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14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免费分享 优秀的海外育儿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2 10:5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如有侵权,马上删除!
海外育儿经验,也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终归会有面对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许多父母们可能会一笑了之,或者帮他把问题处理掉,甚至干脆让孩子放弃,因为父母们认为,这时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等他再大一些,就完全能够胜任了。
  但英国人麦克夫妇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常常会让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麦克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的艰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
  麦克的儿子查理就是这样长大到10岁的,如今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东西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更多阅读:生活照顾中和宝宝心灵交流 教你照顾宝宝省时省力30招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着麦克的腿,不愿和妈妈回到客厅去。见此情景,麦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来吧,查理,你来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样!”查理挺听话,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都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如果换成是我们,大概早已经把孩子抱走了吧!可麦克没有制止他,也没有指点他该怎么做这种工作,一直站在旁边,笑着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
  开始时,查理还在笑,觉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可是,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查理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笼头打开……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来。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送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边,自己戴好围裙,把洗碗液挤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抹干。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这不过是小儿科,比较危险的是烧水。
  水壶放在煤气灶上,壶里的水被烧得滋滋响,麦克用一块手巾垫在手下,把壶拿了下来。
      查理也要做。那时他4岁,对于他来说,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不但可能烫到手,还可能会把整壶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积烫伤,甚至由此引发生命危险。麦克知道,查理对已烧开的水壶很感兴趣,他原本也同意像妻子所说的那样,不让查理接近水壶就行了。可是,他能保证查理在自己视线之内,不动那装满了开水的水壶,但谁又能保证,查理在大人们的视线之外,不去动那个水壶呢?因此,麦克决定,教查理正确的拿水壶的方法,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危险,并具备躲开这种危险的能力。
  更多阅读:如何面对孩子的危险举动 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他把水壶里的水换了温水。
  告诉理查,水开时的水汽会把水壶把蒸热,所以要垫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热,要注意,不能让水壶倾倒下来。第一次尝试时,半壶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温水,所以只不过烫红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
  “这是因为你的力气不够,”麦克说,“你需要用两只手。”
  说完,麦克又为他换了壶温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壶了,”查理胆怯地后退着,“我知道,这很危险,我再也不碰了。”
  “你一定要再试一试,你有这个能力。”麦克鼓励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在麦克的指点下,查理又试了一次。这次,他安全地把水壶取了下来。
  麦克的想法非常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他成功了,因为,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10:54:2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种,让孩子拿烫的水壶,我实在无法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10:59:58 | 只看该作者

育儿:美国生存教育见闻

让孩子独立思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题目颇大,许多父母感觉无从着手。其实,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美国人就特别推崇孩子的独立思考。
  在美国,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之一,是黑人笑星比尔·考斯彼主持的《孩子说的出人意料的东西》。 这个节目在让你捧腹的同时,也让你深思。
  有一次,比尔问一个七八岁的女孩:“你长大以后想当什么?”女孩很自信地答道:“总统!”全场观众哗然。比尔做了一个滑稽的吃惊状,然后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女总统?”女孩想都不用想就回答:“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全场一片笑声。比尔:“你肯定是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吗?”女孩不屑地:“当然肯定!”比尔意味深长地笑笑,对全场观众说:“请投她票的男人举手!”伴随着笑声,有不少男人举手。比尔得意地说:“你看,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女孩不为所动,淡淡地说:“还不到三分之一!”比尔做出不相信又不高兴的样子,对观众说道:“请在场的所有男人把手举起来!”言下之意,不举手的就不是男人,哪个男人“敢”不举手。在哄堂大笑中,男人们的手一片林立。比尔故作严肃地说:“请投她的票的男人仍然举手,不投的放下手。”比尔这一招厉害:在众目睽睽之下,要大男人们把已经举起的手,再放下来,确实不太容易。这样一来,虽然仍有人放手下来,但“投”她的票的男人多了许多。比尔得意洋洋地说道:“怎么样?总统女士,这回可是有三分之二的男人投你的票啦。”沸腾的场面突然静了下来,人们要看这个女孩还能说什么?女孩露出了一丝与童稚不太相称的轻蔑的笑意:“他们不诚实,他们心里并不愿投我的票!”许多人目瞪口呆。然后是一片掌声,一片惊叹……
  这是典型的美式独立思考。
  没有独立思考的孩子,就没有独立性。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有一年,朋友古瑞克的两个孩子和我们一家去了一趟中国。那天一大早,古瑞克开着一辆小面包车把我们送去辛辛那提国际机场。妻子一看到这两兄妹都穿着短袖和短裤,就大呼小叫起来:“我们乘坐的飞机要跨越太平洋,要在高空飞行至少13个小时。飞机上很冷,穿短袖和短裤怎么行?”古瑞克耸耸肩,说是他们母亲已经说过了,但他们没有听劝告……
  在候机厅里,妻子叫这两个小家伙准备好飞机上穿的长衣长裤,他们没有“反抗”,只说长裤在箱子底,拿不出来。
  飞机升到高空以后,妻子问他俩冷不冷,一个点点头,一个没吭声。妻子请空姐给他们每人多加了一条毯子。
  后来回美国的时候,在去飞机场前,我发现兄妹俩都穿上了长衣长裤。我说:“怎么样,这回不穿短衣短裤啦?”杰西卡眨眨那双美丽的蓝眼睛,不好意思地笑笑。泽克狡黠地笑笑:“盖两条毯子,还不如穿条裤子。”
  说起来也很简单:一个人的冷暖,必须由自己去“感觉”,如果一个人的冷暖凉热都要父母来“决定”,这个人的生存能力一定很弱。
  这也令人想起狐狸妈妈的生存教育。一部日本电影纪录片,讲的是野生狐狸的生活。其中有一幕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一群小狐狸长大后,狐狸妈妈开始“逼”他们离开家。曾经很护子的狐狸妈妈忽然像发了疯似的,就是不让小狐狸们进家,又咬又追,非要把小狐狸们一个个都从家里赶走。看着小狐狸们夹着尾巴落荒而逃,我被深深地刺痛了。多么残酷的生存竞争,多么冷酷的心理断奶!但是,这又是多么理智的生存教育啊!
  我也当过一回“狐狸妈妈”——第一次“陪”着儿子开车上辛辛那提环城高速公路绕圈,正好碰上狂风暴雨,雷鸣电闪,那可是每一秒钟都处在危险之中,但我知道孩子的安全感必须如此一秒一秒地积累……等到终于下了高速公路,我让儿子把车停到一个加油站,父子俩瘫在车上好一会儿。但我想,这还是值得的。父母的庇护越多,孩子的独立性越差,生存能力就越弱。狐狸妈妈早就想通了这一层。人类的理智有时尚不及狐狸。
  有关“钱”的教育
  与孩子得高分,父母发奖金的做法不同,美国的家庭是孩子做家务,父母付报酬。他们从小就把一些家务分给孩子,并与孩子一起讨价还价,定好价钱,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当然,家务干不好,也要扣钱。比如,阿莱西欧博士的小儿子科迪,前年元月刚满六岁,他承担了把家里的垃圾收集后放到垃圾桶的工作。每周的“工钱”是一美元。他家大大小小十几个房间,十几个废纸篓,要一个一个地清理一遍,工作量不小,这一美元也赚得不容易。
  有一次,我故意神秘兮兮地问他:“你一共有多少钱?”
  他很自豪又神秘地悄声告诉我:“43美元!”连藏哪儿也告诉了我。
  我问阿莱西欧博士:“为什么不让他存到银行里?”她说:“我们也为科迪开了户头,主要是一些大钱,为他将来读书储备的。这些小钱就由他收藏,如存到银行里,孩子没有数字概念,不知怎么回事。自己拿着,一元一元地往上加,看得见,摸得着,时不时摸出来数一数,干起活来干劲大……”
  阿莱西欧博士有四个孩子,每个孩子出生时,她都拿出1000元,为他们分别立了户头,然后,在孩子还不懂事时,帮着他们保管各种各样“属于他们自己”的钱,即孩子从亲戚朋友处所得的礼金,孩子的工作所得,奖励所得,以及每月父母给孩子的固定投资,等等。当钱存到够买一股或两股股票时,他们就为孩子购买股票。他们的四个孩子从刚出生的那天起,就在证券股票公司拥有了一个自己独立的户头,为自己购买教育基金股票,这类股票享有免税优惠。日积月累,当孩子年满18岁时,就可支付昂贵的学费。
  如今,阿莱西欧博士的两个大孩子,一个13岁,一个11岁。他们对自己的银行户头、证券户头都了解得很清楚。有兴趣时,会对证券公司每月寄来的股票报告从头到尾研究一遍。当然,说起股票的涨落也很有兴趣。
  阿莱西欧博士的大儿子暑假当足球裁判,赚了“一大笔”钱。一半被父母“强迫”存到银行,其余由他自己全权处理。第一次当上了“小财主”,他得意忘形,胡乱买了不少东西。后来,他带自己的朋友来玩时,不小心损坏了家里的沙发,这必须用自己的钱修复。在付出了一大笔修理费后,他开始懂得应该多存点钱,钱要用在“刀刃”上--如果今后又犯了什么事,没有经济支持怎么过关?
  理财教育是生存教育的一部分。美国学校也重视“钱”的教育,认为这是把孩子从“象牙塔”上“请”回到社会现实中来。我儿子的学校里还举办过几次相关的模拟社会活动。
  一次是同学们自由组合各种各样的公司,在同学、老师间做生意,看谁能赚更多的钱。这个活动前后搞了一个月,孩子们的“公司”或是白手起家,或是自筹资金。有些五花八门的公司,根本无法在社会上找到原型。比如,有个公司的产品是用糖果饼干“组装”成一棵“小树”,每棵叫价五美元。这个公司靠“生产”社会上没有的、新奇的“产品”来取胜。我儿子成立的是一家卖中国字画的公司;有个印度小孩的公司想做“跳蛇舞”的生意,但由于没有真蛇可“舞”,只能自己傻跳“人蛇舞”,“看热闹”的倒是有,付款的却没有,所以没几天就倒闭了……
  另一次活动是学校让几个班的孩子组成一个“工贸”性质的公司。孩子们各有自己的角色,有当工人的,有当设计人员的,有当管理人员的。公司内部用假钱流通,把个人的工作角色同报酬联系起来。儿子是个设计师,属于动脑一族,才干了没几天,他就发现公司“分配不均”、“贫富悬殊”:动手的,不如动脑的;动脑的,不如动嘴的(领导)。
  还有一次,是举办真正的“拍卖会”,学生以自己的成绩换算成拍卖的资金,拍卖物都是孩子联系各个赞助公司得来的。儿子同一个同学“斗智斗勇”,最后得到了他最想要的电子游戏卡。
  美国学校开展的这些活动很注意让孩子们学习社会上的“生存竞争”的技巧,以让孩子看到社会竞争的残酷的一面。这样,有关“钱”的教育也就随之进入到另一个层次,即把“赚钱”的行为演义得更贴近生活了。
  玩具和“性教育
  “性”本来不是洪水猛兽;没有“性教育”,“性”才成为洪水猛兽。
  在“性”教育上,美国的学校常常有些惊人的举动,令我这个教育研究者叹为观止。
  玲玲是我朋友的独生女,在美国上中学。有一天,玲玲从学校抱回一个头发金黄,眼睛碧蓝,货真价实的“洋娃娃”。而且,假娃娃拥有真娃娃的整套装备:从睡篮到小衣服、小鞋子、尿布、奶瓶,一应俱全。一开始,朋友觉得很奇怪:玲玲都上初一了,怎么学校还让学生玩娃娃?没过几个小时,我的朋友就发现:这个娃娃可真不是个“好玩”的玩意儿。它的体内装有电脑程序,每过几个小时,娃娃就会放声大哭,原因有两个,一是饿了,二是要换尿布了。要娃娃“停止哭闹”,必须马上行动,先是查原因:如果是饿,就要把奶瓶放进嘴里;如果是尿布“脏”了,就得换上“干净”的尿布。如果当“妈妈”的想偷点懒,娃娃就会哭个不停。即使是半夜,娃娃也还是按照预订的设置三番五次地“哭闹”。
  做父亲的自认为对电脑很在行,为了让玲玲能睡个好觉,想改变一下娃娃的程序。谁知,拿着娃娃上上下下地研究了半天,仍不得要领。娃娃到时还是照闹无误,搅得全家“猫”犬不宁(美国人不养鸡)。做母亲的只得建议把娃娃放到车库或地下室去,即使“闹”也听不到。但玲玲说:“那是虐待儿童。娃娃哭闹了多少次,多少次得到了妥善处理,多少次被虐待,娃娃体内的电脑都有记录。如果被虐待多了,娃娃还会休克甚至死亡!”
  那天晚上,玲玲被那个“娃娃”闹得筋疲力尽,狼狈不堪。
  第二天,她上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把“娃娃”还给老师,大有“金盆洗手”,从此“退出江湖”的架势。玲玲大有体会地说:“自己有个婴儿一点都不好玩,才当一天妈妈都累死人,不要说天天这样折腾,还怎么读书……”
  这就是美国中学给初中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很像我们所说的家政教育,那内容就是:怎样照顾婴儿
  开设这种课的初衷很明确:一为传授科学知识,二让青少年体验喂养孩子的艰辛。美国学校对“性”的问题没有采取“回避+糊弄”的办法,而是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早孕实习”。看来,让孩子体验“早孕”的“恐怖”,才是这门课的“醉翁之意”。它向女孩们发出了一个警告:怀孕,当妈妈,可不像童年时“办家家”的游戏那么好玩。被又哭又闹的娃娃吓坏了的“玲玲”们,到了需要面对“要不要怀孩子”的现实问题时,一定会因有过这种“亲身体验”而三思再三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11:01:38 | 只看该作者

法国的“感性”教育

法国幼儿教育的着重点放在幼儿的感性教育上,培养出了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首先是尊重幼儿,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尊重幼儿人格
  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先指责孩子。 但是在法国,大部分父母总是先问事情原因,问问孩子当时是怎样想的,对孩子就像对大人一样。听完事情经过,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
  对刚过1周岁的孩子,他们也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他们从来不逼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或者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他们明白让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孩子人格培养 从零岁开始
  创意感性教育
  法国被称作是热爱艺术的国家,他们的幼儿教育都是围绕着感性教育,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孩子进行音乐美术指导上,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幼儿园全部课程的80%以上都和美术教育有关。
  法国的幼儿园很重视培养孩子把感觉到的和看到过的表现出来的能力,所以,他们更重视参观和旅行之后的活动。这样的原则在文学教育方面也是一样的,他们让孩子把所读到的画出来。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的科目中,也尽可能地使孩子们通过联想找到感觉,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个性,培养了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这就是他们进行的感性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感觉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11:04:18 | 只看该作者

【转载】瑞典:把孩子放在户外

2003年夏末,受友人邀请,我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旅居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我曾跟随友人,驱车200公里,参观了位于瞳尔斯库加市的诺贝尔故居,也曾留连于湖光山色,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对瑞典人的育儿观念和方法。
  友人的邻居是瑞典人,他们的女儿才2岁,娇嫩得如同一朵刚刚开放的花朵,我们都非常喜欢她,觉得她像天使一样纯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她的父母对待她的方式,却让人目瞪口呆。
  有一次,我在屋后的小花园里见到了这个小女孩。她自己一个人,正乐陶陶地坐在草地上,用力地折一块纸板。我感到好奇,远远地蹲着,看她到底要做什么。过了好一会儿,她终于把纸板折好了,兴致勃勃地坐上去,像滑雪似的用两手撑着草地,向前方滑了过去。我不知这小女孩是在哪儿获得的这种知识,竟然玩起了滑草。只可惜,她的技术显然并不过关,没滑多远,就从纸板上摔了下来,大概是摔疼了,愣了愣,痛哭起来。
  她的妈妈这时才从房间里走出来,查看了一番,竟然就把正在痛哭的孩子放在那里,转身进了房间。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掏出一袋零食,凑过去哄这个让人心疼的小天使。看着我手里的零食,她渐渐止住了哭声。就在我把零食递到她手里的一刹那,她妈妈竟然以比孩子跌倒时还要快的速度奔跑过来,礼貌地向我道了谢,但仍旧谢绝了我的礼物,拉起孩子回了房间。
  我觉得,瑞典人实在有些不近人情,愤愤地转身回房间,向友人倾倒苦水。
  “你做了个错误的决定。”听了我的报怨,友人笑了,“在瑞典,家长很少甚至是不给孩子吃零食,特别是那些加了添加剂的零食,那些都属于垃圾食品,他们觉得对孩子的健康不好。”“她完全可以先把我的礼物接过去,”我仍旧恼怒,“接受我的友情,然后再扔掉。”友人笑而不答,忽然间,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难道,我追求的就是这种虚幻的尊严吗?自己不是一直在追求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诚和直率么?
  从那以后,那位瑞典邻居和他们的孩子,成了我观察的对象。
  终于有一天,他们又被我“捉”到了一个罪证:那天,我从窗子发现,那位妈妈在倒垃圾时,竟然把一件刚买新玩具也扔了出来——这可是不折不扣的浪费。我几乎有些惊喜地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了友人。朋友淡淡地一笑:“只要是他们丢掉了,就一定有他们的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浪费,”我做不齿状,“如果孩子不喜欢,完全可以送给别的孩子,怎么能丢掉呢?”友人不再说什么,拉着我出了门。
  蹲在垃圾箱旁,近距离地观察那个毛绒绒的公仔玩具,我没发现任何问题。不过,当友人用脚去触碰它的时候,竟然发出了杂乱、连续不断的笑声。我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友人告诉我,这是因为,这个玩具的噪声太强烈了,邻居认为这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天,对孩子的呵护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不过,除了呵护,瑞典人也很重视孩子的独立。
  坐在公共汽车上就能够体会到:许多公共汽车上都有供婴幼儿坐的小坐椅。公共汽车的中间部位有专供停放婴儿车的空间和供父母看护小孩子时坐的座位。孩子一般4~5岁以后,就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了。这样做,对孩子而言,可以自由伸展四肢,有助于血液循环和肢体发育,还可以增强独立能力,不撒娇,不依赖成人,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
  与此同时,作为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瑞典人都喜欢把孩子放在户外,让他们滑滑板,荡秋千,每到周末,还会带着孩子到湖边、海边露营,到森林和田野远足。在这样一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接触自然,接触阳光,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健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11:07:43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母亲谈童年教育

美国《女性生活月刊》曾对读者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询问她们的母亲是如何教育她们的,怎样才能做个好妈妈。下面是一些来信的摘录。
  1、读书是关键
  童年时,我记得母亲每天都读书给我听,并常常带我去图书馆。我清晰地记得我头一次读书给母亲听时,她的眼里带着泪花。在我有了女儿爱米后我也一直读书给她听,从她出生的那一天起,因为婴儿也爱听读书时那有节奏的声音。我的女儿爱米是一个好动的孩子,一会儿也坐不下来。但是在她两岁半时,她每天夜里都要带上20本书放在自己的床边。当她能够复述我给她讲的《棕熊》时,我的眼里也涌出了泪水。
  2、在公众面前不要批评孩子
  无论我做了什么错事,我的继母绝不在别人面前让我难堪,无论她们是陌生人、家里人,还是朋友们。她总是根据当时的情形,等我们回到了家或是把我带到一边再去说我。……>>>“亲亲小妈”12句禁语
  3、父母保持一致
  当我是孩子时我从没有跟父母中的一个好而反对另一方的机会。妈妈爸爸总是一伙的,她们总是相互支持。比如说,她们两个共同决定我该参加哪个聚会或是我在外面能呆到多晚。一次我不想修完我的芭蕾课,她们在一起讨论,在没有决定前则说我必须完成这个学期的课程。她们观点的一致,让我感到她们的决定是很有道理的。
  4、学会知足
  我的母亲常常这样提醒我:“总会有人比你强,也会有人比你差。要庆幸你现在拥有的一切。”
  我在一家医院的特殊护理部门工作,护理对象都是病得很重的婴儿,因此我特别为我4个儿子的健康所庆幸。这种观点也让人变得更友善。
  5、使用神奇的接触
  当妈妈同我聊天或是当我问她问题时,妈妈总是抚摸我的胳膊、手、肩和头,她时而将我额前的刘海梳梳,时而将我的头发拢在我的耳后。这些动作让我们这些孩子感到被珍视。现在我养育了两个孩子,当她们在我身边走过时,我都要去抚摸一下她们。……>>>孩子需要多抚摸
  6、不要抱怨
  我知道我父母比任何人都努力地工作,以养育我们4个女儿和送我们上大学,但我从来没有听她们说过疲倦或是要我们给她们回报。
  妈妈现在身体不太健康,但她从不把她的健康问题归咎于其她人。
  7、坚持做你认为好的事
  作为一个母亲,她通常知道什么对她的孩子是最好的,就算它不合时宜她也坚持。比如说,我的母亲用母乳喂养了她的3个孩子,这在当时并不时髦。人们说母乳营养不够,但是她不为所动。我赞成她的态度,她坚持做了自己认为最好的事。
  8、停止指手画脚的评论
  我母亲经常说:“不要急于评论其她母亲是如何养育孩子的,免得在最后你发现也许你还没有她们做得好。”对于一个家庭正确的东西对另一个家庭也许是行不通的。因为孩子们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个性,父母也有不同的要求与习惯。只要不存在虐待与冷淡孩子,我们就不要去絮絮叨叨地评价别人家的教养方式。
  9、同每一个孩子约会
  虽然我的母亲为了养育我们5个孩子而非常忙碌,但她总要花上一定时间单独和我们中每一个孩子在一起。我现在也有了3个孩子,我也像我妈妈那样找出时间同她们中的每一个单独在一起——不论是在餐厅里等快餐时还是在电影院等待电影开演时。看来这还真的起作用:我的每个孩子都把我当成她的朋友与妈妈,就连我那19岁的儿子也毫不感到困难地拥抱我。
  10、不要老是坐在电视机旁
  我母亲限制我看电视的时间和电视节目的种类。她常常说童年时光很珍贵,很美好,不要只坐在那“方盒子”前。因此我的童年不仅有电视卡通,还有野外早餐、攀登翠绿的山岗、玩耍和交谈。
  现在我也是一个母亲了,我继承了这种很少看电视与录像的教养方式,结果是我和我的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唱歌、烹任、交谈与去图书馆。我们家也更安静,没有电视吵吵闹闹的声音。我的孩子们被“强迫”通过看书读报去发展她们的想像力。……>>>不要让孩子在电视机前玩耍
  11、充分享受二人品茶的欢乐
  和孩子一起饮茶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以前当我神情忧伤地从学校回到家,我妈妈总是彻上一壶茶,然后我们边喝边聊。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没有电视的打扰。在这安静的时刻,我乐于说出心里的任何想法、看法,甚至小秘密。无论是她给我劝告还是只让我去诉说,这都能使我慢慢平静下来。我们现在还保持着这种方式:无论何时,当我看到妈妈有些神伤时,我都会彻上一壶热茶。现在每当我的两个孪生小女儿与我谈论她们的问题时,也都将有一壶好茶陪伴着我们。
  12、共享家庭的快乐与共同分担痛苦
  我是在一个奶牛场长大的,我的家人都在一起工作,我们共享彼此的快乐与分担彼此的痛苦。我的父母对我们说,家庭是一个城堡,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越长,我们就越是息息相关。这一点当我的哥哥10年前死于车祸时显得尤其重要,当时我们彼此安慰。……>>>家庭教育的三应三忌
  13、庆幸孩子们的差异
  我的母亲并不对我们强求一致,现在我试着对我的孩子做得更好一些。我母亲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与兴趣,绝不能统一要求孩子们,应该让她们成为她们自己,帮助她们去发展她们的潜能,无论她们选择了什么道路。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平等并不意味着给你的孩子们绝对相同的东西,而是给每一个孩子她所需要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11:09:26 | 只看该作者

【转载】来自澳大利亚育儿生活体会

我的女儿grace出生在澳大利亚,从怀孕、生育到育儿,对我这个具有东方文化背景,却生活在西方的妈妈来说,有一些特殊的感受和体会。
  运动、学习 孕期的必修课
  怀孕期间,护士希望我能定期做检查,养成天天散步的习惯,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另外还按排了一个与丈夫共同参加的产前训练班,为期3周,每周1次,包括:如何应付临产前的征兆;教你在临产时如何呼吸、应采取什么最舒适的姿势,选择哪些对你最有效的止痛或麻醉方法;以及丈夫在妻子临产时如何照顾妻子、怎样给妻子最有效的帮助,如紧握双手,从后面支撑住妻子,或可选择同妻子一起在水中分娩等等。
  医生、产房 家一样的感觉
  在澳大利亚提倡自然分娩,除非胎儿位置不好或生产不顺利,要不然绝对不允许剖腹产。这里的医院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每个产妇都有自己独立的产房,里面包括洗手间、冲凉房和沙发,有如在家的感觉。在待产及生产中,医生和护士自始至终都是态度亲切和蔼,关怀备至,这多少缓解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自然分娩,妈妈应拿出勇气
  等待生产虽然漫长痛苦,但生产还算顺利,孩子刚生下来脐带都未剪就在啼哭声中被放到我胸前,让我先尽情享受做母亲的喜悦。感觉虽很好,但马上就又被拿走了,去清洁、量体重,而我就直接被推进了冲凉房,我也只好照样洗头洗澡。之后的几天感觉都很舒适,医院提供一切母婴所需的物品并有专人辅导育儿知识。
  让宝宝哭 护士的“狠”招
  出院后的1个月里,每星期小区的护士都要来家里一次,帮助测量婴儿的体重,检查妈咪身体的恢复状况。当时我的baby经常啼哭,睡眠时间不长,护士就主张我在检查她一切正常却还哭的情况下,戴上耳机或去洗个热水澡,做到充耳不闻,任由她哭。刚开始我做不到,不忍心看到baby哭得声嘶力竭的样子。可我还是屈服了,又按护士的方法多试了几次,果然灵验,只要我坚持住,baby最后都以自己睡着告终。
  护士还要我多吃蔬菜和水果,对于冷食毫不顾忌,而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妈妈,尤其是我,绝不敢苟同,在饮食上还是遵循中国的传统,毕竟体质不一样。……>>>婴儿啼哭的9种不同含意
  培养独立个性 中国父母的难关
  澳大利亚人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主张以自然为主,他们不太娇惯子女,有时在我们来看甚至是过于冷漠了。在沙滩上,就算宝宝摔个大马趴,满嘴沙子,他们也全当没看见。
  澳大利亚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这是很多中国父母所欠缺的。虽然我们生活在澳大利亚,对于孩子的教育却不太容易“入乡随俗”,有时过于娇宠,有时又过于严厉。宝宝1岁半时,我一狠心把她送进了幼儿园,结果情况有了极大的转变,宝宝生活起居正常了许多,渐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人也变乖了,不那么任性了。……>>>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中国父母的矛盾心理
  宝宝逐渐在长大,如何教育她成为我们越来越重要的话题。在澳大利亚的幼儿园基本上学不到东西,他们主张一切听其自然,一切以孩子天性出发,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不主张填鸭式教育。这里的小学教育程度与中国相差甚远,中国的小学主张基础知识扎实,而澳大利亚的小学课程很浅,以户外活动、手工制作居多,几乎没有家庭作业。……>>>教育:给孩子想像的空间
  现在我的宝宝已经3岁了,只会写一些英文字母,在幼儿园,老师就教唱歌、画画、讲故事,其余的时间就是玩沙子。我现在也很矛盾,不知是秉承中国式教育还是接受西方式教育,也许还是把她送回国读读中文再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5-12 17:57:5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启发,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无为而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5-14 14:10:3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育儿经验,谢谢分享,受益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5-14 16:37:2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育儿经验,谢谢分享,受益不少, 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1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23:31 , Processed in 0.08427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