联合实现孩子的教育?
是……
我们想探讨的是,你们是否明确需要帮助孩子实现的,每个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培育目标呢?如果不明确你们终日又在奔忙于什么呢?如果我们所有教育者都在尊崇所谓“不教的教育”,那么不教是教育吗?不教如何能实现人类繁衍法则:精确成长、精确生存呢?
了解尊重孩子成长过程中,自我成长需要所显现出的、无限的积极成长力量是对孩子实施教育的前提,这是对的,所以基于这个层面上谈及自由、吸收性心智、尊重、民主等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不能就完全抹杀了“教”的作用。问题是为什么而教?如何去教?教什么?我们不能在一片自由、爱、民主、多元的吵闹声中失去培育方向,而且这个方向是一定要是为孩子的未来起到真真切切作用的正确方向!否则,谁来为‘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弃学’、‘事无所终’、‘自我强迫症’、‘抑郁症’、‘没有责任感’、‘慢、拖拉’、‘内向缺乏社会沟通能力’等等以及未来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负责人呢?

无视孩子行为本质的“彩票”教育!
现在的教育者终日醉心于研究儿童教育,确切的说是观察、统计、猜想的儿童教育。其研究成果就是,当孩子开始关注模仿妈妈嘴形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认为孩子语言敏感期到来了;当孩子对音乐或某个知识领域产生兴趣的时候,就认为孩子在这个领域有优势有潜能,当孩子在成人的鼓励下持续进步的时候,就认为“赏识”教育的巨大教育绩效……,当只通过观察、统计孩子外在行为表现就断言得出的教育结果是否就可作为教育规律大肆倡导?就可作为教育圣经大肆鼓吹呢?是否经得住推敲?是否有科学的论证?
这些我们说,就如同一个人连“苹果的种子”还不能进行准确的分辨,就开始挥撒着汗水在大面积的种植他认为的“苹果树”了,那怎么能够保证获得预想的收获呢?那就只能寄托“彩票效益”了,“中”着了就是成果、业绩,“中”不着了就……。那谁来为这些没“中”着的孩子们负责呢?在这种失望的情绪下,父母们在培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有责任心的父母们都感到“累和茫然”,有些会因为过分茫然而放弃对孩子成长的教育,更有甚者,会因为惧畏而放弃生育的打算,从而放弃教育责任。

盲目借鉴引进的“崇洋”教育!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可谓世界之最,因此凡是正在孕育和已经孕育出孩子的父母都能一口道出蒙台梭利、多元智能、智能全纳、瑞吉欧、华德福、奥尔夫音乐等等多种教育,那么这些教育理念方法是否对我们孩子的成长有帮助呢?
不可否认,这些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能够帮助孩子的。然而因为这些教育理念没有
基于孩子成长规律之根本,那么势必会造成培育过程中的偏差、培育者实施过程中的偏差、理念转播过程中(文化差异、人文差异、理解差异、发展差异等等)的更大更远的偏差,其结果势必就是未来孩子 “心理健康”隐患之源、“逻辑思维障碍”隐患之源、“社会安定”隐患之源……。

不必担负培育责任的“推卸”教育!
因为“早教领域”存在“模糊概念”的广泛使用,致使“清晰概念和本质原因”无法得以认识,教育工作者在本来自己就不知其本,却要硬着头皮站立在孩子的父母面前勉为其难的进行问题的释解;本来自己就不知其本,却要硬着头皮相当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正因为不知其本,把孩子的早期教育逐步推向荒唐的诸如“自由和非自由、赏识和非赏识等等”模糊概念的巅峰,其结果是不得不把本来应该归为一统,不可分割的零到十五岁的整体教育程序进行了人为的割裂,从而使本来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被合理的推卸了,使真正的不作为能够被深深的掩藏了。
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逆反”’;
“如何正确实现注意力集中”;
“如何正确实现责任自知和承担”;
“如何正确理解和改善孩子的说谎表现”;
“如何正确实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强心”;
“如何正确实现孩子合理的分享能力”;
“如何正确实现孩子良好的记忆能力和印象能力的”;

“父母陪伴孩子时间少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其中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加以利用”;
“音乐对孩子成长的利弊关系以及合理利用”;
“绘画对孩子成长的利弊关系以及合理利用”;
“生动类信息和机械类信息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和合理的利用”
……
于是,“早教工作者”当完成学前阶段的教育任务之后,就万事大吉了,一丝一毫也不会牵扯到上学后孩子出现“教育麻烦”责任中去。而小学教育工作者同样也会把孩子上学后出现“教育麻烦”原因归结到孩子“早教过程”的失败。其结果是广大的父母们最终也无法寻找到孩子成长出现“麻烦”的本质原因,从而就更无从谈起如何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改善了。更为可怕的是,其冤无比的父母们最终还要承担孩子“成长教育结果”的责任,最终被冠以“这孩子的父母是怎么教育的?”等诸如此类的社会评定语言,而“教育工作者们”却可以照样在“不作为”中赚钱和生存。

  父母先松后紧的“亡羊补牢”教育!
  很多父母会认为,自己受过教育、现在生活的不错、为孩子提供的成长条件也不错,深信自己对孩子培育的能力。所以往往对学前阶段的教育抱以‘顺其自然’、‘想当然’、‘我行我素’的态度。这种无视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其结果就是不出问题不会重视,等出了问题才会哀叹:悔不该当初呀!才开始着急,开始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就再也不可能用一句话、一个行为、一个态度、一刻钟……的那么容易解决了。因此,我们希望父母一定借鉴“亡羊补牢”教育呀!
  

综上,我们不禁要问:
我们的父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
  我们的老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
  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呢?

  我们恳请大家,不能对现在的早教现状熟视无睹了,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千千万万的父母和孩子,同时也为了“少年强,则中国强”这震古烁今的誓言。
  让我们在这里郑重的,用强烈而真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疾呼:是到了中国早教革命的时候了!
更多信息请登陆:http://www.parentsland.ne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8-9 10:16:03 | 只看该作者
太正确了,但是能不能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2-29 21:58:53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能否简单说一下楼主自己的主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4-8 07:40:56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太好了。应该组织团队研究1——15岁的整体教育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4-17 13:03:4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引子。什么也没有解决。有广告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4-17 13:04:26 | 只看该作者
即使是广告,我们也欢迎这样的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15 15:45:39 | 只看该作者
接着踩!  号召大家行动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4-3 05:14:12 | 只看该作者
早教真的非常重要,我两孩子有切身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7:15 , Processed in 0.09942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