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渐入佳境 于 2007-6-29 22:36 发表 ![]()
记得以前我们读小学时,并没有轻舌音、变音这样的讲法。现在的小学要求要高得多,想求教一下关于此类的问题,请哪位老师指点一下。谢谢!
近来我也在关注这个问题,原因是想给孩子不认识的字标出拼音,于是查找资料真得很多规则自己不懂!也困惑:标注拼音时到底是标原音还是边音?一直没有弄清楚!下面贴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叫轻声?判断轻声有什么规律?
| 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 xiōng di(指弟弟)--兄弟 xiōng dì(指哥哥和弟弟)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对头 duì tou (仇敌、对手,名词)--对头 duì 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
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
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轻声音节的音色变化是不稳定的。语音训练中应该掌握已经固定下来的轻声现象,即字典、词典已经收入的,对于可读轻声也不可读轻声的音节一般不读轻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