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朋友远行了,要很久才能相见.早上送他上车,眼睛突然就湿润了,感觉还有那么多话想说,还有那么多事情想一起做.沉默了许久,互拍肩膀,互说珍重.转过身,泪水就决堤了.
似乎只有到最后一刻,一切才那么柔软真实.
母亲以前常说,孩子大了就是客,家就是个温馨的旅店,一代又一辈的爱就这样被无私的传递着,回想父母对我的教育,竟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只是一眨眼,父母就苍老了.带着他们所给予的关怀和叮咛,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上不断摸索.这一刻回眸,家就像好朋友般,自然的关注着我,微笑着给我前进的动力.
对,就是那一抹母亲的微笑,是我成长道路上最快乐的引导.成功的时候,这微笑是肯定,失败的时候这微笑是宽慰;浮躁的时候,这微笑是冷静,空虚的时候这微笑又化成满弓.
我想我也该给孩子这样一抹微笑,不求他们能有多么伟大的成就,只望他们能像伙伴一般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且快乐安康.
人们总是喜欢挣扎的,想跟生活较真,想跟命运抗衡.我是宿命论比较强的人,所以我只是自然而为,对孩子也是躬身影响,与其让他孤单的拓展层面,不如跟他共同探讨,朋友间总是有相似处的,不是吗?
毫无疑问,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自身成长的一个过程.成长就是曲折前进的过程,没有完全的捷径,如同走入一个迷宫,面对未知的出口,更重要的是敢于尝试的勇气与耐心.
有一天我们也近黄昏,望着或成功或平淡的子女,我也会说,孩子大了就是客,家就是个温馨的旅店,跟你们一同成长的这些日子,我很庆幸和快乐.
电脑总是时不时重启,不知写这个回帖时会不会又是这样,碰碰运气吧.
第一次读这个帖子时,就被深深地打动了。在坛坛养成一个毛病,会因文揣人,总会想这是哪位故知写的。但无论是这坛坛的几个熟识的大老爷们,还是俺那几个姐们妹们,都不象是。但如此尾尾的叙说,如此亲切的话语,又岂非是一位故人?直到车车告诉我,我才惊诧了,这原来出自一位大小伙子的手笔。
再读这篇,还是感慨于这位大小伙子对生活的感悟,而我对自己平生出一丝愧疚。一个为人妻为人母多年,也算是有了些处世入世的磨砺,却对从没有想过,家之于孩子的意味着什么。
您的这篇文章也触动了我心底里最柔软的真实。
当儿子还不懂说话时,我会用心体会他的一颦一笑之后的含义,母子之间仿佛有心灵感应似的。慢慢地长大了,不必再揣度孩子的想法,他会告诉我。当他说妈妈我要。。。经常地,我没有考虑这“要”的意义,只凭感觉草率的去说,行还是不行。儿子的梦想完全靠着父母的帮助才能实现,而我们却总是在时不时的毁灭着他的一个个梦想。
此时的家对于孩子便是一张天网,一个无法超脱,无法飞出去的屏障,生活在天之下,孩子踏实有依靠,但不能自由的飞翔。
有一天,儿子不再让我抱了,有一天,高高的个子比妈妈还高出半头了,有一天,他终于冲出这屏障,远走高飞了,他是长出一口气,不再回头,还是对这个家仍依依相恋呢?
还是慢慢地放开手吧,还是惯着孩子吧,他只陪伴我们二十年,还是多给些时间,和他一起实现一个个梦吧,给孩子展翅高飞的勇气力量。
儿子,我真想告诉你,有一天,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起妈妈的微笑,都会眷恋家这个曾经住了二十年的的温馨的旅店。 |