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6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想和老杜重复欣赏春夜喜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13 11:1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转自顶牛网 dingnew.com.cn

这是老杜的一首诗目。人生的故事和情绪,从本质上讲,都是在重复:爱情、事业、生活。所有的情境,你我他不仅互相重复着,而且都在重复古人的喜怒哀乐。要不看别人的故事、前人的作品,会引发共鸣甚至共振呢。
已经两年旱得冒烟的蓉渝之地,如果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受诗圣保祐而至,受呼风唤雨的诸葛先生委命而来,那老百性的心情,将会比老杜“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 这种浪漫入怀、怡然入骨的心境要兴奋多少倍?它应该已不是共鸣和共振的程度,更是“漫卷诗书喜若狂”吧。
胡主席正在参加G8,全球气候变暖是他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如果他知道北京的高考作文是这个题目,他会向布什总统推荐杜甫的这首诗的----只是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大诗人可以轻而易举地“细雨骑驴入剑门。”现在呢,他去哪儿找这样的让人心生艳羡的生活经历?呵呵,倒是入了他另一句诗景:“铁马秋风大散关。”再呵呵,我们把诗史改诗画吧,一串串的汽车,一堆堆的黄沙。再过一千年,王维正好轮回至此,他看到一滴吐沫掉在沙子上,也得赶快写下“清泉石上流”的字句了。他大惑:怎么只有车水,没有马龙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今人已很难找到春夜之雨(我代表北方人),来与老杜产生喜雨的共同感觉和感触。如果退而求其次,拿冬夜喜雪来和先人共乐一下,我们也是可遇不可求了。我们剩下的心情只是焦急,对春雨的奢望,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已越来越难重复古人,重拾那流传千载、感动无限的心境。但希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能在气候问题上产生实质的共鸣和共振。这样,会给我们灰色的心情提供亮色。但希望我们人类与大自然合谐相处,共建和谐社会。没有希望,怎么办呢?我们以人为本,我们为什么不以自然为本呢?看看那些宁夏、甘肃的缺水地区,他们可以为一场春雨急得泪如雨下。只是,他们的人太少啊,即使他们泪如雨下的同时向“母亲水窖”哭泣集水,也难以革掉他们在干旱的天气面前的弱势地位。
不过,在北京,在这个机器呼啸不止的都市的春天里,我有时也会有“天街(西安)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景。第三次呵呵呵,那雨,从绿化工人手持的手管子里斜洒而出,按这里的居民用水标准价,是4块钱一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0-3 11:51 , Processed in 0.12830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