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816|回复: 9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婴儿大小便训练 转贴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0 08:3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书店的时候就看见这本书,当即速读了一遍,后来在网上看见有连载,可惜不是很全,但是主要的部分都在啦。待产在家,有空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啦。这个网上教育1岁后的帖子较多,0-1岁好像还很欠缺,大家努力啊!


前言

大约12年前,我在一次常规的婴儿健康调查中,得到一个经验,它改变了我对婴幼儿大小便训练的看法。我向一位母亲询问了关于她可爱的女婴的生长情况。“她很好,”这位母亲答道,“她喃喃低语,随着我的声音转头;伸出手来抓东西;她可以高高举起头来微笑或大笑。她是一个快乐健康的孩子。”她停顿了一下说:“她经过大小便训练。”“请原谅。”我答道,“您的意思是……?”

这位母亲耐心地向我解释:“她使用便盆,她在便盆上大小便。”天啊,她仅仅是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我知道这么小的婴儿被扶着才可以坐起,所以我怎么也想象不到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居然能坐在便盆上。

这位母亲用塑料痰盂进行演示。她拿开婴儿的尿布,把孩子的小屁股放在痰盂的边缘,轻轻地发出“嘘嘘”声。没过几秒钟,孩子便开始往痰盂里尿了。母亲用纸巾轻轻擦了孩子的小屁股并换了干尿布,然后和蔼地解释道,在孩子15天时,她就开始将孩子放在便盆边缘进行大小便训练。现在孩子4个月了,每天仅用一块尿布。

从这之后,我开始认为婴儿还在襁褓中时,就应训练她们使用婴幼儿专用便盆。许多父母都可以回忆起这样的经历:拿掉脏尿布,擦干净婴儿的屁股,然后给他换上一块干净的,可是孩子很快又会在上面大小便,好象他只有等到换了新尿布后才会再次大小便一样。

对!正是这样!对于襁褓中的婴儿,我们要从他们刚出生的头几分钟就开始进行大小便训练。我们聪明伶俐的新生儿很快就意识到,如果他们在没垫尿布的情况下随意大小便,我们会不高兴。用不了几个月他们就会知道,他们需要在尿布上大小便以免其家人或保姆不愉快。

如果我们将大小便训练仅仅看作是婴幼儿所学的一项技能,又何尝不可呢?就像学习浴盆是用于洗澡的,高椅子是用于吃饭的,汽车座位是用于旅行的一样。我们不会等到孩子告知我们他们准备洗澡或乘汽车时,才教给他们这些。我们教授他们的这些技能,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会对浴盆、汽车座位、高椅子小题大做,那我们为什么对便盆如此大惊小怪呢?为何非要等孩子到了更艰难的学步期,才教给他们这项新的技能—使用便盆,而这时他们已更喜欢熟悉的食品、熟悉的人们和熟悉的地方了。我们为什么非要强迫自己的孩子被大小便所包围?这是连老鼠、小狗或小猫都不能容忍的!如果把大小便训练看作是一种像爬、坐、走路一样的技能,那么我们应该让婴儿像练习翻身和爬一样,给他们练习大小便的机会。在大约5~9个月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具备控制肌肉的生理功能,其中包括像控制大小便这样的活动。这一时期也是婴儿可以在没人搀扶的情况下坐起的时候。之后的关键问题是完善这项技能,这是需要大量练习的。这不是魔术,不是心理作用,也不是小把戏,它只是婴儿需要机会去练习的一项技能而已。

本书的作者给婴幼儿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契机,让他们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就开始教授大小便的技能。婴幼儿每天都准备着学习新东西,您可以随时生活经验教授给您的宝贝。训练不听话的学步期婴幼儿不是令人头疼的“大工程”,恰恰相反,它是一件生活乐事。21世纪的父母和孩子们,祝你们好运!

——布莱拉·佳博莱豪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0 08:33:17 | 只看该作者

续1

序言  
2003年,我的第一本关于训练婴幼儿大小便的书出版了。之后,几乎处于绝望中的父母们的电子邮件如潮水般涌来。他们都惊人相似的经历,都是在孩子三岁左右才开始对他们进行大小便训练,而且不会引导他们学习,训练总是停滞不前。等孩子到了四五岁,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 •孩子们总是说不需要便盆。
? •孩子们会用便盆小便或大便,但不会同时使用。
? •孩子们坚持站着排便。
? •孩子们不介意自己被尿湿的衣服又臭又脏。
? •孩子们长时间坐在便盆上便不出来,起来之后很快会便在裤子里。
? •孩子们虽然经过基本训练,但还是会尿床。

我开始搜索医学杂志以寻求解决办法。我惊奇地发现,婴幼儿大小便训练之所以进展缓慢,大小便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与以下几方面有关:在孩子2岁后才开始训练;使用一次性尿布;不能规律地让孩子使用便盆。我很奇怪,为什么儿科医师主张孩子2岁后再对其进行大小便训练?为什么不告诉父母们使用一次性尿布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关于婴幼儿大小便训练的图书与文章的作者总是让父母们采取放纵的态度,任由着孩子摆布?

……即使是婴儿也能接受大小便训练,学步期婴幼儿更容易学习坐便,早期坐便训练对于膀胱健康是重要的……作为合格父母,应该保持一种亲切和蔼、坚持不懈的态度,同时也能够适时终止训练。一旦掌握了这项技能,孩子们便会欣然接受其他技能训练,这样做有利于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延迟训练的原因
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在大小便训练中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何时开始,答案可能令您吃惊:开始训练的最佳时间就是现在!

大多数父母都不相信提前对孩子进行大小便训练是有利的,他们也不相信现在就是开始训练的最佳时期。的确,大多数书籍和文章都极力主张父母等待、等待、再等待。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次性尿布行业已拥有几十亿美元的资产,其婴幼儿顾问极力主张晚一些进行大小便训练会更好。此后不久,很多儿科医生和婴幼儿专家响应这一建议,等孩子到2岁以后才开始训练。专家们告诉父母,早期练习会造成心理伤害,并会惹来长期的麻烦。家长们深信不疑,他们认为早期训练的确有害。

延迟训练曾给商家和父母都带来利益,但同时它也将一个本是很自然的学习过程变成无数家庭紧张、无助、代价沉重的噩梦。1961年,有90%的儿童都是在2岁半完成大小便训练的,那时一次性尿布还没有像洪水般涌入市场。到了1998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2%。根据《儿科救护学》发表的一份研究,到2001年,孩子们只有到35个月(女孩)和39个月(男孩)时才完成大小便训练。

延迟训练的原因

20世纪40年代,自动洗衣机的出现结束了繁重的洗尿布工作。在发达国家,训练婴幼儿大小便的任务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由于洗尿布不再像过去那样麻烦,所以父母们就会等到孩子可以自行坐起时才教他们使用便盆,但仍要求他们在1岁半到2岁之间完成大小便训练。

1946年,斯波克•本嘉宁医生编写了《婴幼儿手册》第一版,之后它成为下一代美国父母养育孩子的法宝。书中所宣扬的自由的、以孩子为中心的观点震动了全美。他主张等孩子到了7-9个月时再进行大小便训练。

1961年,布罗科特•盖姆鲍公司开始试销售第一批一次性尿布,并聘请了一位儿科医生支持他们。与公司签约的是布拉塞尔逊•百利,他大吹特吹一次性尿布的优点,还建议父母等孩子在身体、精神、感情上都准备就绪时再开始训练其大小便。这位教授摇身一变成了广告明星,他说:“等孩子更成熟、更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时再学习大小便才是捷径,才可以少走弯路。这样,父母们不仅能达到最终目标,还能避免许多令人头疼的事,这些事往往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发生了。此外,还能避免长期因尿床惹来的麻烦。”布拉塞尔逊这种所谓“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其核心就是:孩子想何时学就何时学,而且,尽管他们起初满怀兴趣,如果一旦厌烦了学习或是改变了主意,那就由着他们立刻结束。

小贴士

一次性尿布会消除潮湿感,所以孩子们不会告知父母他们觉得潮湿难受,要换尿布,因此也就阻碍了大小便训练。一般说来,放弃一次性尿布可以提前一年完成大小便训练。


延迟训练的危害
父母们担心早期大小便训练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再加上使用一次性尿布又那么便捷,所以他们较晚才开始对孩子进行大小便训练。当孩子们最终摆脱了纸尿布以后,一些孩子在短期内可完成训练,但大多数在经过长期、痛苦的训练之后,仍远远不能达到目标。

当坐在崭新的、带光泽的新便盆上的新奇感逐渐消失后,许多小家伙就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上面了。在2岁至3岁之间进行大小便训练会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而且,要是家长强迫孩子的话,会使大小便训练无法进行。

在幼儿园里,未经训练的孩子会遭到同龄人强烈反感。当他们被羞辱或被远离之后,许多孩子发誓尽快完成训练。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都不能做到。如果孩子直到3岁左右才开始练习的话,他们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麻烦:

多年以来忽略了与排泄有关的感觉,许多小孩似乎很难认识他们自己。

多年以来习惯了边走路边在尿布上大小便,许多孩子在坐便时不会用力。

在3岁或3岁以上的儿童中,有一多半都有偶尔的或慢性便秘的毛病。在大小便训练中只要发生一次便秘,他们就会抵触、拒绝这项训练,并引发慢性便秘。

小贴士

至少每隔2小时就给孩子换一次尿布,一旦孩子习惯了脏兮兮的尿布的气味和它潮湿的感觉,他们就不太愿意学习如何使用便盆了。家长们应留出一段时间不给孩子垫尿布,这样他们就会学习最基本的常识:大小便都是从他们自身排出的。要是小孩连续24小时都垫尿布,那他们就对这些常识无从了解。

如果对于父母来说,应对垫尿布的幼儿园的孩子是件难事的话,那么那些要连着好几年都必须垫尿布的孩子才是最受罪的。电视广告总是误导父母,而事实恰恰相反,一次性尿布不能使孩子保持“清洁、干燥”,只会让他们污秽而干燥。曾有7%的孩子起过尿布疹,这强有力地证明了父母们对孩子的忽视。让孩子们连续几年被自己的大小便包裹着,显然对其健康非常有害。事实上,近年来流行于托儿所的大多数疾病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是大小便污染造成的,鞭毛虫和轮状病毒也是通过人的大小便传播的。

小贴士

学步期的婴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看见什么,就学着做什么。如果孩子有一个接受过大小便训练同伴,那么他会较早使用便盆。如果大一些的孩子都不愿作榜样的话,那就让孩子看您是怎样大小便的。如果您觉得尴尬的话,就想象一下您要是从垫尿布的苦役中解放出来,将有多美好啊。

用于制造一次性尿布的化学物质会从湿尿布中释放出来,再通过皮肤被吸收进人体内。父母在给孩子换尿布时,常常会发现在孩子的外阴部有一滴滴的吸收力强的胶状物。许多家长强烈抗议,一些人称这些尿布会导致敏感期儿童患上哮喘,这些临床报道尚未得到实验研究的证实。然而,确有实验证明一次性尿布会影响气流,比如把一次性尿布放在敞口的盒子里,让实验室小鼠嗅这些尿布的气味,会引起小鼠肺部炎症。瑞典研究者通过检测发现:所有一次性尿布中都含有树脂类合成物,而树脂在敏感儿童中会引发皮炎。

男性不育和男童隐睾发生率的上升都与一次性尿布的广泛使用有关。由于不透气、不散热,睾丸和阴囊的局部温度升高,婴幼儿期这些部位长时间温度过高可能与成年以后发生不育有关。

同样,推迟大小便训练会造成小便次数增多,引起其他的健康问题。如果孩子不接受训练的话,当他们小便时就不会像常人那样用力,这样就不能锻炼其肌肉,不能完全排空膀胱,最终导致慢性炎症或膀胱脱垂。更有甚者,慢性炎症可以导致肾脏纤维化,形成瘢痕。排尿时需要膀胱收缩,而膀胱脱垂则会引起膀胱过度收缩、收缩无力或尿失禁。排尿时盆底肌会自主收缩,并维持一定的感觉和强度,盆底肌对于成年后大小便控制是极其重要的。

小贴士

每当孩子大小便之后,都应给他洗手,也要洗您自己的手。学习卫生常识是大小便训练的基本环节。家长们以为许多消化道疾病和腹泻是由感冒或食物中毒造成的,而事实上是大小便污染造成感染引起的。

晚期训练也给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每年砍伐成千上万的树木以满足全美婴幼儿所需的160亿张一次性尿布。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二噁英(一种致癌物),可引起癌症、神经损害以及其他疾病。欧洲的一个环境组织“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在一些一次性纸尿布中发现了12页,这些有毒的化学合成物常用于一次性尿布中有超强吸收力的胶化物生产。“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要求全世界范围内所有产品都禁止使用12页。人们发现:12页会损伤机体免疫系统,并且对于使用止血塞的女性,会引起中毒综合症。肯德基州默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实验室中暴露于“相当于环境水平”的有机锡类化合物中达1小时,就会抑制自然杀伤细胞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

目前,在埋入地下的垃圾中,一次性尿布排名已达第3位(仅次于报纸和快餐袋、饮料罐)。由于被丢弃的尿布里含有未处理的废物,所以埋入地下的未经处理的大小便简直是天文数字。此外一次性尿布的生产和布尿布的烘干都需要耗费能源,而用于清洗布尿布的化学物品又会污染河流。因此,早期大小便训练对环境肯定是有好处的。

小贴士

学步期儿童在玩耍过程中有了便意,不会停下来去便盆上方便;相反,他们会把尿布当成厕所,或是憋着不方便。尿布是不卫生的,而“憋着”时间太长会使膀胱扩张并增加感染的危险。告诉您的孩子,有便意就要尽快解决,不要不重视或是憋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4-20 08:34:37 | 只看该作者

续2

现在就开始训练

•您是否做好婴儿(0~6个月)训练的准备?在这一时期不使用尿布的话,需要全程工作。如果您认为值得这么做的话,倒是可以试一试。即使是偶尔用到婴儿训练技术,也会改善婴儿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为更愉快的大小便训练打下基础。

•您是否做好婴幼儿(6~18个月)训练的准备?当您的宝贝坐在便盆上时,您必须把日间的其他事情搁在一边,保证孩子舒展、笔直地坐5—10分钟,而不能摇晃、困倦、倾倒。

•您是否做好学步期幼儿(18个月~2岁)训练的准备?您必须向孩子解释清楚,还要每2个小时就让孩子去一趟卫生间,出了问题要及时解决,直到孩子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能独自使用便盆为止。

•您是否做好学龄前幼儿(2岁及2岁以上)训练的准备?您必须向孩子解释清楚并给予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还要不时地提醒,始终做到出了问题及时解决。

一些年轻的家长更愿意提前开始大小便训练,而不使用尿布。一些人可以很容易地直达目标,而另一些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领会,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生活内容。令人欣慰的是,每个人最终都能达到目标。教您的孩子使用便盆就如同教他们其他技能一样,训练时您要愉快,并总是保持潇洒自如,尽量提供练习的机会。这样您的孩子就一定能学会。祝您早日成功!

大小便训练与性

小贴士

您儿时的经历以及在大的文化背景中建立的态度影响着您训练孩子大小便的方式。如果您仔细琢磨一下,就会以一种放松的心态面对婴幼儿大小便训练。您将从一个更合适的角度出发,决定您所要教给孩子的东西,以及如何着手去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对人体的正确认识。

大小便训练与性

尽管幼儿的性器官至少再过12年才能发育到完全成熟,但大多数父母都尽力保证遮避孩子的阴部。要是孩子坚持要把尿布拿开,父母就会精心地给孩子垫好并坚决不答应他们的要求。小孩光着身子时,更容易接触到他们的生殖器,也会更频繁地这样做。父母觉得这很令人头疼,所以坚持让他们穿上衣服。可事实上孩子喜欢光着身子是很正常的。

尿布又大又约束人,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垫尿布。垫上尿布后,孩子的腿被一团布料或纸限制在一个不自然的位置。这您可能会想是为遮羞负出的小小代价。直到孩子最终摆脱尿布,高兴地在家里光着屁股跑来跑去,感觉很舒服时,大多数父母才会考虑到垫尿布可能确实使孩子不自在。

•您的孩子每天至多需要花30分钟大小便和洗澡,没有必要让他在剩下的23个半小时都垫着尿布。

•您的孩子一排泄完就立即拿掉尿布并把它清理干净,等到他快要再次排泄时再给他垫上一块新尿布。

帮助孩子对身体建立正确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尽管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想要做到这一点,但总是会受到传承于上一代的观念的影响。当父母在给女婴洗澡或换尿布,碰到她们的生殖器时会很犹豫;而对于男孩就更小心谨慎了,因为他们的主要生殖器官是暴露在体表的。当把脏兮兮的尿布扔掉以后,一般来说,父母会用力给男孩擦干净,而对于女孩却轻柔得多。在擦拭时,父母会更多地碰到男孩的阴茎,而较少碰到女孩的阴道口和阴蒂。研究表明,这种区别会延续整个儿童期。于是许多关于人类性方面的专家认为,这种差异可以解释为何女孩比较缺乏自信,也很难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良好的感觉。

父母不能使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建立正确的态度,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用尿布裹着自己的孩子们,只有在换尿布或给孩子洗澡时才去接触其阴部。这就会提示孩子“这个部位只有在清洗时才能被接触”。学步期婴幼儿在大小便训练中遇到麻烦时,即使您尽力不让他感到羞耻,但用尿布裹着孩子的阴部也会让他感到这个部位是特殊的。

小心谨慎地将您孩子的屁股遮掩得严严实实,这样做会传达出一种比语言更具影响力的信息。在大小便训练过程中,一些大一点的学步期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表现出强烈的羞愧感。他们躲在角落里或藏在椅子后面,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包括他们的父母看见大小便。一些孩子太窘迫了,甚至他们有排便的需要时都憋着不去方便。即使他们从未受过指责,从未因排泄而遭羞辱或从未出过什么麻烦,也会感到难堪。

父母在上厕所时被孩子看到会感到很尴尬,所以他们会关紧卫生间的门,但这样他们就传达出对于排便的否定态度。由于孩子缺乏可模仿的对象,大小便训练就延缓了。研究表明,第一胎明显比以后出生的孩子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大小便,因为以后出生的孩子可以向他们的哥哥或姐姐学习。即使家长给孩子做示范,让他们进卫生间观看,他们的不安也会让比较敏感的孩子感到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到了四岁,大多数孩子都会有这种感觉,他们交流大小便趣事时会紧张地傻笑。

总是把您孩子的阴部裹得严严实实、只有在换尿布或洗澡时才碰到他们的生殖器、批评学步期婴幼儿光着屁股在家里跑来跑去,所有这一切都会表达出对孩子身体的拒绝,也会流露出这一部位是可耻的这种观念。为了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态度,请在孩子排泄完毕时,将遮盖孩子生殖器的尿布脱去,给他清洗干净,再留出一段时间让他裸露着,而不要去指责他。减少垫尿布的时间可以增加孩子的舒适感,促进其腿部运动,减少尿布中所含化合物的刺激,还能给孩子了解其身体的机会。

小贴士

当您上厕所时,打开卫生间的门,这样孩子就不会担心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或是认为有什么对他来说很可怕的事情而不能让他看到。大一些的学步期和学龄前儿童需要有人示范怎样使用卫生间。您上厕所时,请把孩子也叫进来,让他通过观察来学习使用卫生间。

事实上,大小便训练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心灵上的伤害。教他们使用便盆就像教他们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需要向他们示范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大多数学步期婴幼儿需要受到限制,以保证训练时他们把其他事情放在一边。而且,出了问题后,家长的不悦不仅不会给孩子未来的生活留下阴影,相反还能教育他们懂得清洁的重要性。但严厉的训练是不必要的,确实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打击进而不愿进行大小便训练。大小便训练确实没什么特殊的。


大小便训练中的行为心理学


儿科医生认为,使孩子生活规律对于调节他们的各系统是很重要的。他们强烈要求父母们保证孩子的一切活动都准时进行——包括吃饭、睡觉,甚至拥抱他们也需要准时。作息规律更便于父母照顾孩子,这样当时机成熟时,也有利于大小便训练的进行。

众所周知,3个月大的婴儿可以延迟一小段时间再大便或小便,这样父母就明白小孩具有大小便训练中所需的心理控制能力。行为心理学证明了家长所用的大小便训练技巧可以奏效。在20世纪早期进行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其实父母们是通过调节孩子肌肉对刺激的自动反应来教孩子放松肌肉、排出废物的。眯着眼看即将爆破的气球就是这种调节的一个实例。为了防止突然的爆破,眼肌紧张,致使眼睛半闭着。在看过几个气球爆破之后,再看到有人拿着一根细长的针靠近气球时,眼睛便反射性地紧张,这时眼肌就得到了训练。这可以帮助父母更有效地训练孩子大小便。

研究表明,您可以在孩子的括约肌开放、废物排出时,不断地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以调节孩子的括约肌。一旦受到调节,当您再次发出这种声音时,孩子的括约肌就会自动开放,废物就从膀胱、肠道中排泄出来了。

运用这些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加速训练孩子大小便的进程,关键是要把整个学习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对于学步期婴幼儿来说,第一步就是让他在便盆上坐2秒钟,对此给予奖励;直到他完全掌握了第一步,在被要求之后能持续地坐上2秒钟为止,再进入下一阶段,这一阶段可能就要求在便盆上坐5秒钟了。

小贴士

如果您感觉孩子故意拒绝坐在便盆上,故意随意便溺,把衣服搞得又湿又脏的,您应该考虑是否曾经以某种方式纵容过这些问题行为。一些孩子发现,做出引起家长反感的事要比做不受关注的事更能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惩罚孩子会给他造成逆反心理,反而会更促使他做错事。应关注孩子的良好行为,并且一定要提出表扬。



引导还是纵容


在把孩子当作朋友的养育观念的新时代里,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开心那么他们就会身心健康。为了让他们开心,父母甚至纵容他们。无论孩子想要整天吃零食,还是久坐不动,亦或整夜不睡觉,父母都会统统满足他们。这种教养方法无疑使大小便训练更加困难,这是因为:

•准时吃饭可以帮孩子建立一种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利于肠道健康,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大小便训练。

•每天锻炼可以加强排便的规律性,减轻便秘问题。

•足够的睡眠可以减轻烦躁不安,这有利于孩子服从家长的要求。

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方式包括较晚开始大小便训练,也包括采纳“不干涉”的方法,这会造成以下身体健康问题:

•膀胱感染

•膀胱

•尿频

•尿床

推迟进行大小便训练会引起其他问题:

•缺乏自信心

•受到社会排挤

•行为障碍

事实上,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方式并不适合孩子。家长也是人,也有感情,如果他们对孩子不管束,那他们将不知道怎样和孩子相处。许多父母不断地唠叨,让孩子使用便盆,假如孩子不听他们的话,他们会很生气;但若是因此发生了什么意外,他们又会很沮丧。孩子们要是知道他们惹怒了父母,就会丧失自信,并有挫败感。但与此同时他们并没有培养自律性以正确行事。结果,这种恶性循环使大小便训练对每个人来说都成了一个负担。压力会损害免疫系统,并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所以这种纵容的方法并不能帮助孩子学习大小便!

小贴士

对待学步期婴幼儿,在吃零食、睡觉时间和游戏时间这些问题上都应严加管束。这样可以保证他的健康,也有利于他服从您的要求。比如,如果孩子要吃糖果的话,就给他蔬菜或奶酪作替代。应该训练您的坚持力,直到您掌握了这种“精神折磨”法,对您孩子的愤怒视而不见,但千万不要在孩子平静下来时递给他一个小甜点。不要因为害怕再出现这种不愉快的场面而不去坚持。如果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孩子暴怒,那也只能如此。但一般说来,到第三次时就没问题了。


走出一次性尿布的误区


一次性尿布的产业化生产就像其他革命化的商品一样冲击了大小便训练。生产厂商声称,他们的这一科技产品不仅具备纯天然的特性,甚至还要略胜一筹;他们称天然的方法很快就显得过时了,而且不健康。但随着母乳喂养卷土重来,医学团体对一次性尿布的作用提出怀疑。婴儿在医院时就被这种尿布裹着,父母回家还要拿一大堆。父母并不知道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婴儿的排泄问题。

因为一次性尿布减轻了潮湿感,所以它把大小便训练的完成也向后推迟了大约1年的时间。而且一次性尿布似乎会使婴儿臀部的感觉迟钝。布莱塞尔顿建议:不要突然给孩子取掉尿布——以防吓着他们。大多数医生仍然相信使用一次性尿布可以减轻妈妈的负担,保持婴儿干净,而且对于维持环境清洁是很必要的。但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中哪一点是正确的。

研究大气污染的专家已经就二氧化物——一种纸制品生产过程中有害的副产品向人们发出警告。每年全美要产生4.5亿张含有未经处理的排泄物的尿布,全国的城市管理人员都在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努力。政府将通过法律以制裁危险污染物向空气和水中的排放,更多的家长也愿意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牺牲。

在时间比金钱更重要的时代里,广告鼓吹使用一次性尿布可以节省时间,这让家长们更坚信它的价值。但使用一次性尿布真的能节省时间吗?仔细想一想,一个新生儿每天需要换10-11片尿布,到他2岁时每天需要7-8片,再以后每天需要5-6片。从出生到2岁半,每个孩子平均需要用5600张尿布。一般来说,使用一次性尿布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多花1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大小便训练。

发表于美国儿科协会的官方杂志——《儿科学》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揭示了大量令人惊讶的发现。专家认为,婴儿具有延迟排便的能力,在2-3个月时就可以根据提示使用便盆。西北大学医学院的泌尿科专家马克斯•梅塞尔,也是芝加哥儿童纪念碑医院的泌尿科医生,曾在1993年《现代儿科学疑问》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孩子在婴儿末期,可以感受到膀胱充盈,并能调节肌肉以推迟小便。提摩斯•舒姆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在21个月大的时候具有心理活动,此时就可以完成训练了。大多数学步期婴幼儿能独立脱掉裤子,并掌握便盆的作用机理。为了让您的孩子在那时完成训练,您需要提前开始进行。

培养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对人们来说无疑是有益的:

•大小便训练对个人卫生和清洁是必要的。

•大小便训练有利于膀胱健康。

•大小便训练有利于预防感染。

•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大小便训练是基本的自理技能——是成长和日益独立的漫长道路上关键的一步。

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在决定如何开始,何时开始之前,应权衡利弊以决定是否进行早期训练。

欲知如何做,就请您继续关注本书,后面的章节会讲到。

影响训练进程的因素

小贴士

情绪紧张会引起膀胱突然收缩而排出尿液,因此人们会说“我吓得都尿裤子了”、“我笑得太厉害,都尿裤子了”。同样,咳嗽和大笑造成的压力突变也会引起膀胱收缩。如果您的孩子坐在便盆上,虽然膀胱充盈得很厉害,但没有足够放松,便不出来,那就轻轻地挠挠他,他就会便出来了。

人们已经知道,一些因素会拖延个别孩子的学习进程。在大小便训练过程中造成的精神创伤,会使孩子对训练产生抵抗情绪,从而导致退步。比如,一个婴儿正坐在便盆上,突然一声巨响吓他一跳;孩子从便盆上狠狠摔下,当他再次被放在便盆上时就会很害怕;再比如,孩子正坐在马桶上大便,突然有凉水冲了出来,这也会吓着他。即使是学龄前儿童也不能很好地区分幻觉和现实,一个有关上厕所的恶梦会使他产生抗拒心理而逃避训练。

便秘是导致大小便训练停滞不前的一个普遍原因。大多数大一些的学步期婴幼儿都受到偶尔或慢性便秘的困扰。许多孩子都把这种痛苦与便盆联系在一起而不愿在上面大便。在他们小便完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还是解不出大便不出来,还有些孩子干脆既不大便也不小便。这样,训练就会拖延一段时间。这时不要认为您的孩子是错的,请把便盆收起来,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忘记这些精神上的打击再开始训练,这样有利于推动整个训练的进程。

孩子夜间不尿床将有多好!据大小便训练研究员阿奇罗•库弛的研究,在1岁大的孩子中,约有3%不经过任何训练就能做到晚上不尿床。许多学步期婴幼儿经过大小便训练,在白天不尿床之后,很快他们就能做到夜间也不尿床。库弛发现,如果父母等孩子到了学步晚期的年龄再开始大小便训练的话,他们需要花14周的时间才能做到夜间不尿床,多达20%的孩子到5岁时才不再尿床,还有极少数孩子上了小学还存在尿床的现象。

一些身体方面的异常可能引起排泄障碍。比如,盆底肌无力会造成无法储存尿液或粪便,导致失禁;由于逼肌功能不全而无法排空膀胱,造成尿频;慢性盆底肌紧张引起排尿和排便困难,还有可能引发疼痛;由于精神创伤、感染或先天畸形造成盆底肌功能不全时,会出现尿线无力、尿线中断等症状;排便时用力过度或长时间憋着不排便也可造成排便问题;性滥交会损伤盆底肌,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同时它也是造成慢性排便问题和遗尿的一个危险因素。在遭受到强暴的儿童中,大约25%都存在尿床现象。其他引起遗尿的原因将在第十章讲到。另外,严重的肠道疾患详见附录。

小贴士

便秘在2岁以上的儿童中更为常见,但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们知道,排便疼痛会导致拒绝排便以及抑制排便(也就是“精神性便秘”)。在大小便训练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以确保排便顺利。附录中将讨论到大量引起便秘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如果便秘持续存在,请到医院就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0 08:35:59 | 只看该作者

后面还有

希望对各位辛苦的妈妈们有帮助啊,及早训练,对孩子有利,也可以是父母解脱出来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4-20 22:43:3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家宝宝快七个月了,很早晚上就不尿床了,白天的表现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4-24 17:02:2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应该好好学习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08:04:23 | 只看该作者
时间的掌握对于大小便训练尽快开始、平稳结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孩子在大小便训练过程中第一次成功可能是个“快乐的巧合”:您刚把孩子抱到便盆上,他恰好就排泄了。为了使孩子进步,您和其他看护员需要准时将孩子抱到便盆上,这样他才会规律地使用便盆。要想早点结束训练,您必须得等到孩子能正确做出决定时再问他是否需要上厕所。除非孩子确定要排便了,否则家长必须把握时间。

您的任务是在恰当的时候把孩子抱到便盆上、带他坐到便盆上或是把他领到卫生间。要正确的掌握时间,有以下3种方法:

1.认识孩子将要排便时的身体变化。
2.了解孩子的排泄方式。
3.对孩子体内的变化要有直觉。

比起大一些的孩子,更容易搞清婴儿是否将要排便了。4个月以上的孩子要排尿的迹象即使有的话也很微弱:一些孩子表现出有所迟疑;另一些孩子站在那里,两腿稍稍分开,看着地面;通常男孩在排尿前都有轻微的勃起。

学习辨认婴儿何时将要排便,就像学习辨认他在饥饿时会嚎啕大哭一样。婴儿似乎总是通过烦躁不安或睡醒来提示他们需要大小便了。家庭医生萨拉•布克勒在训练自己的孩子大小便时,发现婴儿在大小便前是会发出信号的,这与医学院校讲授的恰恰相反。布克勒认为,如果家长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没有响应的话,久而久之,孩子的感觉器官不再灵敏,孩子也不会再发出信号表示要下床排便了——这就如同孩子饱受饥饿却没人响应时就不再要东西吃一样。关于婴儿大小便训练的作家认为,如果到孩子4个月大时,父母对其信号仍没反应的话,孩子就不再传达这样的信息了。

要学会辨认孩子发出的信号,就应取掉他的尿布,花时间去观察。预示排便的信号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摇动、皱眉、伸腿、脸红,发出“啊啊”声、呼吸突然加重或是其他变化,有些婴儿还会哭。在孩子大小便前,可能出现一种信号。如果把孩子放在胸前,您会更容易感受到他轻微的活动,比如小小的抖动或抽动。要把您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在孩子排便完之后,再翻回头来看看哪些动作是与大小便相关的。通过不断地观察,您就会找到孩子大小便的特有信号。

排便前预兆:

? 声音:哼哼声、呻吟、哭泣、啊啊声、深吸气、叹气
? 动作:摆动、发抖、扭头、皱眉、弓背、踢腿、猛拽、越来越烦躁不安
? 其他:出汗、脸红、肌肉紧张、排气、打哈欠、呼吸和心跳的改变

小贴士

在婴儿大小便训练普及的国家,有经验的女友或亲戚会帮助新妈妈们学习如何观察婴儿排便前发出的信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08:05:12 | 只看该作者
学会观察

要学习辨认婴儿的排便信号,了解婴幼儿的排便方式,您需要把孩子的尿布取掉,至少观察一天。取掉尿布观察孩子可能会把自己搞得肮脏不堪,所以要给孩子垫块毛巾或铺个尿布。要是男孩的话,还需要在旁边再放一块布,他撒尿时就赶紧盖上以免溅得到处都是。让孩子安静地呆在家里不要乱跑。不要马拉松式地整整观察一天,分段观察将更容易些。您可以选择某天的早上,另一天的中午,再一天的晚上进行观察。计划一些您可以一次性做完的事情。

万一孩子突然尿得到处都是,此时一定要注意您的反应,不要惊慌。尤其是在观察婴幼儿时更应注意。大声喊叫或突然做动作会惊吓孩子。孩子一旦受了惊,肌肉就会紧张,括约肌也会紧张,所以有时会突然停止排便。如果在取掉尿布以后这样惊吓孩子,那么父母们就在不知不觉中提示孩子,屁股底下没垫东西时是不能排便的。一旦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只要孩子没垫尿布或是没穿内裤,他们的肌肉就会紧张,从而无法排便,这给大小便训练造成了麻烦。许多婴幼儿虽然已憋了一肚子尿,但坐在便盆上好半天还是尿不出来。这时一取走便盆,给他们垫上尿布,穿上裤子他们的盆底肌就会松弛,括约肌开放,这就麻烦了。附录A中介绍了逆转括约肌障碍的方法。

观察光着屁股的孩子以了解其排便方式是份苦差,但通过这段观察期,孩子受益匪浅。许多孩子从未见过自己是如何大小便的,而让孩子观察自己大小便有利于他们对排泄过程加深了解,也有利于他们明白大小便训练的目的:学会把大小便排在便盆里而不是尿布上。您可以把便盆放在附近,当孩子要排便时就让他坐下,尝试着去使用它。如果他们以前从没看过自己是如何排便的,他们往往会对此入迷得顾不上其他事情。

小贴士

观察学步期婴幼儿以了解其排便前的信号和排便方式时,应把便盆放在附近,在孩子看过几次自己的排泄过程之后,再小便时就让他自己走到便盆旁,坐上去小便。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就把便盆放在他屁股底下接一些尿,这样他就可以明白大小便训练的目的是把尿接在便盆里。


掌握时间


掌握孩子大小便的时间及方式可以帮助您预测他的排便需要。取掉孩子的尿布对他进行观察时,将他的饮食时间记录在案,并追踪其大小便时间,然后计算出饮食和排便之间的间隔时间。同时记录孩子在不进食的情况下排便的频率,以及孩子睡醒时是否有尿床现象。

详细地记录孩子的饮食及其时间可以帮您搞清哪种食物或饮料会引起不适。孩子如果对某些特定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过敏的话,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膀胱、肠道的损伤,结果引起便秘、腹泻或尿频。同时,对食品或食品添加剂过敏也会导致行为异常,如行为古怪或多动症,这使大小便训练更加困难。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确切的排泄方式,一些孩子的规律性非常差。但是,一般说来婴儿总是在进食过程中,或刚进食完之后就会排泄。其实,在他们进食后的1个小时之内有可能排泄数次。如果您的孩子每天大便的时间都较为固定,排尿也通常在饮水后10~15分钟进行,那对他进行大小便训练就有规律可循。但要注意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排便方式也在变化。

当您让孩子使用便盆大小便时,要记录每次成功与失败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您以后正确掌握时间。比如,孩子在紧张、剧烈运动或喝了含咖啡因的饮料后,很快就会大小便。如果婴儿总是在您准备让他小便,刚给他脱掉裤子时就尿出来的话,那就在准备好便盆再给他脱裤子。

许多未经训练的大孩子不易识别身体在将要大小便时发出的信号。他们白天不知道何时需要使用便盆,夜间快要上厕所时也醒不来。当父母问他们是否想排便时,他们可能会说“不”,但过不了一会,就出麻烦了。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是因为不想用便盆而编了个小谎,但事实上,很多孩子在出了麻烦之后都感到很恐惧,也的确想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医生则认为,大多数尿床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大脑对膀胱充盈这一信号缺乏反馈,这也许与多年来垫着湿尿布睡觉有关。尽管如此,很多学大一些的孩子不想再尿床,但又醒不来而不能使用便盆。了解了孩子的情况以后,您就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带他去上卫生间了。

当您学着识别孩子排便前的信号时,孩子也跟着学会了识别。这一过程类似于教孩子识别其他信号,比如要吃饭和睡觉的信号。如果孩子发脾气,您也意识到他老半天没吃东西了,您可以这样说:“你这么烦躁,是因为你饿了,来吃点东西吧。”如果孩子需要睡觉了,您可以说:“你在打盹,是因为你困了,来睡觉吧。”同样,如果您发现孩子可能想排泄而且半天没有上厕所了,您可以说:“你好一阵没去卫生间了,现在不停地放屁,去上趟卫生间看看是否要拉邕邕了。”这一切都有利于培养对感觉的认知。


相信直觉


您的直觉可以告诉您孩子何时将要排便。舐犊情深的父母们总有一种难以解释的与孩子有关的直觉(有些人称之为“心理作用”)。当孩子生病时,母亲总会从睡梦中惊醒,尽管孩子在另一间屋子里,也没有哭闹。她们在丈夫的鼾声中尚能安然入睡,但即使在深夜,孩子离开床赤着脚踩在地毯上的微弱的声响,也足以使她们惊醒。结果妈妈们总是急忙跑去给孩子拿便盆,而时间还很早,孩子也没有要排便的迹象。然而,父母的直觉往往是正确的,他们发现难以解释的直觉往往比山一样多的数据还要准确。如果您突然强烈预感到或者哪怕只是隐隐感到孩子需要排便,您都可能是对的;同样,如果已经到了孩子该上厕所的时间,而您总是感觉尚不需要,那么您还有可能是对的。

西方国家的许多家长不愿相信直觉,他们重视通过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获取的信息,而忽略感觉不到的东西。劳瑞尔•鲍克称,在婴儿大小便训练比较普遍的国家,父母对直觉的依赖性很大,而不会将自己局限于那些能被证实或解释清楚的问题上。不把直觉当回事,您就会陷入对孩子排便先兆的苦苦追寻中。对自己的预感置之不理,而任凭时间白白流逝,会带来更多麻烦。

如果您还不习惯于跟着感觉走,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在孩子睡觉和醒着的时候对他进行观察,仔细研究,试着想象他身体内部的变化;另一个方法是把您对孩子将要排便的预感记录下来,过后再回顾您的记录。久而久之,您将更擅长于辨别您的直觉何时是对的。


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逐步让孩子接受便盆,有利于他们对便盆产生好感。如果孩子靠近便盆,并坐在上面,就夸奖他。要使一个生性好动的小家伙老实地待在便盆上,您需要分散他的注意力,逗他开心。一旦孩子可以熬得住了,您就应该逐渐摆脱掉演员的角色,让孩子看书或是悄悄地玩玩具,以使其自愉自乐。这样,在孩子用完便盆之后,您就可以轻松地收拾、清洗了。

许多家长都忙于清洗便盆,但其实这是不对的。在孩子垫尿布的日子里,每当换尿布时,父母和孩子还可以进行交流。但当他们开始使用便盆以后,就不再有这种与父母一对一相处的特殊时光了。孩子似乎热衷于垫尿布,他们强烈固守自己的信念,即使他们拒绝换尿布,父母还是会惦念着他们。所以也就难怪很多学步期儿童掌握了一些使用便盆的经验之后,觉得还是垫尿布好。

为了补偿孩子,可以为他做些其他事情,比如,在他大小便完之后,给他唱支歌曲,背首儿歌,或是在您给他擦屁股、穿裤子、清洗便盆、给她洗手的同时做这些事情。为孩子提供多方位的感觉,会使清洗过程更加美好。您可以用一点古龙香水或洗手液,而不要用换尿布时所用的霜、粉、软膏之类的护肤品。小男孩也喜欢香味。要是孩子便在裤子里需要换尿布时,一定要就事论事,妥善处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好好享受大小便后的美好时光。

在孩子大小便完之后与他聊天或陪他玩耍,有利于保持他在以后训练中的积极性。您没有必要对他说“如果你老老实实在便盆上坐5分钟,我就给你染指甲”这样的话。无需“贿赂”,只要带他去上卫生间,清洗完之后,让他高兴一下就可以了。尽管孩子们并没有把自己的行为和所受的奖励联系起来,但确实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

如果孩子在大小便训练时很听话,父母往往会做出奖励,比如给他们贴画、玩具或陪他们玩耍,以鼓励他们以后继续好好配合。许多孩子发现只要有小小的成功,就会得到奖励,于是他们更加积极地去学习。然而,与父母共度的美好时光似乎总是与奖品有关,当贴在T恤或甜点上的贴画被蹭掉以后,孩子也就会渐渐忘掉这些奖励。送孩子具体的礼物的好处在于父母可以在送出礼品时表达对孩子成绩的积极认可。尽管实物奖励似乎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但您绝不要忽视拥抱和微笑的作用!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注意在送孩子礼物时,还要对他说“就这样做!”“做得好!”等类似的赞语。面对应接不暇的称赞和奖励,许多孩子也就觉得无所谓了。只有在孩子真正取得成绩时,对他的夸奖才有意义。说到太多,孩子可能很快忘掉这些表扬,或者可能会记在心里,渐渐扭曲成就感。所以您在赞扬孩子、给他们奖励时一定要谨慎。

夸孩子“做得好!”直到孩子愿意坐在便盆上,然后再提高给予奖励的要求。

孩子只要在恰当的时间坐在便盆上,顺利地大小便,就夸他“做得好!”,再提高给予奖励的要求。

当孩子坐在便盆上用力排便时,就夸他“做得好!”当他能坚持这样做时,再提高给予奖励的要求。

当孩子坐在便盆上用力排便,并且的确便到盆里时,就夸他“做得好!”当他能坚持这样做时,再提高给予奖励的要求。

当孩子告知他们需要用便盆时,就夸他“做得好!”当他能坚持这样做时,再提高给予奖励的要求。

当孩子告知他们需要用便盆,并且的确使用了便盆时,就夸他“做得好!”当他能坚持这样做时,再提高给予奖励的要求。

在孩子使用便盆还尚未成为习惯时,如果他们能够保持清洁、干燥,就一定要夸奖他们。当大小便训练结束时,别忘了也要称赞您自己,您也是值得奖励的。


帮助孩子远离污秽


大多数关于大小便训练的书籍都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知道他们讨厌脏兮兮的尿布,他们把孩子尿裤子看成个问题。专家称,家长表现出不满情绪会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压力,引起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对排便感到窘迫,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羞愧。

其实,大小便训练过程中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耐心很关键。但是,父母假装表现出对孩子尿裤子不介意的话,倒真会造成学习退步。敏感的孩子自然很容易发觉父母对自己的不满。对此,他们往往会越来越感到紧张与不安。但那些没有领会父母意思的孩子也就不会理解尿裤子是家长们不愿看到的。这些孩子可能会觉得既然垫着尿布大小便更容易,那就不应该使用便盆,这就麻烦了。

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孩子长到2岁左右,自然而然会对排泄物产生反感。但现在,有很多孩子都三四岁了,还没经过大小便训练。而且家长往往称他们未经训练的孩子对又脏又臭的湿尿布毫不介意。许多孩子该换尿布时也不告知父母,他们宁肯让大小便顺着腿淌下来,也拒绝家长给他们清洗。当然他们也不愿自己清洗。孩子对保持干燥、清洁缺乏主动性,这使大小便训练更加困难。

孩子好几年总是垫着脏尿布会对排泄物不敏感。尿布脏时应该尽快换掉,孩子便在裤子里时也应立即清理。在孩子学会自己处理之前,父母有义务保持他们清洁干燥,不要任由孩子污秽不堪,他们是无助的。如果孩子反对换尿布,那不管他们怎样折腾以示抗议,都不要推迟换尿布的时间。对待孩子便在裤子里的情况,应富有同情心并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但一定要让孩子清爽干净。

不要让孩子玩儿他们的排泄物。对这些东西着迷是很正常的,许多孩子都会把手伸到自己的排泄物里,他们倾向于占有一堆堆的粪便,视之为个人财产。对此你用不着疾声厉色地批评——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危险,但您一定要加以阻止,对孩子说:“不可以玩!这样你会生病的!”并赶快给他洗手。对于屡犯不改的孩子要认真监督,给他们一些粘粘糊糊的东西来替代粪便,比如陶土、一盒沙子或一桶水。

不管对排泄物的厌恶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才具备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帮助那些对脏尿布无所谓的孩子改变自己,避开那些污秽的东西。可以想一想,大多数小学生认为凤爪、牛肥肠、鱼眼这些食物很恶心,是因为家长告诉他们这些东西不好,不能吃,而这些食物中蛋白含量很高,在一些国家被视为美味。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厌烦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电视、电影或书本上看到其他人对这些事物反感而渐渐养成的。闻到脏尿布发出的令人作呕的气味时就捂住您的鼻子,小心谨慎地处理孩子的排泄物,并对排泄物带来的污渍和臭气表现出很介意,这一切都会使孩子也对污秽产生反感。看到您的表现后,孩子就会理解别人为什么讨厌臭哄哄的尿布,他也会明白避免便到裤子里的重要性,如果实在不能避免,他也会尽快清洗。

孩子们应该对排泄物产生反感而不是对其自身感到恶心。大多数孩子觉得快餐店桌子上摆放的脏盘子和盛在里面的食物有点恶心,但他们照样会狼吞虎咽地吃掉一个大汉堡。告诉孩子扔在路边的食物很脏,不能吃,甚至连碰都不能碰,但不是说吃饭是件可耻的事。同样,您可以帮孩子建立对排便的兴趣,对排泄物的厌恶。告诉孩子,大小便是正常而且健康的,但垫着脏尿布、玩自己的排泄物却是决不可以的。讨厌脏尿布的臭味和潮湿的感觉可以增强孩子学习使用便盆的积极性。

既要如实地表达您自己的感觉,又要照顾到孩子的感受,这才是上策。当您发现孩子在玩自己的粪便时,告诉他“不要碰!决不能这样”是很重要的。这正如孩子跑到马路上,您对他喊:“快回来!绝不能这样!”告诉学步期儿童“妈妈不喜欢你尿裤子,我希望你能便在便盆里”是很得体的,这正如您对孩子说“妈妈不喜欢你把玩具扔在地上,我希望你能把它们放到玩具盒里”一样。如果孩子已经愿意学习使用便盆了,还要告诉他学习过程要花费时间,您并不会因此而生气。即使孩子对于避免尿裤子没什么兴趣,也应向他说明您愿意帮助他改进。您应该经常带他去卫生间,不断提醒他大小便训练的目的,以保证他能便在便盆里而不是地上,或者让他光着屁股,这样他能更快地跑到便盆旁。

和孩子一起清理排泄物有很多好处,可以教给他一定的卫生知识,减轻他对便在裤子里的罪恶感。您可以让孩子帮着拿海棉和毛巾,和您一起取掉湿尿布,穿上衣服,等等。如果他不合作反而突然大怒,也不要让他停歇,只要对他说“我们得把这些清理干净,否则就会沾到毯子上,搞得臭哄哄的”,或者“我们得把这滩尿清理一下,否则就会滑倒人”。任由孩子大发雷霆,您还是继续干您的,也许下次他就会帮着一起打扫了。

小贴士

许多孩子觉得排泄是件丢人的事,不愿让父母知道他们何时需要使用便盆。羞愧感导致孩子躲避排便。许多孩子玩自己的大便,而没意识到危险。不要在孩子排便时评价他的身体或是取笑他,也不要让其他人嘲笑他。同时要告诉孩子,尿布上有了大便后会很臭,有了小便后会损伤皮肤,决不能碰排泄物,因为它们会引起疾病。

理智地对待训练

开始训练孩子大小便时,您作为训练者,要注意以下方面:

要根据您孩子的自身情况做出决定,书本(包括这本书)上介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需要经过修改才能适合您孩子的脾气性格以及您家的生活方式。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保持灵活性。贴在某处卫生间里的一句话说得最好“如果第一次您没便下来,就尝试、尝试、再尝试。还不行的话就放弃,没必要傻等。”如果您换了一种方式,一是要认真尝试,但确实没用的话,再试试其他办法。

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现实。孩子在一定的年龄段,其身体、智力、感情和社会经验各方面都是有限的。如果孩子自己不能脱下裤子,您就必须帮他去做。如果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了倒退,像个婴儿一样需要重新来一遍的话,您也必须接受。期望成功固然重要,但尊重现实也很重要。

把大小便训练当作一个家庭任务。让其他家庭成员也参与到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中,征求他们的建议,寻求他们的帮助。如果在大小便训练中遇到什么问题,仔细考虑一下其他孩子的建议。刚刚接受过大小便训练的孩子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对此他们总有一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照顾好自己。您才是孩子最大的财富,保持孩子清洁干燥,并教会他自己去保持,需要付出大量辛苦的工作,所以也要善待您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5-6 11:10:25 | 只看该作者
好DD,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5-6 21:11:4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我儿子就是不用便盆,郁闷死我了.没招了都放弃了.
先学来看看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52 , Processed in 0.14424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