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9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2 14:1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光临 奔跑的蜗牛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raob
课堂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学习课文中学习阅读,形成阅读能力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们进行阅读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去读懂课文章。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多是以课文内容为教学目的,将阅读定格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中。如此这样,学生最终学懂了课文,却难以读懂课文。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只能是“认字”,而不会读文,只能是说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而问问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大多是一片茫然。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从课内教到课外,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
简化教学过程
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如果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学生最后只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地学习。这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是毫无益处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简化教学过程,才能有更广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读文、思考、想象、展现。
前不久,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成都讲了一段关于《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设计,颇让人深思。这篇课文多处出现了“诸葛亮说”,而诸葛亮和鲁肃去草船借箭时却出现了“诸葛亮笑着说”。全课就抓住一个“笑”字,提出一个问题:诸葛亮笑谁?于是学生在课堂中有大量时间去读书思考。可能是笑周瑜,可能是笑曹操,可能是笑鲁肃,也可能是笑自己。学生在对“笑”的不同含义的理解中读文、思考、感悟。不但明白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
要给学生阅读目标的指向
面对一篇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读,或者说,要读懂文章的一些什么。这是学生阅读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课文这个范例,让学生知道我们阅读的目标,从而让学生形成阅读的能力,解决多数情况学生“读书”即是“认字”的现状。
1、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概述下来。
2、把握文章的结构,分析并学会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拟人的手法,象征手法
等。
3、重点品读一些重要词句段,体会它们的含义或写作的巧妙之处。学习文章的
用词遣句。
4、结合个的情况,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三、
有意识地进行阅读的训练
阅读有三到:眼到,手到,心到。要在学生心里树立起“无笔不读书,无思不为读”的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自我阅读能力进行训练。一般来说,可以先从独自读段过渡到篇。
开始,教师可以在文中选择一段合适的文字让学生自学,进行阅读训练。在阅读中,学生可以从全段读,可以从一句读,甚至于对一个词或一个字有体会也行。但一定要在文字旁边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有一句是一句。
在学生阅读能力有进一步提高后,再进行篇的训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文,让学生或从语言文字上考虑,或从写作方法上考虑,或从思想情感等方面考虑,进行独立阅读。
四、
加强阅读的反馈和交流
自我阅读作为一种独立的读书学习活动,学习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有阅读的反馈,并在师生的交流中得到强化。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价值取向的引导。
首先是对文章内涵思想价值的引导。尽管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但也绝不能对学生一些偏离的价值取向听之任之。如无论如何也不能对《狐假虎威》中的狐狸大加赞赏。
其次是对文章阅读重点的引导。如有些文章情节曲折,有些文章词句优美,有些文章文字浅显但道理深刻,有些文章朴实却充满情感,有此文章细节刻画生动具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最大的特点,在阅读全文之后进行重点细读。
总之,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和思,去理解课文,掌握读书的方法,真正形成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时刻注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6-22 14:51:1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培养学生阅读和家长培养学生阅读应该是两码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7-30 23:14:46 | 只看该作者
好,上你的博客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8-21 14:37:56 | 只看该作者
目的应该是一样的,培养学生要花心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8-21 14:38:43 | 只看该作者
目的应该是一样的,培养学生要花心思。要用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8-31 17:30:14 | 只看该作者
好,上你的博客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31 , Processed in 0.13251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