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0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教育的阶段性目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5 16:4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我一直认为必须目标清晰正确,随后的活动才更准确\有效.对孩子的教育,我也认为必须有目标,而且必须阶段性的,一段时间只能解决一两个问题.
    我儿子三岁,我对他要求不高,首先是有爱心,因为是男孩,也希望他意志坚定,自制,勤奋,最后希望他乐观,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希望他比较快乐地在这个社会生存下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1、 3岁前,
 目标:抓好器官的物质发育
 我个人以为是人的器官发育的物质准备阶段,目标就是吃好\玩好,尤其要多爬,多动。然后是基本的礼貌,愿意小朋友交往。
 2、小学前
 目标:注意力要能集中,完成基本的语言训练
 能有30分钟静下来的时间,为上学做准备。4岁可以开始接触英语,5岁可以开始浅显地学英语。母语提倡多阅读,多读古诗词,很短的散文小句子。还是要多动。
 3、小学
 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坚定、自律性格。
 数学很重要,所有的基础必须扎实,有数学思维。语文多读,辞能达意即可,其他看小孩的兴趣。英语要能完成基本的听说。要让孩子参加一项对抗性或集体性的体育运动,培养坚定、自律性格。
 
4、中学
 目标:学习成绩中等,掌握、能运用学习方法,初步认识社会。
 学习照旧安排。要开始一定程度的接触、认识社会,要认识真正生活中的社会和不同的人的生存状态,多参加社会实践。
 5、高中
 目标:学习开始冲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大家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0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很好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6-25 18:27:49 | 只看该作者
目标设定的不错,看来也是一个很想法、很有责任心的家长。

有一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中学”时段,目标是“学习成绩中等”?
楼主应该是说中等成绩就可以了,不把学习成绩做为主要目标,更看重的是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吧。

实话说,本人也设计过种种目标,预想过很多方案,但最终最终……计划没有变化快,目标总在调整、运行、半途而废中循环往复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有个大概计划在心里也不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6-25 20:47:07 | 只看该作者
  
  俺原来定的计划也多没实现 

  没定的计划提前实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6-25 23:25: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anmie930 于 2007-6-25 16:40 发表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我一直认为必须目标清晰正确,随后的活动才更准确\有效.对孩子的教育,我也认为必须有目标,而且必须阶段性的,一段时间只能解决一两个问题.
    我儿子三岁,我对他要求不高 ...



感觉楼主像是理科出身的,思维慎密、有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孩子三岁就考虑到高中毕业的事情了,还是很值得佩服的,这样的家长其实不多的,看到很多都是带着一肚子困惑来到这里学习和交流的,包括我。

就楼主制定的目标而言,我以为很切实,大道至简,贵在坚持,与其好高骛远,华而不实,望子成龙,不如耐心地帮助孩子踏踏实实地一步步走来,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意外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6-25 23:44: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6-25 18:27 发表
目标设定的不错,看来也是一个很想法、很有责任心的家长。

有一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中学”时段,目标是“学习成绩中等”?
楼主应该是说中等成绩就可以了,不把学习成绩做为主要目标,更看重的是各方面能 ...



我觉得楼主这个想法其实很有道理,应试教育对孩子潜质的摧残是要很多年以后才可以看得出来的。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前几天遇到儿子同班级的一位家长,他就说到有报道曾经采访过一些奥数的得奖者,这些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只有不碰数学了,干什么都可以。虽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道理都是一样的。以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孩子的优劣实在是最不公平的事情,虽然很多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很擅长这么做,也习惯于这么做,家长就不要再推波助澜了,“弦过张易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高强度的应试训练更容易透支孩子的学习潜力,使之更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size=-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6:08 , Processed in 0.085474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