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5 13:5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命科学研究发现:婴幼儿时期发育决定终生。因为婴幼儿发育在人的一生中处于奠基阶段,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到老”,就是这个道理。而正是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却被人们忽视了,这是因为我们养育孩子的水平一直还停留在原始的、自发的、盲目的、无知的、传统的、粗放的、落后的自然经济时期。认识不到这一点,不能彻底摆脱旧的习惯势力,就不可能自觉提高科学养育孩子的水平。其实,科学养育孩子并不难,只要我们有一点责任心和爱心,肯花点时间读些书,认识和把握婴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遇到问题动脑筋想一想,再加上有一点耐心,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父母或(外)祖父母。仅仅凭着一片好心是不行的,必须懂得一些育儿科学知识,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才行,因为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虚假和骄傲。根据一些成功的经验,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归结出十件大事,罗列出来供诸位家长参考,或者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哪些作对了,哪些还没有做到,哪些还能补救;哪些明白,哪些还糊涂;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一、      营养平衡,膳食合理
      人的身体发育需要40多种元素的物质营养,不能缺、不能偏,不能凭嗜好或口味。营养缺乏就会影响孩子身体发育。英国一位医学教授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青春期之前个子矮小的儿童,学习表现比较不理想,未来的收入也比较低,而且主要是一岁时就决定这一切。”一般来说,从孩子出生到半岁应为绝对哺乳期,因为母乳是天然的最适合婴儿需要的无可代替的营养品,除非母亲有病,不适合哺乳。三个月左右可以喂果汁(泥)、蔬菜汁,面汤和米粥等辅食。蛋黄是必吃的,因为肝脏储存的铁要用完了,急需补充,除了蛋黄,动物肝脏(肝泥)也可以。半岁以后需要营养更多、更丰富,单靠母乳是不够的,逐渐增加牛奶、面食、谷物类、豆类食物,水果蔬菜加工成泥状,肉类也弄成泥状的便于喂食。断奶的时机应在一岁前,当断不断会影响孩子心理发育。
      孩子断奶之后,最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这时候往往容易缺乏的是蛋白质、维生素A、B族、C、D,还有微量元素钙、铁、锌、铜、碘等,碳水化合物(糖)容易过剩,要特别注意控制。如果注意以下5点就不会出大问题:1、每天3顿饭的中间要加餐,即上午10点钟左右给孩子吃点水果、红薯或鸡蛋,下午3点半左右吃点面包、糕点、水果类;2、每天350——500毫升牛奶,一个鸡蛋;3、多变换饭菜的花样,刺激孩子的食欲,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如:红萝卜、青菜等,不挑食和偏食,两岁左右尽量自己吃;4、多喝开水,及时补充体内水分;5、注意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量身高、称体重并做记录,绘制发育剖析图,或者通过孩子的饮食规律发现他的营养问题。要注意两个耍阂皇遣淮锉辏╓HO),一是超标,都属于不正常,同样是营养不良。不达标的发育迟缓,体弱多病,容易进入恶性循环;小胖墩脂肪多,运动少,并不是健康状态,要注意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

       二 、生命在于科学运动
      判断一个孩子健康水平和是否聪明首先是观察他的运动能力如何,因为运动能力是孩子中枢神经发育成熟程度的标志。因此,发展孩子的动作能力就是发展了他的大脑。孩子从出生以后,他的身体发育是从上到下,由内向外有顺序有规律发展的。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开始一两个月就是抬头、头竖直;3个月会翻身 ;半岁会坐;8个月会爬;10个月会沿步;周岁会站;13个月会走;20个月会扶墙上楼梯;两岁会蹦起来;然后会骑车、攀登、游泳、滑冰、跳绳等等。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主要从3个方面:第一是孩子的平衡能力,可以看出他的小脑和前庭神经发育水平;第二是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通过他的上下肢左右协调能力观察孩子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协调能力;第三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大脑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人直立走路解放出双手,会使用工具,从而与猿猴分离。因此,要重视发展孩子的动作能力,尽量让孩子多运动。而不要老是抱在怀里,总是担心孩子会磕着碰着,害怕遇到危险,所以总是过多的保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过度的保护就是对孩子发展权利的残酷剥夺,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关心和爱护。比如说,拒绝孩子爬行,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学习能力,因为爬行会促使脑干的发育,脑干发育不好就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把孩子放进学步车,只是为成人提供了方便,其实既不利于孩子的平衡能力发展,又不利于他协调能力发展,等等。特别是隔代人最容易犯这种盲目无知的低级错误。

      三、“手巧心灵,心灵手巧”
手与大脑的关系最为密切。手指神经末稍很发达、很敏感,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在大脑的运动区,直接与手相关的神经区占去将近一半,是躯干区域的3倍,几乎相当于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子等五大感觉器官在大脑前回所占的位置。有人说手是第二大脑,由此可见,手的操作技能与大脑直接相关。
       孩子的手先天具有抓握能力,这是生命的本能,具有生存的意义。抓握的力量大约超过身体重量的两倍,可能在人类早期新生儿就能够随便抓握母亲身上一个部位求得生存。尽管这种能力已经不具有本来的意义,但是发展这种能力仍然具有新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力量让婴儿身体悬吊起来,发展他的肌肉和筋骨力量,以便能够早日单臂支撑上身的重量,对爬行能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婴儿早期吃手是不应当被拒绝的,是自我发现的一个渠道。很小吃手,长大反而不吃手;反之,小时不会吃手,长大倒会发生允手指的毛病。婴儿有意识的用手拿玩具大约发生在四五个月,但是却能够拽下蒙在脸上的布,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任何东西影响了他的视觉摄取信息的功能发挥,他就会用手把障碍排除掉!这也许是他第一次发挥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约半岁左右,孩子的两只手会协调、合作了。撕纸也许是他改变客观世界的第一个壮举:两只手抓住一张纸,一用劲儿就撕破了,大的变成了小的;宽的变成了窄的,一张纸变成了一片一片的;还发出美妙的声音,真是有趣极了,也许这就是孩子为自己的巨大能耐而大为兴奋的理由!他乐此不疲,撕个一塌糊涂。不幸的是,这一创造性举动竟然被无知的糊涂的长辈阻止了,由于无知给孩子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但是我们也不是说会撕纸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大科学家,我们的意思是不应该剥夺孩子双手协调的权利,不让撕纸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孩子到了半岁以后,手和眼睛的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两只手会倒换玩具,会把食物送到嘴里,会伸出手要求亲人抱抱。然后会敲打、对敲,自我游戏、取乐。9个月左右会欢迎、再见!拇指和食指的特别能力发展也起来了,特别是拇指独立于五指之中,与另外四指构成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这是大自然赋予它的特殊功能,所以他特别粗壮、有力。拇食指配合捏取地上那怕是象头发丝一样细小的东西,孩子会很感兴趣。这种兴趣是大脑神经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样是不能随便干预、剥夺的。周岁前后,孩子会把玩具从盒子里拿出来、放回去;会用棍棒或笔在地上划道道了;自己会手捧杯子喝水;会翻书;会盖瓶盖;会用手语......能耐大多了。一岁半左右的孩子具有了匹配能力,更能体现出大脑的高级思维功能。垒积木是大脑的集中思维能力;使用工具够取玩具是大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喜欢按照成人的吩咐作些小家务,如帮奶奶搬个小凳子,给妈妈拿衣服,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这是孩子社会化能力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精细动作是能够穿扣子,别小看了这个不起眼的动作,如果是电脑程序,起码有上百万个。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需要半年多时间;如果有意识的引导,有一两个月就完成得非常好,聪明的孩子也许只需要一两周时间。然后是手的模仿能力,划一条直线,划一个(封闭的)圆圈;3岁左右会画两条垂直交叉的直线,会画方形,会将一张纸对折起来。

      四、语言能力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最宝贵、最厚重的馈赠,它不仅是人际之间相互交流的工具,也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表达思维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同时,人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参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语言。所以,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水平如何是他大脑智慧高低的标志,要判定一个孩子智力水平,对其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衡量是一个重要标志。尽管大自然赋予每一个人语言的能力和生命权利一样都是公平无私的,但是也如生命的价值一样,语言能力获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一方面是自身大脑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他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所决定。现在已发现不少因为失聪而失去说话的能力孩子竟然在母爱的强大动力推动下,获得了和正常人一样的语言能力,创造了现代的神话。而正是因为一切正常,生命的各项机能一样不缺,但是却由于种种原因使孩子孤独、抑郁,语言滞后。
      所以,孩子从具有生命起,就要给他多说话,不要担心他听不懂,你也不是对牛弹琴,他急遽发育的大脑象一部录音机正在一点不漏的收录周围的声波信号,其中包括发给他的语言信号。可是很多人在尝试了对孩子说话却没有得到反馈,于是就大失所望;倒是老太太觉得烦闷,喋喋不休的同孙子说话,使孩子获得不少语言信息。正常情况下,半岁左右的孩子开始理解语言,将语言信号同人物联系,即视觉和听觉的同一;随着时间的延长,语言信息积累逐步增加,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只是还不具备说话的能力,那是因为发音的器官尚未成熟。周岁前后他终于发现平时随便发出的mama——baba竟然获得(一个或)两个人的欢欣鼓舞,于是有一次在看到或需要她(他)们时,发出了“妈妈”“爸爸”或者“大大”的声音,这标志着孩子会说话了,这是一个语言的里程碑!可是有许多妈妈竟然说不清她可爱的宝宝什么时候会说话,这岂至粗心,简直是太大意了些。但是这个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语言功能太复杂了,他的大脑语言区尽管加快发展速度,昼夜不息,还是觉得慢慢腾腾,孩子也急不可耐了,有时候几哩咕噜,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说些什么。这时候成人需要的是耐心,但决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发音,一个词、一个词地学习发音,鼓励孩子多说话。千万要注意,你不要说“我们这孩子什么话都懂,就是不喜欢说。”果真如此,小家伙心里清如水明如镜,“既然你知道我不喜欢说,干脆我就一句也不说”。肢体语言倒是发展挺快,还因为有一个“悟性”特强的能心领神会的奶奶或姥姥。过一岁半没多久,也就是一个月,孩子金口不在,突然一个词、一个词地说了出来,而且教什么就说什么,词汇量迅速增张,语言学家命名为“语言爆发期”。不过这时候说的是单词句或双词句,就是用一个名词或两个名词表达一句话的意思。比如:“妈妈,鞋”。意思是:“妈妈,这是你的鞋”。或者是说:“妈妈,穿上鞋,带我出去吧”。这时候教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的时机已经成熟,在他需要妈妈抱他的时候,相机而教:“说‘妈妈抱’,说!”很快,孩子就会说:“妈妈抱”。同样是三个字,语言结构变了,双词句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有主语有谓语的主谓结构句式,这同样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紧接着,两岁左右就具备了背诵儿歌的能力。在两个月过度期内,开始会接一个字,比如说“小白兔白又——”孩子接“白”,接着让他接两个字“又白”,到会接三个字以后,你说后半句,让他补前半句“小白兔”,自己又续上后半句“白又白”。这时候对于他来说已经耳熟能详的整首儿歌就差不多断断续续会背了。说到这里,需要提醒一句,我们并不是要孩子会背多少多少唐诗,而是重在发展孩子大脑的神经网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孩子三岁以后才具有永久性记忆力,所以没比心理发展更有意义的了。

     五、 进行音乐浴
     音乐是人类高级的语言、超级语言。言之不尽则歌唱,歌之不尽则手舞足蹈。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音乐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同在大脑右半球。音乐对于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陶冶人的情操,调节内分泌都有不可言喻的作用。音乐又是唯一没有国界、没有民族、没有阶级、没有时代的跨时空的超级艺术语言。对于孩子来说,音乐是种最廉价的开发智力潜能的方法,对于他的将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许多家庭音乐意识和音乐素质都很低,千万不能再让孩子成为乐盲。
      一个幸福的家庭应当充满歌声和欢乐。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丰富的音乐,比如语言里就有节奏、强弱和高低,情绪是旋律;新生儿落地第一声啼哭就是一支进行曲;小孩子开始发出的细小喉音和日后发出来的元音就是一首舒心的通俗歌曲。不管是爸爸或妈妈,给孩子说话要有饱满的热情,柔声细语,最好是具有音乐一样的节奏、强弱,要象歌唱一样动听,或者是把你要说的话唱出来,象雪村一样如歌如话。戏曲也是艺术化语言,不论京剧或梆子(河南梆子叫豫剧),曲剧和坠子,抒情歌曲或通俗(流行)歌曲,哼唱给孩子听。不过,最好是播放一些优秀的民族器乐曲或歌曲,西方的古典钢琴曲、交响乐也是音乐艺术的精品,经典之作。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家庭,不但要有大量的藏书,还要有音乐作品、书画艺术品,有些乐器,有人会吹拉弹唱,有音乐的气氛。音乐气氛浓厚的家庭,硝烟味肯定会淡薄,或者根本没有。那么孩子也会成长在一个充满爱、温暖幸福、知识和智慧的家庭。孩子从出生就经常让他接受音乐的沐浴,一岁左右会敲打玩具、拍手时就教他模仿快慢强弱节奏;随音乐节奏跳跃;说儿歌促进学语言。迪斯科音乐和摇滚乐以及刺激性强的音乐都不适合婴幼儿。

      六、 培养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
      有些人不知为什么会对读书学习心有余悸,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如果说让一个不到学龄的孩子读书学习那就会遭到唾骂和指责,不是说你毁灭天性就是说你想入非非。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权威学者的胡说八道和一些媒体的人云亦云误导传播,更使一些人找不着北。笔者对此实在不敢苟同,要为读书学习正本清源。学习其实就是一个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所以人一从生下来自觉不自觉就开始了学习;书是人类文明浓缩,知识的精华,人要获得知识,除了实践之外就要从书本中得到。古人对书的赞美之词已经很多,不必赘述。要跨入知识的门槛,就要识字。古往今来的学者无一不是从幼儿时就开始认字。读书认字的确是一个枯燥、烦闷的过程,需要的是耐心,然而要得到终生的幸福和成功没有这个艰苦的代价是不行的。当然孩子是需要游戏和玩乐的,动物妈妈也会和孩子游戏,它们的游戏主题是教孩子如何捕食小动物,教会孩子生存的本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脑力劳动成为创造财富主要手段,人们要面对信息爆炸,要学会读书和学习,要适应终生学习的新要求,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为什么中小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一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知识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某一阶段的疏忽大意吃了夹生饭,久而久之欠帐太多,积重难返;第三,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满堂灌,填鸭式,学生学习毫无兴趣;第四,家庭教育不到位,一是放松管理和教育,放任自流,放弃父母的责任,另一个极端是要求过严、过高、不切实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错失学习关键期,放弃了人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提高和学习习惯养成的时期——0到3岁的早期教育,一直到上了小学,进了中学才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为时已晚。
    和学习语言一样,读书学习也要从生命的早期开始,百日前后就可以让孩子看彩色图片,告诉他画面的内容:这是太阳,蓝天,白云;这是高山,草原,大树......大约从半岁以后,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养成一种习惯。要使读书和学习成为孩子生活的第一需要,成为一种心理定式。通过爸爸妈妈对故事的理解,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经过孩子的听觉器官传入大脑,一天天的积累、沉淀,使孩子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知识越来越丰富。在听觉学习的同时,孩子的视觉也在学习,彩色的画图和文字都是视觉语言,两种形式相辅相成,结合又分离,逐步有意识的教习识字,使孩子能够早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充分享受人类的精华。
      孩子岁左右是口语发展关键期,在一般情况下同时掌握两种语言是可能的,也有孩子同时学习四种语言获得成功,并非神话,实在了不起。不过也有媒体说这样会把孩子语言系统搞乱,弄得什么话都不会说。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情况发生,暂时的混乱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不必担心他的语言能力会受到任何损伤。最常见的是学了汉语拼音的小学生又去学习英语字母,他很快会弄明白这是两回事,但是刚开始不会一下子就弄清楚。

     七、回归自然
      人类本身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又是人类最好的课堂。大自然赋予人类双眼,就是让他享受世界山川的雄伟壮丽,绚烂多彩,变幻莫测;大自然赋予人类双耳,就是让他享受世界奇妙的声音......可是,人们对大自然的厚赠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未能充分享用。
     20世纪初,美国有位妈妈叫M.S.斯特娜,她在上大学时受到一百多年前德国《卡尔.威特的教育》一本书的影响,就决心做一个好母亲。她除了吸收老威特的教育方法之外,还注入了一些新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教育法”,主要是:
      1、从训练五官开始。首先发展耳朵听力,妈妈不会唱歌就朗诵诗歌给孩子听还买来能发出七个音阶的小钟分别敲给她听;妈妈在屋子里四周墙上挂上各种名画,抱着孩子教她识别室内各种物品,给她讲绘画和雕塑。她带孩子路过商店,就让她观察橱窗内陈列的物品,然后就让她从记忆中搜索看到过的商品。
      2、从开始就教孩子准确而完整的语言。当孩子会流利地说英语之后,妈妈便不失
时机的教她学西班牙语。孩子5岁时已能用8国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3、用游戏的方式训练孩子的头脑。她提醒父母,对孩子的游戏不能视而不见,应
当高兴地参与配合,必须有意识的加以引导。
      4、经常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空气浴、阳光浴,让孩子观察天空:早上看日出,晚
上看日落,夜里看月亮和星星;观察小动物的活动,它们的特征;仔细观察各种植物。培
养孩子的专注精神和爱心。
      5、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数学兴趣。数学是思维的工具,数学能强化孩子的思维能力。
      6、爱护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约束太严。
       7、从摇篮里开始熏陶孩子的品德。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微笑的小酒窝 + 2 + 2 谢谢你了
青春已过 + 10 + 10 建议题目内容写清楚,以方便阅读和查找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23 , Processed in 0.176660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