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93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反对读经--请允许我发表自己的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6 17:4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去背诵并接受什么理念,而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自己证明某个理念.
苏格拉底说:教育是点燃火苗,而不是灌满瓶子!
孩子是一颗种子,不是白纸.
养育儿童,应该一他们的体验为中心.
言传不如身教.
热爱读经的父母们,好好思考一下,醒悟吧.
不要拿孩子做实验,有些妈妈竟然培养的孩子什么都不喜欢,只喜欢读经,读英语九百句,这真的挺残忍的.

[ 本帖最后由 leajing 于 2007-6-28 11:3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26 17:50:03 | 只看该作者
■新快报记者 方轶

  幼教专家指出:智力透支将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3岁的孩子,就让他背唐诗、百家姓,4、5岁就让他心算数字、提前学习,这种‘爱’的方法实际上是对孩子莫大的伤害。0到6岁的孩子是以感觉方式来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如果硬是用口授的方式让孩子学习,这种智力透支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厌学、智力低下、心理障碍等等。所以,在6岁以前,我们不要用口授的方式教育孩子,一定要让他们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让他们用自己的感觉来学习……”6月3日,在孙瑞雪教育机构和广州心桥教育机构共同举办的公益讲座——“生命成长的过程”现场,著名幼教专家孙瑞雪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演示,给慕名而来的几百名家长“洗”了一次脑。

  你知道孩子两年后的成长状态吗?

  如果你是一个年轻的妈妈或者爸爸,试问,你现在知道你的孩子两年之后的成长状态吗?恐怕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作为家长,你应该知道孩子是怎样成长的,只有这样,你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这个过程里不同阶段的问题,才能帮助孩子朝好的方向成长。否则,教育就被置于一个危险的位置,充满了偶然性。”孙瑞雪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了解是爱的前提,如果不了解,爱很可能变成伤害。

  给予自由就是最好的爱

  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出生时什么也不知道,必须依靠大人不断地教,才会慢慢地学习成长,所以大人们总是“看不惯”孩子不停地动,伸手到处摸,弄得全身脏兮兮的;也不能理解孩子很多奇怪的举动——“好好的玩具,拆坏了多浪费。”“乖乖坐着,听老师讲课,才是好孩子。”……

  “其实,孩子出生并不是懵懂无知,而是带着开启未来的钥匙,我们称之为‘精神密码’。”孙瑞雪告诉家长,3岁以前,孩子依靠前意识的成长和吸收不断地破译精神密码,发现“自我”。这个时候,如果强迫孩子,很可能使孩子失去自我,导致以后永远无法形成完整的自我。这个阶段对孩子非常重要,他一刻不停地按着“自我”的要求学习,所以,在他“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的情况下,请给他充分的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26 17:55:02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我们得教育啊!
孙瑞雪老师:那我们看你是不是生了这个孩子就是让他成为一个竞争者、一个战士、一个赛跑者,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他首先是一个人。
主持人:我不让他竞争,这个社会也要让他竞争啊?其他孩子都这么学习啊(幼儿期学各种各样的技能)
孙瑞雪老师:所有的小朋友都这么学,不能说明这就是正确的。地球上还有很多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只有一部分是这样。
主持人:是不是在头六年就是傻玩儿,傻玩的孩子能有什么出息啊?
孙瑞雪老师:是,孩子有一个阶段就是要向别人学习,但是你必须让他的智能建构起来之后。他才有能力、有条件向别人学习。0——6岁的孩子正好在建构自己的心智过程中,你提前教他这些会透支他的生命。
主持人:那到什么时候学才不透支呢?
孙瑞雪老师:按照科学的说法,青春期的孩子,人的脑力才被真正开发出来。青春期以前,孩子都需要通过感觉来学习。而不是直接通过脑来进行理性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6-26 18:53:1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这位专家说的有些地方并没有错,但您误会了人家的意思,因为读经并非勉强孩子背诵,也不是勉强他学习什么技能,这个和急功近利的一些家长,所谓怕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是不一样的。
  其次,她也有些地方犯了没经过实践就乱下断语的错误,因为读经教育已经不是第一年,而是已经十多年,有些孩子已经顺利成长起来,您仔细搜索,会看到很多相关文章,而这位所谓专家却用西方庸俗的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去格式化一切孩子,这个是没有经过实践的必然结果,我所教所遇到的读经孩子,没有一个这个原因出现问题的,反倒是各个心灵活泼智慧开朗,去学校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甚至有一个智力障碍的也得到语言治疗的效果。看听闻触都是孩子的本能,不教都能会,您听说过哪个幼教专家培养出来人才过,都是画饼充饥师心自用罢了,而读经教育,源自理性,源自人性,有古往今来无数的人才从此而出,王教授更加在这个时代有画龙点睛的直取上善之道,您先老实看看这里各地各位多少实际例子和了解到底读经教育说些什么再议论不迟,再激动不迟,呵呵!
  而知识的教育和智慧的教育又不在一个层级和一种方法上,这些所谓专家,只就着美国瘪三文化式的浅薄思路,而自诩理解人性和幼儿的心灵,实际上是缺乏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底蕴而人云亦云罢了。
还有,如果是过早开启知识逻辑类的教育,比如数学,确实会使孩子“智力透支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后果:厌学、智力低下、心理障碍等等”,这是因为你在不该教他这些东西的时候教他这些东西了,这些该在十三岁他理解力养成时自然按部就班学。您说的这些问题表面冠冕堂皇,实际是经不起实践和深度理论推敲的,因为大部分还在观念的氛围上游移,有概念也落在枝节上,并没有和王财贵教授所指出的要注意教育的时机内容方法三大原则相契合。
   至于什么“给予自由就是最好的爱”这样的浅薄缺乏逻辑的话实在有个头脑的人都可以实践中考量这是胡诹。因为首先“自由”的定义就很难下,自由的实施更加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其实西方所谓的自由往往流荡于散乱,尤其是美国其实教育已经出了很多问题,他们在教改,我们这些糊涂学者忙着拣人家要扔掉的垃圾,还自诩先进!自诩“科学”。
  孔子早就说过学问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个是自然的道理,但要知道必先有内容才可启,这个道理好比酿酒,该添酒水你却不添,到时候启什么启??一脑子糨糊呵呵启开都是情绪,现在的所谓“个性”孩子还少吗?
  真正的读经教育恰好避开,知识教育造成的极端和所谓“自由”教育造成的散漫。学习是需要培养习惯的,一个孩子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注意力,记忆力都是在他理解力形成之前就要培养出来的,时机稍纵即逝。我们该充实的就去充实,该放松的比如数学教育,就去放松,这个才是符合教育的原则,符合人性。并非一味的凭情爱可以造就禀性善良德才兼备的人才。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3 金币 +13 收起 理由
jenniferchina + 10 + 10 实践证实理论!
风中白杨 + 2 + 2 说得很对!
宽裕温柔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6-28 11:29:3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我自己觉得还是读一点就为好,我儿子有时也给他读一点的,但是,现在读经进入了误区,有的妈妈从孩子没出生就读各种经,还有佛经,孩子不干别的,各种古经是她生活的全部!太扼杀孩子的天性了吧.
关键是个度.什么东西超过一个度就不是好事了.
用感管去体验世界很重要.
大家还可以看一下小巫写的一本书<<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上面也有关于很多专家对读经的反对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6-28 13:0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leajing 的帖子

读经的妈妈,只会越来越理性,哪里会走极端。
能够从未出生就听经,尤其是佛经,这个孩子得有多大的福报才能有这样的因缘呀!

[ 本帖最后由 风中白杨 于 2007-6-28 13:0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宝宝心 + 2 + 2 我很赞同。
mayavati + 10 + 10 然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6-28 16:5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leajing 的帖子

但凡经典皆出自天性合于人性,处处自在自然所以千载以下犹能豁醒人心,发见智慧,开朗生命,坦荡性情。所谓天性正乃自性是也,自由自在莹澈通明,哪里是那些“小巫”所依近代西方实用主义心理学所框架范围的小道所可造就,正如六祖所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归一,原则不易,以简易入手应对万世万方,乃可称的上是大手眼大手段。本立道自生。若无季谦先生等大德以猛利智慧顿起大方便法门,开众之正法眼,一般民众怎知匹夫匹妇亦可作育英才,何苦劳心劳力求于所谓“专家”,他们还未必有我这“专家”实践多呢,也未必比您更爱护周全起心动念顾着您自己的孩子。可谓小巫见大巫了,呵呵。
    那些子浅薄道理人云亦云各个略思可知,难道我们这些读经家长和古圣先贤都是非常愚笨,完全没有自己思想之人,只有现代这些所谓专家的浮泛摇惑的道理才是真章。那他们近几十年来培养的人才在哪里?能措天下于衽席之上,造福无数苍生,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之大人才又在哪里?只看见世风日下,无论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之精粹及道统学脉,皆命若游丝。道德实践真实智慧学养,如不符合教育之大原则,在实际内容方法上本立斯存,长相养护如为其目,只在那些盘根错节上用手眼功夫,正“至可怜悯者”也!又,俗谚云:“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是有些子道理的。:)
   感官体验世界是性情之教的根本吗?何况天性之教,成德之教,智慧之教。这些人犹未梦见呢!一笑,此真是各个机缘各个福分丝毫强求不得,愿您深自思维,我等日日从事此事关注此事实践此事推广此事,难道您说的那些小道理我们都丝毫没有见过思量过吗?如您认为我等愚痴,认为现代这些为了名利心的所谓学者专家的小器识文章,要比古圣先贤从自性发出的为万古之心胸更有见识,要比他们为无边无量过去未来现在众生的智慧福祉,而自证自立;为利己利人而自然抒出的真理心意之经典更重要,那您就认为如何就如何吧?我亦无语矣!一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ayavati + 10 + 10 希望LZ能读懂清羽老师的谏言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6-28 17:59: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4-21 13:45:26 | 只看该作者

允许有不同观点

首先我认为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三岁以前的孩子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是不可想象的,在这方面,不能用大人的感觉去套孩子,大人觉得读经是痛苦的事,是因为大人已经过了那段敏感期,脑子里想的太多,已不可能达到单纯记忆的境界了.
通过我的实践,我发现读经对孩子并不是件痛苦的事,孩子有时不愿读只能说是觉得没意思,或是占据了他们的玩的时间,其实又有几个孩子心甘情愿的喜欢睡觉和吃饭呢,做父母的还不是到点了连哄带骗,软硬兼施的让他们该睡觉的睡觉,该吃饭的吃饭.一旦让他们知道必须读,只能读时,他们背下来的速度只能让大人自愧不如.就拿妞妞妈的方法,孩子不愿读,好,那你在一边玩,我读,结果要不了两分钟孩子就会过来和你一起读一会,再去玩,这并没人强迫了吧.
总而言之,道可道,非常道,相信的人就去做,只有相信才能坚持,也只有坚持才能收效,不信的人也不勉强,毕竟学有所成的孩子是少数的,大家往往只看到哪家的孩子考试考得好,学习成绩好,却看不到他付出的努力,而一概归于天分,为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4-21 19:38:3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才看到清羽和如幻的回复,说得真是太好了. 我对孙瑞雪\ 小巫 的理论一直心存遗憾, 心内反驳, 但从未诉诸笔端, 思路也比较混乱.  原来两位早已清清楚楚地批评过了.

非常赞同,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47 , Processed in 0.102548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