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6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宝宝缘何腹泻不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8 13:5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过面对孩子腹泻的经历

·腹泻病注定频发吗?

·腹泻病难治吗?

·宝宝缘何腹泻不止?

·父母如何面对不断腹泻的宝宝?

父母护理上的十大误区

这些误区正是腹泻“不好治”,“什么药都吃了也无济于事”的根源所在。

误区一:宝宝高烧急死人,拉稀跑肚小毛病

腹泻对婴幼儿的健康有很大危害。父母可不要小瞧几泡稀,其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和水分,这些物质的丢失,对婴儿体内环境影响是很大的,电解质是维系人体血浆容量必不可少的,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物质基础,水对人体的作用就更重要了。婴幼儿严重脱水可导致生命危险。

误区二:腹泻是病,最重要的是吃药打针

因为宝宝肠道环境受到侵害,腹泻病的治疗尤其特殊性,药物并非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食物疗法、精心的饮食护理在腹泻病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值得提醒的是,有些药物对此时的肠道来说难以吸收;而打针输液药物有效成分作用到肠胃并不理想。总而言之,药物治疗腹泻不是最主要的。

误区三:宝宝一拉稀,就立即给药吃

有些父母知道婴幼儿腹泻的危险性,马上会使用药物。药物的来源可能有三个:上次腹泻时,没有吃完的药物;根据以往的经验自己购药;药店店员推荐购买的药。而对其他方面的处理,往往就忽视了。这正是治疗失败,使腹泻病史迁延的原因之一。结果,导致了频繁更换药物和人为的药物耐受。事实上,应该采取综合措施。腹泻每一次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都可能不同,父母是没有能力总结和辨别的。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尤其注重医生的其他医嘱。

误区四:既然是腹泻,就应该吃止泻药

止泻药不能止住所有的腹泻,当你的婴儿出现腹泻时,不要仅仅盯住止泻药,换了一种又一种,药吃了一大堆,不但白白花钱,孩子还受罪。腹泻时间长了,孩子会很快消瘦下去,出现营养不良、抵抗力减低,易患其他疾病。泻是结果,不是病因。所以治疗腹泻必须治本,不是仅仅止泻。

误区五:腹泻是病从口入,定要限制饮食

婴幼儿腹泻不提倡限制食量,没有医学指征绝不能禁食禁水。婴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大脑的快速生长阶段,每时每刻都需要外源性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必须满足最基本的营养需求,才能保证孩子大脑身体正常发育。腹泻的孩子,已经丢失了养分,再禁食岂不是雪上加霜。许多腹泻孩子往往由于处理不当,导致“饥饿性腹泻”的发生。腹泻就是这样造成迁延的。

误区六:把腹泻叫肠炎,既然有“炎”当然要吃抗菌素

这是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滥用抗菌素典型的代表。乱用抗生素治疗婴儿腹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婴儿肠道内非致病菌群数目少,还没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统,肠道内环境不稳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坏,一旦内环境遭到破坏,不易恢复。所以,保护婴儿肠道内环境是很重要的。只有经医生确诊为细菌感染性腹泻才需要抗菌素,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误区七:宝宝都拉水了,少喝点水吧

这是大错特错的。婴幼儿腹泻补液是关键。婴幼儿腹泻时丢失水和电解质,导致婴儿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这是危及生命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婴儿腹泻治疗的重点是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和电解质。不是少喝,而是能喝多少喝多少。这种现象,在小医院小诊所也常被忽视。

误区八:腹泻一定是病

婴幼儿,尤其是婴儿,非腹泻病的腹泻现象是不少见的。如:

·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多,也比较稀,这不是腹泻。

·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可能会随着母亲的饮食有所改变。某一天,由于乳母吃凉了;乳母吃油腻了;母乳外出回来后马上给孩子喂奶了;家里来客人,乳母喝了带冰饮料;母乳参加聚会,喝了几杯啤酒,到家就给饥饥肠辘辘的宝宝喂奶。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婴儿大便可能会出现一些改变,不要马上就认为是婴儿腹泻了,马上就吃药,上医院打针,要等一等,看一看,是否由母乳造成,或许拉一次两次就很快好转了。

·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婴儿的大便可能会有所改变,大便变得发稀,发绿,有奶瓣,次数偏多,这不是腹泻病,可能是对新加的辅食不适应。减少辅食量或停止添加,会很快好转的。

误区九:腹泻病治疗都是一样的

婴幼儿腹泻病是婴幼儿出现腹泻症状后的总称,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有相对应的病名。如:1)细菌感染性腹泻,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细菌性痢疾。2)病毒感染性腹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秋季腹泻。广义的婴幼儿腹泻病还包括:3)饥饿性腹泻。4)消化不良性腹泻。5)菌群失调性腹泻。6)乳糖不耐受性腹泻。7)肠道易激惹综合征等。它们都各自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治疗就难以取得疗效。

误区十:治病靠医生

恰恰相反,在治疗婴幼儿腹泻病方面,父母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1)药物不是治疗腹泻的主要手段,而最重要的是补充足够的电解质和水;2)食疗法是治疗腹泻的关键;3)父母需要对宝宝进行特别饮食护理;4)饮食卫生有更严格的要求;5)粪便管理是截断感染的途径等等。这些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父母日常护理来实施。

腹泻病防、护、治差异细比较

婴儿出现了腹泻,父母第一反应吃药;第二反应不敢给孩子吃东西。

关于吃药:药物不是治疗腹泻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有效的办法。应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

关于禁食疗法:过去沿袭的禁食疗法,已基本被否认,至少不能长时间禁食。

是否需要禁食,要由医生来决定,父母不应该自行决断。也不能长时间限制饮食。

可采取的饮食策略:适当延长喂哺间隔时间;适当减少喂哺剂量(对于吃得少的婴儿,只要婴儿想吃,就不要限制);减少食物种类;改变烹饪方法(如把米粉干炒后再吃,把鲜奶多煮沸几次,弃去上面的奶皮)等。

食疗在婴儿腹泻治疗中是很重要的:

·稀释奶液

6个月以内的婴儿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腹泻,都不要停止母乳喂养,但乳母要少吃油脂大的食物,喂奶前半到一个小时喝一杯温开水,以稀释奶液。牛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加大水的比例。如果腹泻前喂纯乳,腹泻初期可把牛奶配成4:1、3:1、2:1。

·减少脂肪

如果婴儿有脂肪泻,就尽量给婴儿吃前一部分的母乳,前一部分的母乳中,含较多的蛋白质,后一部分的母乳含较高的脂肪,不利于腹泻儿的消化。牛乳喂养儿,可把奶煮沸,去掉上面的奶皮,降低脂肪含量,成为脱脂奶。

·焦米粉

前面提到的炒米粉,也是有效的食疗法(但不适合4个月以前的婴儿)。把米粉放在文火上炒,直到米粉变焦黄。每次取适量焦米粉,加少量的水和糖煮沸后食用。

·藕粉

藕粉也可作为腹泻时的食疗,把藕粉放入水中溶开,加适量糖煮沸后食用。

·胡萝卜汤

将胡萝卜洗净,切成丝或小块,加水煮烂,过滤去渣后饮用,饮用时,可加水或米汤。

·苹果泥

用勺刮成泥状直接喂,也可煮后捣成苹果泥,加几滴高粱酒后食用。

补液是关键,正确使用口服补液

孩子一旦发生腹泻,尤其是水分含量多、次数多、量大的腹泻,要不失时机地喂口服补液。吐出去不怕,只要吐得少,喝得多,就能达到补充液体的目的。这一关键问题,往往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服用口服补液,不但能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还有止泻作用。

·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嘱咐配制口服补液;

·用温开水冲,也可加米汤;

·如果婴儿没能把冲的口服补液一次喝完,剩下的不要用开水烫或煮沸加热,温一温就可以了。但存放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所以,一次要少冲,争取都喝完,尽量不喝剩下的补液;

·给孩子喂口服补液不能一下让孩子喝很多,以免引起呕吐,要频频地喂,一点点地喂,就像静脉输液一样,不断地补充;

·如果婴儿不喜欢吸吮,可用小勺一点点地喂,这需要很大的耐心。如果能避免静脉补液,再辛苦父母也应该坚持。

腹泻婴儿应用抗生素注意:

·要有充分的理由;

·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要在有细菌感染证据时,选择抗生素;

·根据感染病原菌正确选择抗生素的种类;

·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

·不要轻易使用两种以上的抗菌素;

·不要轻易使用抗菌力很强的广谱抗菌素;

辨别出类似腹泻病的“非腹泻”

婴儿腹泻病需要治疗,但有时尽管婴儿大便看起来不正常,并不能就此认为婴儿患了腹泻病。当父母发现孩子大便有些问题时,不要忘记非腹泻情况。

·不要急于服用止泻药。

·不要服用抗生素。抗生素有可能破坏肠道内环境,引起伪膜性肠炎,引起真正的腹泻病。

迅速补充丢失、短期快速止泻。

·婴儿大便是多变化的。怀疑腹泻,首先要化验一下大便常规,向医生询问,注意观察,明确诊断后,正确选用药物。

·婴儿一旦患了腹泻病,应该迅速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迅速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不但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还能起到止泻的作用。

·短期快速止泻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治疗方法正确,能够快速收到治疗效果。如果让婴儿拉的时间长了(老百姓常说的“肠子拉滑了”),就给治疗带来困难,婴儿也会出现营养不良。

不同腹泻,采取不同方法

·细菌感染性腹泻

在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使用止泻药。不消灭肠道内引起腹泻的致病菌,单服用止泻药是没有效果的。

当婴儿患感染性腹泻时,大便多见黏液样、脓性、带血、绿色稀水样。大便常规检查多有异常,如可见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等。婴儿可有发烧,精神差,呕吐,纳差等症状。

·病毒感染性腹泻

缺乏有效的抗肠道病毒的药物,尽管如此,单纯服用止泻药也难以有效控制腹泻。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好发于秋末冬初季节。婴儿可有发烧,大便常规可正常或见少许白细胞,大便可成绿色、淡黄色、白色稀水样、蛋花汤样、稀米汤样。大便以水为主,可迅速丢失大量水分,短期出现脱水症状。治疗的关键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止泻药不但不能奏效,还可能增加肠道负担,表现为吃药拉药。妈妈一旦发现孩子吃进去止泻药(如泻速停,中药汤色)都拉了出来,就不要再服用了,肠道根本就不吸收药了,止泻药已经不能起到药效了,只能增加肠道负担。这时应该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调整肠道功能为主,也可吃肠道黏膜保护剂。

·饥饿性腹泻

止泻药是没有效果的,必须调整饮食结构。母乳不足添加辅食或牛乳。

·消化不良性腹泻

也不应该单服用止泻药(对食物消化不了,对药物吸收也同样不好),应该以助消化为主,调整饮食结构。

·肠道菌群失调

单用止泻药也是无效的,应该服用围生态制剂,使肠道恢复正常菌群结构。

·肠道易激综合征(IBS)

肠道易激综合征又叫过敏性肠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常常是腹泻、胃胀、痛性痉挛、便秘等。有的也会便中带粘液,但无直肠出血症状。

那些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下的儿童IBS发病率较高,如离婚家庭或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的孩子、频繁考试的孩子等。但这并不意味着IBS就是一种心理性疾病。科学家们至今不能解释为什么患有IBS的人会经常发生肠痉挛,他们只知道某些食品(牛奶、巧克力、咖啡因)会诱发IBS。限制这些食品的摄入量后,症状会得到改善。另外,膳食中增加食物纤维、缓解紧张情绪等都会使症状改善。

·乳糖不耐受症

不少孩子中午吃了个冰激淋或喝了一杯凉牛奶,下午就会发生腹泻、胃胀、痛性痉挛等症状,这就是乳糖不耐受的表现。这种现象在亚洲、非洲、地中海血统的美国人身上非常普遍。在美国大约有三千万乳糖不耐受患者。全世界约有70%的人不同程度的患有乳糖不耐受症。

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就是身体内合成的乳糖酶量太少。乳糖酶是存在于肠道中的一种酶,它负责将进入肠道的牛奶和奶制品中的乳糖进行分解。若缺乏乳糖酶,肠道中的乳糖就得不到分解,结果,这些乳糖就会发酵,产生气体或导致腹泻。

当孩子有乳糖不耐受症状时,可到超市上购买专为乳糖不耐受的人生产的奶制品。另外,还可买到滴剂型和片剂型乳糖酶补剂。

婴儿腹泻病的预防建议

紧把病从口入关

提到病从口入关,父母想到的就是卫生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父母常常会这样说“我们非常注意卫生”。医生不怀疑这一点,父母会做得很好。但是,父母所说的卫生是狭义的,指的仅仅是“干净”。应该更广义地认识卫生这个问题,这是预防腹泻病的重要环节,这一关包括方方面面。

父母要有效洗手

每次给婴儿换尿布后、喂奶前、给婴儿冲奶前、给婴儿喂饭前、给婴儿做饭前……都要洗手。洗手方法很重要,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有效的洗手)。

婴儿排泄物妥善处理

婴儿腹泻时,要及时的把排泄物处理干净。这是很重要的,父母不会嫌弃宝宝大便,这是感情的事,父母不能感情用事,要彻底干净地处理好腹泻婴儿的大便,阻断再感染途径。

餐具、炊具不要水淋淋

给婴儿做辅食的餐具(菜板,刀叉,过滤纱布或漏网,榨汁机,各种容器等)用后晾干,用前清洗、消毒(6个月以前的婴儿是必须的)。

食物的放置有讲究

冰箱内放置的食物(冬季保存时间不能超过72小时,夏季保存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必须煮沸后食用。煮沸后,不能再装入原来的容器中食用,要更换一个干净的容器。在常温下放置的剩奶,不能超过4个小时,夏季不能喝常温放置的剩奶。夏季如果剩奶没有及时倒出,再使用时,不能把剩奶倒出后,用开水涮一涮就使用,一定要煮沸后再使用。夏季不能给婴儿喝放置24小时以上的白开水,果汁要即做即吃。

辅食添加有技巧

开始添加辅食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一种一种地添加辅食,等到适应后,再加另一种辅食。添加新的辅食后,只要出现腹泻,马上停止,待腹泻消失后再试着重新添加,但添加的剂量,要比上次减少一半。注意:不要同时停止其他已经添加的辅食。孩子不吃时,一定不要硬逼着孩子吃,非常喜欢吃的东西,不要没有限制地让还吃个够,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数,觉得孩子已经吃够了,再吃就会太多(大部分婴儿饱了都会主动不吃了,但食欲非常好,食量大的婴儿,有时需要父母适当控制),就不要再喂了。爱吃的食物,也不能上顿下顿都吃,或连续几天都是一样的,这也会使孩子腹泻的。

妈妈嚼饭给孩子,错!

千万不要给孩子嚼饭,这可以导致婴儿腹泻。有的妈妈怕饭热烫着孩子,喜欢用舌头尖舔一舔,试试温度,这是不好的习惯,还有的妈妈喜欢啄一下奶嘴,尝一尝奶的温度,这更不好。成人口腔内的细菌对于婴儿来说,可能就是致病菌。

不能吃的不要吃

不适合这个月龄吃的食物,不要给孩子吃。便秘的婴儿没有医生建议,不能擅自使用泻药。

腹泻流行时更应注意

在腹泻病流行季节,尽量少接触其他孩子,少带孩子到病儿集中的医务场所,少到公共场所,一定不能接触患有腹泻的孩子。这一点,父母不要不好意思,为了对孩子负责,要拒绝患有腹泻病的孩子到家里串门,如果带孩子到别人家里串门,一旦得知他们的孩子正在腹泻,要马上离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4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2:42 , Processed in 0.22311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