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6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塾教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9 17:1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吾现居上海,幼子一岁有余,童蒙初开。意欲以传统家塾方式教子,先期以蒙学经典育之,再以四书五经薰习,兼涉佛、道、医、武等。
  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欢迎同道之士。
       zhiyitang.blog.tianya.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7-8 07:07:30 | 只看该作者
家长有学问有自信啊,很好,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7-9 12:38:42 | 只看该作者

识字教育从何时始?

请教各位有经验人士:识字教育大概可以从何时开始?进度如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7-10 11:12:4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啊,只是家长要有一定功底。www.fmdx.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14:01:2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在家学习的孩子

        孙天昌13岁,高考659分,课本只是“课外书”
高考成绩公布以来,年少考生得高分的消息已经不算是新闻,可今天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对所有的家长来说,却不得不看。
山西太原的孙天昌今年只有13岁,他的考分是659分,高出理工类第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87分。天昌得高分并不归功于学校教育,而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共同教育的成果。学校课本对他来说,只是一些课外书。
  
弃清华报中科大
爷爷说:适合孩子才是最好
  
几天前,在太原五中校园的林阴道上,257班班主任王彩凤老师兴奋地拨通了天昌家的电话:“您好,我是天昌的班主任,祝贺你们的孩子考出高分。不过志愿应该报清华,有点亏了。”
电话里回应他的,却是一阵爽朗的笑声,接电话的是天昌的爷爷,“不亏不亏,我们昌昌要上的正是中国科技大学,孩子年龄小,报中国科技大学就是为了接受该校少年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爷爷所说的,正是他们多年以来对天昌的教育方法。
天昌的爷爷孙建荣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奶奶梁彩凤是一名小学老师。
爷爷直言不讳:“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性的解放,而不是对人的束缚,那种一个字、一段文章抄写几遍乃至几十遍的做法,根本无法让孩子感觉到快乐,说得严重些是对人的摧残,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体制,把多少孩子带向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境地,学习只为考试而不是生活需要,如此,孩子哪能不累?怎么能不厌学?”
奶奶则说:“人们的定式思维是,孩子3岁上幼儿园,7岁上小学,真正学了多少东西,生活得是否快乐,却很少去考虑,而学校教育大多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他们之所以选择让天昌在家接受教育,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  
在家学习取代上学
爸妈说:要让孩子把学习当成快乐
  
1993年母亲崔书云怀孕期间,得到了一套《0岁方案》,认真读过后,崔书云将早期教育的理念讲给了丈夫和公公婆婆,全家人对此高度认同。
1994年3月,小天昌出生了,妈妈将汉字贴在墙上,让孩子认物与认字同步进行;孩子会走路了,通过每天上下楼梯,学会了数数和加减法;孩子会说话了,家人给他一把尺子,他在家里到处量,给他一个弹簧秤,他在家里到处称,由此懂得了度量;飘在脸盆中的纸船让他了解了什么是浮力;下雨时打伞,他知道了伞还有另一种说法叫“umbrella”……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了天昌知识积累的源泉。
2岁时,天昌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并开始自主阅读。
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却在进入正式的教育体系后,受了不小的打击。
3岁时天昌被送进阳泉一家幼儿园,入园第三天尿了裤子,老师居然将孩子晾在太阳下,裤子晒干了,孩子也晒蔫了。7岁时,天昌到了太原一所初中,仅仅因为早晨迟到,老师让他在楼道里站了30分钟。
这些,最终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作出决定——让孩子在家学习。
他们认为人生中,至要莫如教子,至善莫如读书。而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观念,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同时培养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当学习成为快乐,成为需要时,就不可能不成材。

天昌说:排名迅猛下跌也不担心
  
13年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陪着孩子成长。
爸爸陪着孩子跑步、打球、下围棋,妈妈和孩子一起说英语,爷爷奶奶将家中的包装箱等硬纸片全制作成识字卡。
孙天昌书桌下堆着一尺多高的“废纸”,拿出来一看,“废纸”上抄写着《资治通鉴》《史记》中的精彩篇章。天昌八九岁时,这些文章就贴在他床头。
初高中的课本,天昌都是当成课外书来读的,他一下午能读一本几何书,且读得津津有味。中小学课程的学习仅占他生活的一小部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广泛阅读,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可以两分钟勾勒一幅速写,10分钟画出一幅水墨画,围棋下得好,乒乓球打得也好,亲手种的玉米收获了好几茬……
天昌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即使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篮球场上仍活跃着他的身影,博客中留下了他幽默的文字:“排名迅猛下跌,也不觉得担心,只是一种坐山观虎斗的超然……”
  
我是个普通人不是神童
  
记者眼前的天昌个头将近1.70米,粗看俨然一个高中生,但那张稚嫩的脸蛋仍脱不出少年的天真。他与记者的对话风趣机敏——
记者:“得知分数的那一瞬间什么感觉?”
天昌:“当然是高兴了!”
记者:“挺成功的吧?”
天昌:“我还没成功呢,未来路还长呢!”
记者:“你的同学比你大五六岁,和他们在一起有障碍吗?”
天昌:“打球当然有障碍,交流基本没障碍,班里的同学叫我小鬼,基本上都是我的好朋友。”
记者:“你的成长伴随着鲜花和掌声,你怎么看待自己?”
天昌:“我就是个普通人,不是什么神童,人们不了解我走过的路,很难得出准确的判断。”
记者:“你认为你成长的模式可以复制吗?”
天昌:“这个不好说,但早期教育和在家自学值得推广。”
记者:“上大学后有什么计划?”
天昌:“好好学习,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不至于过得很不爽就行,至于未来嘛,可能会走研究的路子。”
  
清贫但和睦的一家人
  
孙家生活很俭朴,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具外,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和家具,四壁除了满满的中英文经典文章外,没有任何装饰。然而,他们的家庭又很和睦,爷爷孙建荣患尿毒症已多年,老伴每顿饭前都要把药递到他手中,看着他喝下去。
父亲孙兵出门总是用自行车带着妻子,夫妻相依相偎,恩爱得让人羡慕。一家人三代同堂,公公婆婆总是夸儿子儿媳:“他们有才华、有耐心。”儿子儿媳也常夸公公婆婆:“家中能有这样的知识型老人?熏非常难得。”
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中孙天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去年冬天,孙天昌穿着一双很老旧的棉鞋去上学,同学们笑问:“小朋友,这是你爸爸的鞋还是你爷爷的鞋?”天昌笑答:“反正是祖上传下来的。”他上学这一年里,骑的那辆自行车已是破旧不堪,高考那两天,天昌照样骑着自行车去考试,来回从不要家长接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19:43:47 | 只看该作者

武汉大方

试验从自己儿子开始
??五年前,7岁的潘恂退学了,二年级上学期才上一个月,妈妈余一彦坚决让他回家。读经典、看小说、游泳、学围棋……潘恂的生活里再也没有课本和考试,直到去年,他上六年级才开始补数学课,上学期参加武昌区统考,数学考了97分,全班第一。不过余一彦更欣慰的是,儿子已经在看文言版的《资治通鉴》了。
??别人说余一彦是在赌博,可余一彦说,“就算是赌博,我也一定赢,因为当下就能看到结局。”
??哥哥把女儿交给妹妹教
??潘恂不是一个人,他有表姐余思敏作伴,两人同岁,也是同时退学回家。
??余思敏原就读于武昌一重点小学,是一所多少人挤破头想进的学校。可余一清却替女儿伤心:每天作业做到晚上八九点,小时候对音乐、对人文的一点灵气被磨得快没了。看到周围一些朋友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错,却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余一清担心,女儿继续读下去将来也是这个结果。但他还是半信半疑,毕竟孩子在集体中成长要好一些。
??一天,武大的一位博导向余一清诉苦:儿子的小学老师指着他的鼻子训话:“你怎么生出这种儿子?”此事让余一清下定决心让女儿退学,安排到妹妹余一彦的“私塾”。
??高分不是教育的目的
??余一彦坦言,做出让儿子退学的决定很坚决,但也酝酿了很久。“我从6岁开始上学,27岁博士毕业,29岁读完博士后,读了20多年书,我自问已经很努力了,但我很清楚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干货’。”更让余一彦感触深刻的是,她从小到大考试都是第一名,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麻木了。上大学时,偶然在书摊上翻到蔡志忠的一则漫画故事,她竟感动得掉泪。漫画的内容她已记不真切了,但寥寥数语讲透人生境界、让干涸的心灵得到滋润的感觉,余一彦始终记忆犹新。
??余一彦27岁时已是武大数学系副教授,至今还是副教授,她展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在法国仅用了20个月就拿下博士学位,创下该校纪录,“若我在专业上多点心思,晋升教授应该不是难事,但我似乎更热衷‘不务正业’。”她看南怀瑾的书,1993年至1997年到加拿大、法国留学时,她带得最多的不是专业书,而是南先生的《论语别裁》、《易经杂说》等。1998年,她结识了南怀瑾先生并拜他为师,追随他辗转全国作关于文化、教育和儿童潜能开发的演讲。她甚至在所住的楼栋里挨家挨户敲门,请求邻居把孩子放学后交给她,她免费带孩子们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余一彦慢慢清晰,人们追求的就是幸福快乐,这才是真正的、永恒的人生目标,也正是这个,才应该是教育的目的。
??IT精英贴钱办学
??两个孩子回家上“私塾”,南怀瑾赐名“大方学堂” 。“大方”二字取自老子《道德经》“大方无隅”,寓意宽广无垠的学识境界。余氏兄妹的姑妈被请来教语文,再请一些老师教其他科目。又有四个亲戚朋友把孩子送过来,6个小鬼就在余一清的客厅里开学了。
??余一清买了一辆小面包车,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买回架子床搭在客厅,让孩子午睡,天气好时,一车拉到东湖磨山,在草地上读书上课,也经常带孩子们听音乐、看展览。
??孩子们每月只交500元,余一清每个月要从工资里倒贴四五千元。那时,他创办的公司已有不小的规模。余一清笑言,要不是创业之后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更深刻了,他也不会被妹妹“忽悠”来办学,当然,也没钱办学。
??1992年,28岁的余一清想结婚了,但他在武大计算机学院任教,每月工资80多元,当时结婚需要3万元,“我不吃不喝,30年才能结婚”。余一清选择下海挣钱。
??余一清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联想武汉分公司,他是公司员工中唯一的硕士,但分配他的工作竟然是去货场提货。余一清不仅接受了,而且干得有模有样。1996年余一清成立奔腾网络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目前年营业额3亿多元。
??创业过程中,他发现对他帮助最大的不是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是能力、行为习惯、礼仪、修养等。他对古典音乐颇有鉴赏力,有时候就在和客户切磋音乐赏析时,谈成了生意。他招聘员工,能得到机会的往往不是成绩最优异的人,而是进门时先敲门、面试后将水杯带走的人。一个小伙子是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公司的技术尖子,但当客户希望他修改一个程序时,他竟冲着客户吼:“你是专家还是我是专家?你提的要求,你自己来做算了!”余一清毫不留情地将他辞退,忍不住反问自己:“这种人算不算人才?”
??遭人告状大方学校成立
??2004年,大方学堂从余一清的家中搬出,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租场地,次年租下岳家嘴天梨中学的部分教室,那时有30多个学生,十几个老师,分年级、分科目教学,“恐怕是中国师生比最低的学校”,余一清笑言。那时,大方学堂仍入不敷出,余一清的公司每年要补贴三四十万元,但学堂总算上了轨道。
??此时,一张告状信寄到了武昌区教育局,说大方学堂没有办学许可,是个“黑校”。余氏兄妹辗转几个月,2006年9月,资质总算办下来了,“武汉大方学校”正式挂牌。从“学堂”到“学校”,一字之差,标志着兄妹俩心中的办学梦想终于破土而出。
??余一彦给远在上海的南怀瑾先生发传真,南先生回复“办学当是最不负你平生所学之事”,余一彦坚定了选择。
??去年9月,大方学校搬到了现在所在的积玉桥前进路,学生人数近200人。
??教育 不能像马路开拉链
??余一彦用“养正”两个词概括大方的办学宗旨。语出《易经》“童蒙养正,圣功也”,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其根本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从孩子一辈子成人成材着眼,培植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教他们如何做人,教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教他们学以致用,锻炼出健康的体魄,以不变应万变,令其一生受益无穷。
??余一彦说,推行“养正教育”的根本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论语》、《孟子》、《庄子》等是公认的经典,经典不仅仅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宝库,也是文学、历史、哲学的源头活水。背经典不强求孩子们理解,先打下“童子功”,等到他们大一些,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小时候背下的经典可以“反刍”,成为滋养他们一生的财富。
??大方的学生不仅要诵读中国古代经典,也要阅读西方文化经典,如西方文化导论、莎士比亚戏剧等。“从儒家文化里学到仁义礼智信,从西方文化里学到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这样博古通今、融贯中西的孩子还用得着你担心他的未来吗?”余一清反问。
??2005年,余一清曾集中考察了七八所国内知名私立学校,他坚信,自己的大方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他很清醒,高考是现阶段难以取代的评价体系,孩子通不过这一关,会在社会碰壁;但人生是一个更大的评价体系,没有良好的道德和人文修养,一生将庸碌无为。余一清提出,大方的学生在两个评价体系都要赢!道理很简单,一个有十年内功的人去学花拳绣腿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要求一个只会花拳绣腿的人进行真刀真枪的比武,焉能不败下阵来?
??余一清打了个比方,教育应该为孩子的一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每一个阶段编一个程序,发现漏洞再在程序上打补丁。高考试题年年不同,应试教育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但教育如果紧盯应试,就会像马路开拉链一样,试题一变,就要拉开拉链重新修。
??“一赚钱先给老师加工资”
??大方现有28名老师,骨干教师每月2000多元,普通教师只有1000多元。“别说跟私立学校比,跟公立学校比我们教师的收入也是中下水平。”这是兄妹俩心中最大的愧疚。
??大方还有一个独特的制度,全体老师每天坚持一小时的集体学习,从文学到历史,从科学到养生,老师们都说受益匪浅。
??不少老师刚来时不知为何要求学生读这么多经典,但一段时间学习后,他们不仅自己掏钱买书读,还带领家人一起学经典。
??余一清说,“预计明后年,大方的学生人数达到400时,可以收支平衡,等到大方盈利时,最先给老师加工资,以后大方的老师一定是全国一流的收入!”
??以后要办初中、高中
??大方计划在一两年内办初中,等到现在一年级的学生初中毕业时办高中。办企业的余一清给大方设计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盈利模式,家长和社会捐赠即能维持大方的日常运转,学费用于改善和提高,“这不是天方夜谭,你说我把你的孩子教好了,你会怎么感谢我?”
??余一彦没想那么远,她还有近在眼前的烦恼,“不停要和家长‘较劲’,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考不好,希望大方多做两套试卷,我就得不停地跟家长沟通,同样的话要说好多遍。”去年招生时,余一彦到30个幼儿园做报告,人数最少的一场只有4个家长来听,大多数家长不敢将孩子送来,他们还是觉得把孩子送进名校更保险。
??不过余一彦不气馁,“大方的能力是有限的,了不起教一千人、一万人,全国有那么多学生,大方怎么教得完?所以大方充其量是块‘砖’,希望能给全国的同行们一点借鉴,大家共同来做‘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08:35:25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训练三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读书

如何训练三岁左右孩子开始读书

文章类型:早教心得 文章加入时间:2007年8月7日21:58
双击自动滚屏
如何训练三岁左右孩子开始读书

很多老师不敢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好动,并且搞不清小家伙能不能听懂大人的意思。没办法,老师只好陪孩子玩,过不了一个月,家长感到没什么效果,就跑了。
其实小孩子什么都懂得,这个懂不是我们大人思想上的知道,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他可能不理解你的道理,可他一定能从你说话中感受到你的大致意图。
刚开始来的孩子,首先不要和颜悦色,让他明白这个老师好凶(也不是真的好恐怖,就是对孩子严肃些),不敢造次。

第一个阶段,纠正孩子的姿势。不要一开始就要孩子大声读书认字,一个良好的坐姿是读书的基础,坐姿正确,将来孩子才能做得定,读书才安心,身体才健康,视力才可以保护。我多半建议家长把孩子压在桌子前,拿住孩子的两个手,左手压书,右手点字,和大家一起读。当然,一开始孩子那里受得了这种约束,胆大的孩子会哭闹,胆小的会东张西望,但因为有老师在,不敢过多发作。这个阶段,家长要大声读,孩子读不读不要管,看不看字要适当管。如果每天压30分钟,一个星期后,孩子就不再反抗。于是再往下开始注意孩子读书时腰杆直不直,头正不正,两腋下要含空,这样保持好,孩子将来读书就会很长久,很容易生出舒服的感觉,要注意不要追求摇头晃脑,这是古代老读书人读到快乐时的一种表现,对孩子不可取。再要注意,有的地方让孩子把书立起来读,这样的方法不利于孩子指读,对视力也不好,因为孩子眼睛到书本的任何位置都没有变化,时间长来眼部肌肉没有任何收缩运动,眼睛会疲劳。不如把书摊放在桌上,孩子从第一行看到最后一行,视觉距离都在不断变化,如眼睛是很好的锻炼。
孩子的姿势是将来读书的基础,姿势调整不好,定力出不来。

第二个阶段:带孩子读书宜慢不宜快,声音宜大不宜小。三岁左右的孩子口腔声带的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很多音还发不熟练,所以要以慢读为主。这样可以慢慢矫正孩子不正确的发音,也可以培养孩子平和的性情。(这个训练很考验家长,因为现在的家长太急躁了,呵呵!)
慢读对孩子指字训练很有好处,孩子可以把每一个字指清楚,指读训练很重要,正确的指读训练可以让孩子在半年内自然认识几百个字,所以认字不需要刻意训练的。如果你的孩子认真指读几个月还有困难,很可能孩子有轻微的视觉跟踪障碍,现在的很多中国孩子从小太宠爱,没有练习过爬行,造成后来在视觉跟踪上有些影响。如果有这个问题,可以让孩子在家多玩玩乒乓球,让孩子眼睛练习跟踪。
尽量让你的孩子大声,有的孩子很容易就大声了,有的孩子就是你给他表扬他的声音还是像小蚊子。声音的大小会影响孩子的性情,声音小的孩子性情在未来必然不开朗。声代表宽度,音代表传得距离,武侠小说写千里传音,没有千里传声的。但对于孩子,首先要把宽度练出来。不要担心孩子的声音会不会因为大声而变坏了,极少有这样的情况,除非这孩子本身就一些潜在的疾病。从养生的角度,一个人小时候潜在的能力要激发的,过了二十几岁后,就进入保养了。所以孩子和大人不同,一个孩子小时候声音洪亮,到十几岁变音期,声音就可以传得很远。中国相学说:一个人如果相上有缺陷,但声音洪亮,可以补相之不足。

第三阶段:一次读书时间慢慢加长到一个半小时,中间不休息。
这个阶段不想写了,参考小筛子私塾《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一文。

希望这些经验对大家有帮助。

文章出处:小筛子私塾
文章作者:王武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4:31 , Processed in 0.09362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