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usan_12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怎么做别人的朋友?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7-7-14 12:58:5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楼主原本是想讨论“朋友该怎么对待”,随后又“喜欢”谈论德行和交朋友之间的关系,而我在谈论“做朋友的本分”,本不矛盾,却难相应。
不相应则多说无益,奈何海阔君东海钓鱼,我愿上钩尔。

我不在意讨论“朋友该怎么对我”,那是别人的事;
也不在意“怎么去交朋友”,那是技术层面的事;
更不在意是不是该去“”朋友,那是欲望添加的多余事。

那些事,都与“我自己”无关,如果在那些事上寻头绪,正如牟宗三先生所言,那是“依他律”。“依他而起”的东西,都是没有真正自己的。
类似于把自己做一灯泡,而把“开关”安置在别人身上。


人类有一根深蒂固的限制,就是“越不出意识”,这是个“无明”,是黑暗的。
比如有些读书人,他们自认有学问,你跟他讲话,就得用“他们习惯的方式”,否则他们就说你不对,其实是他们听不懂。如果他们熟悉“心理学”,你就得用西方心理学惯用词汇,与之交流,他才相应。
但是,可惜,他们其实对“心理学”也不究竟,因此,你用心理学词汇,稍微说得深些,稍微说得精微些,他们也无法相应。因此就“王顾左右而言其他”。

这是个“人生限制”,每个人都有,包括我自己,包括科学家,包括哲学家。
这个限制无所谓对错,但我们得正视,得“看见”,否则我们一生都将陷在里面,而无法自拔。

其实古往今来,书籍无数,言教无数,“道理讲了一箩筐”,但是由于存在“人生限制”,大脑里面“黑暗”太多,盘踞太久,纠缠太乱,很多人就是“越来越”糊涂。
话说多了并没有作用,关键不在“说没说”,关键在于“悟不悟”。

德行和朋友是必然的关系。
因为,天下人皆有良知,志同道合者比比皆是。“志同”乃是共有,“道合”出自自我修养。
你如果是芳草,又何愁“天涯处处无芳草”?只管相信“天涯何处无芳草”就是。

但是,德行和“交朋友”,却完全是两码事,并没有因果关系。
因为“交”朋友是欲望问题,有“交”,就有“为什么要交”。
问:阿牛,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我寂寞。
问:阿猫,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没有人懂我疼我。
问:阿什么,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没有朋友的话,我生意不好做。
问:阿什么,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可以帮助我学习更好的知识。

这都是索取
索取的背后是利己,利己的原因是自私的欲望。但是这是埋藏而自己可能看不见的,挑明了之后,我们也许会“一身冷汗”--------曾经以为高尚的自我,却隐藏这如此“不堪”的动机。

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谁这么回答:我交朋友,就是为了帮助他。

因为,真正帮助他人,而又不求回报的,他一定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一定是认为“那是为人的本分”。因此,他便不会“想交”朋友。
这个“真正的人”,就是在道德地生活,就是“德行”。随着“德行”的深入,他的智慧也就更高,他就会“帮助那些该帮助的人”,他提供帮助时,会看时机,会根据对方的根基而灵活调整策略。

这个“真人”,你愿意做他的“朋友”吗?

你若自惭形秽,回避退缩,那是时机不到,你的“黑暗”还驱之不散,还不能成为他的“志同道合”。
你若反而讥笑,那是无耻,是因为深受“黑暗”把控而不能自主,亦是时机不到。
你若心向往之,敬佩钦重,那么你就是“志同”,对于你来讲,他只是你半个朋友,他是老师。而对于他来讲,你一定是他的朋友。


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我为了“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去交朋友,都是“自私”吗?
回答是:那肯定是自私。

但是,这个自私是良善的,是“良心流动”在驱使你。
因此有一句话,叫做“古之学者为己”。只有把自己做好做强,才能真正帮助别人,匡扶正义,周济天下。
那些“依他律”而生活而学习的人,比如“为了名气而学习”,“为了职称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学习”,“为了混口饭而学习”的,都是“今之学者为人”,都难以“窥见学问的真相”。

其实,为了“超越自己”而交朋友,大可不必。
因为,要超越自己,强大自己,一句话已经说完了,那就是“时刻凭良心做人”。
良心在哪里?
良心在你“自惭形秽”的那一刻呈现


认真读一读《论语》吧,虽然只有一万五千字,里面却是深不可测的智慧海。
我是全球读经网的无名后学,学识浅陋,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海涵。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3:0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7 金币 +27 收起 理由
susan_1201 + 5 + 5 谢谢你
hq1966 + 10 + 10  妹妹帮俺说了一遍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精品文章!精品文章!
我是一根葱 + 2 + 2 你, 修行的一高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7-7-14 14:49:13 | 只看该作者


于丹的交友之道!~

有德行之人一定谦卑,谦卑之人未必就有德行!~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20zoo + 2 + 2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领会得真好
susan_1201 + 5 + 5 “有德行之人一定谦卑”我要思量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7-7-14 14:52:54 | 只看该作者
只有把自己做好做强,才能真正帮助别人---

一个人的价值观很难为别人所改变,只有自己“悟”道后,自己改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5:40:21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回总到一句话:做好自己!认真、执着、坚定地做好自己,以合道以善为标准。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4 15: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7:08: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呵呵,楼主原本是想讨论“朋友该怎么对待”,随后又“喜欢”谈论德行和交朋友之间的关系,而我在谈论“做朋友的本分”,本不矛盾,却难相应。
不相应则多说无益,奈何海阔君东海钓鱼,我愿上钩尔。
我不在意讨论“朋友该怎么对我”,那是别人的事;


经常以别人的标准来对待别人。比如别人计较了,自己也跟着与对方计较,别人粗暴了,自己也跟着用粗暴的方式来

对付别人。

其实是应该按自己的方式来对等别人,而不受别人的影响,眼光始终要定着自己,这样才对,是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20zoo + 2 + 2
一袋子宁静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7:13:47 | 只看该作者
在自己觉得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不是觉得别人需要我怎么做然后怎么做,不失去主心骨和自己感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7-7-14 18:39: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4 17:13 发表

经常以别人的标准来对待别人。比如别人计较了,自己也跟着与对方计较,别人粗暴了,自己也跟着用粗暴的方式来对付别人。



susan君,善学之士也。
引用您发言部分,简要而言,就是“要用别人的过失,来惩罚自己”。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4 17:13 发表

其实是应该按自己的方式来对等别人,而不受别人的影响,眼光始终要定着自己,
在自己觉得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不是觉得别人需要我怎么做然后怎么做,不失去主心骨和自己感觉。



这里的“应该按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应当注意,这个“自己”,是“良心”的意思,方才妥贴。
我们自己,在应对外界时,是有许多想法的。这些想法,不见得都是从“良心”振发出来的。也有很多,是原始欲望和私心的抖动。

所谓“修养”,首先就是要看清楚这些抖动和良心的区别。
也就是要“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一切的“礼数”或者“道理”,都是等而下之的旁支末节。
礼教和道理不是修养,也不是德行。那只是“引导”我们走向道德生存的远路,从我们的本身感触“绕出去”了。只有当下从自己“意识到”的地方下手,才是最便捷,最直接的。

这是儒家正宗心法,也是佛家禅宗的手段。
几千年后,直到80年代末,西方心理学借用当时最前沿的科技手段,始能肯认这个原理的浅层次部分。其发展也就是现在实用性很高的NLP跨学科科学。(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神经学、神经心理学、语言学、量子物理学等等)


至于说“不因别人的需要而相从”,那要看别人这个“需要”是否是义不容辞的,是否是“应当”的,自己是否是“力所能及”的。
其实很简单,一切行动,听“良心”的指导。

而平时,多多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老子》等典籍,那里是智慧海,是西方哲学在“人类本身”这个研究领域,始终不能逾越的高峰(如果您对西方哲学、科学有一定研究的话),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见地。

对自己,则多留意,多反省,提高自我的“敏感度”。
真正了解了自己,你就了解了“人”,你就变得“人情练达皆文章”了。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21:3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5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susan_1201 + 5 + 5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再跟着赞一个
hq1966 + 10 + 10 精品文章!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7-7-14 20:42:34 | 只看该作者
susan这一楼建得真好,让这样一只高飞的鸟,落到了这里!

再回个贴赞一个,欢迎天高任鸟飞先生,能多来这里发表意见!您的贴,让我们受益很多,谢谢您!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usan_1201 + 5 + 5 谢谢夸奖!:)
hq1966 + 5 + 5  我很非常极之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21:3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7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天高任鸟飞君,谢谢您夸奖。我说说我对“良心”的看法。

其实良心是没有的,良心说到底是人类社会合作的基础,是使人类社会分工合作得以进行的规则,是使人类社会合作得以保持并使合作得以促进的一种互惠互利、和平相处合作的社会人共同承认的规则,包括,参与社会合作的原则、对所创造的社会财产进行分配的原则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原则。
人类社会就是因为互惠互利的合作才得以长足进步的,在形成这合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必需遵守的规则,如果这些规则被破坏践踏,合作关系就可能面临考验面临被破坏的可能。这些规则最终就被默化成“良心”,这一点的反证为“如果一个人被社会抛弃,最后他被迫选择抛弃社会不再参与社会合作的时候,他就会做出非常没“良心”的事来。”
其实人生在社会里,都会有一种参与合作的要求,因为合作了以后自己才会过得更好,所以自己就要恪守社会合作的规则--“良心”。一方面自己要求自己讲规则--“良心”,积极参与社会合作。另一方面社会要求每个人讲规则--“良心”,否则社会将会抛弃你。
如果一个人不讲规则--“良心”以后,而承受被社会抛弃的危险,所以不讲规则--“良心”是一件挺而走险的事情。但有时候自己的某些欲望太强烈,所以选择挺而走险,这种挺而走险是不对的 。但有时候,某朝代的制度严重违背人类合作规则--“良心”的时候,就会使人的良心不能得以伸张,社会就动乱,为了使社会合作更顺畅,就会有人挺而走险打破那些不合理的制度,而那些挺而走险的人就是英雄。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14 22:0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7-7-14 21:44: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呵呵,楼主原本是想讨论“朋友该怎么对待”,随后又“喜欢”谈论德行和交朋友之间的关系,而我在谈论“做朋友的本分”,本不矛盾,却难相应。
不相应则多说无益,奈何海阔君东海钓鱼,我愿上钩尔。



天高君,既然你能自圆其说"做朋友的本分"与楼主的主题相应,那其余该楼的兄弟姐妹讨论朋友之道恐怕也不是南辕北辙吧.看来你也没有领会668MM那句你赞赏的精微之义哦,多聆听再下结论以免多说多错啊!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我不在意讨论“朋友该怎么对我”,那是别人的事;
也不在意“怎么去交朋友”,那是技术层面的事;
更不在意是不是该去“”朋友,那是欲望添加的多余事。

那些事,都与“我自己”无关,如果在那些事上寻头绪,正如牟宗三先生所言,那是“依他律”。“依他而起”的东西,都是没有真正自己的。
类似于把自己做一灯泡,而把“开关”安置在别人身上。


人类有一根深蒂固的限制,就是“越不出意识”,这是个“无明”,是黑暗的。
比如有些读书人,他们自认有学问,你跟他讲话,就得用“他们习惯的方式”,否则他们就说你不对,其实是他们听不懂。如果他们熟悉“心理学”,你就得用西方心理学惯用词汇,与之交流,他才相应。
但是,可惜,他们其实对“心理学”也不究竟,因此,你用心理学词汇,稍微说得深些,稍微说得精微些,他们也无法相应。因此就“王顾左右而言其他”。

这是个“人生限制”,每个人都有,包括我自己,包括科学家,包括哲学家。
这个限制无所谓对错,但我们得正视,得“看见”,否则我们一生都将陷在里面,而无法自拔。
其实古往今来,书籍无数,言教无数,“道理讲了一箩筐”,但是由于存在“人生限制”,大脑里面“黑暗”太多,盘踞太久,纠缠太乱,很多人就是“越来越”糊涂。
话说多了并没有作用,关键不在“说没说”,关键在于“悟不悟”。


天高君此段倒颇有点自弹自唱的味道,看来已经为自己而犯了嗔,难道你已经有个开关安在了鄙人身上?
既然害怕
“依他律”而要做自己,何以又害怕别人的不理解要定义一大堆ABCD去说服别人听你的传经布道般"习惯的方式"呢?否则就印上"无明,不懂精微"的大红章章去定义他人,正所谓因为自己的"无明"而"“越不出意识”.其言非虚也!
俺观君这席话,悟出天高君没有明白"人不知而不愠"的精微大义,天高君看看俺有多糊涂!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德行和朋友是必然的关系。
因为,天下人皆有良知,志同道合者比比皆是。“志同”乃是共有,“道合”出自自我修养。
你如果是芳草,又何愁“天涯处处无芳草”?只管相信“天涯何处无芳草”就是。

但是,德行和“交朋友”,却完全是两码事,并没有因果关系。
因为“交”朋友是欲望问题,有“交”,就有“为什么要交”。
问:阿牛,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我寂寞。
问:阿猫,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没有人懂我疼我。
问:阿什么,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因为没有朋友的话,我生意不好做。
问:阿什么,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答:可以帮助我学习更好的知识。

这都是索取
索取的背后是利己,利己的原因是自私的欲望。但是这是埋藏而自己可能看不见的,挑明了之后,我们也许会“一身冷汗”--------曾经以为高尚的自我,却隐藏这如此“不堪”的动机。

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谁这么回答:我交朋友,就是为了帮助他。

因为,真正帮助他人,而又不求回报的,他一定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一定是认为“那是为人的本分”。因此,他便不会“想交”朋友。
这个“真正的人”,就是在道德地生活,就是“德行”。随着“德行”的深入,他的智慧也就更高,他就会“帮助那些该帮助的人”,他提供帮助时,会看时机,会根据对方的根基而灵活调整策略。

这个“真人”,你愿意做他的“朋友”吗?
你若自惭形秽,回避退缩,那是时机不到,你的“黑暗”还驱之不散,还不能成为他的“志同道合”。
你若反而讥笑,那是无耻,是因为深受“黑暗”把控而不能自主,亦是时机不到。
你若心向往之,敬佩钦重,那么你就是“志同”,对于你来讲,他只是你半个朋友,他是老师。而对于他来讲,你一定是他的朋友。
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我为了“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去交朋友,都是“自私”吗?
回答是:那肯定是自私。
但是,这个自私是良善的,是“良心流动”在驱使你。
因此有一句话,叫做“古之学者为己”。只有把自己做好做强,才能真正帮助别人,匡扶正义,周济天下。
那些“依他律”而生活而学习的人,比如“为了名气而学习”,“为了职称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学习”,“为了混口饭而学习”的,都是“今之学者为人”,都难以“窥见学问的真相”。

其实,为了“超越自己”而交朋友,大可不必。
因为,要超越自己,强大自己,一句话已经说完了,那就是“时刻凭良心做人”。
良心在哪里?
良心在你“自惭形秽”的那一刻呈现

唯吾德馨的老套,管鲍之交贵在相知,廉蔺刎颈之交贵在为国大义,按天高君的标准,此两对朋友皆自私啊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7-14 12:58 发表
认真读一读《论语》吧,虽然只有一万五千字,里面却是深不可测的智慧海。
我是全球读经网的无名后学,学识浅陋,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海涵。

俺是儿童教育论坛的"海阔凭鱼跃",无名不学之不懂精微之辈

天高君既然要半部论语说朋友,鄙人倒要等君在读经版开专帖听君为俺醍醐灌顶,让俺去那深不可测的智慧海去跃跃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5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susan_1201 + 5 + 5 回头再细看,请教“人不知而不愠”是什 ...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也是一学问人 PF
hq1966 + 10 + 10  两兄弟接上头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2 10:55 , Processed in 0.123716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