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9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菜鸟视野--素质教育无素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5 13:0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0年,还在国营研究所混的我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单位付费攻读工程硕士的机会。工程硕士,说白了就是混学位。菜鸟的这个想法到现在都没改变,即使是站在工程硕士的讲台上,对台下这些和我一样来混学位的同龄人和小兄弟,心里存在的只有宽容。
       然而当年的菜鸟是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的,当年考D大的脱产工程硕士不多,而且又在不同的专业。除了政治,英语和工程数学这3门基础课,学校没有给我们单独开课。充满自卑的菜鸟不得不与那些正牌的研究生们一起上大课。自卑的心理是可以改变的,当你发现让你自卑的人竟然比你差的时候。每当考试的时候,我发现周围的正牌的研究生们不约而同的都在抄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为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我今生的第1次补考是考驾照。而素质教育倡导这么久,正该受教育的青年却在考试的时候抄混学位的“老年人”的试卷。
       我不知道素质教育的定义是什么?考试能力算不算素质?犯罪能力算不算素质?浪费时间的能力算不算素质?但我知道英语中没有素质教育这个词。口口声声学习美国的先进东西,在美国本土语言中却找不到这个词汇。
       同样我也不知道素质教育到底要做什么?在应试教育中,至少我们知道该干什么,该考多少分,该学什么课。素质教育呢。几年的项目管理生涯使菜鸟养成一个什么都喜欢量化和度量的习惯,凡是能用实意名词和数量词表达的东西我都喜欢,而形容词,副词和抽象名词表达的东西我都保持警惕,包括素质教育这样抽象得不得了的词。
       中国的高考已经从我们那时候的黑73天考67门减负到现在的红六月2天考4门。招生比例由当时的61到现在的21(我所在的省),但是学生的压力已经从当时的初中到了幼儿园。这难道是在逐步减少的应试教育的过错?
       我们口口声声的素质教育老师,当今世界第1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美国,提供多达50多种(门)的高考(如果算高考的话),而我们只有2种,四门而已。究竟谁在素质教育?谁在应试教育?
       老百姓是最容易被忽悠的,一句新颖的抽象名词素质教育,竟然让大家对美国的垃圾教育充满神往。而我羡慕的是美国高中开设的多达数百门的各种课程,可以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选择。同时在大学录取的标准也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各种考试,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甚至是父母的捐款(在中国会被说成走后门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让人具备素质?所以说素质教育=教育,素质教育是个伪命题,素质教育无素质。而衡量教育成果的方法应该是应试。

与其相信虚无飘渺的的素质教育,不如相信可量化,可度量的应试教育。虽然应试教育还不能多样化。


原文见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34332977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7-7-5 13: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5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zgl + 5 + 5 :)
ealain + 5 + 5 谢谢你,扫一眼先,空了细细拜读。
小灰熊 + 5 + 5 学习。
hq1966 + 10 + 10  谢谢你 来不及看 下午回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7-5 14:27:30 | 只看该作者
拍在哪里?!
真想哪里都不拍,也真想一条条的拍下去。
还是拍“与其相信虚无飘渺的的素质教育,不如相信可量化,可度量的应试教育。虽然应试教育还不能多样化。”这一条吧。

联系上下文,我可以知道:你认为“正该受教育的青年却在考试的时候抄混学位的“老年人”的试卷。”这现象是素质教育的结果。你认为以前应试教育的唯一缺点是没有多样化。
那么,你应该认为“以前存在的考试是你认为的可量化、可度量的应该考试;以前存在的应试教育是你认为可量化可度量的应该教育”,请你证明,你认为的这个条件成立。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5 14:4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5:29: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5 14:27 发表
拍在哪里?!
真想哪里都不拍,也真想一条条的拍下去。
还是拍“与其相信虚无飘渺的的素质教育,不如相信可量化,可度量的应试教育。虽然应试教育还不能多样化。”这一条吧。

联系上下文,我可以知道:你认 ...


确切的说,我是重理轻文的受害者,作文水平不是很好.

联系上下文,我可以知道:你认为“正该受教育的青年却在考试的时候抄混学位的“老年人”的试卷。”这现象是素质教育的结果。你认为以前应试教育的唯一缺点是没有多样化。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立意:素质教育无素质,也就是说所有的教育都是素质教育,说成素质教育是忽悠人,是伪命题.素质两个字不必要加上去.而忽悠人的参照物是美国的垃圾教育:比如学生上课乱哄哄什么的.“正该受教育的青年却在考试的时候抄混学位的“老年人”的试卷。”是很多因素的结果,不是本文讨论的.应试教育的提法本身没有问题,人生就是应试,关键是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我国的教育是标准化的刻板教育,美国的精英教育(不是学生上课乱哄哄什么的垃圾)是标准化的因才施教,当然其他也有很多问题,我是菜鸟,看不出来.

那么,你应该认为“以前存在的考试是你认为的可量化、可度量的应该考试;以前存在的应试教育是你认为可量化可度量的应该教育”,请你证明,你认为的这个条件成立。
这句话没看懂,看来你的作文水平也不是很好.只好胡乱回答.考试的分数就是可量化可度量的指标,同时录取的比例也是.这要证据吗?考试有两种,一种象大学的考试,60及格拿学分,另一种按照录取比例择优,不管哪种都可度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7-5 15:56:56 | 只看该作者
是呀,不用争了,我不懂你说什么,你不懂我说什么。


你知道吗?其实不管以前应试教育还是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都有可取的一面,但如果被急功近利了,被形式化了,被虚假化,那就一点益处都没有了。

所以我们现在最需要批的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和心态。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7-5 15:5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6:10: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5 15:56 发表
是呀,不用争了,我不懂你说什么,你不懂我说什么。


你知道吗?其实不管以前应试教育还是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都有可取的一面,但如果被急功近利了,被形式化了,被虚假化,那就一点益处都没有了。

所以 ...


应试教育不是以前的,现在也有的.
至于素质教育嘛,嘿嘿,谁能给个定义呢?
急功近利的心态,又是个什么心态呢?
量化,量化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7-5 16:12:57 | 只看该作者
急功近利就是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却要从种种症状里证明自己有那个能力了,就是表面量化,实质没有量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6:17: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5 16:12 发表
急功近利就是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却要从种种症状里证明自己有那个能力了,就是表面量化,实质没有量化。


同意,所以考试不要作弊,学位不要去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7-5 16:29:49 | 只看该作者
所以得出你主楼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砖砸结实了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7-5 16:34:00 | 只看该作者
管他素质还是应试
只要毕业后踏入社会的人能很快的胜任、驾驭工作就行了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16:35: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san_1201 于 2007-7-5 16:29 发表
所以得出你主楼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砖砸结实了没?!



我怎么得不出?

不要急功近利=>考试不要作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08 , Processed in 0.07868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