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41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做个好家长——柳永忠家教随笔整理(不段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3 17:3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是(父母大学网)版主----柳永忠先生的家教心得,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是当前我们每一个家庭面临的首要任务,希望柳永忠先生的文章能为大家带来某些启示,也希望大家知晓,我们培育的是自己的孩子,而天下所有的父母养育的是我们整个民族!

柳永忠先生的家教心得太多了也太精彩了,想了解更多关于柳永忠先生的家教心得可以登入:http://bbs.fmdx.cn/dispbbs.asp?boardID=65&ID=661&page=1    里面有柳永忠先生的家教心得的全部。

好久没去“他们家”了

柳永忠

        听某中学政教处主任说的一件事中,有位学生说的一句话令人震惊。该生因抽烟、赌博成性,政教处主任让他将父母叫到学校来配合教育,该生竟把住在爷爷家而好久没去父母处很自然地说成——“我已好久没去他们家了。”父母家不是自己家?孩子与父母的距离有多远,我们简直不敢想象,孩子抽烟、赌博也就不足为怪了。您或许会问,那孩子的父母究竟怎么啦?没别的事,只是他们太忙了!是啊,眼下不管是工薪阶层还是在生意场奔波的各类老板,不管是各色匠人还是大大小小的领导人物,他们都为家庭生计疲于奔命而忽略了孩子。可您要说“忽略”,许多家长都会理直气壮地说:“我这一切的一切还不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吗?”当告诉他们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他们又感到那样的无可奈何。真的,有时,我们老师去家访,真有点“见家长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好不容易见到了学生的家长,看到的是他们一脸的无奈:“我觉得真是对不起孩子。晚上十一、二点回家,孩子已经睡熟;早晨我们还未起床,孩子已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一天中根本没有和孩子说话的机会。唯一能补偿的,便是多买点东西给他吃。”

        有位稍懂家教重要性的当领导的母亲曾告诉我,平时尽量不在单位陪客人吃饭,中午得回家给孩子烧饭,因为这样可利用吃饭的时间和孩子交流。她说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孩子读初中了,还愿意将心中的秘密告诉给她听,她和孩子始终是快乐的。其实,父母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的作用真是太大了。人们都习惯把父母称作“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是很有道理的。有多少卓有成就的人物,如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我国著名作家冰心、鲁迅等,都是因为从小受了父母的影响,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健康的兴趣爱好,形成了自信坚毅的独特个性,最后才事业有成的。最近我读到一篇名为《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玩具”》的文章,颇受启发。文中说具有补偿心理的父母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他们除了给孩子买吃的,还会买很多玩具使孩子不孤独,但研究表明,给孩子们太多或者类型不当的玩具,反而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害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学校,虽然处在群体之中,但往往因为繁忙的学习而缺乏与同伴的感情交流。孩子们大多渴望回到家中在他们喜好的游戏活动中与父母交流、沟通,所以作者认为只有父母才是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可现实呢?三口之家的,有些孩子回家后只看到空荡荡的房间;三代同堂的,回家后只听到爷爷奶奶的唠叨。孤独、无聊笼罩着孩子的心灵。除了感情上需要与父母交流,日渐长大的孩子在生理上也亟需父母的指导。《拯救少年犯》中那位女生将生身父亲杀死在母亲的灵位前,主要就因为母亲自杀,没人告诉她女孩青春期生理的变化特点,因不明白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产生极度恐慌、精神近乎崩溃所致。当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最亲近的父母却不在身旁,导致了孩子误入歧途。难怪,孩子要将父母家说成“他们家”了。

        我们的孩子太需要父母的关爱了。而父母总以“太忙”原谅自己。父母的观念谁来改变?学校,义不容辞!我们的学校不是都有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吗?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家教的重要,告诉家长他们所说的“一切为了孩子”,只能称之为“赚钱为了孩子”。作为家长,除了将时间用于赚钱,还要花一些时间关心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家庭真正的财富。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米爸爸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0:02:40 | 只看该作者
你会教孩子游泳吗?
   
柳永忠

儿子去他姑父家住了10来天,一回家就欣喜地向我报告,他已学会游泳了。我带他去太湖中一试,嘿,果真能游好长一段了。去年我几乎教了他一个暑假,今年一放暑假继续教,可他似乎与水无缘,仍是只“旱鸭子”。我问儿子,怎么到姑父手里就10来天功夫,就已经学得那么棒了?儿子一脸看不起我的神色:“你呀只会教书,教游泳就比姑父差多了。”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让儿子讲讲姑父是怎么教的。儿子滔滔不绝地向我作了介绍。他首先告诉我姑父的游泳本领很高,不仅游的速度快,而且蛙泳、仰泳、潜水样样都会,游泳的姿势也极潇洒,使他一见就生羡慕之心,暗下决心一定要快点将姑父的本领学到手。接着儿子又说,其实姑父也不怎么管他,说了几个注意点后,就让他和表姐自个儿在浅水区练习。儿子特别提到了姑父的一个“绝招”,看到他已稍稍会了一点,趁他不备,抱起他就往深水区扔,儿子踩不到水底,就本能地拼命往浅水区游。虽然呛了几口水,还吓得哭了一场,但却因此大胆了许多。以后几天,儿子都主动让姑父带他去深水区,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游泳。 我不禁想到了我教儿子游泳时颇为得意的“教练方法”,先给儿子讲一大通游泳的技法,然后给儿子示范(被儿子戏称为“狗刨式”),接着硬要儿子照我的方法学习。因为急于求成,见儿子进步不大,数落的话总不绝于口,弄得儿子几乎没了学习的兴趣。教不会儿子游泳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我总想着妻子的关照:“要看好儿子,不要出什么危险。”因此,我总不让儿子在水中有半点“越轨”,生怕酿出什么祸来。 难怪我教不会儿子游泳了!我同时不由得想起了儿子的另一句话“你呀只会教书。”由教不会儿子游泳我扪心自问:我会教书吗?回想起来,历年所教的学生考试成绩确实一向不错,可如游泳一样的本领我教得怎样呢?21世纪全球都提倡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我教会了学生多少?深深地反思一下,单从我10多年来从事的语文教学来讲,如教儿子游泳一般,我注重的只是知识的传授,只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根本没看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自身也不够注意知识的更新,或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正暗笑我是“狗刨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只是跟着唱一番高调,并未真正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之中;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我往往像不敢轻易让儿子去深水区一样,总是不敢轻易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怕学生会在应试中出什么“意外”。所以,当一届学生教完的时候,尽管他们的毕业成绩都十分喜人,但想到他们是否真正达到了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目标,我总感到有点汗颜。 在儿子看来,我只会教书,而不会教他游泳。其实,教不会儿子游泳,正说明了我并没有真的学会教书。儿子姑父教会他游泳使我明白了自己教不会儿子游泳的原因;由教儿子游泳,再对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使我看到了10多年来教育观念的落后和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失误。我想,乘着课改的东风,我能教会我的学生在将来生活的大浪中搏击的真本领。



待续.........................大家给点支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米爸爸 + 10 + 10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4-10 10:07:0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有启发,期待更新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4-10 13:37: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4-11 15:40:20 | 只看该作者
还孩子一个玩的暑假


柳永忠

    暑假的一天,和就读师范时最要好的两个同学相约,分别带上全家去穹窿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一路上,我们不约而同地谈起了孩子的暑假生活。陆同学家住苏州,他告诉我们,城里风靡学琴、学画,他也觉得艺术类教育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因此不管儿子希希愿不愿意,就为他买了架钢琴,平时星期天学半天,暑假则加大了学习力度,准备考级。希希和我儿子一样,下学期升六年级,明年陆同学准备让儿子考重点初中,听说考重点中学数学要考奥数题,所以希希还在参加一个奥数培训班。陆同学和我一样教语文,他还要求儿子暑假完成一本名校的语文练习册。我摸着希希的头问他暑假累不累,他斜了一眼爸爸轻轻地告诉我:“真想每天和爸爸吵一架。”“希希哥哥,我也不轻松哪。”家住木渎的季同学读四年级的女儿佳佳说话了。她告诉大家,苏州报考重点初中的风已吹到了木渎,爸爸为了让她基础扎实些,送她进了“奥数”、“奥英”两个学习班。我儿子立即打断,追问什么是“奥英”。小佳佳天真地说:“‘奥英’就是奥林匹克英语。我们老师说,一个暑假要学人家一年的英语内容呢!”“哇!”儿子张大了嘴巴,我也暗暗惊叹,原来是如此“奥英”啊,怪吓人的。该说我儿子了,儿子自告奋勇自我介绍:“爸爸让我除了完成学校发的《过好暑假》,还有两个任务:第一,学会游泳;第二,看两部名著。我选了高尔基的《童年》和《在人间》,一本已快看完了。日记是我自己想写的。”儿子又补充道:“我爸爸说了,多出的时间,可以回乡下老家,和爷爷去地里学干活。”我看到希希和佳佳都注视着我儿子,满脸羡慕的样子。两位同学却都好心地为我担忧:难道不想让儿子尝试报考重点初中吗?我自我解嘲:“我相信顺其自然。”
    汽车将我们送到半山腰,需自己往上攀登了。三个孩子走在前面,我听到儿子的声音最响,他不停地向两位小伙伴介绍着沿路的各种野生植物,有时还摘下小野果给他们品尝。快到孙武苑了,儿子的话更多了,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孙武及《孙子兵法》。我暗暗想:嘿,想不到儿子还真像个小导游呢。玩过孙武苑再往上爬,山路就陡了。佳佳和希希的小脸蛋通红,衣衫也汗湿了,他们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儿子虽也累了,可游兴正浓,不断地给小伙伴鼓劲:“无限风光在险峰哪!”“小钢琴手”希希说脚底起泡坚决不走了,“奥英”班的佳佳也说腿沉得迈不开步子了。我们让三位妈妈陪孩子先下山。我儿子坚决不肯,执意继续和我们一起往上爬。这回他当起了我们的“导游”。我的两个同学直夸我儿子“真行”。
    回到山下,我们在一农家饭店吃饭。三个孩子只吃了一小会儿就出去玩了。当我们吃了近两个小时走出农家饭店,见三个孩子围着一只小山羊正玩得欢呢。依依不舍地离开穹窿山时,希希和佳佳不止一次地要求爸爸妈妈以后多带他们到“乡下”和我儿子一起玩。从孩子的脸上可看出,或许这一天是他们整个暑假最快活的一天,尤其对希希和佳佳来说更是如此。我不由想起了好多东西:鲁迅童年时听闰土介绍乡下的新鲜事是那样兴奋和激动;曾看过有个儿童文学作家写的一篇《玩的暑假》,他的观点便是: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今,我们的孩子是多么可怜,好不容易盼来个暑假,却被父母无情地剥夺了玩的权利,孩子们玩的时间硬是被各种培训班给挤占了,暑假似乎成了“第三学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负面影响”——只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上重点学校,已蔓延到了一个人的童年时期,我真担心:以后是否会蔓延到幼儿、婴儿,直至胎儿呢?其实,玩不但是孩童的天性,它还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需。试问,难道爱迪生、牛顿等人都是“奥数”、“奥英”班培养出来的吗?相反,我倒看过很多读物都记载了他们小时候如何“会玩”的趣事。许多教育家的观点或许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蔡元培先生曾如是说:“要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教育不宜硬以自己的意思,压到学生身上。”赞科夫说:“给儿童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是培养意志的必要条件。”所以我总得意于对儿子的“顺其自然”。我们做家长和教师的不妨这样思考:考取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直至考上重点大学,难道这就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我觉得,引导孩子和谐发展,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那才是科学的育才策略。而家长和老师只有高抬贵手,还孩子一个玩的暑假,还孩子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才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待续.........................大家给点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4-16 17:22:30 | 只看该作者
我完全赞成楼主的说法,并不是说重点学校是孩子的唯一出路 ,可是目前教育体制下,毕竟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会更多,我们的教育资源又少,分配很不均衡,所以在招生方面越来越严格,甚至变态,比如小学入学就考乘法什么的,所以心情实在是很矛盾,不知道楼主食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4-16 21:06:42 | 只看该作者
需要仔细拜读,先感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9:13:37 | 只看该作者
和儿子散步


自从搬进鸽笼似的公寓楼,我就有了晚上外出散步的习惯。妻没这份闲情,只好带儿子去。带儿子出去散步,当初真的只是为了有个伴儿。真想不到,眨眼五年过去,外出散步还真少不了儿子了,晚饭后的散步已成了我们爷俩不可或缺的一大乐事。

低年级时,儿子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带他外出散步,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大自然使他有了无穷无尽的问题。“爸爸,小草为什么总到春天才发芽呢?”“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呢?”“中秋的月亮为什么最大最圆?”“天冷了,小虫都躲到哪儿去了?它们为什么不唱歌了呢?”听着儿子的一个个“为什么”,我憧憬着,儿子会成为爱迪生、牛顿!所以,我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解答;或者告诉他,小书架上的哪本书里有答案。

儿子学写作文了,我们散步时的一次次沟通成了他写作的好材料。有阶段儿子打游戏着了迷,我残酷地将他的游戏光碟折成碎片,并将他拎出门外。吃晚饭时,望着儿子还红肿的泪眼,我有些内疚,心想,今天儿子还愿陪我散步吗?那晚,我第一次很小心地邀请儿子。真是童心无忌,听到散步,儿子耷拉的小脸立即有了灿烂的笑容。搀着他的小手,我第一次和儿子平等地交谈着,告诉他刚才爸爸也有不对的地方。橘红色的路灯下,我分明看到了儿子惊讶的表情。过后儿子的语文老师给我看了一篇令我激动了好久的作文——《和游戏说再见》,当读到“以后,我再不惹爸爸生气”时,我的眼眶情不自禁地一阵阵发热。意想不到的是,该文章还成了儿子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作文。

中国加入WTO,英语和计算机逼迫我们教师必须“六十岁学打拳”。如今,儿子读五年级了,散步时,他成了我的指导老师。“爸爸,能够申请免费邮箱的网站有新浪、雅虎、163.NET。”“今晚叫我睡觉请用英语——Time to go to bed ,dear.”……

和儿子散步,我彻底放下了家长的尊严,我和儿子成了好朋友;和儿子散步,儿子渐渐长大,我却慢慢“年轻”了。

(发表于《苏州日报》)

待续.........................大家给点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4-18 14:18: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经验,努力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4-20 08:46:40 | 只看该作者
教儿子买书




    一放寒假就答应儿子,将带他去一趟苏州。我与儿子先定好“君子协议”,儿子可向我提他最想实现的一个愿望,然后必须答应我的一个要求——去新华书店购书。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爷俩兴致勃勃上苏州。当然,首先满足儿子的要求,去人民商场五楼尽情地玩各种游戏。游戏房的孩子多极了,游戏机的各种音乐、孩子们的喊叫声、拍打键盘的啪啪声,将儿子怔得一愣一愣的。我帮儿子买了好多游戏子,鼓励儿子大胆玩。因为我想,玩过瘾了,他才会兴致盎然地去书店。儿子渐渐放开了手脚,他很喜欢开汽车,两颗子(两元钱换的)塞进游戏机,汽车启动了,儿子胡乱地转动方向盘,一会儿屏幕上就出现了“GAME OVER”。身后传来几个大孩子的讥笑声。儿子不甘心,让我指导他,我是“游戏盲”,摇头让他自己钻研。一会儿,只剩下两颗子了,儿子终于扫兴地离开了“驾驶座”,将两颗子塞进口袋说:“这两颗子就放在口袋留个纪念吧。”我对儿子说:“打游戏我帮不了你,买书,老爸就有一套了。”儿子朝我一笑,心甘情愿地跟着我往新华书店去了。

    以往购书,儿子总按着我的意愿。今天,我要教他自己学会选择图书,一方面,让他从游戏失败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儿子已读六年级了,应该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读。来到观前书城二楼,这里是专买儿童读物的地方。因为正值寒假,前来购书的小读者熙熙攘攘,他们大多由家长陪着。教辅类书柜前最热闹,我的耳边不时传来这样的劝慰:“这本练习册好,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编的,好好做,对你考重点学校有帮助。”名著类书柜前,我听到了家长这样的声音:“我做主,买《三国演义》,这个假期一定要看完!”而在一些卡通类书柜前,更多的是家长责备的声音:“都这么大了还看这种书,走,去看看有没有好的作文选和练习册。”我不禁想到,难怪孩子不愿上新华书店。他们的阅读自由都被家长给剥夺了,哪还会有阅读的兴趣可言?琢磨家长的行为和他们的唠叨,不外乎这样两种心态,第一,看书为应试,所以他们带孩子上书店的目的只有一个,买一些好的练习册;第二,让孩子读名著,这当然是好事,可所谓的名著,在一般家长眼里便是能让他们在同事面前炫耀的古代四大名著或一些外国的热门名著,孩子根本没有选择的自由。打造书香家庭,靠练习册怎行?打造书香家庭,靠家长的硬逼怎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阅读个性,他们喜欢的书应该由他们自己选择,家长的作用应该只是参谋,而不能强迫。

    这样想着,我便有了教儿子买书的方法。我们一边在书柜前翻阅图书,一边随便地聊了起来。来到名著书柜前,我问儿子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古今中外的作家他能报出好几个。我向他介绍了几个特别有影响的作家及他们的作品。儿子很快欣喜地找到了几本我介绍的作品。我教他看看“作家简介”和“内容介绍”,再教他选其中的某一段浏览一下,然后选择喜欢的买几本。儿子很快选到了中意的名著。在冷清的当代儿童文学书柜前,儿子高兴地嚷着:“爸爸,这里有杨红樱的小说!”我问他怎么知道杨红樱,儿子告诉我看过她写的《五三班的坏小子》。嘿,儿子看过的书我还不知道呢。儿子想买杨红樱的《女生日记》和《男生日记》,我很爽快地答应了。我让儿子看两本书的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告诉他,选择书一般得看看出版社和作家,我们要买好的出版社和名作家的书。当我翻了一会儿一本儿童文学集子再想和儿子谈话时,发现儿子已不在身边,巡视四周,发现他正在热销书柜前认真地翻阅着一本厚厚的书。不一会儿,他跑过来向我津津有味地介绍起手中的那本“鸡皮疙瘩系列丛书”,从作者到出版社再到销量,从内容简介到金波为丛书做的序,所有介绍都表明,这是适合他阅读的好书。书较贵,儿子问我能否买,我爽快地说:“只要是好书,当然买!”让我爽快的原因还有,儿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已基本学会了如何选购喜欢的书本,以及在他选购图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健康的阅读个性。

   排在如长龙般结帐的家长队伍中,我看到在家长身边笑得最灿烂的是我的儿子,他刚才打游戏的扫兴已荡然无存。看着一旁好多无精打采的孩子,又看着慷慨掏钱为孩子买书的家长。我想,看似热闹的买书场面背面有好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家长的购书观念必须更新,考分和时髦不应该是我们家长追求的目标。营造书香家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才会使孩子终身受用!

待续.........................大家给点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11:43 , Processed in 0.33002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